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地区火山地貌

腾冲地区火山地貌

一、腾冲地区的火山地貌(论文文献综述)

白洁[1](2021)在《腾冲黑空山火山喷发前状态研究》文中指出岩浆在地壳中的存储状态及其动力学过程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它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对于火山灾害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腾冲火山区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区之一。它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怒江走滑断裂的西侧,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前缘,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最复杂、岩浆活动最活跃、地热异常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潜在火山灾害的地区。黑空山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在全新世,是腾冲地区最年轻的火山之一。因此腾冲黑空山火山喷发前存储状态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空山的火山熔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腾冲黑空山岩浆演化过程,揭示了岩浆存储状态并建立了岩浆储运系统的模型。黑空山火山熔岩中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以及少量的橄榄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微晶和火山玻璃组成,构成玻晶交织结构。斜长石斑晶具有一系列不同的显微结构,主要分为两类:(1)由于温度、水、压力以及岩浆成分的变化,导致熔体与斑晶的平衡发生波动,使斜长石以粗筛状、细筛状、细振荡环带和溶蚀核心的形式形成的生长结构;(2)因岩浆对流,脱气作用和爆炸性喷发等动态岩浆过程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如聚斑晶,燕尾晶,长石微晶和碎斑晶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斑晶普遍发育成分环带。橄榄石通常被斜方辉石斑晶所包裹,形成包橄结构。岩石中有矿物聚斑晶的存在,主要由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组成,聚斑晶的出现与岩浆房中晶粥体解离有关。这些特征都表明黑空山火山是一个开放的岩浆储运系统。从成分上看,黑空山火山岩岩性分为粗安岩和粗面岩两种,均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呈右倾模式,相对HREE富集LREE,具有Eu的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不同矿物的温压计算结果显示,黑空山火山之下存在一个垂向上大尺度展布的岩浆房,其中存在大量的晶粥体,即岩浆主要以晶粥体的形式存储。浅部岩浆房中晶粥体的压力2.2-4.1kbar,温度在923-1122℃,H2O含量约1wt%,氧逸度约为QFM。深部岩浆房中熔体比例较高,压力在4.1-8.9kbar范围内,温度在1122-1255℃。深部和浅部岩浆房中岩浆的混合可能是导致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

段政,张翔,周翠,余明刚,褚平利,洪文涛[2](2021)在《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琼北火山群是雷琼火山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索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以及玄武质岩浆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该区第四纪火山主要沿NW向的长流—仙沟断裂集中分布。研究区内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且典型,火山机构完整、保存程度高,火山喷发方式多样。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将该区火山地质遗迹及相关资源分为6个大类、4个类、14个亚类及39个小类,并将之与我国典型的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火山地质及相关资源方面的优势,重点指出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的地学研究意义。

赵昕炜,周晶,马芳,季建清,Alan DEINO[3](2020)在《激光40Ar/39Ar定年数据高斯数学模型分析与腾冲火山喷发的分期》文中提出确定火山岩的喷发期次是重建火山喷发相关的第四纪环境、研究晚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预测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前提.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自动化测试稳定、本底低、高灵敏度等特点,适用于年轻火山岩样品的定年工作.文章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腾冲火山岩区主要岩石单元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常规的数据处理得到了腾冲火山喷发的时限为0.025~5.1Ma.但年轻火山岩定年因放射成因的40Ar含量极少,偶然因素较多,数据的稳定性较差,甚至得出偏差很大的年龄结果,其分期结果值得商榷.另外,传统分期方法缺乏统一的时间尺度标准,无法对腾冲火山喷发进行严格的时间限定,导致对期次划分认识的分歧.文章尝试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对13件样品一共378个年龄测试值进行了重新分期,得到了包含3个波形曲线、彼此独立的表观年龄概率分布图,利用高斯数学模型对波形进行分析,分别对确认的3个正态波形涵盖的年龄数据进行等时线年代学计算,很好地限定了腾冲火山的3期喷发,分别为上新世((3.78±0.04)Ma)、中更新世早期((0.63±0.03)Ma)和中更新末期到晚更新世早期((0.139±0.005)Ma).这3期喷发时限具有相同的实验精度和时间尺度,降低了年龄数据的误差和偶然性,能准确地限定和代表腾冲火山的整体喷发分期.

侯正阳,王成虎,王璞,江英豪,杨汝华[4](2019)在《基于火山口排列调查法的腾冲地区古地应力场反演》文中研究表明古地应力数据的获取一直以来是构造地质学和地壳动力学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表明火山岩脉的分布和火山口的线性排列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喷发时期的主应力方向。文中以腾冲地区全色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为基础,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地质构造、火山活动的研究成果和地质勘查资料,将火山口排列调查法应用于腾冲地区不同时期的古地应力研究中,分别对腾冲地区新近纪以来各个火山喷发时期的古地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反演得到的古地应力场数据显示: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分别为39°和37°;根据Paulsen可靠度评估体系评估得出2时期地应力反演结果的可靠度等级均为B级。利用火山口排列调查法反演所得的地应力方向与通过震源机制解和非弹性应变恢复等方法得到的现今区域地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与腾冲地区新近纪以来构造历史反映的地应力变化状况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口反演调查法是一种有效的古地应力反演方法,此方法在腾冲火山地区古地应力反演中的应用对中国其它火山地区古地应力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晓雯,魏海泉[5](2018)在《中国火山地质公园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火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现已建成了25处以火山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世界级地质公园7处。每处地质公园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火山地貌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我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且能够更好地对地质遗迹景观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是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见证,是我们得以窥探地球运动的一扇窗,是进行地质科普教育的天然场所。

巴俊杰[6](2017)在《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瑞滇地热田处于云南腾冲-梁河弧形热活动断裂带与瑞滇-曲石断裂交汇处,是腾冲地热带热显示最强烈的热田之一。前人已在瑞滇地热田做较详实的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瑞滇地热田作为研究对象,以其特有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高地热异常区等地质背景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成因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法、仿真数值耦合模拟法及多信息资料集成综合法,对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的典型代表一腾冲县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在系统收集、综合整理前人对瑞滇及相邻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流体化学特征等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展了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室内试验等工作,并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演化特征、区域岩浆囊侵入形态及构造活动与瑞滇高地热异常区的关系;b、研究区物化探分析、地质结构特征及热田热储结构研究;c、对瑞滇地热田流体化学组分特征、H-O同位素特征、基底花岗岩岩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流体化学组成空间差异的成因关系,并对热流体补给高程、热流体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推断;d、运用AquaChem分析软件,结合CL-SO4-HCO3三角图、Na-K-Mg三角图、Piper 图、Langelier-Ludwig 图、Ternary 图以及 Schoeller Plot 指印图等图解,对瑞滇地热田的地下热流体化学组合特征及演化进行研究;e、采用PHREEQC软件对研究区热泉水热液矿物的饱和度指数、热流体化学相平衡进行分析;f、利用石英温标、硅焓图解法、氯焓图解法、流体化学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对瑞滇地热田浅部、深部热储温度及“冷”、热流体混合比例进行了分析推算;g、运用ANSYS仿真软件,对岩浆囊侵入后研究区地温场的二维、三维温度场响应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h、运用FEFLOW仿真软件,综合地热分布特征、热储温度、热流体循环流域、热流体年龄及流体的运移模式等条件,对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机理进行了耦合研究;i、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的成因模式。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研究区内近南北向区域性大盈江-腾冲断裂带是热田控热构造的主体,能够导通至固东-马站岩浆囊,为瑞滇高温地热田的形成提供高温热源条件。瑞滇-曲石断裂亦是热田大型次级控热断裂构造。(2)瑞滇地热田基底古永花岗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次要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研究区的花岗岩富含238U,232Th,40K等放射性元素,富集层中衰变所产生的热量平均生热率为6.9μW/m3。(3)研究区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以及热田地热地质条件是控制流体化学组成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流体化学相的平衡研究显示,热流体溶解所需的钾长石、钠长石、钠云母和黑云母等矿物来源与研究区基底花岗岩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基本一致。流体组分主要受控于热流体对岩石的溶解作用,岩浆、热液的蚀变作用以及地下水补给的带入。(4)利用保守离子Cl-与地热流体中Na、F、B、Li、Rb、Cs、SiO2特征组分的相关关系良好特征,表明热储水源统一、冷热流体混合过程单一,并能推断瑞滇地热田泉水中混入的初生母源流体来自于同一个深部热储。瑞滇地热田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型,其次为HCO3·F-Na等。(5)基于瑞滇地热田的热储层结构,本文提出了瑞滇热储的概念模型。地热田热储可分为花岗岩风化带深部热储和下更新统砂砾石层浅部热储两层。(6)利用地热田的氢氧同位素特征,推算补给热储的大气降水主要来自2200m以上的东侧及南侧中高山区。氚法测年推算出瑞滇地热田混合热流体形成年龄大于15年。石英温标法、硅-氯焓图解等方法估算出浅层热储在140℃左右,深层热储在220℃左右;并表明瑞滇地热田内存在“冷”、热流体混合过程,冷水混合比例一般在60%到70%之间。(7)通过运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反演模拟岩浆囊侵入后,研究区区域温度场的变化特征。晚更新世岩浆囊的侵入对瑞滇地温场的影响显着,是瑞滇高温地热田形成的主要热源。(8)论文基于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对瑞滇地热田流体化学组分特征、化学组合类型及其成因以及混合模型的定量分析,建立了热田热流体化学场。并结合地温场的背景、热储结构、地温梯度特征、大地热流特征、岩浆囊侵入特征以及区域地温场影响等条件,建立了区域地温场数值模型,探究岩浆囊对瑞滇地热田的控热关系。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综合地热分布特征、热储温度、热流体循环流域、热流体年龄及流体运移模式等条件,并运用FEFLOW仿真软件对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瑞滇地热田的成因模式定性认识提供了定量支撑。

龚丽文[7](2015)在《内蒙古达里火山群火山地质特征及地貌解译分析》文中提出内蒙古达里火山群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在锡林浩特与赤峰之间的达里诺尔熔岩台地上。达里火山群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西侧,兴安地块与松辽地块的交界处,处于东西向天山-阴山深断裂、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及北西向阿巴嘎赤峰断裂的复合部位,其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一直发生着变化,为新生代岩浆活动提供了相应的构造背景条件。火山岩分布面积约3100km2,火山锥(口)近百座,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和碧玄岩,其西北部有阿巴嘎玄武岩和贝力克玄武岩,东南部有赤峰玄武岩。达里火山群是新近纪以来经多期喷发而形成的,主要由火山锥和熔岩台地组成。火山锥体数目众多,熔岩流覆盖面积广,但新期熔岩流出露较少。本文从火山地质地化特征、火山形貌解译和锥体形态分析等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火山地质地化特征①火山地质特征:火山锥体数目多,熔岩台地分布范围广,火山机构大多被夷平,地表平坦开阔,植被单一。大部分火山都为斯通博利式喷发,具有火山口和熔岩流溢出口,锥体高度约50-200m,较新的火山还残留着火山机构,包括火山渣锥、火山口、塌陷坑、熔岩穹丘、喷气锥和侵入岩墙等。火山岩主要包括致密块状熔岩和火山渣,此外,还可见幔源捕虏体、壳源捕虏体、辉石巨晶、火山弹和熔结凝灰岩,这些指示岩浆来源较深,岩浆作用较强。②岩石矿物特征:火山岩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少量红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包括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斑晶较大的应为捕虏晶,一般蚀变较严重,颗粒较小的较自形,蚀变较少,为后期分离结晶所形成。③全岩成分特征:通过全岩分析测试,获得岩石主量元素含量,TAS投图显示该地区火山岩的岩性主要为碧玄岩和拉斑玄武岩。通过对主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SiO2与TiO2、MgO、P2O5、K2O和FeOt呈负相关,与Al2O3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反映岩浆演化的某种规律性。结合前人对该地区两类岩石的微量元素研究,认为碧玄岩来源于富集地幔,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相似;拉斑玄武岩是残余地幔再次部分熔融的结果,其稀土元素和蛛网图配分形式与原始地幔相似。2.火山形貌解译①火山群地形解译:火山群整体呈中间阶梯状隆起的台地地形,各级台地呈同心状展布,东西方向上有延伸,按高程分为四个阶梯,高度分别为1280m、1360m、1440m和1500m。中间起伏度大、坡度变化大、地表较粗糙,锥体密集;四周地势起伏小,地表较平坦,锥体数少。根据线剖面起伏特征将火山群分为两个部分,并对两个不同高度范围内的火山集群作条带剖面分析,判断两个集群火山的演化情况。②熔岩台地解译:熔岩台地的展布和火山锥的分布均呈东西走向的条带状,利用坡度和起伏度的叠加图层圈定了熔岩台地的覆盖范围;利用Arcgis提取出熔岩台地的面积约为2563km2,体积约为615kmm3。③新期熔岩流解译:通过Envi软件的波段选取、波段信息增强、目视解译等手段,将新期熔岩流提取出来,解译出其整体流向都朝向南部低洼处。鸽子山和阿拉坦图古日格的熔岩流面积分别为54.97km2和17.04km2,因此喷发量前者大于后者,根据喷气锥喷气碟的分布位置可以判断熔岩流南段为潮湿的沼泽环境。④断裂地貌解译:利用解译出火山群整体展布情况、地貌线状要素、串珠状分布火山及火山长轴方向,可以推断出该熔岩台地基底存在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结合1:20万地质图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可知,火山群的整体分布主要受东西向天山-阴山基底断裂和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双重影响。3.锥体形态分析①锥体形态特征:该地区大部分锥体都为火山渣锥,锥体形态保存较好,根据锥体的地貌特征如火山口的有无、坡度的大小及锥体的复合程度,将火山锥分为复合火山、锥形火山、穹形火山和盾形火山等四类,分别为50、14、28和10座。锥形火山呈截顶的圆环状锥体;复合火山是由多个锥体复合而成,有多个火山口或溢出口;穹形火山呈无火口的山丘状;盾形火山呈平缓的盾形。不同类型的火山指示其喷发类型的不同或演化时间的长短。②锥体形态分析:由于该地区锥体形态丰富多样,本文按锥体形态将其分类,并统计了不同类型锥体的形态参数,包括锥体高度、火口直径、锥底直径、火口深度、内坡角和外坡角等参数。为了简化计算,本文主要统计锥高(H)与锥体直径(D)的比值H/D来描述火山的平均坡度正切值,坡度的陡缓又在一定的程度上指示火山锥遭受外界风化剥蚀的时间,对应的直方图显示锥形火山、复合火山、穹形火山和盾形火山的比值逐渐变小。将不同类型的火山位置投图,显示复合火山主要分布火山群中部,而盾形火山一般分布台地边部较多,即火山群中部火山喷发期次较多,火山群边部形成时间较早。③火山的形成与演化:本文主要通过锥体形态分析,还原锥体的形成的物理过程;结合国外对火山锥体的数值模拟结论,推断不同类型锥体相互之间的演化过程。通过对火山群地貌的解译,提取不同类型锥体的分布规律,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测年数据和地化数据,推测出火山群演化迁移趋势:即早期喷发规模较大,覆盖整个台地,由于岩浆供应量减少,后期火山活动及分布向台地中部收缩。④锥体的新老关系:锥体形态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反映火山的风化剥蚀程度,当单位时间的剥蚀量相似时,便可以用坡度的变化来量化受剥蚀的时间长短,即可建立起火山的年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锥体参数,提取与坡度关系最紧密的H/D值,结合火山的演化规律和经验公式,计算出各锥体的相对年龄,得出最新年龄与最老年龄分别为0.136Ma和2.02Ma,锥形火山、穹形火山和盾形火山的平均年龄分别为0.31Ma、0.65Ma和1.53Ma,将其年龄值投图可知,火山群中部的火山相对较新,这与实际观察相吻合。

李智强[8](2013)在《地月火山机构遥感特征对比分析》文中提出人类研究月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月球的构造状况和演化发展还了解甚少。而在这个过程中,火山机构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研究地月火山机构遥感特征,建立一套完整的识别月球火山机构的标准,这为我国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开发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腾冲2006年ETM+多光谱数据、嫦娥1号CCD数据、激光高度计数据、IIM数据。首先,本文提出地球火山机构遥感一般解译标准。基于此标准,参照当地地形地质图,我对我国腾冲地区火山机构进行解译,确定了68座火山机构,然后对于在目标研究区所采回来的样本岩石进行光谱分析,选取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的光谱曲线与月球的进行对比。参照地球火山机构解译标准,与月球实际地质情况相结合,本文提出月球火山机构识别特征,并将其运用于解译月球风暴洋地区火山机构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月球火山机构当中的大型盾状火山和火山穹窿作为研究重点。同时,我运用月球的光谱信息加以验证,利用IIM数据做出FeO和TiO2等矿物填图,寻找其在风暴洋地区的火山机构当中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将前人对Apollo15和17岩石样品中的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做出的光谱曲线,与腾冲地区的相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然后基于之前所做的准备,本文将对地月火山的影像,玄武岩及其矿物,火山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对比。此外,火山机构与另一种主要环形构造——撞击坑的形成原因和影像特征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最后,本文归纳总结出地月各自火山机构遥感地质特征及识别标准,为我国今后月球地质构造研究奠定基础。

闫成国,张文朋[9](2013)在《第四纪火山活动典型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火山活动区内的地震活动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针对我国第四纪典型火山区的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第四纪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的最大震级不高于6.5级,且火山区内的地震活动强度相对其周边地区来说要弱,这表明火山活动区不利于积累大的弹性应变能,其地壳内岩浆房的存在,可能限制了地壳岩石的孕震能力,从而使火山区无强震发生,火山区内活动断裂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作为深部岩浆的上涌通道,故对火山区的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方面要有所区别。同时由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火山区的外部边缘,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火山外缘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别是加强对位于火山外缘地区的活动断裂的研究。

方娜[10](2013)在《腾冲热海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滇西腾冲地热区是环球高温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地貌秀丽壮观,规模宏大,地热显示奇特,其自然生态、地热旅游环境属世界一流水平。所以,对腾冲热海地热田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地热理论研究成果,而且还能为今后热海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意义。腾冲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就位于活动板块的边缘地带,为现代腾冲火山地热景观创造了区域构造条件。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区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总结归纳出热海热田的地热分布规律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多种地质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分析得出地质构造控制着热海热田地热活动的分布,地热显示一般分布于构造带及其影响部位。热海热田主要构造形态是断裂,南北向的断裂是热田构造的主体,次为北西向、北东向的断裂以及东西向断裂。这些断裂不仅延伸远,且切割深,一般都错断了上覆的上第三系的砂砾岩,进入元古界的高黎贡山群,有的甚至切穿了整个高黎贡上群。这些断裂构造使围岩裂隙发育,导水性和富水性增强。区内的黄瓜菁-硫磺塘区,热通道主要有:F4、F5、F6、F7、F38等断层;热水塘区,热通道主要为F2、F4、F33、F39、F40等断层。热海热田水化学类型主要包括七种:Cl-Na、Cl·HCO3-Na(包括Cl·CO3-Na)、HCO3·Cl-Na、SO4-Na、SO4·Cl-Na、HCO3-Na、HCO3-Ca。其中以HCO3·Cl-Na、Cl·HCO3-Na型为主,分别占39%和25%。SO4-Na、 HCO3-Na型均占11%,其余各占2.8%。文中结合水化学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气体同位素特征,推算热海热田断裂构造控制下的地热储特征,推断研究区三组断裂带控制着三个深浅不同的热储层。热海热田热储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脉状热储,带状热储和层状热储。热储岩体主要为元古界高黎贡山群的变质岩、晚白垩世块状花岗岩以及上覆中新统南林组花岗质砂砾岩。综合地热系统各要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建立热海地热田成因模型。对热海热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二、腾冲地区的火山地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腾冲地区的火山地貌(论文提纲范文)

(1)腾冲黑空山火山喷发前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项目依托
    1.2 腾冲地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科学目标
    1.4 实物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元古宇高黎贡山群
        2.2.2 石炭系
        2.2.3 二叠系
        2.2.4 三叠系
        2.2.5 第三系
        2.2.6 第四系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3.1 样品采集与制备
    3.2 分析方法
        3.2.1 全岩主微量分析
        3.2.2 电子探针分析
4 黑空山新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
    4.1 黑空山火山岩的岩相学特征
    4.2 黑空山火山岩的矿物学特征
        4.2.1 矿物特征
        4.2.2 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3 黑空山火山岩全岩主量元素化学特征
    4.4 黑空山火山岩全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化学特征
        4.4.1 稀土元素
        4.4.2 微量元素
    4.5 矿物的温压计算
        4.5.1 单斜辉石—熔体温压计
        4.5.2 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温压计
        4.5.3 斜方辉石—熔体温压计
        4.5.4 斜长石—熔体温压计
    4.6 矿物氧逸度计算
5 讨论
    5.1 岩浆房的形态和深度
    5.2 岩浆房的温度
    5.3 岩浆房中岩浆的存储状态
    5.4 动力学过程
        5.4.1 斜长石筛状结构的成因及其岩石学意义
        5.4.2 辉石环带
    5.5 岩浆储运系统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火山活动期次与特征
    2.1 第I期火山活动产物:始新世流沙岗期火山岩
    2.2 第Ⅱ期火山活动产物:渐新世木棠期火山岩
    2.3 第Ⅲ期火山活动产物:中新世蓬莱期火山岩
    2.4 第Ⅳ期火山活动产物:上新世金牛岭期火山岩
    2.5 第V期火山活动产物:早更新世屯昌期火山岩
    2.6 第VI期火山活动产物:早更新世琼山期火山岩
    2.7 第VII期火山活动产物:中更新世德义岭期火山岩
    2.8 第VIII期火山活动产物:晚更新世道堂期火山岩
    2.9 第IX期火山活动产物:全新世雷虎岭期火山岩
    2.1 0 第X期火山活动产物:全新世马鞍岭期火山岩
3 火山地质遗迹类型
4 火山地质遗迹分布及特征
    4.1 火山岩相剖面
        4.1.1 火山锥岩相剖面
        4.1.2 熔岩流单元岩相剖面
        4.1.3 涌流堆积岩相剖面
    4.2 火山机构地貌
    4.3 火山熔岩地貌
    4.4 熔岩湿地地貌
5 琼北地区与我国典型新生代火山地质遗迹对比分析
6 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
    6.1 大地构造学意义
    6.2 火山学研究意义
    6.3 地貌学研究意义
图版说明

(3)激光40Ar/39Ar定年数据高斯数学模型分析与腾冲火山喷发的分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样品采集及测试
    3.1 采样位置及样品特征
    3.2 实验流程
        3.2.1 测试样品的制备
        3.2.2 照射过程
4 测年结果
5 讨论
    5.1 样品测年结果是否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年龄?
    5.2 数据处理的新数学模型与结果
6 结论
网络版附图1

(4)基于火山口排列调查法的腾冲地区古地应力场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火山口排列调查法的理论与模型
    1.1 放射性岩脉与侧翼喷发机制
    1.2 火山口线性排列模型
2 利用火山口反演地应力的方法
3 腾冲火山群的地质背景
4 腾冲火山群反演应力场
    4.1 遥感图像分析
    4.2 火山分组
    4.3 绘制火山图并建立线性模型
    4.4 火山机构线性排列统计
5 讨论
    5.1 应力场分析讨论
    5.2 方法应用问题与讨论
6 结论

(5)中国火山地质公园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地质公园的起源
中国火山地质公园概况
着名的火山地质公园简介
    1. 黑龙江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2.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
    3. 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4. 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5. 长白山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结语

(6)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能利用与发展
        1.2.2 花岗岩区放射性元素生热研究现状
        1.2.3 地热田模拟研究现状
        1.2.4 地热研究中其他的常用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论文工作量
        1.3.4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热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气 象、水文
        2.1.2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区域构造背景
        2.3.1 褶皱
        2.3.2 断层
        2.3.3 区域地质演化
    2.4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情况
        2.4.1 区域岩浆囊特征
        2.4.2 研究区与马站岩浆囊关系
    2.5 区域新生代火山分布特征
    2.6 区域地震分布特征
    2.7 区域水热活动分布规律
第三章 腾冲瑞滇地热田地质特征
    3.1 地热田地质条件
        3.1.1 地层岩性
        3.1.2 岩浆岩
        3.1.3 地质构造
        3.1.4 新构造运动
        3.1.5 热田地貌演化特征
        3.1.6 瑞滇盆地的形成与发展
    3.2 热田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
        3.2.2 热储层结构
        3.2.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条件
    3.3 地热显示
    3.4 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3.4.1 重力场特征分析
        3.4.2 地热田电测深成果解译
    3.5 热田地热化探勘探
        3.5.1 研究区化探分析
        3.5.2 小结
    3.6 研究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3.6.1 花岗岩岩相特征
        3.6.2 研究区花岗岩化学特征
        3.6.3 花岗岩年代特征
        3.6.4 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研究
        3.6.5 花岗岩放射性生热率对地温的贡献
        3.6.6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上热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1 研究区地下热流体化学特征
        4.1.1 流体化学组分特征研究
        4.1.2 流体化学地质统计学分析
        4.1.3 流体化学组合特征分析
    4.2 研究区地球化学相平衡研究
        4.2.1 热泉矿物饱和度
        4.2.2 活度图解
    4.3 研究区地下热流体同位素特征
        4.3.1 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4.3.2 其他同位素特征研究
        4.3.3 地热田热流体测年
    4.4 研究区热流体气体特征
    4.5 研究区地热流体变异指数研究
    4.6 小结
第五章 瑞滇地热田地温场特征
    5.1 区域地温场背景
    5.2 地温异常特征
    5.3 大地热流特征
    5.4 地温梯度特征
    5.5 研究区热储层温度-温标法研究
        5.5.1 SiO_2-阳离子地热温标
        5.5.2 H_2-Ar惰性气体温标法
    5.6 研究区下热储层温度推算
        5.6.1 上热储层热流体冷热混合的标志
        5.6.2 下热储层流体温度推算
    5.7 地热田地温场分布特征
        5.7.1 区域水热活动区地温场分布特征
        5.7.2 研究区瑞滇地热田地温场分布特征
    5.8 小结
第六章 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
    6.1 瑞滇地热田概念模型
        6.1.1 瑞滇地热田范围
        6.1.2 热源
        6.1.3 热储层
        6.1.4 热通道
        6.1.5 盖层
        6.1.6 瑞滇地热田概念模型
        6.1.7 热储流体化学场与成因模型耦合关系研究
    6.2 研究区温度场模拟研究
        6.2.1 区域地温场模拟研究
        6.2.2 地热田温度场模拟研究
    6.3 瑞滇地热田成因模式总结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博士期间从事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目录
附表1 花岗岩测试分析表
附表2 水化学分析统计表
附表3 氢氧同位素统计表
附录1 程序附录
附录2 野外勘察照片
附图1- 研究区区域水文地质图
附图2- 研究区水文化学图
附图3- 研究区电测深及地面测温等值线图
附图4- 研究区区域水文地质图

(7)内蒙古达里火山群火山地质特征及地貌解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概况
        1.1.1 关于内蒙古东部玄武岩的研究
        1.1.2 关于达里火山群的地质研究
        1.1.3 关于火山地貌解译方面的研究
    1.2 科学问题及选题依据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构造背景
        2.2.2 火山岩背景
第三章 火山地质特征
    3.1 火山机构特征
        3.1.1 火山渣锥
        3.1.2 火山口
        3.1.3 塌陷坑
        3.1.4 火山穹丘
        3.1.5 拖曳熔岩
        3.1.6 侵入岩墙
        3.1.7 羊尾沟
        3.1.8 喷气锥
    3.2 锥体参数
    3.3 火山喷发产物
        3.3.1 火山碎屑物(岩)
        3.3.2 火山熔岩
第四章 火山岩特征
    4.1 样品采集
    4.2 岩石标本特征
    4.3 镜下矿物特征
    4.4 主量元素特征
第五章 火山地貌解译
    5.1 数据选择
        5.1.1 高程数据
        5.1.2 遥感影像数据
    5.2 数据处理
        5.2.1 高程数据处理
        5.2.2 遥感数据处理
    5.3 火山地貌特征
        5.3.1 地形特征
        5.3.2 熔岩地貌特征
        5.3.3 火山锥地貌特征
        5.3.4 断裂展布特征解译
第六章 本区火山形成及演化模式
    6.1 火山的形成
        6.1.1 锥形火山的形成模式
        6.1.2 火山群的形成
    6.2 火山地貌的演化
        6.2.1 锥体的演化模式
        6.2.2 本区火山群的演化
    6.3 火山岩年龄估算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8)地月火山机构遥感特征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依托
        1.1.1 选题背景、目的
        1.1.2 项目依托
    1.2 人类探月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人类探月的发展历史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2 云南腾冲地区古火山机构遥感解译
    2.1 研究区简述
    2.2 腾冲地区遥感影像
        2.2.1 数据源
        2.2.2 数字图像处理
        2.2.3 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图像
    2.3 遥感地质的一般解译方法
    2.4 腾冲火山机构的遥感解译标志
    2.5 腾冲火山机构解译结果
        2.5.1 腾冲火山机构解译结果
        2.5.2 腾冲地区火山机构地貌特征,类型和地貌形态
    2.6 腾冲地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光谱曲线特征
3 月球风暴洋地区火山机构遥感解译
    3.1 月球火山演化特点、研究区简介和数据源
        3.1.1 月球火山演化特点
        3.1.2 研究区简述
        3.1.3 月球火山解译所使用的数据
    3.2 月球其他环形构造的影像特点(以撞击坑为例)
        3.2.1 撞击坑简介
        3.2.2 风暴洋地区撞击坑解译结果
    3.3 月球火山的识别标准
        3.3.1 穹窿状隆起式地形
        3.3.2 结构控制及地貌异常
        3.3.3 形态标准
    3.4 月球风暴洋火山机构解译
        3.4.1 风暴洋地区月岭和月溪的解译
        3.4.2 风暴洋地区最终解译结果
    3.5 月球风暴洋火山机构的光谱特征
        3.5.1 月表矿物波谱特征与嫦娥 IIM 数据
        3.5.2 光谱填图方法
        3.5.3 月表矿物填图最终结果
        3.5.4 风暴洋火山机构矿物含量
        3.5.5 风暴洋地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光谱特征
4 地月火山机构对比分析
    4.1 地月火山影像的对比
    4.2 地月玄武岩及其光谱特征对比
    4.3 地月火山运动的时间的对比
    4.4 地月火山的类型、形态和分布的对比
    4.5 月球撞击坑与火山机构对比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0)腾冲热海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2.1 交通位置及经济概况
    2.2 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象
        2.2.2 水文
    2.3 地形、地貌特征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
    3.1 地层岩性
    3.2 区域地质构造
    3.3 热田构造背景浅析
    3.4 区域地热活动分布特征
    3.5 岩浆岩
        3.5.1 侵入岩
        3.5.2 火山岩
    3.6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第四章 热海热田地质特征
    4.1 地层岩性
    4.2 地质构造
        4.2.1 南北向断裂
        4.2.2 北东向断裂
        4.2.3 北西向断裂
        4.2.4 东西向断裂
    4.3 热海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4.3.1 重力异常特征
        4.3.2 大地电磁测深(MT)分析
        4.3.3 地震反射波特征与地层层序特征
        4.3.4 热田电测深分析
        4.3.5 热田磁异常特征
    4.4 水文地质条件
        4.4.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组
        4.4.2 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5 地热显示
第五章 地热赋存规律
    5.1 地热赋存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5.2 地热分布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5.3 地质构造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
    5.4 岩浆岩与成热关系分析
    5.5 地震与成热关系分析
    5.6. 地热分布规律分析
第六章 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特征
    6.1 热水化学类型及分布规律
        6.1.1 热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
        6.1.2 热水化学类型成因分析
        6.1.3 热水循环条件与水化学类型的关系
        6.1.4 热储层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6.1.5 主要热储水化学类型及其特征
    6.2 热水化学温标
    6.3 冷、热水混合标志及热水循环深度
    6.4 热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
        6.4.1 热水水温与水化学成分的关系
        6.4.2 断裂带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
        6.4.3 断裂带地热流体气体同位素特征
第七章 热海热田形成机制研究
    7.1 地下热水的来源分析
    7.2 热源分析
    7.3 地下热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7.4 导热通道
    7.5 盖层发育情况
    7.6 热海热田成因机制分析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腾冲地区的火山地貌(论文参考文献)

  • [1]腾冲黑空山火山喷发前状态研究[D]. 白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琼北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类型与地学意义[J]. 段政,张翔,周翠,余明刚,褚平利,洪文涛. 地球学报, 2021(01)
  • [3]激光40Ar/39Ar定年数据高斯数学模型分析与腾冲火山喷发的分期[J]. 赵昕炜,周晶,马芳,季建清,Alan DEINO.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6)
  • [4]基于火山口排列调查法的腾冲地区古地应力场反演[J]. 侯正阳,王成虎,王璞,江英豪,杨汝华. 地震地质, 2019(04)
  • [5]中国火山地质公园概况[J]. 陈晓雯,魏海泉. 城市与减灾, 2018(05)
  • [6]云南腾冲县瑞滇地热田岩浆囊热源主导型热储成因模式研究[D]. 巴俊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7]内蒙古达里火山群火山地质特征及地貌解译分析[D]. 龚丽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5(08)
  • [8]地月火山机构遥感特征对比分析[D]. 李智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S2)
  • [9]第四纪火山活动典型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J]. 闫成国,张文朋. 防灾减灾学报, 2013(01)
  • [10]腾冲热海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 方娜.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标签:;  ;  ;  

腾冲地区火山地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