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做边学”要求教师做什么?

“边做边学”要求教师做什么?

一、“做中学”需要老师们做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周润[1](2021)在《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和科技地飞速发展导致传统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教学急需改革来应对此问题,因此STEM教学逐步进入我国教育的舞台,STEM教育起源于美国,是科学(S)、技术(T)、工程(E)和数学(M)四门学科融合而成。本研究围绕“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STEM教学活动”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四方面的研究:(1)STEM教学的研究现状;(2)适合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开展的STEM教学模式;(3)STEM教学活动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4)实施STEM教学后对学生的影响。因此,研究使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本文有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概括、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问题划分和研究技术路线制定几部分内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对STEM及相关概念界定、STEM教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实施情况以及支持STEM教学的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强调了STEM的综合性,也同样重视STEM教学对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第三个部分是基于STEM教育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通过分析初中生物学和STEM课程活动相同之处,针对“融合点”筛选合适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6E设计型学习模式是以工程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制作进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与STEM教学的观念相融合,所以第四部分中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6E教学模式进行的。第四个部分是STEM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和实施,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物学教材进行的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然后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第五部分是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包括教师角度的评价和学生角度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STEM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是同时对授课教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第六部分是对本次研究的总结,得出结论是:(1)虽然STEM教育在中国教育中起步较晚但很受重视,现在对STEM教育的研究也从理论研究转向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2)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进行STEM教学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概念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总之,本研究尝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STEM教学活动,以生物学课本为落脚点,以6E设计型学习模式为载体,以工程活动为课堂呈现形式,针对STEM教育特点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希望能为初中教育阶段的STEM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吕彬[2](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于玲玲[3](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其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如何开展学生的培育工作、实现育人的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始终。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在落实课程目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上起着重要作用。故作业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作业功能的发挥,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并不关注作业设计环节在素养培育上的作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进行研究,挖掘问题、探析缘由,并尝试思考对策。首先,阐述基本理论问题。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厘清学科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介绍相关理论基础,阐述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其次,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归纳出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作业设计敷衍应付、作业设计偏重知识目标、作业形式单一、作业评价不全面等四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缺乏作业设计意识、教师对目标把握不准、教师欠缺作业创新及评价能力等。再次,根据存在问题与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主要从教师作业设计意识、作业设计目标、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展示作业设计课例。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6课第3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例,展示作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并做效果评析。

王芸[4](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以大理州A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劳动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育人方针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处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开展劳动教育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本研究以大理州A小学师生及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文本收集等方法,对A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认知、内容、途径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A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偏离为技能学习和放松手段。(2)劳动教育内容上表现为手工劳动多于其它形式的劳动,简单劳动多于复杂创意类劳动。(3)劳动教育方式上出现学校劳动教育方式缺乏规范性,家庭劳动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4)劳动教育开展效果上缺少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学校劳动育人效果弱化,缺少劳动设施和实践场地,部分劳动活动难以开展等情况。总结发现人们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学校缺少开展劳动教育的条件保障、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立足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借鉴国外日本、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模式和国内深圳、苏州两所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结合A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改善A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困境的实践构想,以期得到较好的提升效果。最后,提出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第一,深化劳动教育认识,培育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优良的劳动品德。第二,丰富劳动教育活动资源,拓宽家庭劳动教育资源、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社区劳动教育资源。第三,改善劳动教育开展方式,探索多种劳动授课方法、家长以身为范指导劳动、学校系统规划落实劳动。第四,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于劳动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学生经验开展自主评价、基于劳动表现的发展性评价。第五,搭建劳动教育保障平台,政校协同加强劳动教育保障、家校协同共建劳动教育阵地、社校协同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吴锦洁[5](2021)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初级汉语口语的教学设计》文中提出多模态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而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多模态理论强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感官设计综合调动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渠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理解与记忆,并学会举一反三。另外符号互补理论也指出,当多种模态组合在一起并可以互相补充、辅助,其效果远超单一模态或者多种模态的简单堆砌。初级汉语口语作为许多外国留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项技能课,它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课程,初级阶段的口语课主要集中培养学生日常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的与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的情感思维。因此初级汉语口语课更需要多模态理论的相应指导,在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配合相应的五感,刺激学生的反应神经,充分调动学生,使初级汉语口语课真正的活起来。文章将多模态理论引入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主要对多模态理论的基础和原则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初级汉语口语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多模态理论在初级汉语口课中的优点和可行性;从模态选择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对汉语口语的准备过程提出来建议,并在教学策略上对初级口语教学进行研究;以具体课本为例,按照词汇、语法、课文的顺序,选取具体的课文从多模态角度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根据教学设计,从老师和学生角度进行反馈评价,并分析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教学建议。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通过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多模态教学在初级汉语口语课中有明显的优势,它能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技术,利用音乐、视频、图片、体态语等给教师带来创新性的教学方案,保证口语课知识的有效输入,提高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打开自己的各类感官,增强汉语知识的输入效果。改变传统的枯燥课堂和机械的记忆,使学生得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沈婕[6](2021)在《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教学模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者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当前,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虽已渐渐形成较为广泛认可的教学流程,但仍缺乏固定的、已形成一定理论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模式,以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忽视幼儿探索性,或探索只是停于表面,缺乏一定的体系和深度的现象仍时有发生。4c教学模式作为由乐高教育引入的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阐释并探讨了4c教学模式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能够带来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要重视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创新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以有效打破长期以来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研究上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的习惯。此外,4c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哈尔滨H幼儿园的两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应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并分析资料,提出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建议,以期为教师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应用4c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参考。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内涵、特点、应用领域、实施步骤流程等方面,分别对4c教学模式及科学领域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第二章通过阐述4c教学模式及幼儿科学领域教育内涵及特点,分析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应用的适宜性;第三章遵循4c教学模式的固定流程,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为代表在H幼儿园两个大班实施了行动研究;第四章基于以上对4c教学模式应用过程的分析,从4c教学模式的应用准备、应用条件及应用过程方面,对如何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中有效应用4c教学模式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发现,4c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能力的掌握及科学知识经验的建构。但同时也因4c教学模式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在应用中存在一定困难,无论是从应用准备、应用条件或是应用过程方面,都对尝试使用4c教学模式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范士红[7](2021)在《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是学校变革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随着教师赋权运动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推进,“让教师成为领导者”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倡导,教师领导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教师领导强调将学校的领导权力赋予教师,让教师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和任务。有效的教师领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整个学校受益,包括提高学校的组织效率、形塑学校文化及提高学校的领导能力,促进教师领导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专业共同体的合作和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改善。学校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领导的研究,应该回答两个问题:“谁在领导”和“如何领导”,即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成为领导者,教师领导者通过哪些行为发挥领导影响。以此为目标,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两名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为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并辅以观察记录、文件和研究日记等的分析,探讨S小学教师领导的实践样态,描述和解释教师领导者的特质和教师领导者的实践作为,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教师领导实践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如下:一、虽然理论上所有的教师都有可能且应该成为教师领导者,然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师都是领导者或者能够进行领导实践。教师要想成为领导者,除了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自身也需要具备一些特质。影响教师成为领导者的特质包含三个方面:人格特质、专业特质和领导特质。专业权威和职业情怀是教师领导者最基本的专业特质;对课程变革的敏感和执行力是教师领导者最显着的专业特质。积极认真、精力旺盛、喜欢挑战,是教师领导者的主要人格特质。正直、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是教师领导者主要的领导特质。另外,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影响了领导角色的建构。二、教师领导者在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实践行为包含三个维度: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其中,“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是教师领导实践的最基本维度,这主要来源于教师领导者的专业权威;“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领导者发挥领导影响的最直接方式,教师领导者藉此与共同体成员合作并实现专业成长;教师领导者“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的维度中,参与动机与参与方式主要来自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三、学校环境中同时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影响着教师领导的实践。本研究发现的支持教师领导的因素包括学校文化、领导角色和人际关系、教师个人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四个方面;阻碍教师领导的因素则表现为缺乏时间、缺少明确的学校愿景、校长的有限支持以及缺少系统的科研引领的支持。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了“重建学校文化,营造信任合作的共同体氛围;发挥学校管理者在识别、支持和培养教师领导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觉察自身的特质,觉醒教师领导意识;开展教师领导教育,提高教师领导者的知能;进一步丰富教师领导的理论研究”五个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更多的教师领导者在学校变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沙凌云[8](2021)在《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以任务型教学及能力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了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研究案例,对该校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并从两个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四个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和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及两种授课类型(理论课和实操课)角度出发,去探讨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次研究得出结论:其一,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有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能力、判断、分析问题能力)有积极影响;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提升能力(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决策、执行、探究、迁移、自主学习、思维能力)有积极影响;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拓展能力(组织协调、革新、解决繁难问题能力)有积极影响。其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授课类型、不同任务类型视角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不同年级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专业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授课类型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稍有差异;不同任务类型角度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次研究拓展了任务型教学理论,也对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衣英霄[9](2021)在《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在这背后需要有专业素质过硬的旅游人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高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进行教学改革,为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落地、提升旅游人才专业素养而不断努力。参与式教学的引入为我国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提供一条出路,其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选取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导游业务》课程作为个案,积极探讨参与式教学在《导游业务》教学中存在的应用问题,为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出谋划策。这无论是对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在梳理和整合了参与式教学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界定参与式教学概念,并且提炼了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指出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应用需要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进行指导。调查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分别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授课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参与式学习的意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方面,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不够恰当、教学环境营造效果不佳、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对策探讨方面,针对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存在的应用问题,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三个层面提出了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研究认为,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丰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正确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创设参与式教学的内外环境、构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增强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案例应用方面,本研究通过选取本科《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对旅游者餐饮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一节进行参与式教学应用案例设计,以期为教师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张嘉桐[10](2020)在《“做中学”理论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部于2001年6月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等。在此思想指导下,教育部在当年7月将“综合·探索”模块添加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以落实教育部对培养具有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学生要求。在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众多教育理论中,“做中学”理论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该理论中杜威认为学生的“做”是建立在其“经验”之上的。由此可知,“做中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很大的价值和启示作用。当下初中美术课程“综合·探索”领域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以“做中学”理论为切入点,对当下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进行教学研究。本文主要章节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杜威的“做中学”理论。首先介绍“做中学”理论产生的背景。该理论的产生与工业革命下社会的变革、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以及杜威的个人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然后分析该理论的特点,即尊重学生兴趣、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及其他学科结合等。最后,结合“做中学”理论的特点及教学实际,在教学中运用“做中学”理论要遵循运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等原则。第二章分析“做中学”理论在“综合·探索”领域中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首先对探究能力做出界定,以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技巧运用的熟练度、与人合作意愿、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等为探究能力水平评判的依据。其次,从《初中生美术新课程标准》出发分析“综合·探索”领域学习的目标和特征,以及在教学中的要求。该领域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美术学科内部各领域的联系,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的联系。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做到:注重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以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现实相联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最后将探究能力与“综合·探索”领域置于“做中学”的理论视角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并分析“做中学”理论对该领域培养探究能力的作用。不仅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在探究教学中更要突出培养学生思维,利用发展性、多元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第三章调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现状。笔者利用问卷和访谈对实习单位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课堂准备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在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相关资料,总结“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而便于笔者进行后续的教学策略研究。第四章以杜威“做中学”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先是针对课前的教学策略,重视探究教学细化教学准备,其次详细讲述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1.重视探究教学细化教学准备;2.创设情境模式激发探究兴趣;3.突出学生主体善于自主探究;4.小组合作共享提升探究水平;5.倡导多元评价内化能力发展。第五章基于上述策略展示三个教学案例,通过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对其中三个实际教学案例进行精细分析,向读者充分证明此项研究结果在实际运用中的结果。同时对三个教学案例进行效果分析,阐述教学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以便读者借鉴与指正。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首先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包括研究的成果以及不足,最后对初中生美术探究能力培养提出展望,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更是帮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做中学”需要老师们做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中学”需要老师们做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国内研究综述
    2.4 理论基础
3 基于STEM教育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3.1 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特点
    3.2 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设计原则
    3.3 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设计流程
4 STEM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及实施
    4.1 STEM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4.2 STEM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
5 STEM教学的实施效果
    5.1 教师角度评价
    5.2 学生角度评价
    5.3 STEM课程实践小结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2)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设计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3 理论综述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行动研究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过程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 前期测评
        5.2.1 测评的目的
        5.2.2 测评的对象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5.4 后期测评
        5.4.1 测评的目的
        5.4.2 测评的对象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7 实施建议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10 致谢

(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1.选题视角
        2.研究方法
一、基本理论问题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学科核心素养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3.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4.做中学理论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坚持德育导向
        2.注重生活逻辑
        3.结合社会实践
        4.满足多样需求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敷衍应付,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2.作业设计偏重知识目标,忽视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实现
        3.作业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4.作业评价偏重知识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三)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意识
        2.教师对课程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3.教师欠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及评价能力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增强作业设计意识
        1.加强理论学习及研究
        2.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3.善于进行自我反思
    (二)明确作业设计目标
        1.研读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走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2.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制定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三)创新作业形式
        1.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
        2.密切结合教学法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完善作业评价机制
        1.实现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
        2.实现作业评价内容综合化
        3.实现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四、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案例
    (一)设计思路
    (二)实施过程
        1.准备工作
        2.展开执行
        3.交流展示
        4.师生反馈
    (三)实施效果评析
        1.优势
        2.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以大理州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
        1.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
        2.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
        3.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4.劳动教育价值与意义
        (二)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1.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
        2.劳动教育的开展内容
        3.劳动教育的实施条件
        4.劳动教育的存在问题
        5.劳动教育的影响因素
        6.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统计分析法
第一章 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一、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过程
        (一)大理州A小学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1.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问卷初测
        3.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
        4.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三)补充访谈与文本材料收集
        1.补充访谈
        2.材料收集
    二、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内容
        (一)A小学劳动教育的认知情况
        1.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内涵及目的认知
        2.学生、家长、教师对劳动教育态度认知
        (二)A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
        1.生活技能类劳动
        2.班级值日类劳动
        3.手工技艺类劳动
        4.科学实践类劳动
        5.公益服务类劳动
        6.工农业生产劳动
        (三)A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家校合作进行劳动
        2.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3.开展校园劳动活动
        4.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5.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四)A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
        1.学生对劳动教育效果评价
        2.家长对劳动教育效果评价
        3.教师对劳动教育效果评价
        4.家长、教师对孩子劳动意识评价
第二章 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劳动教育认知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以技能学习为取向,缺乏价值观念引导
        2.劳动教育变为娱乐放松手段,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二)劳动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劳动内容设置单一,手工劳动多于其它形式劳动
        2.劳动活动缺乏整合,简单劳动多于复杂创意劳动
        (三)劳动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学校劳动教育方式缺乏规范性,组织监管力有待加强
        2.家庭劳动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任务要求连贯性不足
        (四)劳动教育效果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学校劳动育人效果弱化
        2.缺少劳动设施和实践场地,部分劳动活动难以开展
    二、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们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
        1.对劳动教育内涵认识窄化
        2.对劳动教育价值认识不全
        3.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二)劳动教育的条件缺少保障
        1.学生缺少真实的劳动机会
        2.学校的劳动保障完善度低
        3.社会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
        (三)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转变
        1.社会劳动形态发生的巨变
        2.人才评判的标准发生转变
        3.社会不良文化的肆虐侵染
第三章 小学劳动教育价值诉求与典型案例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
        (一)劳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劳育德,培养孩子“善”的品行
        2.以劳增智,促进孩子“真”的发展
        3.以劳强体,奠定孩子“健”的地基
        4.以劳育美,陶冶孩子“美”的追求
        (二)劳动教育引领小学生走向生活世界
        1.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与判断
        2.培育孩子走入社会的劳动素养
        3.探索孩子未来职业的发展可能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典型案例
        (一)国外典型案例
        1.日本——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模式
        2.德国——设立劳动教育课程模式
        (二)国内典型案例
        1.深圳龙华区玉龙学校——生态劳动种植园课程实践模式
        2.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生活劳动教育的体系构建模式
    三、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借鉴与构想
        (一)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借鉴
        (二)大理州A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构想
        1.形成A小学劳动教育价值认知建构
        2.组建A小学劳动教育师资教研队伍
        3.开发A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4.家校联合研制“家庭劳动任务清单”
        5.优化落实A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
第四章 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
    一、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一)培育科学劳动价值观
        (二)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三)培养优良的劳动品质
    二、丰富劳动教育活动资源
        (一)拓宽家庭劳动教育资源
        (二)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
        (三)开发社区劳动教育资源
    三、改善劳动教育开展方式
        (一)探索多种劳动授课方法
        (二)家长以身为范指导劳动
        (三)学校系统规划落实劳动
    四、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基于劳动素养的综合评价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自主评价
        (三)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原则
    五、搭建劳动教育保障平台
        (一)政校协同加强劳动教育保障
        (二)家校协同共建劳动教育阵地
        (三)校社协同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初级汉语口语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选题的目的
        2.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多模态理论教学综述
        2.多模态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综述
        3.小结
    (三)研究范围
        1.对象
        2.课型
        3.教材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多模态理论及应用于初级口语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与原则
        1.多模态的界定
        2.多模态理论的基础
        3.多模态理论的教学原则
    (二)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初级口语课的可行性分析
        1.初级口语课分析
        2.多模态理论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三、多模态理论在初级口语课教学的应用
    (一)初级口语课的多模态理论的教学准备
        1.初级口语课中多模态符号的选择
        2.多模态理论对初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多模态理论在初级口语课中的教学设计策略
        1.多模态理论下的初级口语课词汇教学设计策略
        2.多模态理论下的初级口语课语法教学设计策略
        3.多模态理论下的初级口语课语篇教学设计策略
四、多模态理论下的初级口语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一《把照片贴在墙上》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准备
        2.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二《我正在看新闻》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准备
        2.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五、教学设计效果分析与反思
    (一)教学设计效果分析
        1.教师角度分析
        2.学生角度分析
    (二)教学设计效果反思
        1.教学设计的优点
        2.教学设计的不足
        3.教学设计的改进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要重视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三)4c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七、研究伦理与效度
        (一)研究伦理
        (二)研究效度
第一章 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科学领域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一、4c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4c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4c教学模式的特点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内涵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特点
    三、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应用的适宜性
        (一)共同的基础: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二)共同的关注点: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
        (三)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第二章 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一、行动的准备
        (一)深入实践,发现问题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选择合作伙伴
        (四)拟定研究计划
    二、计划的实施及调整
        (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二)“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三)“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三、行动反思及效果分析
        (一)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分析
        (二)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难点分析
第三章 在大班科学领域有效应用4c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4c教学模式的应用准备
        (一)备教师
        (二)备幼儿
        (三)备教材
    二、4c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一)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二)促进多媒体使用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4c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
        (一)坚持以幼儿为主体
        (二)保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三)完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通过教师领导促进学校变革,是教育研究的新议题
        (二)“教师成为领导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三)我国教育变革的实践,需要识别和培育更多的教师领导者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教师领导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一)教师领导的缘起
        (二)教师领导的发展
        (三)教师领导教育的发展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一)对西方教师领导理论引进和介绍
        (二)基于不同视角对教师领导展开研究
        (三)对不同实践情境下的教师领导实践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一)教师领导的研究从概念理解走向实践行动
        (二)教师领导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
        (三)我国本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资料的收集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研究效度
        (六)研究伦理
第三章 教师领导的概念探究与理论基础
    一、教师领导的概念探究
        (一)教师领导的内涵
        (二)教师领导者特质的构成
        (三)教师领导实践维度
        (四)影响教师领导的因素
        (五)教师领导的功能
    二、教师领导的理论基础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
        (二)领导特质理论
        (三)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
        (四)教师赋权增能理念
        (五)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四章 谁在领导——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一、L老师作为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一)人格特质
        (二)专业特质
        (三)领导特质
    二、Z老师作为教师领导者的特质
        (一)人格特质
        (二)专业特质
        (三)领导特质
    三、小结
第五章 如何领导——教师领导实践
    一、L老师的领导实践
        (一)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
        (二)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
        (三)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
    二、Z老师的领导实践
        (一)引领和示范班级课程与教学
        (二)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
        (三)参与学校决策与变革
    三、小结
第六章 影响教师领导的因素
    一、支持教师领导的因素
        (一)学校文化
        (二)领导角色和人际关系
        (三)教师个人因素
        (四)外部环境因素
    二、阻碍教师领导的因素
        (一)缺乏时间
        (二)缺少明确的学校愿景的支持
        (三)有限的校长支持
        (四)缺少系统的科研引领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教师领导者特质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二)教师领导实践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三)影响教师领导因素的研究结论与分析
    二、研究建议
        (一)重建学校的文化,创建信任合作的共同体环境
        (二)发挥校长在识别、支持和培养教师领导方面的作用
        (三)教师应该觉察自身的特质,觉醒教师领导意识
        (四)开展教师领导教育,提高教师领导者的知能
        (五)进一步丰富教师领导的理论研究
    三、研究反思
        (一)本研究的贡献
        (二)本研究的局限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及实录
    附录2 S小学享受教育课程体系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情况介绍
    第二节 案例访谈结果
    第三节 案例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建议、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9)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参与式教学历史溯源
        2.参与式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3.参与式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4.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一)基本理论
        1.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2.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二)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三、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问卷的实施
        3.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二)访谈
        1.访谈对象的选取
        2.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四、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参与式学习的意识
        2.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存在主体差异性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于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不足
        2.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2.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
        3.教学环境营造效果不佳
        4.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五、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针对学生层面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二)针对教师层面
        1.教师注重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2.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
    (三)针对课堂教学层面
        1.丰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内容
        2.正确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3.创设参与式教学的内外环境
        4.构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机制
六、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记录
附录C 调查问卷开放性问题描述内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做中学”理论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来源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来源
        2.前人的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方法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杜威“做中学”理论概述
    (一)杜威“做中学”理论的形成
    (二)杜威“做中学”理论的特征
    (三)杜威“做中学”理论在教学中运用的一般方法
二、“做中学”理论对“综合·探索”领域培养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一)探究能力培养的概述
        1.探究能力的界定
        2.初中生探究能力提升的判断标准
    (二)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基本要求
        1.“综合·探索”领域的目标
        2.“综合·探索”领域的特征
        3.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三)“做中学”理论对“综合·探索”领域培养探究能力的作用
        1.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能力发展理念
        2.探究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3.利用发展性、多元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三、“综合·探索”领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1.调查目的与方法
        2.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与分析
        4.针对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的调查
    (二)教学各环节调查
        1.教师教学目标的调查
        2.探究教学中分组方式的调查
        3.合作学习方法使用情况调查
        4.课前安排情况调查
        5.课中教师监控学生行为的调查
        6.教师课后辅导情况的调查
    (三)教学评价环节调查
        1.探究学习中评价主体的调查
        2.评价过程中内容的调查
    (四)调查结果总结
        1.在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表现
        2.“做中学”视角下初中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表现
四、基于“做中学”理论的初中生探究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一)重视探究教学细化教学准备
    (二)创设情境模式激发探究兴趣
    (三)突出学生主体促进自主探究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探究水平
    (五)倡导多元评价内化能力发展
五、基于“做中学”理论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教学应用案例
    (一)“综合·探索”课《自己办展览》教学案例
    (二)“综合·探索”课《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案例
    (三)“综合·探索”课《土与火的艺术》教学案例
    (四)案例效果分析
六、研究启示与建议
    (一)取得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启示与展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做中学”需要老师们做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D]. 周润.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研究[D]. 于玲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以大理州A小学为例[D]. 王芸. 大理大学, 2021(08)
  • [5]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初级汉语口语的教学设计[D]. 吴锦洁.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4c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 沈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小学教师领导的个案研究[D]. 范士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中职旅游课程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为例[D]. 沙凌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9]参与式教学在本科《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衣英霄.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做中学”理论下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为例[D]. 张嘉桐.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边做边学”要求教师做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