现代篮球攻防技战术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

现代篮球攻防技战术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

一、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维国[1](2021)在《2019-2020赛季CBA位置模糊球员特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位置模糊理论的完整性与整体打法改变带来的信效度,让世界篮坛有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改革风向,在此之前没有内线球员会将半场的任何区域作为自己的接球区域,前锋也不会持球组织,外线球员更不会去禁区进行低位强打。如今一个人可以把自己位置职责和其他位置职责出色的完成,在比赛中上保留自己原有的位置基础,同时去胜任场上的不同攻防位置,让我们重新定义了这个模糊的“位置”,这样一来球员位置模糊化也就成为了最犀利的武器,当这类球员都可以通过轮转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时,展示了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这样使三秒区拉空,让战术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各位置球员穿插、空切、突破技术的运用,成为赛场的多面手,发挥位置特长优势对球队攻防产生质的飞跃,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更是颠覆了传统,引领了整个时代。通过研究2019-2020赛季CBA219名后卫、前锋、中锋及组合位置球员,和位置专项技术突出的重点国内球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CBA冠军广东队的整体攻防模糊化与优秀球员数据研究作为个案分析,大量的录像观察和数据对比分析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直观的反映球员在赛场的攻防能力从而研究得出:1.中锋/前锋在禁区篮下依靠自身高度得分和抢篮板外,提到高位策应传球与突破和中远距离投射,是他们现在的常规进攻手段。前锋/中锋球员在投篮命中率明显高于前锋,在三分球命中率上几乎无相差,但命中率要远远高于中锋球员,而在助攻和篮板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球员双职能的特点。在防守篮板和总篮板上明显优越于前锋,抢断能力和前锋相同,盖帽上与中锋只有0.1个的差距,两者几乎已经没有了位置上的区别和划分,攻防能力高于前锋同时媲美中锋。前锋/后卫在三分球命中率均高于后卫与前锋球员一个档次。前锋球员在防守篮板、总篮板盖帽指标上都逊色于后卫和前锋/后卫球员,前锋/后卫位置球员在抢断上与后卫不相上下,前锋/后卫球员相比前锋在篮板保护与封盖能力上较低,但差异显着性并不大。2.许多运动员已经走出各自角色的界限,不断进入另一个角色。在强大身体素质和多样化篮球技术的催动力之下强调运动员胜任场上的多个位置,搭建出鲜明具体的而又完整的攻防体系。3.但是中锋和前锋、后卫的基础位置固然在未来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具体的分工已不再那么死板明确。因此,更倾向于用位置、功能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篮球位置,而非简单粗暴地用五个名词来将篮球框死。在进攻与防守方面,定义为篮板得分手、罚球线保护者、投篮控球者、组织者、固定得分手和当下最流行的三分制造者等一系列角色,出现无位置阵容。4.广东队个案分析出无位置阵容化,现在篮球发展中不再谈位置这个定义,更多的是一种位置打法。位置的模糊并不是非得具备每个位置的技术与特长,在球员明确自己位置的职责时,发挥自己特长优势的基础上,攻击位置和牵制点变化更加多样性,在位置模糊化时代,后卫可以疯狂得分,而前锋可以拿球组织成为真正的组织者,高大的内线积极参与快攻和外线持球策应投射三分。

王志重[2](2021)在《21届CUBA前四强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UBA是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不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给校园带来独特的校园文化,而且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篮球人才,为了CUBA可持续发展。本文以21届CUBA前四强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秩和比综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中南选材要求需要提高,同时各队在日常训练中应增强球员肌肉力量、核心力量以及耐力素质等身体素质练习2、在进攻技术上,各队需加强球员投篮技术训练,通过大强度投篮练习提高球员投篮抗干扰能力和内外线投篮能力,减少投篮冷区;同时提高支配球能力和获得球的能力,减少失误。在防守技术上,强球员防守脚步移动速度的练习,将被动防守转换为更有侵略性的主动防守,同时规范防守动作,深入学习最新篮球规则,比赛中减少不必要犯规。3、丰富球队攻防战术体系,根据不同的比赛情况及走势,及时进行战术调整。赛前应充分研究对手常用战术及核心球员的攻防特点和进攻习惯,提前做出针对性部署。4、进一步扩展CUBA联赛球队的数量,增加比赛的轮次与场次,增加各学校之间的比赛交流与学习,从而提升男篮在体能、技战术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经验。

赵芸蕾[3](2021)在《优秀羽毛球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攻封配合是两名运动员为实现得分目的而采取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杀球与封网的协同性技术组合,它是羽毛球双打特有的配合性进攻方式和重要得分手段。因此,研究攻封配合的实现机制与表现规律,对丰富我国羽毛球双打训练理论和竞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单目三维数据采集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世界排名前八位的优秀女双运动员为研究样本,以省市专业队女双运动员为实验被试,探讨了攻封配合对女双竞技制胜的影响,分析了攻封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规律,指出了中国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表现与竞技实力变化的关系;对攻封配合能力的量化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攻封配合能力综合评估模型》,并从技术诊断和实验干预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和应用研究。主要结果:羽毛球女双比赛具有拍数多、时间长,攻防发生比例高的特点,攻封配合对女双制胜的作用相对于男双和混双具有更大的影响;中国女双的进攻方式过于倚重个人能力,攻封配合明显不足。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具有最佳配合策略,其基本规律表现为:攻直线封直线的概率最高;封网宜在防守方击球后180毫秒启动、260毫秒举拍,早于或晚于这个最佳时机,封网发生率和得分率都呈现下降趋势。量化评估表明:中国备战奥运会的两对主力女双的攻封配合能力处在中等和及格等次,与日本、韩国主力女双的攻封配合能力比较,具有较大差距;技术短板主要表现在:封网启动时机和封网举拍时机偏慢,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的配合策略欠佳,进攻线路比例不均衡等。依据《攻封配合能力综合评估模型》的诊断结果设计训练优化方案,实验干预结果表明:每周3次、每次40分钟、为期3个月的攻封配合能力针对性强化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省市专业队运动员的攻封配合能力,主效应集中在易封型攻封得分率的提高,难封型攻封得分率和发生率未发生显着性改变。对照2组运动员的训练效益在3个组中最低,不但没有正效应,多数指标反而呈现下降特征。主要结论:攻封配合能力不足是限制中国女双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技术原因。攻封配合是一个多因素交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其实现机制主要以两个配合过程为基础,并在若干独立要素的协同下,共同完成攻封配合过程;封网者是攻封配合的灵魂,由其表现出来的封网启动和封网举拍两要素,是影响攻封配合效果的核心要素。通过优秀女双运动员技术诊断分析和实验干预研究,验证了《攻封配合能力综合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的评估方法和诊断标准可以应用到训练实践中。主要建议:建议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主力女双,重点加强攻封配合的技术训练,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封网启动时机和封网举拍时机训练、改善进攻线路的比例分布、调整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的配合策略等。建议包括省市专业队在内的优秀运动团队,开发更多类似《攻封配合能力综合评估模型》的专项技术诊断方法,更好落实主动训练的三个基本环节:技术诊断、针对性训练计划、训练结果量化反馈。建议开展训练负效应的实证研究,“无量化诊断、无量化反馈”,很可能是“无效训练”的重要诱因,甚至导致训练“负效应”。学术界应高度重视训练负效应研究,并对具体的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孙晟玮[4](2021)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运用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篮球技战术不断发展,篮球的进攻也在发生着变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不断突破身体极限,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个人技战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尤其在现代篮球发展中,快攻的重要性大大增加,现代快攻相比于传统快攻速度更快,用时更少;相较于传统快攻快速转换、以多打少为主的特点,现代快攻常在攻防人数均等甚至人数劣势的情况下完成,对方进球后抢发后场端线球从而趁防守立足未稳的“偷袭式”快攻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强队重视。快攻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支球队进攻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根据快攻发动次数、发动方式和发动位置等指标,也一定程度上反映球队的防守能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为快攻概念及快攻中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撑,运用录像观察法对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共32场比赛进行多次回看,记录共409个快攻回合,针对快攻中相关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法进行记录和统计。通过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在阵容和快攻各阶段运用进行整理分析,对快攻发动与接应阶段、推进阶段和结束阶段的指标及各指标影响下的快攻出手率、快攻成功率或命中率进行深入细化对比分析,截取在快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推进阶段的回合片段进行记录,归纳四强球队在快攻推进阶段常用的移动路线和战术配合并绘图,结合四强球队快攻中的细节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届男篮世界杯的中国队,队员平均身高与四强球队接近,但快攻的发动和推进速度较慢。年龄上较为年轻,大赛经验少。在阵容搭配和队员能力方面,缺乏持球推进和自主进攻能力的队员,导致进攻点少,快攻中被针对防守。队员普遍基本功不扎实,在快攻中处理球的技术不娴熟,快攻失误率较高。2、在快攻的发动次数上,中国队场均13次仅次于阿根廷队,结合中国队快攻发动方式以后场篮板和抢断球为主,且快攻发动位置多在后场端线与罚球线之间,以中锋和后卫发动为主,与四强球队相比,中国队前锋发动快攻占比较低。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在接应形式上都以无接应为主,不同的是中国队机动接应的占比较低,说明中国队在快攻接应环节做得不够灵活机动,也反映队员技术不全面。3、在快攻推进阶段,中国队与四强球队都以个人推进和运传结合的推进方式为主,但中国队以长传推进的占比极低,说明获得由守转攻球权的队员一传能力和视野有待提高,也反映出承担快下任务的队员快攻意识不强和快下不积极。在参与人数上与四强球队相当都以1-2人参与为主。推进路线选择方面四强球队常用为进攻创造较大空间的三线推进路线,而中国队的推进队员与快下队员在路线的选择上则较为密集,且推进速度慢,导致推进阶段失误率高。4、在快攻结束阶段,多次出现在有利情况下由于不自信和犹豫转为阵地进攻,导致快攻被延误,说明快攻机会的把握能力较弱。快攻终结手段方面,中国队以上篮为主,说明存在着一定的冲击能力,但以三分球和作为快攻终结的占比极低,三分球和被犯规后的罚球命中率都远低于四强球队平均值。由于经验和紧急情况下处理球能力的不足,被制造进攻犯规的次数较多。

孙浩然[5](2021)在《2019-2020赛季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战术运用研究 ——以分差在10分以内的比赛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新颖的篮球技战术在各个国家和联赛中相互借鉴学习,CBA联赛的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大多数比赛在最后2分钟才会决出胜负,最后2分钟也就成了篮球比赛中最关键的时段。本文将2019-2020赛季CBA常规赛最后2分钟时分差在10分以内(包括10分)的比赛进行筛选,统计出共计136场有效场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最后2分钟进攻战术运用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最后2分钟分差小于3分时,落后队与领先队的快攻、衔接段进攻和阵地进攻运用次数相差不大;分差在4-10分时,落后队较多采用以快为主的快攻和衔接段进攻来缩短进攻时间、增加投篮次数,领先队多采用以稳为主消耗时间的阵地进攻战术。2、随分差的增大落后队快攻次数增多,但领先队的快攻成功率相对高于落后队;落后队和领先队均以运球推进为主;快攻结束方式上领先队由个人突破上篮较多,随着分差增大落后队选择3分远投次数增多。3、最后2分钟衔接段进攻以争抢防守篮板球和掷界外球发动为主;在结束方式上领先队以个人突破上篮为主,落后队以3分远投较多;且衔接段进攻次数落后队明显多于领先队。4、最后2分钟各队在阵地进攻中选择个人机动进攻较多,成功率较高的为进攻基础配合。进攻基础配合方面落后队在分差较小时以掩护配合为主,随分差的增大更倾向于突分配合,领先队基本以突分配合为主。5、最后2分钟掷界外球次数落后队多于领先队,且落位方式较多使用箱形落位和分散落位;掷界外球战术以反跑摆脱或切出接球为主。6、最后2分钟外援得分占全队得分比例较高,小外援出场时间远多于大外援,进攻方式以3分远投和个人持球突破为主;外援最为明显的作用是作为球队进攻的发起点或终结点,担任球队重要得分手。7、逆转场次中,随分差的增大逆转取胜可能性逐渐减小,分差高于7分时,落后队逆转取胜的概率为0;落后队采用个人机动进攻的命中率最低,具有人数、位置优势的快攻和衔接段进攻、以及围绕多人展开的全队战术配合命中率较高。

朱南阳[6](2020)在《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世界男篮技战术发展趋势来看,无球进攻是有球进攻的前奏,有球进攻是无球进攻的延续。从中可以窥见出无球移动技术在现在篮球比赛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很少有研究者以无球移动作为研究主题,而关于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研究更鲜有人涉及。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以向空区移动为主,向篮下移动和向球移动次之,向人移动最少。其中波兰队和尼日利亚队场均向人移动的次数最多,尼日利亚队场均向球移动、向篮下移动以及向空区移动的次数多于其它球队。2、给无球队员做无球掩护是向人移动的主要目的,向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和三分线内限制区以及弧顶;波兰队在向人移动及时到位和不及时到位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球队,科特迪瓦队、尼日利亚队、委内瑞拉队和韩国队在向人移动以向两侧45度角移动为主,注重发挥整体优势的特点。3、接应和掩护是向球移动的主要目的,在向球移动的方式选择中,采用直接和反跑上提最多,无球掩护次之,而内线穿插最少;在向球移动的区域中以两侧45度角为主,罚球线和弧顶次之;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在向球移动的场均得分最多,而中国队助攻最多。4、抢位、冲抢篮板、接应、补篮是向篮移动的主要目的,在篮板球的争夺上运用冲抢的次数要多于挤抢,而中国队争夺篮板球比较出色;斜切的次数明显多于纵切和横切的次数;向篮移动的主要区域在罚球线延长线及弧顶位置,底角次之。小前锋大多采用斜切的方式来冲抢前场篮板球以便获得二次进攻机会。5、向空区移动的目的依次为牵制防守、传球、运球突破以及直接投篮;向空区移动的方式中采用两种及以上方式最多,反跑和溜底线次之;向空区移动的主要区域依次为两侧45度角、底角、其它和弧顶区域。通过对2019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进行建言献策:第一,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第二,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第三,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最后,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王涛[7](2020)在《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文中认为自中国男篮实行“双轨制”以来,既有收获也有遗憾,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时隔八年重返亚洲巅峰,但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再次跌入低谷,错失直通东京奥运会资格。这意味着中国男篮未来三年内难有跟世界强队交手的机会,对中国男篮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唯有立足当下,找出差距,夯实基础,努力向世界水平靠拢。本研究采用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简称RSR)、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简称GRA)以及录像观察法等方法,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男篮亚洲杯、2019年男篮世界杯3次世界大赛球队的攻防指标统计数据为依凭,横向分析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与赛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纵向分析并定位中国男篮攻防实力以及探讨近3次世界大赛影响中国男篮战绩的技战术因素,并提出尝试性建议。研究表明:(1)运用GRA法纵向分析,揭示了近3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成绩的最大影响因子同为2分球命中率。(2)RSR法揭示了各参赛球队进攻、防守、攻防能力所属等级,且排序结果与球队大赛名次呈显着相关;中国男篮整体攻防能力在亚洲层面仍具有一定优势,在世界层面属于中下游水平。(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得分、失分、进攻篮板、助攻、3分球命中率与对手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分球命中数与对手相比呈显着性差异(P<0.05);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在进攻篮板上与对手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在所选取的攻防指标中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中国男篮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失衡。内线球员表现出一定的实力,是整个球队的攻坚点、得分点;前锋和后卫球员的持球突破能力、中远距离的投射能力、防守的侵略性不足,有待提高。(5)近3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总体上攻防节奏加快。2分球基本稳定,3分球出手数增多且对比赛的贡献度增加,罚球命中率较稳定,进攻篮板和防守篮板呈上升趋势,控制失误能力有所提高,犯规控制有所进步,封盖能力比较稳定但主要依靠内线球员。针对中国男篮在近3次赛事中的攻防表现。建议中国男篮科技练兵、狠抓体能、夯实基本功、加强热身赛强度、重点提升外围投射能力、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杨帆[8](2020)在《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攻防能力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简称(CUBA),是中国大学生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8年正式启动以来,不仅彰显了高校体育的风范,而且也形成浓厚的篮球氛围,随着联赛的发展各个队伍的攻防能力,技战术水平,运动员的个人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比赛水平越来越高。CUBA赛制首次在第十八届比赛中进行了改变,由16强联赛变为24强联赛,由单场淘汰改为小组循环,赛制的改变增加了比赛场次,也让比赛变得更具观赏性,对参赛队伍及球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第18届CUBA(西南赛区)女篮的比赛中,云南师范大学女篮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然而在第19届CUBA(西南赛区)的比赛中止步于第七名。纵观两届联赛,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有如此大的反差,可见在攻防能力以及技战术运用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师范大学女篮在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的比赛中攻防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并且与获得同届同赛区的冠、亚军队伍的攻防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总体攻防情况对比纵向对比:第十九届CUBA中的攻防能力相比18届都有所下滑,主要表现在进攻效率低,防守强度不高,总体投篮命中率低,场均失误数高,前场篮板球争抢差。横向比较:与前四强队伍相比,场均得分少,失分多,二分球和三分球的命中率均较低,而且场均出手次数少,罚篮命中率较高,但制造犯规数少,场均助攻高,但失误数也较高,虽然后场篮板和对篮筐的保护较好,但前场篮板球争抢差。2.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1)中锋前篮板球争抢意识不强,轮换人员少,体能无法保证,二分球的命中率较低,中锋的护球、控球能力偏弱,致使失误次数较多。(2)前锋球员身高、体重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没能充分利用身体优势,二分球投篮命中率低,突破完成上篮的能力较低,控球技术和支配球能力略差一些,场均失误数偏高;场均助攻数也较少;(3)后卫出手次数多,但二分球、三分球和罚球的命中率较低,突破内线制造杀伤力不够,助攻数和发动快攻数较少,与队友配合默契度不高,失误次数过高。3.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攻防能力因素(1)基本技术不够扎实,战术配合默契度不够,执行力不高。(2)在本届比赛中存平时训练还不够,球员轮换不够大胆,对运动员心理工作做得不到位,调整战术内容不及时,制定的应变策略不充分。(3)竞赛心理素质不稳定。4.针对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攻防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对策:(1)强化个体技战术的培养与训练。(2)提升运动员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的培养。(3)注重整体防守配合能力,注重防守基本功训练和防守意识的培养。(4)丰富整体进攻技战术。

姚宁[9](2020)在《2017-2018赛季NBA季后赛中五小阵容进攻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篮球运动迅速发展,现代篮球的特征日益凸显。NBA是全世界的最高篮球殿堂,引领着现代篮球的发展风潮。随着勇士队在2016-2017赛季与2017-2018赛季连续两年获得NBA总冠军,勇士队所展现的“五小阵容”发挥了强大的实力。而为了应对勇士队的“五小阵容”,联盟中越来越多的球队也开始尝试和应用“五小阵容”,使得“五小阵容”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的一种阵容、技战术发展趋势,因此对五小阵容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7-2018赛季NBA季后赛当中进入决赛的四支球队(勇士、火箭、凯尔特人、骑士)为研究对象,并对各支球队的“五小阵容”相关技战术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总结2017-2018赛季NBA季后赛五小阵容的进攻特征,进一步加深对于现代篮球发展的全面认识,为促进我国篮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参考。研究结论显示:(1)“五小阵容”的球员配置上,相对于高度更强调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角色更加多变,阵容搭配多样化。侧翼球员进攻手段极其丰富,投篮能力较强。内线球员的活动区域也区别与传统中锋的活动区域,投篮能力出众,能够进一步拉开空间,外线球员能够获得良好的移动空间,进行传切,突破分球,冲击篮筐等手段进行得分。场上队员快速地传导球,快速地挡拆以及无球掩护和无球跑动,以此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2)“五小阵容”的进攻技术以三分球与上篮为主,减少二分球的技术,进攻的回合数更多,且传球助攻数量更多。“五小阵容”场上进攻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快,场上的队员都可以进行远投,投篮的位置也更加多样化。(3)“五小阵容”的进攻战术特征是以配合为主,传切配合、挡拆配合与策应配合,在比赛中会有大量空切与无球跑动,通过传导球来拉开空间,得到更好的出手机会。(4)“五小阵容”的进攻特征愈加凸显,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并逐渐总结其经验,延续其发展优势。

钱江[10](2020)在《2008-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攻防特征的演变研究》文中提出“三大球”水平是体育强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篮球运动要为“三大球”的振兴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中国男篮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起伏较大,特别是从2008年奥运会到2019年的世界杯,球队排名持续下滑,男篮在赛场上的表现令人担忧。本文旨在通过对2008年以来中国男篮在世界比赛中攻防两端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攻防特征的变化并进行总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8-2019年中国男篮球员素质指标、进攻、防守端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理统计法采用定基比研究方法和百分比统计法,以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的各项指标作为基础值(2010年是姚明退役后中国男篮首次参加世界比赛)。以2008-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比赛的攻防特征为研究对象,用球员素质指标、教练员的执教风格、攻防两端的数据变化等因素反映中国男篮在世界比赛中攻防特征的演变。研究认为:1.进攻与防守作为篮球比赛的主要表现方式,其特征是通过长期训练所形成的个人与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体现,并且与球队新老交替的合理性、队员体能(身体形态)、教练员理念、队员综合能力及攻防均衡性等因素相关。2.中国男篮队员的身体形态不均衡,并影响对抗能力。队员身高良好,但平均克托莱指数下降趋势明显。克托莱指数降低说明了球员的身体素质特点发生变化。球员的移动能力有所提高以适应快速的比赛要求,但球队整体对抗性较差。3.中国男篮新老更替不合理,尚未形成年龄、经验、体能比较平衡的队伍。年轻球员成长速度过缓,核心球员年龄增大,体能受限,球队不能很好适应快速攻防节奏。4.球员的综合能力和进攻效率不均衡,有下降趋势。内线球员的PER值基本稳定,后卫球员PER值呈现下降。3分球命中率起伏较大,缺乏稳定性。罚球数据整体下降明显,表明球员的投篮基本功差距较大。进攻篮板数和场均篮板数的起伏较大,拼抢前场篮板的能力不足。数据变化说明球队进攻特征由内线进攻为主转变为以3分投射为主的快速转换进攻。3分球在战术中的地位加强,但远投能力的不足对胜负带来直接影响。5.防守能力趋弱。中国男篮场均失分从2008年后呈现增长趋势。场均盖帽数定基比值稳定,但相较2008年的盖帽能力有所下降。抢断数定基比值除2012年低于1,其他均高于1,表明从2012年之后快速抢断能力有所增强。犯规定基比值除2008年以外均大于1,防守端犯规数增多。防守篮板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方面的变化,体现出球队防守特征从坚守禁区转变为外线快速补防、协防、防守反击的特点。但在整体篮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男篮防守能力不能适应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基于上述研究,本论文在运动员选材、教练员队伍建设、基础训练、对抗性和快速攻防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了建议。

二、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2019-2020赛季CBA位置模糊球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研究意义
        1.3.2 我国篮球发展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位置模糊”的形成与发展
        2.1.2 “位置模糊”的种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位置模糊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2.2.2 位置模糊技术的发展
        2.2.3 位置模糊球员在攻防技、战术中的研究
        2.2.4 位置模糊化下位置技术的运用
        2.2.5 新形势下模糊位置的再认识
        2.2.6 综述总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据对比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2019-2020 赛季CBA球员身高、体重、均值分析
        4.1.1 身高分析
        4.1.2 体重分析
    4.2 后卫/前锋、后卫、前锋三者之间的攻防对比
        4.2.1 后卫/前锋与后卫之间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2.2 后卫/前锋与前锋之间进攻技术对比研究
        4.2.3 后卫/前锋与后卫之间防守技术的对比分析
        4.2.4 后卫/前锋与前锋之间防守技术的对比分析
    4.3 前锋/中锋、前锋、中锋之间的攻防对比分析
        4.3.1 前锋/中锋与中锋之间的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3.2 前锋/中锋与前锋之间的进攻技术对比分析
        4.3.3 前锋/中锋与中锋的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4.3.4 前锋/中锋与前锋防守技术对比分析
    4.4 篮球场各个位置之间的攻防对比分析研究
        4.4.1 进攻分析研究
        4.4.2 防守分析研究
    4.5 2019-2020 赛季CBA位置模糊球员特征研究
        4.5.1 球员得分前十名分析研究
        4.5.2 球员助攻前十名分析研究
        4.5.3 球员三分球命中数前十名分析研究
        4.5.4 210cm±2 以上中锋的攻防指标分析
        4.5.5 210cm±2 以上篮板前十名球员攻防分析研究
        4.5.6 各位置三分球出手、罚球出手次数以及命中次数与命中率对比分析
        4.5.7 优秀内线球员的三分球命中率和攻防技术与前锋、前锋/中锋、前锋/后卫攻防对比分析
        4.5.8 优秀后卫在攻防指标上与前锋、前锋/后卫、前锋/中锋对比分析
    4.6 位置模糊球员带来的影响
        4.6.1 球员系统结构调整更加多元系统化
        4.6.2 “组合”前锋的演变与解剖
    4.7 2019-2020 赛季CBA球队模糊化个案分析及无位置阵容化
        4.7.1 2019-2020 赛季冠军广东队数据分析研究
        4.7.2 无位置阵容化
    4.8 篮球位置模糊走向
        4.8.1 归纳分析后卫、前锋、中锋的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21届CUBA前四强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篮球技战术相关概念阐述
        1.3.2 篮球技术相关的研究
        1.3.3 篮球战术方面的研究
        1.3.4 篮球技战术能力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录像分析法
        2.2.4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3.1 技战术能力相关概念阐述
        3.1.1 能力的阐述
        3.1.2 技战术能力的界定
    3.2 前四强球员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3.3 前四强技术运用能力分析
        3.3.1 前四强投篮及得分能力比较分析
        3.3.2 前四强支配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3.3.3 前四强获得球能力的比较分析
        3.3.4 前四强其他能力的比较分析
        3.3.5 前四强攻防技术运用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3.4 前四强运用战术能力分析
        3.4.1 前四强进攻战术能力比较分析
        3.4.2 前四强防守战术能力比较分析
        3.4.3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第21届前四强技战术运用能力专家调查表
附录2 专家效度检验表
致谢

(3)优秀羽毛球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线路
        1.2.4 研究假设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优秀运动员”概念界定
        1.4.2 “攻封配合”概念界定
        1.4.3 “攻封配合能力”的概念界定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羽毛球项目制胜规律的研究
    2.2 羽毛球双打项目技战术特征研究
        2.2.1 关于双打发接发技战术特征研究
        2.2.2 关于双打攻防技战术特征研究
    2.3 羽毛球双打攻封配合的相关研究
    2.4 中国女双打法风格与竞技水平表现的研究
    2.5 运动主体三维时空特征的研究
        2.5.1 关于运动主体时空特征的定性研究和二维定量研究
        2.5.2 关于运动主体三维空间运动特征的定量研究
    本章小结
第3章 攻封配合对女双竞技制胜的影响
    3.1 女双竞技制胜规律的独特性
    3.2 优秀女双竞技能力发展的新特点
    3.3 我国羽毛球界对攻封配合的认知与表现
    3.4 中国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表现与竞技实力变化
    本章小结
第4章 攻封配合的影响要素及其表现规律
    4.1 攻封配合影响要素筛选
        4.1.1 文献分析筛选
        4.1.2 专家访谈筛选
        4.1.3 问卷调查筛选
    4.2 影响攻封配合的单因素表现特征
        4.2.1 进攻要素对攻封配合的影响
        4.2.2 封网要素对攻封配合的影响
        4.2.3 防守方出球线路对攻封配合的影响
    4.3 影响攻封配合的多因素配合特征
        4.3.1 正手区进攻位置、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的配合关系
        4.3.2 头顶区进攻位置、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的配合关系
        4.3.3 中间区进攻位置、进攻线路与封网站位的配合关系
    4.4 攻封配合的作用机制与表现规律
    本章小结
第5章 攻封配合技术诊断模型构建及应用
    5.1 攻封配合技术诊断模型构建
        5.1.1 攻封配合过程的复杂性及其表现
        5.1.2 攻封配合诊断模型指标筛选依据
        5.1.3 攻封配合理想模型指标特征值
    5.2 中日韩优秀女双运动员攻封配合能力及技术诊断分析
        5.2.1 分析一:陈清晨/贾一凡的攻封配合能力诊断
        5.2.2 分析二:杜玥/李茵晖的攻封配合能力诊断
        5.2.3 分析三:中日韩主力运动员攻封配合能力比较
    本章小结
第6章 攻封配合能力的评定标准及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
    6.1 攻封配合能力的评定标准
        6.1.1 攻封配合能力评价指标筛选和计算方法
        6.1.2 攻封配合能力评定标准的建立
        6.1.3 实验方案
        6.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4)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运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篮球快攻概念的理论研究
    2.2 关于篮球快攻发展趋势及特点的研究
    2.3 关于篮球快攻过程中的研究
        2.3.1 关于快攻在发动与接应阶段的研究
        2.3.2 关于快攻在推进阶段的研究
        2.3.3 关于快攻在结束阶段的研究
    2.4 篮球快攻训练建议与方法的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3.3 研究步骤
    3.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3.4.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快攻中相关指标的确定
    4.2 2019 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球队阵容基本情况对比
    4.3 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整体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3.1 快攻总发动次数与快攻投篮出手率情况对比分析
        4.3.2 快攻得分及不同位置队员得分情况对比分析
        4.3.3 快攻投篮命中率对比分析
        4.3.4 快攻耗时情况对比分析
        4.3.5 快攻失误情况对比分析
    4.4 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发动与接应阶段运用对比研究
        4.4.1 快攻发动方式对比研究
        4.4.2 快攻各发动方式影响下投篮出手率对比研究
        4.4.3 快攻发动位置对比研究
        4.4.4 快攻发动队员情况对比研究
        4.4.5 快攻接应方式对比研究
    4.5 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推进阶段运用对比研究
        4.5.1 快攻推进方式对比研究
        4.5.2 快攻推进阶段参与人数、传球次数对比研究
        4.5.3 快攻推进阶段推进路线选择对比研究
        4.5.4 四强球队在快攻推进阶段常用战术配合及中国队存在问题图例
    4.6 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结束阶段运用对比研究
        4.6.1 快攻结束阶段终结手段对比研究
        4.6.2 快攻结束阶段攻防人数对比研究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中国队未能将高度与速度的优势结合发挥,大赛经验少
        5.1.2 中国队快攻发动数多但成功率低,发动及接应形式单一
        5.1.3 中国队在推进阶段推进速度较慢,推进路线选择不佳且失误多
        5.1.4 中国队终结手段单一,三分球及被犯规后的罚球命中率低
        5.1.5 面对快攻防守下暴露出对抗能力、运传结合能力及经验不足
    5.2 建议
        5.2.1 优化阵容构建、注重人才选拔
        5.2.2 增加对队员个人身体素质、基本功的训练
        5.2.3 多参加高质量大赛,积累经验、强化心理素质
        5.2.4 借鉴世界强队在快攻各阶段的高效进攻选择
        5.2.5 加强快攻过程中细节的把控和快攻意识的培养
        5.2.6 提高基层篮球教练水平,加强少年儿童篮球基本功练习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附件1 比赛情况总览表
    附件2 专家访谈大纲

(5)2019-2020赛季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战术运用研究 ——以分差在10分以内的比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篮球比赛中最后两分钟的特殊性
        1.1.2 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对比赛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1.1.3 国内对篮球比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战术研究的现状
        1.1.4 CBA赛事的研究对中国篮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进攻战术”概念的研究
        1.4.2 关于篮球进攻战术的研究
        1.4.3 关于篮球比赛“最后时刻”“最后两分钟”的研究
        1.4.4 关于CBA联赛外籍球员的研究
        1.4.5 文献综述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录像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时间、投篮次数分析
    3.2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快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2.1 最后两分钟快攻战术发动方式分析
        3.2.2 最后两分钟快攻战术推进方式分析
        3.2.3 最后两分钟快攻战术结束方式分析
        3.2.4 最后两分钟快攻战术运用结果分析
    3.3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3.1 最后两分钟衔接段进攻发动方式分析
        3.3.2 最后两分钟衔接段进攻结束方式分析
        3.3.3 最后两分钟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结果分析
    3.4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阵地进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4.1 最后两分钟阵地进攻战术整体运用情况分析
        3.4.2 最后两分钟阵地进攻战术中个人机动进攻运用情况分析
        3.4.3 最后两分钟阵地进攻战术中基础配合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4.4 最后两分钟阵地进攻战术中全队整体进攻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4.5 最后两分钟二次进攻情况分析
    3.5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掷界外球战术运用情况分析
        3.5.1 最后两分钟掷界外球战术落位方式分析
        3.5.2 最后两分钟掷界外球战术接球队员与接球方式分析
        3.5.3 最后两分钟掷界外球战术进攻手段分析
    3.6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战术中外籍球员作用分析
        3.6.1 最后两分钟外籍球员和全队整体出手次数、得分对比分析
        3.6.2 最后两分钟落后队与领先队外籍球员出场时间对比分析
        3.6.3 最后两分钟外籍球员进攻方式统计分析
        3.6.4 最后两分钟领先队与落后队对外籍球员使用特征结果分析
    3.7 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逆转取胜场次分析
        3.7.1 逆转场次最后两分钟时落后队与领先队分差统计
        3.7.2 最后两分钟逆转取胜场次进攻战术运用分析
        3.7.3 最后两分钟成功逆转取胜因素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6)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前锋在球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2 无球移动是串联球队进攻重要纽带
        1.1.3 2019年男篮世界杯具有特殊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篮球比赛中向人移动方面的研究
        1.3.2 篮球比赛中向球移动方面的研究
        1.3.3 篮球比赛中向篮移动方面的研究
        1.3.4 篮球比赛中向空区移动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基础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研究统计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创新点
    1.6 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1.6.1 主要内容
        1.6.2 研究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基本情况简述
    3.2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3.3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对比分析
        3.3.1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的对比分析
        3.3.2 小前锋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3.3.3 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的无球移动技术对比分析
        3.3.4 向空区移动技术分析
    3.4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1 中国队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2 比赛对手小前锋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的个案分析
        3.4.3 小结
    3.5 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无球移动技术运用发展方略
        3.5.1 加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人移动区域选择能力
        3.5.2 提高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球移动掩护配合能力
        3.5.3 增强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篮移动时机把握能力
        3.5.4 提升小前锋在阵地进攻中向空区移动意识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加强对无球移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4.2.2 提高小前锋无球掩护的质量
        4.2.3 强化小前锋无球移动技术的牵制能力
        4.2.4 提升小前锋冲抢篮板球的能力
        4.2.5 增强小前锋阅读比赛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7)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
        1.1.2 加强统计分析的发展趋势
        1.1.3 振兴中国篮球的应然使命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关键、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篮球攻防能力
        2.1.2 综合评价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世界男篮发展态势的相关研究
        2.2.3 中国男篮发展对策的相关研究
        2.2.4 攻防能力GRA、RSR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灰色关联分析法(GRA)
        3.2.2 秩和比法(RSR)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文献资料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灰色关联(GRA)分析
        4.1.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4.1.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4.1.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GRA分析
    4.2 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秩和比(RSR)分析
        4.2.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4.2.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4.2.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攻防能力RSR分析
        4.2.4 RSR排序与比赛最终排名相关性的分析
    4.3 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4.3.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4.3.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4.3.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4.4 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4.4.1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4.4.2 2017年男篮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4.4.3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同位置攻防能力对比
    4.5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攻防能力的发展态势分析
        4.5.1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进攻态势分析
        4.5.2 中国男篮近三次世界大赛防守态势分析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攻防能力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本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篮球比赛攻防能力的概念
        2.1.2 篮球比赛中攻防能力指标的选取
    2.2 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关于CUBA队伍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CUBA女篮队伍攻防能力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的基本情况
        4.1.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比赛时间、地点、参赛队伍基本情况
        4.1.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对阵情况和最终比赛排名情况
        4.1.3 第十八、十九届 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强球队参赛的基本情况
    4.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4.2.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平均身高的对比分析
        4.2.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平均体重的对比分析
        4.2.3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克托莱指数的对比分析
        4.2.4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平均年龄的对比分析
    4.3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4.3.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场均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4.3.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场均各节得失分情况对比分析
    4.4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进攻能力对比分析
        4.4.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4.4.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争抢前场篮板球能力的对比分析
        4.4.3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助攻与失误情况对比分析
        4.4.4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快攻与被侵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4.5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防守能力的对比分析
        4.5.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防守篮板与盖帽能力的对比分析
        4.5.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抢断与防守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4.6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不同位置球员的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4.6.1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中锋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4.6.2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前锋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4.6.3 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后卫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4.7 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攻防能力的因素分析
        4.7.1 云南师范大学女篮运动员命中率低,进攻稳定性差,失误多
        4.7.2 云南师范大学女篮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4.7.3 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教练员临场应变手段不够丰富
    4.8 提高云南师范大学女篮攻防能力的对策
        4.8.1 提高女篮运动员投篮技术和稳定性
        4.8.2 提升女篮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下完成动作的能力
        4.8.3 增强争抢篮板球意识,提高二次进攻效率
        4.8.4 加强无球队员跑位、移动的训练,为球队进攻创造空间
        4.8.5 强化防守攻击性和犯规目的性训练,培养协防、补防意识
        4.8.6 加强运动员竞赛心理素质的训练
        4.8.7 继续磨练战术的组织与配合,形成更加适合自身特点的战术体系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2017-2018赛季NBA季后赛中五小阵容进攻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小球战术的历史演变
        1.3.2 五小阵容的历史演变
        1.3.3 五小阵容的优势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案例分析法
        2.2.3 录像观察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2017-2018 赛季NBA季后赛五小阵容的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1.1 五小阵容球员整体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1.1.1 五小阵容球员身高特征分析
        3.1.1.2 五小阵容球员体重特征分析
        3.1.1.3 五小阵容球员臂展特征分析
        3.1.1.4 五小阵容球员克托莱指数特征分析
        3.1.2 五小阵容的球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1.2.1 五小阵容的后卫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1.2.2 五小阵容的前锋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1.2.3 五小阵容的中锋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3.2 五小阵容球员的上场时间特征分析
    3.3 2017-2018 赛季NBA季后赛五小阵容进攻技术特征分析
        3.3.1 五小阵容的投篮技术特征分析
        3.3.1.1 五小阵容不同位置球员三分线外投篮技术特征分析
        3.3.1.2 五小阵容在中距离的投篮技术分析
        3.3.1.3 五小阵容在限制区的投篮技术分析
        3.3.2 五小阵容的传球技术运用分析
        3.3.2.1 五小阵容的传球方式分析
        3.3.2.2 五小阵容的助攻传球特征分析
        3.3.3 五小阵容的进攻时间特征分析
        3.3.3.1 五小阵容的阵地进攻时间分析
        3.3.3.2 五小阵容的进攻回合数分析
    3.4 五小阵容的进攻战术特征分析
        3.4.1 五小阵容的掩护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3.4.2 五小阵容的快攻配合战术特征分析
        3.4.3 五小阵容的阵地进攻战术特征分析
    3.5 五小阵容的劣势与未来发展建议
        3.5.1 五小阵容的劣势
        3.5.2 五小阵容的未来发展建议
    3.6 五小阵容的未来发展趋势
        3.6.1 五小阵容战术特征将更加注重速度与空间
        3.6.2 空间型内线将是五小阵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2008-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攻防特征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研究
    2.2 关于篮球运动员素质特征的研究
    2.3 关于教练员执教特点的研究
    2.4 关于篮球运动进攻战术特征的研究
    2.5 关于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特征的研究
    2.6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男篮球员素质指标分析
        4.1.1 主力球员参赛平均年龄分析
        4.1.2 中国男篮核心队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分析
    4.2 主教练执教特点和球队技术风格特点分析
        4.2.1 主教练执教特点分析
        4.2.2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打法特点分析
    4.3 进攻特征变化分析
        4.3.1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核心球员PER效率值分析
        4.3.2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核心球员场均上场时间分析
        4.3.3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得分及真实投篮命中率分析
        4.3.4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2 分球相关数据及定基比分析
        4.3.5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3 分球相关数据及定基比分析
        4.3.6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罚球相关数据及定基比分析
        4.3.7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助攻数相关分析
        4.3.8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篮板、前场篮板分析
        4.3.9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失误数分析
    4.4 防守特征变化分析
        4.4.1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抢断数相关数据分析
        4.4.2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盖帽数相关数据分析
        4.4.3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犯规数相关数据分析
        4.4.4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防守篮板相关数据分析
        4.4.5 中国男篮世界比赛场均失分相关数据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2020赛季CBA位置模糊球员特征研究[D]. 徐维国. 山西大学, 2021(12)
  • [2]21届CUBA前四强技战术运用能力比较研究[D]. 王志重.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优秀羽毛球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 赵芸蕾.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4]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四强球队快攻运用对比研究[D]. 孙晟玮.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2019-2020赛季CBA常规赛最后两分钟进攻战术运用研究 ——以分差在10分以内的比赛为例[D]. 孙浩然.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6]2019年世界杯中外男篮小前锋阵地进攻无球移动技术的运用研究[D]. 朱南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GRA与RSR对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发展态势研究[D]. 王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第十八、十九届CUBA(西南赛区)云南师范大学女篮与前四名球队攻防能力对比研究[D]. 杨帆.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2017-2018赛季NBA季后赛中五小阵容进攻特征分析[D]. 姚宁.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10]2008-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比赛攻防特征的演变研究[D]. 钱江.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标签:;  ;  ;  

现代篮球攻防技战术训练发展新特点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