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桂龙双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

泽桂龙双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

一、泽桂癃爽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性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炎,江龙凤,陈虹历[1](2021)在《清热利湿祛瘀汤对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及局部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清热利湿祛瘀汤对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及局部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利湿祛瘀汤口服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IEF、NIH-CPSI、QOL评分及前列腺液中SIgA、IgG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和81.36%,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IIEF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而NIH-CPSI、QOL评分及前列腺液中SIgA、IgG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清热利湿祛瘀汤可有效缓解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勃起功能,同时降低局部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曾瑾[2](2012)在《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癃闭”、“精浊”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复方制剂复方金钱草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实验:分别采用25%消痔灵注入雄性大鼠前列腺背叶、1%角叉菜胶注入雄性大鼠前列腺腹叶分别诱导大鼠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3.0×108个/ml浓度金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混合菌液注入雄性大鼠前列腺腹叶诱导大鼠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肉眼观察前列腺外观形态、计算前列腺指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和卵磷脂小体数,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2)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实验:去势雄性大、小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发前列腺组织增生。肉眼观察前列腺外观形态、计算前列腺指数、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PCNA、VEGF、FGF-2、FAS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率,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T、E2水平。(3)大鼠膀胱内压实验测定膀胱内压变化值、膀胱内压增幅抑制率。小鼠耳廓微循环实验测定耳廓微循环细动脉(A)、细静脉(V)的血流速度、血管口径,毛细血管开放量。小鼠凝血时间实验测定凝血时间。小鼠耳肿胀实验测定炎性肿胀度并计算肿胀度抑制率。小鼠棉球肉芽肿法测肉芽肿重量并计算肿胀度抑制率。小鼠热板法测定痛阈值。小鼠扭体实验测定扭体次数并计算镇痛抑制率。结果:(1)前列腺炎动物模型实验:复方金钱草胶囊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消痔灵所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维持前列腺正常外观形态、降低前列腺指数、减少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数、增加前列腺组织中卵磷脂小体数、抗慢性炎细胞浸润、抗纤维化,有助前列腺分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sICAM-1的合成与表达、减少MCP-1的分泌、抑制致炎细胞因子IL-1p、IL-6、TNF-α、IL-2诱导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有关。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明显的保护作用。可维持前列腺正常外观形态、降低前列腺指数、减轻前列腺水肿及炎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变性坏死程度,其无菌性炎症反应程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对细菌所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有抗炎细胞浸润、抗纤维化、减轻前列腺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2)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实验:复方金钱草胶囊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丙酸睾酮所致大、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小前列腺体积、降低前列腺指数、维持前列腺组织正常形态、改善腺上皮增生程度、平滑肌增生及间质充血、水肿程度。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组织中PCNA、VEGF、FGF-2表达水平,增强前列腺组织中FAS表达水平及提高细胞凋亡率有关,与血清中T、E2水平变化无关。(3)复方金钱草胶囊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可降低大鼠膀胱内压、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及提高肿胀度抑制率、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提高镇痛抑制率。结论:复方金钱草胶囊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消痔灵所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sICAM-1的合成与表达、减少MCP-1的分泌、抑制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2诱导的慢性增生性炎症有关;对角叉菜胶、混合菌所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前列腺炎症反应;对丙酸睾酮所致大、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组织中PCNA、VEGF、FGF-2表达水平、增强前列腺组织中FAS表达水平及提高细胞凋亡率有关;可降低大鼠膀胱内压促进排尿、改善微循环、减轻化学致炎物质导致的组织水肿及外周性疼痛。

吴骏[3](2011)在《前列腺Ⅰ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前列腺1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前列腺1号的作用机理,及慢性前列腺炎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因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阻证)的已婚患者60例,采用年龄分层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一般治疗,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前列腺1号200ml口服,2次/日;对照组予前列欣胶囊6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予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分别评价慢性前列腺炎及勃起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疗效。结果:(1)前列腺1号与前列欣胶囊均可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在疼痛、排尿症状、生活质量、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IEF-5评分等方面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前列腺1号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显效率,勃起功能障碍治愈率三方面疗效与前列欣胶囊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3)前列腺1号在改善NIH-CPSI评分方面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与前列欣胶囊无显着差异;但在疼痛及排尿缓解方面有显着差异,前列腺1号在排尿症状的缓解(5.63±1.56)方面优于前列欣胶囊(2.70±1.51)(P<0.05),而前列欣胶囊在疼痛缓解(8.03±1.77)方面优于前列腺1号(3.30±1.71)(P<0.05):(4)前列腺1号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与前列欣胶囊相当,无明显差异;但在勃起功能的改善方面(5.47±1.31)要优于前列欣胶囊(4.17±1.68)(P<0.05);(5)两组治疗前后EPS积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亦无差异性(P>0.05)。结论:前列腺1号可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通过改善排尿症状可更好的提高勃起功能。

何乐业[4](2010)在《前列腺增生症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了解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生情况、年龄分布与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BPH有关LUTS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产生机理及治疗策略提供一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IPSS)表调查前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男性1048人,年龄30岁-80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5个年龄段,评估被调查者的LUTS发生情况。结果:各组LUTS发生的情况为:30岁年龄段347人,平均IPSS评分2.48±0.38;40岁年龄段311人,平均IPSS评分3.80±0.53;50岁年龄段114人,平均IPSS评分4.78±1.07;60岁年龄段207人,平均IPSS评分5.33±0.68;70岁年龄段69人,平均IPSS评分6.80±1.66。其中各年龄组储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0,1.66,2.24,2.57,3.20;排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8,2.14,2.54,2.76,3.59;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78±1.42,1.84±0.30,1.89±1.04,2.03±1.08,2.07±1.92。不同年龄组男性LUTS发生率与年龄相关(χ2=70.46,P<0.005)。IPSS总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其中储尿期症状比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些(储尿期评分、排尿期评分与QoL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6(P<0.05),r=0.931(P<0.05))。结论:LUTS症状在成年健康男性中较普遍存在,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LUTS症状越重,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而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些。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4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住院时填写的国际前列腺症状问卷调查表(IPSS)/自行设计的夜尿症状评分表及性功能问卷调查表(MSF-4)上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8例患者LUTS中,中度(8-19分)占24.8%,重度(20-35分)占75.2%。LUTS及其中各单个症状均与年龄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LUTS及其中各单个症状与QoL正相关,症状评分越高,QoL评分也高。其中夜尿增多(NQ7)与QoL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排尿不尽(NQ1)、排尿无力(NQ5)。28.6%(157/548)的患者认为夜尿增多对自己影响最大,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NQ5),其次是引起患者次日疲倦、注意力下降(NQ1)及担心影响家人或伴侣的睡眠(NQ6)。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IPSS评分与MSF-4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01),其中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及尿频是影响患者性功能最大的三个尿路症状(r为0.20648、020635、0.18861)。结论:LUTS严重地影响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影响患者的性功能。应重视对BPH患者夜尿增多的研究及其对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的临床因素与前列腺增生症(BPH)相关下尿路症状(LUTS)之间的关系,了解影响BPH有关LUT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4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病史、最大尿流率、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总PSA、游总比(f/tPSA)、组织炎症对IPSS值的影响,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移行带体积、Qmax、PSA及前列腺组织炎症对IPSS评分影响显着。随着年龄增大和移行带体积的增加,IPSS值变大;随着最大尿流率的减少,IPSS值显着增加(P<0.05)。当PSA≥4ng/ml时,IPSS值要显着大于<4ng/ml组的IPSS值(P<0.05),但是介于4-10ng/ml组和≥10ng/ml组的IPSS评分并无差异(P<0.05)。合并前列腺组织炎症患者的IPSS值要显着高于非炎症组(P<0.05)。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所有可能影响IPSS评分的因素中,Qmax和前列腺组织炎症与IPSS评分密切相关(p=-0.807,5.736;P<0.001)。结论:前列腺组织炎症和Qmax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最显着。其他的临床因素如患者年龄、移行带体积和PSA值对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影响有限,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并无显着性。目的:急性尿储留(AUR)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需要急诊处理的情况。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引起AUR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试图探讨BPH患者发生AUR的危险因素,以便在治疗BPH患者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4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IPSS评分、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移行区指数、tPSA、fPSA、游总比及PSAD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8例参与调查的BPH患者中,合并AUR的患者为164例(29.9%),不伴有AUR的患者为384例(70.1%)。两组患者的年龄、IPSS评分、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tPSA、fPSA、游总比及PSAD有显着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病程和移行区指数无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SS、残余尿量、tPSA及Qmax是AUR发生最相关的因素。结论:BPH患者的年龄、IPSS评分、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tPSA、fPSA及PSAD均可能会增加AUR发生的风险,其中症状严重程度、Qmax、残余尿量及总PSA与AUR具有高度相关性。目的:分析合并前列腺组织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炎症与前列腺增生有关LUTS的相关性及其在前列腺增生症病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间的5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内容包括年龄、病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急性尿潴留和治疗方式。结果:合并前列腺组织炎症的患者504例(91.97%),该组病史(62.10±45.21月)延长,IPSS/QoL (26.07±7.13/4.7±0.5)评分明显增加、前列腺体积(63.37±40.81cm3)和移行区体积(32.77±25.69cm3)显着增大,最大尿流率(5.75±5.37ml/s)减小,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几率增高,接受外科治疗的比例也较大。但是,年龄和PSA相关值(tPSA、fPSA、f/tPSA、PSAD)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列腺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非常普遍。炎症存在可能会加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增加急性尿潴留发生及前列腺增生症相关手术的风险。炎症可能是促进前列腺增生症发生及进展一个重要因素。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为前列腺增生症(BPH)有关LUTS的治疗提供最佳选择。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行TUVRP和PKRP治疗341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冲洗及导尿管拔管时间、IPSS、QoL及Qmax。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明显的术中并发症。TUVRP组(193例)手术时间96.60±52.05min及术后冲洗时间2.62±0.99天,均长于PKRP组(148例)的84.96±28.93min和2.32±1.33天(P<0.05)。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方面,TUVRP组和PKRP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出院时,TUVRP组的IPSS、QoL、Qmax分别为8.38±5.86分、1.87±1.46分、17.98±7.33ml/s, PKRP组分别为7.86±5.87分、2.09±2.12分,16.77±9.69ml/s,两组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IPSS分类症状评分中,TUVRP组和PKRP组的储尿期症状评分和排尿期症状评分分别为4.99±3.10、3.44±3.80,5.00±2.96分、2.26±2.98分,两组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TUVRP组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QoL评分和Qmax的改善较PKRP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UVRP和PKRP的手术效果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都是治疗BPH有关LUTS安全、有效的方法。PKRP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等方面均优于TUVRP组,而在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IPSS、QoL、Qmax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KRP似乎较TUVRP的切割效率更高,但在改善LUTS等短期疗效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别。

林兆丰[5](2010)在《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文中认为既往曾经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无必定的内在联系,但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已有研究提示免疫功能紊乱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共同特征。我院对前列腺癌的前期研究证实,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扶正抑瘤的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样,我院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也表明,前列腺炎以湿热瘀阻的病机为主,以中医辨证为依据的利湿祛瘀法效果良好。前列腺炎好发于青壮年,且90%以上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免疫紊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对前列腺炎患者有关瘤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分析,中医药干预后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立前列腺炎患者的随访观察,或许能够对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医药对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得出有益的提示。目的观察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学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探讨中医利湿祛瘀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了解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前列腺炎免疫学及其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并作为对前列腺癌早期预防的初步探索。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慢性Ⅲ型前列腺炎病人为样本52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治疗组根据辩证使用中医利湿祛瘀法(基本方加减治疗:川楝子10g元胡10g五灵脂10g蒲黄10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0g苡米20g);对照组则按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推荐方案使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治疗,疗程2月。测定相关免疫指标,包括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及CD8+T),血清PSA,前列腺按摩液EPS和TGF-β1的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干预措施对免疫指标及PSA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各指标前后有显着差异(P<0.0001),对照组各指标前后数据除生活质量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前后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均数有差别,其中两组间的疼痛症状、生活质量、整体总分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001),而排尿症状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症状总分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指标均差中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症状、症状评分、总体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001)。两组治疗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一月对照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意义,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治疗二月数据显示治疗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显着差别。两组FPSA/TPSA在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4+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4+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水平有所上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4+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8+水平没有统计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有所上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8+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4+/CD8+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4+/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CD8+水平有所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4+/CD8+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3+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3+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水平有所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3+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无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TGF-β1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TGF-β1水平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TGF-β1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001),对照组TGF-β1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Ⅲ型前列腺炎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表现在以整体的T淋巴亚群系列偏低表达为主,部分偏高表达的免疫功能紊乱,在这个层面上Ⅲ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免疫紊乱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利湿祛瘀法为主的辨证治疗可以对这种免疫功能紊乱进行调节。该疗法对于细胞免疫的影响,首先明显地表现在对Th3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具有调节作用,其次这种中医疗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CD4+CD8+CD3+以及CD4+/CD8+的低表达状态,提示该疗法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同时描述性数据分析也显示出该疗法可能对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利湿祛瘀为主的中医疗法因此被认为具有调节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功能紊乱而使之趋于稳定平衡的作用。另外在对于PSA的影响上,我们的结论是在2个月的疗程后这种中医疗法与诺氟沙星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证实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表明湿热淤阻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这对于前列腺炎的深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何丽清[6](2009)在《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1文献综述全面查阅整理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研究文献资料,掌握了目前西医、中医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用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而抗生素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容易复发。中医药既可调节机体整体状况,又针对前列腺局部的病理变化,有独特的优势。当归贝母苦参丸主要用于治疗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且治疗效果很好,但对本方的实验研究和全方的药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至今仍是空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西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BP与湿热和血瘀的关系。CBP的发生与湿热、血瘀血虚密切相关,湿热兼瘀证是其常见证型,其治则当是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兼以温补。通过参考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全方及方中药物的论述,分析了该方的组方特点为苦辛同用,清宣兼施,利湿之中有润燥之品相兼,治血之中有理气之味匡助,气血并调,上下兼顾,药味简炼,配伍精当。阐明了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用该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实验研究目的:(1)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2)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体重250±2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3天后,利用微创技术开腹在直视下前列腺局部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各组大鼠灌胃用药。当归贝母苦参丸由传统的丸剂改为适合用于实验的煎剂,按成人临床每日服用剂量当归15g、浙贝母20g、苦参15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成人用药剂量的14倍、7倍和3.5倍,含生药浓度为1.1667g/ml、0.5833g/ml和0.2917g/ml。西药对照组用诺氟沙星悬浮液,按成人每日用量0.8g的7倍,药物浓度为0.0093g/ml。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等容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按1ml/100g体重/d,每日1次,用药4周后取材,观测指标。(1)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大小、硬度、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2)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3)各组大鼠前列腺白细胞(WBC)及卵磷脂小体(SPL)计数;(4)测各组大鼠全血粘度;(5)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6)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7)放免法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双氢睾酮(DH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改变;(8)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从基因水平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mRNA、TNF-α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1)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减小CBP大鼠病变范围,减轻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能显着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间质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腺腔内分泌物;能显着减少CB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白细胞数,增加其中的卵磷脂小体数。实验数据表明,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治疗CBP的效果为最好。(2)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对于CB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组织,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可以显着升高其中的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可显着降低其中DHT的含量;对其中的SIg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能显着下调其中ICAM-1的表达;能显着升高其中的IL-2含量和降低IL-8含量,而对IL-6含量有轻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能显着减少其中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产生,这不仅是在细胞水平基础上,而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上得到印证。(3)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在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升高其前列腺组织中的SOD、IL-2的含量,降低其中ICAM-1、TNF-α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降低其中的IL-1β、IL-8、DHT含量,降低其前列腺组织中TNF-αmRNA、IL-1βmRNA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1)本课题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CBP具有良好的效果,证实了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CBP疗效的确切性。(2)从前列腺组织的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杀菌作用;②可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对腺体有促分泌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药物在前列腺中的渗透;③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④能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DHT;⑤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的免疫分子有调节作用,降低ICAM-1的阳性表达,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这为临床上使用本方提供了确切证据,表明本研究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和创新性。但本实验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调节前列腺中IL-6和SIgA水平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唐林[7](2009)在《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Ⅱ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加口服抗生素、α1A-受体阻滞剂;对照组应用川参通注射液加α1A-受体阻滞剂。临床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细菌培养、EPS-WBC、EPS-SPL等项内容的变化,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CPSI总积分、疼痛积分、尿道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EPS-WBC评分明显降低;EPS-SPL、前列腺液细菌培养转阴率明显提高,但川参通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是治疗Ⅱ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吴博[8](2009)在《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观察八正合剂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72例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八正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淋清片治疗,疗程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检查(EPSRT)和最大尿流率(MFR)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愈显率65.6%,其中治愈率25.0%,显效率40.6%,有效率21.9%,无效率12.5%,相比对照组(治愈率12.1%,显效率24.2%,有效率为30.3%,总有效率66.7%,愈显率36.4%),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EPS-WBC)及卵磷脂小体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改善排尿症状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疼痛症状、MFR和EPS-WBC方面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正合剂可明显改善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更能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数量,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制剂,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蒋荣伟[9](2008)在《三金片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三金片治疗湿热下注型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观察三金片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72例,其中试验组(三金片组)和对照组(热淋清片组)各36例。筛选合格后,将于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末,返回医院进行访视。经过4周为一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检查(EPSRT)和最大尿流率(MFR)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愈显率65.6%,其中治愈率25.0%,显效率40.6%,有效率21.9%,无效率12.5%,相比对照组(治愈率12.1%,显效率24.2%,有效率为30.3%,总有效率66.7%,愈显率36.4%),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MFR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EPS-WBC)及卵磷脂小体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改善排尿症状、MFR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疼痛症状和EPS-WBC方面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片可明显改善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更能改善排尿症状,增加尿流率和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数量,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制剂,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陈国宏[10](2007)在《前列通瘀汤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是男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骨盆生殖区的疼痛和排尿异常,其病因及㎜研究显示,CPP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身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前列通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功效,治疗CPPS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研究显示,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在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 EPS)中明显升高,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组织损伤、炎症和局部感染等使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产生增多,继而诱导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基因表达,COX-2的产生迅速增多,促使细胞产生大量的PGE2,高浓度的PGE2又能抑制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分泌和调节疼痛的功能。应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治疗CPPS可明显减轻疼痛。我们推测前列通瘀汤可能是通过降低PGE2而对CPPS产生治疗作用。本课题旨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前列通瘀汤对PGE2等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揭示其治疗CPPS的可能机制。目的本课题采用免疫佐剂法制作实验性CPPS大鼠模型,观察前列通瘀汤对实验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评价其疗效;以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前列通瘀汤对致痛因子PGE2,及与之密切相关的IL-1β、COX-2和β-EP的影响,探讨前列通瘀汤治疗CPPS的可能机理,并总结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有效的中药及方剂提供思路。方法取3月龄180-220g雄性Wistar种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52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同种系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方法,复制实验性CPPS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将实验组大鼠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组、前列通瘀汤大、中、小剂量组五组。前列通瘀汤大、中、小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2、16、8g生药/kg。塞来昔布组给药剂量为0.04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于相同剂量的蒸馏水。以上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0d。第30天将各组大鼠称重后脱颈处死。取前列腺组织,观察其病理改变用ELISA法测定前列腺组织匀浆IL-1β、COX-2、PGE2、β-EP的含量。结果①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现为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前列腺腺体普遍与周围组织粘连,腺体呈暗红色或棕黄色,质稍硬,或有明显的硬结。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间质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前列腺上皮破坏、萎缩及脱落,前列腺管壁的增生或破坏。对前列腺病理切片的分级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造模成功。②前列通瘀汤大剂量组和塞来昔布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组织恢复正常,管壁结构完整,间质水肿消失。前列通瘀汤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对实验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的破坏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作用较轻。病理分级统计结果显示:前列通瘀汤大、中、小剂量组、塞来昔布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通瘀汤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前列通瘀汤大、中、小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PGE2及IL-1β、COX-2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β-EP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其中前列通瘀汤大剂量组与塞来昔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采用自身免疫反应所造成的CPPS动物模型,其病理改变与临床的病理改变最为接近,发病机理也与人的发病较为符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的造模方式。②前列通瘀汤能够减轻或消除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改善其组织结构的破坏,抗纤维化,对前列腺组织起到明显保护作用。③前列通瘀汤能够降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内PGE2及IL-1β、COX-2的水平,减轻前列腺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盆腔生殖区域的疼痛;并能升高β-EP的水平,使局部抑制疼痛的作用加强。研究表明,前列通瘀汤对CPPS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前列通瘀汤能调节前列腺组织的细胞因子含量,减轻前列腺组织炎症反应,对前列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二、泽桂癃爽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性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泽桂癃爽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性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清热利湿祛瘀汤对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及局部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IIEF、NIH-CPSI及QOL评分
    2.3 SIg A、IgG水平
3 讨论

(2)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癃闭”、“精浊”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对实验性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CP)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材料
        1.2.1 药物与试剂
        1.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1.2.3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及结果
        1.3.1 对消痔灵致大鼠CP模型的影响
        1.3.1.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1.3.1.2 观察指标
        1.3.1.3 统计学处理
        1.3.1.4 实验结果
        1.3.2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CP模型的影响
        1.3.2.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1.3.2.2 观察指标
        1.3.2.3 统计学处理
        1.3.2.4 实验结果
        1.3.3 对细菌致大鼠CP模型的影响
        1.3.3.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1.3.3.2 观察指标
        1.3.3.3 统计学处理
        1.3.3.4 实验结果
        1.4 小结
    2. 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BPH)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材料
        2.2.1 药物与试剂
        2.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及结果
        2.3.1 对丙酸睾酮致大鼠BPH模型的影响
        2.3.1.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2.3.1.2 观察指标
        2.3.1.3 统计学处理
        2.3.1.4 实验结果
        2.3.2 对丙酸睾酮致小鼠BPH模型的影响
        2.3.2.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2.3.2.2 观察指标
        2.3.2.3 统计学处理
        2.3.2.4 实验结果
        2.4 小结
    3. 大鼠膀胱内压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材料
        3.2.1 药物与试剂
        3.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及结果
        3.3.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3.3.2 实验结果
        3.4 小结
    4. 局部血液流变实验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材料
        4.2.1 药物与试剂
        4.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及结果
        4.3.1 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4.3.1.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4.3.1.2 实验结果
        4.3.2 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4.3.2.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4.3.2.2 实验结果
        4.4 小结
    5. 抗炎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
        5.2.1 药物与试剂
        5.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5.3 实验方法及结果
        5.3.1 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3.1.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5.3.1.2 实验结果
        5.3.2 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5.3.2.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5.3.2.2 实验结果
        5.4 小结
    6. 镇痛实验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材料
        6.2.1 药物与试剂
        6.2.2 实验动物及实验环境
        6.2.3 主要仪器
        6.3 实验方法及结果
        6.3.1 对小鼠热板实验的影响
        6.3.1.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6.3.1.2 实验结果
        6.3.2 对小鼠扭体实验的影响
        6.3.2.1 模型复制、分组与给药
        6.3.2.2 实验结果
        6.4 小结
    7. 结论
    8. 创新性
    9.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0. 讨论
        10.1 关于复方金钱草胶囊治疗“精浊”、“癃闭”的讨论
        10.1.1 清热利湿法治疗“精浊”
        10.1.2 西医对“精浊”的认识
        10.1.3 复方金钱草胶囊治疗“精浊”的实验研究
        10.1.3.1 对消痔灵致大鼠CP模型的作用
        10.1.3.2 对角叉菜胶致大鼠CP模型的作用
        10.1.3.3 对细菌致大鼠CP模型的作用
        10.1.3.4 降低大鼠膀胱压力的作用
        10.1.3.5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10.1.3.6 抗炎作用
        10.1.3.7 镇痛作用
        10.2 关于复方金钱草胶囊治疗“癃闭”的讨论
        10.2.1 清热利湿法治疗“癃闭”
        10.2.2 西医对“癃闭”的认识
        10.2.3 复方金钱草胶囊治疗“癃闭”的实验研究
        10.2.3.1 对丙酸睾酮致大、小鼠BPH模型的作用
        10.2.3.2 降低大鼠膀胱压力的作用
        10.2.3.3 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中、西医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中成药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前列腺Ⅰ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
        1.1 脏腑归属及生理功能
        1.2 对病因的认识
        1.3 对病机的认识
    二、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流行病学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2.4.1 药物治疗
        2.4.2 心理治疗
        2.4.3 物理治疗
        2.4.4 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
        1.2.2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
        1.2.3 勃起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试验结果
        1.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1.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1.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1.4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分析
        1.5 治疗组与对照组积分改善值比较
        1.6 前列腺按摩液(EPS)积分比较
        1.7 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
        2. 结果分析
    三、讨论
        1. 方药分析
        1.1 组方思路
        1.2 药物分析
        1.3 前列腺1号方作用机理
        2. 本试验的优点
        3. 本试验的缺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一、调查问卷表
    附二、常用英文缩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前列腺增生症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
    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2 对象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BPH患者相关LUT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2.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BPH有关LUTS与各临床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
    3.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影响BPH有关LUTS患者AUR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
    4.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4.2 资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组织炎症的临床研究
    5.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5.2 材料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割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割术治疗BPH有关LUTS疗效的比较研究
    6.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6.2 资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排尿健康调查表
    附录Ⅱ: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附录Ⅲ:夜尿增多对您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
    附录Ⅳ:请您对自己目前的性生活情况(MSF-4)进行评估?(男性)
综述一
    BPH有关LUTS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综述二
    前列腺增生有关LUTS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读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有关成果(2004年9月后)
读书期间参与的学术交流
读书期间学术任职
致谢

(5)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炎症与癌的关系
        1.2 炎症与前列腺癌相关发病机制
        1.3 NIH前列腺炎分类与前列腺癌
        1.4 前列腺特异抗原及其与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关系
    2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Ⅰ型前列腺炎
        2.2 Ⅱ型前列腺炎
        2.3 Ⅲ型前列腺炎
    3 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3.1 免疫学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
        3.2 免疫学诊断进展
        3.3 免疫学治疗进展
    4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免疫学关联点
        4.1 T淋巴细胞亚群
        4.2 TGF-β1
    5 中医研究进展
        5.1 病因病机研究
        5.2 辩证分型研究
        5.3 论治原则
        5.4 治疗
        5.5 中医药疗法对前列腺炎免疫学研究
    6 本导师研究组前期工作基础
        6.1 前列腺炎
        6.2 前列腺癌
    7 文献结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干预方法
        1.7 临床症状评分
        1.8 观察指标
        1.9 随访
        1.10 统计方法
        1.11 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状况比较
        2.2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比较
        2.3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细胞免疫比较
        2.4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3.2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PSA影响
        3.3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4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4 结语
    5 思考展望
        5.1 课题创新性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6)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3 诊断
        4 治疗
        5 预防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探讨
        2 病因病机
        3 辨证治疗及用药
        4 其它治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研究进展
        1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2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的临床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中篇 理论研究
    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湿热的关系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血瘀的关系
    3 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的论述
    4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组方特点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效研究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WBC和SPL计数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研究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DHT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SIgA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CAM-1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L-2、IL-6和IL-8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七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TNF-α、IL-1β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7)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Ⅱ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临床研究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文献综述
作者简历

(8)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
        1.7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2.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安全性评价
        2.4.2 疗效性指标
        2.4.3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资料分析
        3.2 可比性分析
        3.3 结果分析
        3.4 不良反应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1.1 前列腺炎的分类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临床症状
        1.4 诊断
        1.5 治疗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3.八正合剂的选用依据
    4.本课题对照组药选择的原因
    5.指标选择的依据
    6.用药后对观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
附件2 随机化设计方案
附件3 症状积分表
附件4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三金片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
        1.7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安全性评价
        2.4.2 疗效性指标
        2.4.3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资料分析
        3.2 可比性分析
        3.3 结果分析
        3.4 不良反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1.1 前列腺炎的分类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临床症状
        1.4 诊断
        1.5 治疗
    2.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对前列腺生理功能的认识
        2.2 对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
    3. 三金片选用依据
    4. 本课题对照组药物选择的原因
    5. 指标选择的依据
    6. 用药后对观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
附件2 随机化设计方案
附件3 症状积分表
附件4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前列通瘀汤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研究现状
        1 理论研究
        2 慢性前列腺炎的方药研究
        3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 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
        5 慢性前列腺炎的针灸治疗及研究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慢性前列腺炎的概念与分类
        2 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分型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4 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现状
        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研究
        2 CPPS 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3 中医药治疗CPPS 的实验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
    CPPS 的中医学认识及前列通瘀汤的药理学分析
        1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学认识的历史源流
        2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的发展
        3 前列通瘀汤的组方特点
        4 前列通瘀汤的现代药理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前列通瘀汤对实验性CPPS 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前列通瘀汤对实验性CPPS 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课题结论
课题创新性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泽桂癃爽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对性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热利湿祛瘀汤对前列腺炎患者勃起功能及局部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J]. 王炎,江龙凤,陈虹历. 光明中医, 2021(16)
  • [2]清热利湿中药治疗“癃闭”、“精浊”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D]. 曾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3]前列腺Ⅰ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D]. 吴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前列腺增生症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D]. 何乐业. 中南大学, 2010(11)
  • [5]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D]. 林兆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6]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D]. 何丽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川参通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Ⅱ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唐林. 福建中医学院, 2009(02)
  • [8]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D]. 吴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9]三金片治疗III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D]. 蒋荣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10]前列通瘀汤对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D]. 陈国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泽桂龙双胶囊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对性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