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艾维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一、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倪晓凤,杨春松,刘燕,张淼,张伶俐[1](2022)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DCBE)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DCBE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9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DCBE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甲钴胺、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2等;对于糖尿病足,DCBE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敏感抗菌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CBE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DCBE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9%,但差异与各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DCBE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干眼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张伏芝[2](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组方筛选与优化》文中认为中药新药开发不仅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需要,也是医药卫生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药组方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病程长且发病后致残、致死率高。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以1.14亿人次高居世界第一,而DPN的发病率已达到糖尿病总人数的50%以上。气虚血瘀证是DPN中医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型,治疗该证的中药复方非常丰富,但目前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只有木丹颗粒一种。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大量临床治疗DPN文献中发掘药物使用规律,并筛选出适合进行药物开发的新组方,为进一步的新药研发奠定基础。目的:开发中医药文献数据自动抽提系统提高文献数据挖掘的效率,采用文献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中医治疗DPN用药规律,筛选优化新药候选组方,建立基于中医临床文献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新方法。方法:1、中医药文献数据自动抽提系统的建立制定临床文献抽取系统的数据仓储结构,以糖尿病肾病临床文献作为系统数据源进行抽提,测试系统采集药物的使用结果,人工校验抽提结果完成系统迭代。2、基于中医临床文献分析DPN用药规律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d 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ANDTCM 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的组方优化于TCMSP、TCMID、ETCM数据库搜索候选药物化学成分并通过OB、DL、Caco-2进行筛选,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于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DPN的相关基因,在HSDN数据库中获取DPN气虚血瘀证症状对应标准词,DPN相关基因与气血血瘀证DPN症状相关基因进行网络模块富集计算获得DPN气虚血瘀证的基因,进行候选中药靶点和DPN气虚血瘀证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计算候选中药与DPN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系数以及贡献系数,确定累计贡献系数达到80.00%的组方为优化方。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治疗DPN气虚血瘀证新组方与木丹颗粒药效比较计算优化方与木丹颗粒相关性系数总和,比较优化方与木丹颗粒总相关性系数,确认两者疗效差异。结果:1、成功建立了中医药文献数据自动抽提系统,并通过人工校对该系统对糖尿病肾病临床文献的抽提结果,完成了系统改进和迭代。2、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3、确定候选组方中药为黄芭、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甘草、山药、白术、党参、牛膝、水蛭、川牛膝、延胡索、没药、乳香、姜黄、土鳖虫、穿山甲、苏木。DPN气虚血瘀证相关基因共336个,富集通路214条,相关性系数最高的中药为红花,优化后组方为红花、黄芪、丹参、没药、甘草、山药、延胡索、党参、鸡血藤、牛膝,该组方累积贡献度占总候选组方83.47%。4、木丹颗粒各组成中药的总相关性系数(2.61×106),低于优化方总相关性系数(4.15×106)。结论:1、开发了可以自动抽提中医临床文献中药物使用情况的新系统。2、发现了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是中医临床防治DPN的主要治法及用药规律。3、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优化了一个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的候选组方,且其疗效优于木丹颗粒。4、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筛选优化新方法。

叶茹[3](2016)在《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血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定量温度觉检查、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指标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经筛查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招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血痹方(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服药12周。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主要指标、中医症状总评分和中医症状单项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改善中医证侯:血痹方较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侯,血痹方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88.9%,安慰剂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15.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善单项症状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的的有效率分别是61.1%、44.4%、61.1%、77.8%、61.1%、66.7%,“倦怠乏力”的疗效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延缓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大。胫神经(右)、腓总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腓总神经(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有上升趋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浅神经(左)、腓浅神经(右)和腓肠神经(右)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对照组前后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没有差异。其他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组有上升趋势。提示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更快,治疗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改善定量温度觉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后温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冷痛觉(左)、冷痛觉(右)、冷觉(右)均有上升趋势,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前后温觉(左)、热痛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热痛觉(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痹方可以使患者对温觉和热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5)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均有上升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鲜有差异,提示血痹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血流流变学指标的稳定。血痹方组可以降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痹方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内皮细胞;(6)对血糖和血电解质有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血痹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对温觉和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血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初步说明了血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率红莉,汪津洋[4](2014)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就近年来DPN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归纳和综述。结果:用于对因治疗的西药包括控制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等)、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低血黏度及抗凝和溶栓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及其类似物、阿司匹林等)、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如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抗氧化的药物(如α-硫辛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用于对症治疗的西药主要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如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针灸刺络、熏洗足浴。结论:DP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针对导致DPN的各种病因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治疗的新靶点将是今后研发DPN治疗药物的方向。

马帅[5](2011)在《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糖尿病(DM)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高达9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对现代文献的阅读,探索总结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核心用药并进行用药规律研究。本文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研究分析,尤其重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中药用药规律的研究。结构上论文分为综述、正文、结果、讨论等四部分。内容上将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用药规律研究等五部分研究。每一部分都将从中医、西医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用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用药频次居于前十五位的中药依次是:黄芪、当归、川芎、红花、丹参、地龙、桂枝、赤芍、生地、鸡血藤、桃仁、牛膝、葛根、白芍。中药功效学分类中补益药居于首位,活血化瘀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排名第二但与补益药不分伯仲。其余药物依次是清热药、息风止痉药、解表药、祛风湿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化湿药、收涩药、止血药、祛痰药。中药归经入肝经中药位居榜首,按照频数高低其余依次是脾、肾、心、肺、胃、膀胱、心包、胆、大肠、小肠。临床常用注射液研究结果表明用频数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是甲钴胺前列地尔、葛根素、丁咯地尔、银杏叶提取物、川芎嗪、三七提取物、硫辛酸、银杏达莫、丹红。意义:1、通过药物使用频数反应其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通过以方测证逆向探索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证候类型及疾病本质。

赵锡丽,李生兵,徐秋,杨刚毅,李伶[6](2009)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客观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有效性。方法:以疏血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症状改善的OR值为统计量检索和筛选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3.1对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和相关指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共937例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P=0.09)。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有效(P<0.00001),其合并OR(95%CI)为6.05(3.83,9.5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是肯定和可靠的。相关文献研究提示疏血通注射液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等方面效果也是明显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的减轻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蕊[7](2009)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一、回顾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发病原因及临床常见证型。二、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常见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近两年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112例住院病历,根据糖尿病整体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肺胃燥热、气阴两虚、肝肾亏虚、痰瘀内阻四组。分别纪录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等相关指标。将肺胃燥热组与气阴两虚、肝肾亏虚、痰瘀内阻组做比较。收集资料后进行相关的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非参数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ANOVA分析LSD检验。结果:与肺胃燥热组相比,病程上气阴两虚组、痰瘀内阻组有统计意义(P<0.05)。身高、体重、BMI各组无统计意义。收缩压肝肾亏虚组、气阴两虚组、痰瘀内阻组与肺胃燥热组相比有统计意义(p<0.05)。舒张压则没有无统计意义。各组均有合并高血压的病例,以肝肾亏虚组、痰瘀内阻组为多。在血脂方面:肺胃燥热组在各项血脂平均值较高,无统计意义(p>0.05)。c肽、血肌酐水平、合并其他并发症:与肺胃燥热组相比,cp水平在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痰瘀内阻组均减低且有统计意义(p<0.05)。餐后CP以肝肾亏虚组为低,有统计意义(p<0.05)。肌酐水平以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痰瘀内阻组均升高且有统计意义(p<0.05)。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比例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痰瘀内阻组均较肺胃燥热组为高。结论:DM日久燥热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可致血瘀;燥热煎熬津液成瘀成痰,导致最后痰瘀内阻,故气阴两虚、痰瘀内阻两组较长,符合DPN中医病机、证型转化规律。从各组合并高血压比例来看,肺胃燥热组最低,其他三组较高,有统计学意义;在统计DPN基础上合并DR或(和)DN时,得到相同结果,此与现代医学认为随病程延长DM合并病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吻合。DPN患者合并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或DPN合并高血压者以收缩压控制较舒张压困难。与肺胃燥热组C肽相比,气阴两虚组、肝肾亏虚组、痰瘀内阻C肽水平明显下降,这与DPN证型转化相吻合。现代医学亦认为2侯DM随病程延长胰岛残存功能下降。血肌酐水平可大致评估肾脏功能,虽然四组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有统计意义。随着年龄、病程的延长,不除外身体机能老龄化对肾功能的影响,肌酐水平可能存在上升趋势,肌酐清除率下降,提示应尽早干预,减少DN、肾衰的危险。血脂总体控制一般,应加强TG、LDL的控制,DPN人群血脂异常可能是影响DPN发生发展的因素。糖化血红蛋白肝肾亏虚组与气阴两虚组相比有统计意义,说明肝肾亏虚组病程虽短,但从并发症、血压等情况,推测病变可能不轻于气阴两虚组。

赵迪[8](2007)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0%-90%,其中30%-40%的人无症状。是造成糖尿病足及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神经病变,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损害。由于DPN的高发病率及严重的致残率,DPN的防治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病机制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主要与高血糖状态引起的代谢、循环障碍有关,同时与神经生长因子减少、自身免疫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导师高彦彬教授通过阅读古今文献并结合大量DPN患者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宜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糖络宁则是在这一治则指导下组方,经过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取得较满意疗效。本研究主要分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两部分。临床观察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则是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从DPN发病机理的角度探讨糖络宁作用的机制。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PN病人6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糖络宁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及血压、血脂、血糖等一般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5%,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糖络宁治疗组对两侧胫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弥可保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糖络宁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总体疗效优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弥可保。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STZ腹腔注射(按60mg/kg的剂量标准)造模,十天后大鼠禁食8h断尾取血,测定血糖大于16.7mmol/L者为成模,饲养8周后,麻醉大鼠,分离大鼠双下肢肌肉组织,取出两侧坐骨神经组织,进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进一步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造模,造模成功者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糖络宁高剂量组、糖络宁中剂量组、糖络宁低剂量组给药,中药糖络宁制剂低、中、高组分别按生药5、10、20g/kg?d灌胃,弥可保组按175ug/kg?d剂量标准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取出两侧坐骨神经组织,同时取血,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对成模8周后DM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观察,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给药12周后指标测定,神经组织山梨醇含量: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所有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的山梨醇含量均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糖络宁治疗组及弥可保组都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山梨醇含量(P<0.05或P<0.01),而中、高剂量糖络宁组降低山梨醇的作用优于弥可保组(P<0.05);神经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所有糖尿病组大鼠的AR活性均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弥可保组及中药中剂量组均可以降低AR的活性(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可以显着降低AR活性(P<0.01),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显示了统计学差异(P<0.05);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糖尿病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AR的基因表达均显着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弥可保组及中药中剂量组均可以降低AR在坐骨神经组织中的基因表达(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可以显着降低AR的基因表达(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对于降低AR在坐骨神经中的基因表达也显示了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糖尿病各组大鼠血清NGF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血清中NGF含量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弥可保组比较效果更好,显示出显着差异(P<0.01);坐骨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糖尿病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西药组与中药中剂量组可提高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P<0.05),中药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P<0.01)。结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糖络宁能降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山梨醇含量、AR的活性,并可以降低AR在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同时糖络宁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NGF的含量,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说明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是通过抑制多元醇通路和改善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等机制实现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糖络宁作为中药复方制剂,通过临床观察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弥可保,提示中药复方治疗DPN效果良好,且无副作用。经过动物实验,显示糖络宁能降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山梨醇含量、AR的活性,并可以明显抑制在神经组织中AR mRNA超表达,证明了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多元醇代谢通路增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说明抑制多元醇通路的增强是糖络宁治疗DPN的主要机制之一;同时糖络宁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中NGF的含量,提高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这说明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可能是糖络宁治疗DPN的另一机制。综上,中药复方糖络宁治疗DPN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多元醇代谢通路及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来实现的,并且应用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于滢[9](2006)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文中研究指明

李亚[10](2006)在《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控制血糖仍是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但在部分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并不能使神经功能完全改善,在短期内血糖的控制并不一定必然带来临床症状的平行好转。因此,必须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其它治疗方法改善其临床症状。目前已有一些有关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部分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1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尚无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前列腺素E1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了解目前是否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全世界关于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所有检索到文章

二、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暴露因素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有效性评价
        2.3.1 糖尿病神经病变
        2.3.1. 1 DCBE vs.空白对照
        2.3.1. 2 DCBE vs.甲钴胺
        2.3.1. 3 DCBE vs.维生素B12
        2.3.1. 4 DCBE vs.维生素B1+维生素B12
        2.3.1. 5 DCBE vs.维生素B2共纳入2个RCT[25,55]。
        2.3.1. 6 DCBE vs.α-硫辛酸
        2.3.1.7 DCBE vs.其他药物
        2.3.2 糖尿病足
        2.3.2. 1 DCBE vs.空白对照
        2.3.2. 2 DCBE vs.敏感抗菌素
        2.3.2. 3 DCBE vs.复方丹参注射液
        2.3.3 糖尿病性干眼症
        2.3.3. 1 DCBE vs.空白对照
        2.3.3.2 DCBE vs.重组牛碱性细胞生长因子
        2.3.3. 3 DCBE vs.氧氟沙星
        2.3.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3.4. 1 DCBE vs.空白对照
        2.3.5 其他疾病
        2.3.5. 1 糖尿病肾病
        2.3.5. 2 糖尿病睡眠障碍
    2.4 安全性评价
        2.4.1 ADE发生率
        2.4.2 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3 讨论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组方筛选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复方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综述二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西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药文献数据自动抽提系统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仓储设计
        1.2 数据源介绍
        1.3 数据采集
        1.4 抽取结果人工审核与优化
    2 结果
        2.1 系统功能展示
        2.2 系统使用方法
        2.3 测试用数据源
        2.4 输出结果展示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中医临床文献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数据库构建
        1.4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单味中药使用频次
        2.2 中药功效频次统计分析
        2.3 中药药性统计分析
        2.4 药对使用情况分析
        2.5 治疗DPN中药核心网络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组方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数据资源
        1.2 中药相关活性成分收集及靶点预测
        1.3 DPN气虚血瘀证基因预测
        1.4 DPN气虚血瘀证及中药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
        1.5 单个候选中药与DPN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系数计算
        1.6 单个中药在组方中对DPN气虚血瘀证的贡献系数计算并优化组方
    2 结果
        2.1 DPN气虚血瘀证症状对应的英文标准词
        2.2 DPN气虚血瘀证相关基因
        2.3 DPN气虚血瘀证相关基因KEGG通路富集结果
        2.4 候选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
        2.5 候选中药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
        2.6 候选中药与DPN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系数
        2.7 候选中药对候选组方的贡献度与优化后组方
    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新组方与木丹颗粒药效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数据资源
        1.2 中药相关活性成分收集及靶点预测
        1.3 DPN气虚血瘀证基因预测
        1.4 DPN气虚血瘀证及中药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
        1.5 木丹颗粒组成药物与DPN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系数计算
        1.6 优化方与木丹颗粒总相关性系数对比
        1.7 优化方与木丹颗粒治疗DPN气虚血瘀证作用通路对比
    2 结果
        2.1 木丹颗粒组成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点
        2.2 木丹颗粒组成药物的KEGG通路富集
        2.3 木丹颗粒与优化方的总相关性系数
        2.4 木丹颗粒与优化方的总相关性系数对比
        2.5 优化方与木丹颗粒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的作用通路对比
    3 讨论
结语
    主要研究结果
    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论述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辨证论治
        4 中医其他治疗
        5 讨论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3 危险因素
        4 发病机制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机制
        6 治疗
        7 讨论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设计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基线时人群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指标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的检测
        3.4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理论探讨从“脏腑热、经络寒”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2 血痹方的组方依据
        4.3 研究结果和分析
        4.4 研究结论
        4.5 结语
    参考文献(三)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药对因治疗
    1.1控制血糖
    1.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1.3降低血黏度及抗凝、溶栓药物
    1.4改善代谢紊乱
    1.5抗氧化
    1.6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
2西药对症治疗
    2.1三环类抗抑郁药
    2.2抗惊厥药
    2.3部分抗心律失常药
3中医药治疗
    3.1内服中药
    3.2使用中药注射剂
    3.3针灸刺络
    3.4薰洗足浴
4结语

(5)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第二部分 正文
    研究一
    研究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及筛选
    1.3 研究文献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4 数据的提取
    1.5 统计学处理
    1.6 其他指标的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PN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
    2.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PN疗效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2.3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理及危险因子的研究现状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西医治疗现状
综述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现状
前言
临床调查研究
讨论
结语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展
        1 发病机制
        2 病理改变
        3 DPN的诊断、分类及分期
        4 DPN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机研究
        3 治疗
        4 述评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表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的病理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糖络宁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山梨醇含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糖络宁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AR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糖络宁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NGF及坐骨神经组织NGF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病理图片

(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调节神经细胞代谢, 营养修复神经的药物
    1.1 三磷酸胞苷 (CTP)
    1.2 甲钴铵 (商品名弥可保)
    1.3 神经妥乐平
    1.4 爱维治
    1.5 神经生长因子 (NGF)
    1.6 神经节苷脂
2 直接扩血管药
    2.1 丁咯地尔
    2.2 山莨菪碱
    2.3 酚妥拉明
3 改善微循环, 清除自由基的药物
    3.1 银杏叶制剂
    3.2 葛根素
    3.3 前列地尔 (PGE1, 凯时)
    3.4 西洛他唑
    3.5 谷胱甘肽
4 钙拮抗剂
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RI)
6 其他
    6.1 肌醇
    6.2 牛磺酸
    6.3 抗坏血酸
    6. 4 α-硫辛酸
    6.5 Pregabalin (商品名Lyrica)

(10)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计划书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英文检索策略
    附录二:资料提取表(中文)
    附录三:资料提取表(英文)
    附录四:纳入研究的特征
    附录五: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表
    附录六:PGE1的不良反应
综述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倪晓凤,杨春松,刘燕,张淼,张伶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2
  •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组方筛选与优化[D]. 张伏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D]. 叶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 率红莉,汪津洋. 中国药房, 2014(04)
  • [5]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D]. 马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 赵锡丽,李生兵,徐秋,杨刚毅,李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7)
  •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刘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D]. 赵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J]. 于滢. 天津药学, 2006(02)
  • [10]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D]. 李亚.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艾维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