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可实现清洁燃烧

燃煤电厂可实现清洁燃烧

一、燃煤电厂可做到清洁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1](2019)在《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以“雾霾”为代表的严峻生态形势和环保压力,既能使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煤电行业保持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用电安全,又能帮助煤电行业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妥善解决其负外部性问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故煤电行业清洁化转型是解决该矛盾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主导出台一系列包括规制约束-政策激励在内的各种政策,来严控污染物排放、保持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所开展的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是指以产业视角,在论证燃煤发电不会被短期内取代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主导的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综合应用外部性、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工具,围绕“如何开展、怎么执行、效果如何、有何规律”等煤电行业清洁化关键问题,在以“机制-路径-成效-趋势”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框架内展开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五方面研究:特征分析——以发电行业核心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建设、电力生产、经营情况三方面系统梳理中国煤电行业发展脉络,并与其它类型电源、其它国家煤电情况进行对比,提炼中国煤电行业的特征和优势,回答燃煤发电是否有必要在中国继续存在的问题;机制研究——研究政策因素(规制约束和政策激励)、环保科技、执法监督对于煤电清洁化的驱动作用,探寻煤电清洁化机制,回答中国如何推动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问题;路径研究——分别构建、求解、分析以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以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在遵守排放标准、享有补贴政策情况下的环保投资决策模型,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最优路径是什么的问题;成效研究——从机组结构、环保设施、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煤电清洁化进程,并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同时研究单个燃煤电厂和单个煤电集团开展煤电清洁化情况,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是否已经取得显着成效的问题;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火电行业、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诉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有何规律的问题。本文得到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总量大、占比高,远超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短时间内没有一种或多种电源类型可弥补完全关停煤电带来的电力供给空缺,这是中国煤电行业必须开展清洁化的最主要因素;煤电当前还有投资规模最大、单位造价最低、利用小时数呈下降趋势、经营形势较差的阶段性特征;煤电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长期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其能够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重要客观条件。(2)中国煤电清洁化的机制:在以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代表的规制约束和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激励等政策因素共同作用下,传统煤电行业朝着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环保科技是技术基础,在煤电清洁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为政府进一步提升环保标准、提高环保效率奠定基础;执法监督是实施保障,保证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反馈发现的政策问题,实现良性互动。(3)基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够帮助燃煤电厂缓解初始投资巨大压力和后期运维成本,净现值要远大于基于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的净现值,同时具有能使政府提供更少补贴、环保企业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优点,是理想的煤电行业清洁化路径。(4)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规制激励-政策约束作用下,煤电机组结构持续升级、环保设施全面普及、能耗水平显着提升、污染排放大幅降低,相对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等其它用煤领域,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占比均已很低,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应转向非发电用煤工业和“散煤”燃烧。(5)煤电清洁化机制效果显着,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而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未越过高点;污染物排放水平随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都是阶段性变化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下降拐点”的出现是有条件,可根据政策条件、科技水平和执法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童小川[2](2016)在《燃煤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区域性大气灰霾频繁发生,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愈来愈大,其中,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导因素的区域灰霾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对我国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的关注。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严厉措施,不断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一些重点地区的地方政府也出台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比如北京市北京市计划在2015-2016年供暖季结束后全面淘汰燃煤热电机组,以燃气设备进行替代,包括采取了热电联产“煤改气”措施。总体上看,这些治理措施将对热电联产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负面影响和令人担忧之处。近几年,本人一直致力于研究该厂的各项燃烧调整。研究方向分别从炉膛冷态动力场试验、NCV系数的调整、不同二次风一挡板开度、磨煤机分离器转速调整和一次风流量的优化、磨煤机出口煤粉管线煤粉质量流量和流速调平等不同措施进行燃烧调整。研究怎样通过这一系列的燃烧调整,使锅炉的NOx排放值达到甚至超过了燃机排放水平。以实例来证明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是可行的,进行这样的燃烧调整也是必要的。同时也证明只要进行合理的燃烧调整,燃煤电厂的排放指标也能达到非常优秀的标准。作者力图能通过本文使社会公众正确了解燃煤热电联产行业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为热电联产行业推广煤改气强硬的“一刀切”式政策提供一点思考或探讨的余地。

马鹏增[3](2016)在《某型60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工艺改造及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火力发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依旧是主要的电力供应来源。随着大容量机组在装机总容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严重,我国对NOx排放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对于在役的燃煤电厂,采用SCR烟气脱硝系统的改造是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的改造和投运后的运行优化作为研究目标,在阐述了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和危害的基础上,根据#1机组脱硝系统改造的工程要求,对比了现有烟气脱硝技术的优劣,分析了当前脱硝工程中采用的最佳烟气脱硝技术方案一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工艺的技术特点,最终决定选择采用高尘布置的方式进行#1机组的脱硝工程改造。文中作者以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前后排放的NOx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1机组改造前机组的相关参数和设备运行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改造前后烟囱入口NOx等参数的分析比较,得出改造后机组在不同的燃烧负荷下,均可使烟囱入口NOx排放浓度≤90mg/Nm3、脱硝效率≥80%、NH3逃逸值≤3ppm、SO2/SO3的转化率≤1%,满足了新环保法案的要求,并在600MW燃煤对冲炉的脱硝改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此外,在本文最后,通过投运改造后的#1机组SCR烟气脱硝装置,总结了在运行期间脱硝系统遇到的各类问题(主要是NOx排放浓度时有发生的问题),经过分析锅炉燃烧参数的调整对SCR烟气脱硝装置的影响,得到了SCR烟气脱硝系统运行优化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同类型工程的改造和运行提供了借鉴意见。

周杰,周溪峤[4](2015)在《日本煤炭清洁利用与高效发电产业国家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清洁利用与高效发电产业国家战略是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石,是日本环境立国与能源技术立国战略的重心,是日本经济增长战略的关键,更是日本基础设施输出战略的支柱。这一战略重点放在了发展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上,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火电技术发展路线图,将燃煤火力发电技术分为三代,并确立了新一代燃煤火力发电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时间表。日本大力推行这一战略的主要意图是:在能源保障上,可以保障国内能源和电力的基本供给,稳定电价,实现最优的混合电源构成配置,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在技术上,可保证日本在燃煤火电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负荷,从而实现日本2030年国际承诺的减排目标;在产业上,可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扩大煤电机组等火力发电设备的出口,从而拉动日本经济的增长,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三者的有机统一。

王旭东[5](2014)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综合效益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保护地球环境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天然气冷热电联供作为重要的第二代能源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综合效益为研究对象,从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财务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突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效益,促进其在我国的发展。首先,从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成本收益及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构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投资收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展,降低其运行风险,本文对影响该系统经济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电力外送风险、天然气价格风险、上网电价补贴风险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关键风险源。其次,对我国电源市场进行分析比较,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与常规燃煤电站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引进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和罚款制度,结合中国国情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环保效益进行了评价;通过模型计算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环保效益,并对减排产生的环保效益进行分析。然后,为实现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效益,构建了包含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AHP-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综合评价模型,以期全面科学地反映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的综合效益。最后,以某天然气冷热电联供建设项目的实例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得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项目具有较好的财务效益及优越的综合效益,为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李铮[6](2011)在《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认识》文中认为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煤发电厂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模式来指导生产—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本文在清洁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燃煤电厂清洁生产的特点。其中,清洁煤发电技术在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讨论了多种清洁煤发电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这些技术包括有煤炭选洗加工、先进燃烧器、加脱硫脱硝装置(SPB+FGD)的超临界机组、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多联产技术、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根据以上内容,从电厂本身出发提出了火力发电厂的清洁生产模式,并给出了具体事例。

韩丹丹,丁卉[7](2011)在《浅谈电厂用煤的清洁燃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持续增涨,虽然各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越来越深入,但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可以预见的是:电厂燃煤发电在21世纪前二十年都仍将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厂用煤清洁燃烧技术现状的分析,针对我国国情对燃煤电厂环保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刘芃鑫,郭明波[8](2010)在《壳牌(SHELL)气化炉在环保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壳牌(Shell)干煤粉气化工艺是壳牌(Shell)公司开发的煤粉气化工艺,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也是当前先进的第二代煤气化工艺,工艺相对成熟,已广泛运用于发电、合成氨等行业。壳牌(SHELL)气化炉的问世,无疑对改善我国环境条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干粉气化工艺设计和运行方面经验不足,现有壳牌(SHELL)气化炉均不同程序地存在一些问题。

李彩[9](2010)在《基于节能减排措施下的北京市能源优化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节能减排是现代城市能源系统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北京市在能源结构方面逐步做出调整,以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煤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系统中的比例,但节能减排仍是今后能源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建立了基于不确定性区间机会约束方法的优化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市能源供需系统规划,得到了在不同置信水平和不同污染物减排措施等九种情景方案下的模型结果,并参考近期北京市的各类规划以及年鉴数据,为北京市一次能源的供应、各种能源发电、供热等生产和加工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多种污染气体减排情景下的供能方案,从而提供合理的城市能源发展建议。

朱志劼[10](2008)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力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将气化炉气化出来的合成气体经过净化后送入燃气轮机中做功,燃气轮机的排气余热送入蒸汽系统产生出力,由此而产生电能。它是把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联合循环相结合而成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效率高并且环保性能出色,现在已完成商业示范阶段。它将满足未来电厂的低排放、低成本以及效率高、可用性好的要求。因此,对IGCC系统尤其是热力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能源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国外和国内IGCC的发展历程,指出IGCC在能源、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上的优势。剖析了IGCC系统的重要构成部件的基本原理、它们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以及IGCC系统对它们的要求,为IGCC热力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以IGCC热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了IGCC燃气轮机的变工况特点,建立了IGCC系统热力性能燃气侧、蒸汽侧以及综合优化数学模型,选择了合适的IGCC方案,指出了影响系统的热力性能的重要参数。以最优化方法为理论工具,提出了优化IGCC热力性能的基本思路,结合MATLAB计算软件,提出了解决IGCC热力性能优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编写了相关的优化计算程序,揭示了系统性能变化规律,给出了优化方案。以上研究工作为IGCC电站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分系统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电站调试运行积累数据,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对相关设备的研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燃煤电厂可做到清洁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煤电厂可做到清洁燃烧(论文提纲范文)

(1)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电被认为是大气污染主要成因
        1.1.2 煤电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基础电源
        1.1.3 煤电清洁化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工具
    2.1 主要理论工具
        2.1.1 规制约束相关研究
        2.1.2 政策激励相关研究
        2.1.3 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相关研究
        2.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相关研究
    2.2 煤电清洁化相关研究
        2.2.1 不可替代性——煤电生存基础
        2.2.2 可能性——煤电清洁技术路线
        2.2.3 经济性——清洁煤电可负担
        2.2.4 前瞻性——煤电清洁发展
    2.3 文献研究综评
3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
        3.1.1 煤电行业投资建设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2 煤电行业电力生产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3 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 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区域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1 世界煤电领域电力生产情况对比分析
        3.2.2 其它电源结构产能情况对比分析
    3.3 中国主要煤电集团状况
    3.4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机制研究——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煤电清洁化相关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的演化
        4.1.2 环境约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政策激励:燃煤电厂环保补贴
    4.2 环保科技
        4.2.1 煤电烟气污染物典型控制技术分析
        4.2.2 煤电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
    4.3 执法监督
        4.3.1 地方政府的执法检查
        4.3.2 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
    4.4 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关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路径研究之一——环境成本内部化:自身投资运维模式
    5.1 政府、燃煤电厂和环保企业的路径选择
        5.1.1 政府——补贴路径选择
        5.1.2 燃煤电厂——投资路径选择
        5.1.3 环保企业——盈利路径选择
        5.1.4 清洁化综合路径类型
    5.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发展状况
        5.2.1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演化
        5.2.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现状分析
    5.3 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5.3.1 模型假设条件
        5.3.2 模型参变量定义
    5.4 不同政策条件下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建模分析
        5.4.1 无补贴政策
        5.4.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5.4.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5.4.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5.5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5.5.1 参数取值
        5.5.2 计算结果
        5.5.3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路径研究之二——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第三方治理模式
    6.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状况
        6.1.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演化
        6.1.2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分析
    6.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6.2.1 模型假设条件
        6.2.2 模型参变量定义
    6.3 不同政策条件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建模分析
        6.3.1 无补贴政策
        6.3.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6.3.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6.3.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6.4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6.4.1 参数取值
        6.4.2 计算结果
    6.5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比较分析
        6.5.1 对比分析
        6.5.2 政策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成效研究——煤电与其它用煤人为污染源清洁化效果对比
    7.1 中国煤电清洁化进展
        7.1.1 机组结构持续升级
        7.1.2 环保设施全面普及
        7.1.3 能耗水平显着提升
        7.1.4 污染排放大幅降低
    7.2 与其它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7.2.1 非发电用煤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2 生活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3 各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比分析
    7.3 煤电清洁化案例研究
        7.3.1 典型燃煤电厂清洁化案例
        7.3.2 典型煤电集团清洁化案例
    7.4 本章小结
8 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8.1 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环境承载力情况
        8.1.1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1.2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近上限
    8.2 经济增长与不同用煤人为污染源排放量关系建模分析
        8.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构建和曲线拟合
        8.2.3 分析与讨论
    8.3 结论及政策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燃煤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NO_x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2.1 概述
    2.2 NO_x的生成机理
        2.2.1 热力型NO_x
        2.2.2 燃料型NO_x
        2.2.3 快速型NO_x
    2.3 氮氧化物的危害
    2.4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状况
    2.5 目前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2.5.1 我国关于氮氧化合物排放限值的国家标准
        2.5.2 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2.5.3 北京市关于氮氧化合物排放限值的地方标准
        2.5.4 我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情况
    2.6 降低NO_x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
        2.6.1 低NO_x燃烧技术
        2.6.2 烟气脱硝技术
        2.6.2.1 烟气脱硝技术概述
        2.6.2.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2.6.2.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
        2.6.2.4 其他方法简述
        2.6.3 各种技术综合比较
第三章 某电厂锅炉及燃烧系统基本情况
    3.1 锅炉基本参数及结构特点
    3.2 燃烧器结构特点
    3.3 制粉系统简介
    3.4 锅炉设计的配风原则
        3.4.1 NCV释义
        3.4.2 该锅炉配风原理介绍
        3.4.3 不同工况下运行配风原则
        3.4.4 锅炉配风总则
第四章 低氮燃烧调整试验研究实例
    4.1 现状
        4.1.1 试验调整前数据测量统计
        4.1.2 测试结果分析
    4.2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4.2.1 燃烧器修复前后对比
        4.2.2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结果及数据
        4.2.3 实验结论
    4.3 NCV系数的调整
    4.4 二次风Ⅰ挡板开度对锅炉NO_x排放的影响实验
    4.5 燃烧器二次风挡板位置定位表
    4.6 分离器转速及一次风量对锅炉NO_x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
        4.6.1 分离器转速优化
        4.6.2 一次风量优化
    4.7 锅炉燃烧调整前后煤耗及锅炉6kV辅机电耗比较
    4.8 磨煤机出口管道内煤粉调平
        4.8.1 煤粉质量流量调平目的
        4.8.2 调整方法
        4.8.3 磨煤机煤粉调平前后煤粉质量流量、流速数据对比
        4.8.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思路总结
    5.2 取得的成果
    5.3 进一步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某型60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工艺改造及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NO_x的危害和形成原理
        1.2.1. 燃料型NO_x
        1.2.2. 热力型NO_x
        1.2.3. 速度型NO_x
    1.3 烟气脱硝技术概述
        1.3.1 SCR烟气脱硝
        1.3.2 SNCR烟气脱硝
        1.3.3 SNCR/SCR混合烟气脱硝
        1.3.4 烟气脱硝技术比较
    1.4 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4.1 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1.4.2 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外的发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5.2 预期的成果
第2章 某型600MW燃煤机组概况
    2.1 锅炉概述
    2.2 锅炉主要参数
        2.2.1 锅炉主要热力参数
        2.2.2 锅炉性能参数表
        2.2.3 送风机
        2.2.4 引风机
        2.2.5 一次风机
        2.2.6 空气预热器
        2.2.7 制粉系统
        2.2.8 微油点火
        2.2.9 干除渣
        2.2.10 除尘器
    2.3 燃料参数
    2.4 本机组DRB-XCL型低NO_x燃烧器概述
        2.4.1 DRB-XCL型燃烧器的原理和结构
        2.4.2 燃烧器设计数据
        2.4.3 DRB-XCL型燃烧器的运行和操作
    2.5 脱硝工艺改造方案的设计原则
    2.6 SCR改造主要的设计参数
    2.7 本SCR改造中总的技术要求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SCR烟气脱硝工艺改造
    3.1 SCR工艺流程的化学反应
    3.2 SCR工艺流程
        3.2.1 SCR反应器
        3.2.2 催化剂
        3.2.3 氨喷射系统
        3.2.4 吹灰系统
    3.3 尿素溶液制备储存及热解系统
        3.3.1 尿素溶解罐
        3.3.2 尿素溶液储罐
        3.3.3 尿素溶液输送泵
        3.3.4 尿素溶液循环装置
        3.3.5 伴热系统
        3.3.6 管材
        3.3.7 水冲洗系统
        3.3.8 加热蒸汽及疏水回收系统
        3.3.9 尿素溶液输送厂区管道
        3.3.10 绝热分解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CR脱硝系统试运性能实验
    4.1 试验检测项目及方法
    4.2 试验条件、测点位置及检测仪器
        4.2.1 试验条件
        4.2.2 测点位置
        4.2.3 主要检测仪器
    4.3 试验性能保证值
    4.4 试验数据及结果
        4.4.1 NO_x浓度和脱硝效率
        4.4.2 烟气温度及温降
        4.4.3 脱硝系统压降
        4.4.4 烟气流量
        4.4.5 氨逃逸率
        4.4.6 尿素消耗量
        4.4.7 SO_2/SO_3转化率
    4.5 性能试验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SCR脱硝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5.1 SCR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5.1.1 氨逃逸及其对下游设备的影响
        5.1.2 SO_2/SO_3转化率对尾部烟道设备的影响
        5.1.3 经济性的影响
    5.2 影响SCR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
        5.2.1 催化剂活性
        5.2.2 催化剂
        5.2.3 反应温度
        5.2.4 烟气在反应器内的空间速度
        5.2.5 烟气流型
        5.2.6 锅炉燃烧方式
        5.2.7 煤质因素
    5.3 SCR在实际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5.3.1 烟囱入口NO_x含量超标排放
        5.3.2 反应器A、B两侧NO_x浓度偏差大
        5.3.3 脱硝系统的烟、风流量和压力测点表管容易堵塞
        5.3.4 脱硝系统尿素喷枪雾化效果不好
    5.4 SCR优化运行的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附件1:NO_x浓度测试结果
附件2:SCR系统温度测试结果
附件3:100%负荷时烟气流量测试结果
附件4:不同参数下脱硝调整的经验参考值

(5)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综合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1.1.2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2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现状
        1.2.1 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2.2 环境效益研究现状
        1.2.3 综合效益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财务效益及风险分析
    2.1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概述
    2.2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财务效益
        2.2.1 财务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2.2.2 财务效益的评价指标
    2.3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投资风险评价
        2.3.1 投资风险因素识别
        2.3.2 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2.3.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投资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环境效益分析
    3.1 环境价值及环境效益概述
        3.1.1 环境价值的内涵
        3.1.2 环境价值的构成
        3.1.3 环境价值及环境效益的核算范围
    3.2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环境效益分析
        3.2.1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2 环境效益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益分析
    4.1 综合效益评价内容
    4.2 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4.2.3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4.2.4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4.3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与方法
        4.3.1 确定指标权重
        4.3.2 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天然气冷热电联供项目效益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财务效益分析
        5.2.1 项目经济评价的参数设定及分析
        5.2.2 财务效益评价结果
        5.2.3 敏感性分析
    5.3 综合效益的评价分析
        5.3.1 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始数据
        5.3.2 确定评价的灰类
        5.3.3 确定指标权重
        5.3.4 建立三角白化权函数
        5.3.5 计算综合聚类系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洁生产理论
    1.1 清洁生产的认识
    1.2 清洁生产的内容
2. 燃煤电厂清洁生产特点
    2.1 清洁生产在燃煤电厂中的定位
    2.2 燃煤电厂清洁生产特点
3. 洁净煤发电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3.1 煤炭选洗加工
    3.2 先进燃烧器
    3.3 加脱硫脱硝装置 (SPB+FGD) 的超 (超) 临界机组
    3.4 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多联产技术
    3.5 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3.6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4. 火力发电厂清洁生产模式
5. 火力发电厂清洁生产事例
6. 结束语

(7)浅谈电厂用煤的清洁燃烧(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厂用煤清洁燃烧的主要技术工艺
    (一) CO2处理技术
    (二) 除尘技术
    (三) 脱氮技术
    (四) 脱硫技术
二、我国燃煤电厂清洁燃烧技术发展现状
三、结论与建议

(8)壳牌(SHELL)气化炉在环保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壳牌 (SHELL) 气化炉燃烧原理
2 壳牌 (SHELL) 气化炉的特点
3 壳牌 (SHELL) 气化炉在环保中的应用
    3.1 在减少NOx污染方面
    3.2 在减少SO2污染方面
    3.3 在减少CO2污染方面粉煤在炉膛中发生了部分完全反应C+O2?CO22C+O2?2CO
    3.4 在减少燃烧产物污染方面
4 壳牌 (SHELL) 气化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 壳牌 (SHELL) 气化炉的发展前景

(9)基于节能减排措施下的北京市能源优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北京市能源系统概述
        1.2.1 生产与消费
        1.2.2 存在问题
        1.2.3 发展展望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能源系统规划模型发展概述及研究方法
    2.1 能源系统规划模型
        2.1.1 发展概述
        2.1.2 分类
        2.1.3 小结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北京市中远期经济、环境与能源需求分析与预测
    3.1 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展望
        3.1.1 政策依据
        3.1.2 人口现状及预测
        3.1.3 产业结构现状及预测
        3.1.4 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
    3.2 北京市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与展望
        3.2.1 政策依据
        3.2.2 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3.2.3 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3.3 能源需求现状分析与预测
        3.3.1 概述
        3.3.2 煤炭需求分析与预测
        3.3.3 天然气需求分析与预测
        3.3.4 液化石油气需求分析与预测
        3.3.5 燃料油需求分析与预测
        3.3.7 汽油需求分析与预测
        3.3.8 煤油需求分析与预测
        3.3.9 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
    3.4 供热和电源发展情况及预测
        3.4.1 供热现状及预测
        3.4.2 电源发展情况及预测
    3.5 机动车总量预测
第四章 北京市能源优化模型的构建及结果分析
    4.1 模型构建
        4.1.1 不确定性区间机会约束规划模型(ICCP)
        4.1.2 决策变量及参数的意义
    4.2 参数确定
        4.2.1 价格参数
        4.2.2 发电技术参数
        4.2.3 污染物排放参数
    4.3 结果及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力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电力工业概况及IGCC产生的时代背景
        1.1.1.1 世界能源消费概述
        1.1.1.2 世界电力工业发展概述
        1.1.1.3 我国的煤电工业现状与问题
        1.1.1.4 IGCC技术的应运而生
        1.1.2 概念
        1.1.2.1 IGCC典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1.1.2.2 CCS技术及IGHAT
        1.1.3 IGCC的关键设备
        1.1.3.1 气化和空分
        1.1.3.2 燃气轮机
        1.1.3.3 煤气净化
        1.1.3.4 余热锅炉、汽轮机
        1.1.3.5 IGCC控制系统
        1.1.4 IGCC系统的性能特征
        1.1.5 IGCC的优势
        1.1.6 与其他燃煤发电技术的比较
        1.1.6.1 性能对比
        1.1.6.2 环境保护对比
        1.1.6.3 经济性对比
        1.1.7 IGCC的应用前途
    1.2 前人在IGCC系统研究方面的工作成果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思路
        1.3.2 意义
第二章 IGCC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2.1 IGCC在国外的发展
    2.2 IGCC在中国的发展
        2.2.1 我国的IGCC进展概述
        2.2.2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在IGCC方面做的工作
        2.2.3 我国已具备研发IGCC的基本条件
    2.3 IGCC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
        2.3.1 目标
        2.3.2 先进的关键技术
        2.3.3 新的热力循环
        2.3.4 全新概念的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
第三章 IGCC热力系统优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3.1 总系统概述
    3.2 煤气化系统
        3.2.1 煤的气化基本原理
        3.2.2 气化炉的技术特性指标
        3.2.3 煤气化工艺的分类
        3.2.4 煤气化技术发展概述
        3.2.5 各种煤气化技术简介
        3.2.5.1 固定床气化炉
        3.2.5.2 流化床气化炉
        3.2.5.3 气流床气化炉
        3.2.5.4 日本用于IGCC的吹空气气化炉
        3.2.5.5 KBR气化炉
        3.2.6 IGCC中的气化技术
        3.2.7 气化系统对IGCC电站系统的影响
    3.3 空分工艺及系统
        3.3.1 空气分离的几种主要技术
        3.3.1.1 深冷空气分离技术
        3.3.1.2 变压吸附法
        3.3.1.3 膜分离法
        3.3.2 IGCC系统对空分系统的要求
        3.3.3 ASU与IGCC结合的方式及其影响
    3.4 净化系统
        3.4.1 IGCC系统对煤气化系统的要求
        3.4.2 常温煤气净化工艺
        3.4.2.1 常温煤气除尘
        3.4.2.2 IGCC常温煤气脱硫
        3.4.3 IGCC高温干法粗煤气净化
    3.5 IGC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
        3.5.1 IGCC的燃气轮机系统
        3.5.1.1 燃气轮机结构及性能介绍
        3.5.1.2 发电用燃气轮机产品概述
        3.5.1.3 IGCC燃气轮机系统的特点
        3.5.1.4 IGCC对燃气轮机的要求及改造问题
        3.5.1.5 IGCC的功率折算问题
        3.5.2 IGCC的蒸汽系统
        3.5.2.1 余热锅炉
        3.5.2.2 汽轮机
第四章 IGCC热力系统优化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4.1 本章概述
    4.2 优化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4.2.1 优化方法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
        4.2.2 优化分析的内容和思路
        4.2.3 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4.2.4 设计变量的选取
        4.2.5 优化模型的求解
        4.2.6 MATLAB软件平台
        4.2.7 优化问题的MATLAB实现
        4.2.7.1 MATLAB建模注意事项
        4.2.7.2 MATLAB优化求解步骤
    4.3 IGCC燃气轮机热力系统优化思路及步骤
        4.3.1 选型基本原则
        4.3.2 IGCC系统中燃气轮机的运行工况点分析
        4.3.3 燃气轮机热力系统单元模型
        4.3.3.1 压气机的变工况特性
        4.3.3.2 透平的变工况特性
        4.3.3.3 燃烧室的热平衡模型
        4.3.4 IGCC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热力系统模型
        4.3.5 燃气轮机系统热力性能优化模型
    4.4 IGCC蒸汽系统的优化思路和方法
        4.4.1 蒸汽系统优化设计原则
        4.4.1.1 HRSG设计的一般要求
        4.4.1.2 汽轮机设计的一般要求
        4.4.1.3 汽缸及排汽形式
        4.4.1.4 联合循环机组的轴系配置
        4.4.1.5 IGCC蒸汽系统变工况时,按滑压方式设计
        4.4.1.6 旁通烟道
        4.4.2 优化蒸汽系统所要考虑的问题
        4.4.3 蒸汽流程的选择
        4.4.3.1 蒸汽循环类型的优化选择
        4.4.3.2 余热锅炉再热系统的选择
        4.4.4 蒸汽系统热力参数的合理优化选择
        4.4.5 蒸汽系统的能量平衡关系
        4.4.6 蒸汽系统数学模型
        4.4.6.1 汽轮机的热工模型
        4.4.6.2 IGCC汽水系统热平衡模型
        4.4.7 蒸汽系统的性能优化模型
    4.5 IGCC系统整体热力性能优化思路和方法
    4.6 小结
第五章 IGCC实例系统确定及优化分析
    5.1 实例方案系统的选定
        5.1.1 IGCC系统容量确定
        5.1.2 煤气化及煤气净化系统的确定
        5.1.3 空分系统
        5.1.4 燃气轮机的选型及其确定
        5.1.4.1 GE和Siemens的IGCC经验
        5.1.4.2 PG9351FA型燃气轮机
        5.1.5 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系统及其参数
        5.1.6 实例系统流程
    5.2 IGCC气化炉热力性能计算
        5.2.1 气化炉氧气量的计算
        5.2.2 气化效率的计算
    5.3 IGCC燃气轮机变工况计算
        5.3.1 常规PG9351FA机组的估算
        5.3.1.1 天然气的计算
        5.3.1.2 烧天然气时机组性能核算
        5.3.2 IGCC燃气轮机基本负荷估算(Shell煤气)
        5.3.2.1 合成煤气参数计算
        5.3.2.2 透平变工况计算
    5.4 IGCC燃气轮机子系统优化计算
        5.4.1 热力性能优化计算模型
        5.4.2 系统优化计算程序编写
        5.4.2.1 优化程序
        5.4.2.2 计算核对程序
        5.4.3 优化计算结果
        5.4.4 优化结果分析
    5.5 IGCC蒸汽系统热力优化计算
        5.5.1 计算的原始数据
        5.5.1.1 IGCC中燃气轮机基准方案
        5.5.1.2 热力性能计算的主要相关数据
        5.5.2 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计算
        5.5.3 IGCC蒸汽系统的优化计算程序
        5.5.4 优化计算结果
        5.5.5 蒸汽系统优化结果分析
    5.6 IGCC联合循环系统总体优化
        5.6.1 总体优化目标函数
        5.6.2 优化计算程序
        5.6.3 计算结果
        5.6.4 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四、燃煤电厂可做到清洁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 [1]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D]. 黄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2]燃煤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研究[D]. 童小川.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3]某型60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工艺改造及运行优化研究[D]. 马鹏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4]日本煤炭清洁利用与高效发电产业国家战略研究[A]. 周杰,周溪峤. 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15), 2015
  • [5]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综合效益分析[D]. 王旭东.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6]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认识[J]. 李铮. 科技信息, 2011(24)
  • [7]浅谈电厂用煤的清洁燃烧[J]. 韩丹丹,丁卉. 科技风, 2011(09)
  • [8]壳牌(SHELL)气化炉在环保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 刘芃鑫,郭明波. 化工设计通讯, 2010(02)
  • [9]基于节能减排措施下的北京市能源优化模型[D]. 李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10]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热力系统的优化研究[D]. 朱志劼.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2008(01)

标签:;  ;  ;  ;  ;  

燃煤电厂可实现清洁燃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