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分析

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分析

一、征地补偿安置方式问题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泓伶[1](2020)在《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依托的现代化建设,使城市人口不断聚集,城市面积持续扩大,征地拆迁的范围也不断推进。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收入来源,然而土地征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使用和收益权,丧失了获得经济来源的基础。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是一个长期热门的话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趁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重大利好,重庆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迅猛。渝北区作为重庆主城的第二大城区,重要的土地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让渝北区成为目前重庆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两江新区、空港保税港区、自贸区等各大国家级、市级平台纷纷落户渝北区,对城市建设土地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本文以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结合本人相关工作经历,分析出当前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低,增速慢;政策宣传方式落后、准确性不足;征地程序不规范;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不足;征地拆迁安置效率有待提升。同时本文对于渝北区补偿安置的相关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加快制定新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加强征地人员的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相关程序;建立系统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健全征地单位沟通协调机制。本文通过这一系列的对策建议以期望能妥善处理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化解区域征地矛盾,同时也希望借由渝北区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研究,给予其他区县一点借鉴。

赵娟[2](2020)在《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腾飞,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政府从农村大量征用集体土地为城镇扩容,从而导致大批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地征收的规模也在日益的扩大,与此同时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又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多,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如何发挥政府职能,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成为社会关注和学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析。本文以征地补偿理论、公共政策价值理论、服务型政府职能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了梳理,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作了概念界定,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作了分析。选取J市X镇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实施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情况和经验教训,通过给不同时期的被征地农民发放问卷调查和对相关职能部门、经办人员、被征地农民进行访谈相结合,了解当前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现状及满意度情况,从公共政策价值理论和政府职能理论视角出发,剖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研究发现,J市X镇被征地农民征地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征地补偿政策不够健全、被征地农民自身不足、政策衔接不够以及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原因导致当前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征地补偿不足、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覆盖面窄、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结合J市X镇的经济水平和实际需要,从建立多元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配套措施以及保障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改善X镇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

李春晖[3](2020)在《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被征地农民问题事关国家发展战略,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涉及农民群体的生存,而且与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等息息相关。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政府需征收大量农地用于城镇化建设,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趋凸显。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公平正义。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密切关联的辩证关系。社会保障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如果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得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解决,且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可以因为从事某项工作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存在感和荣誉感,可以因为有价值的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认为,就业就是最好的社会保障。然而,并不是所有被征地农民都适合就业,都能就业,也不是就业之后就不再失业,因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是最后一道保障,起着保障的基础性作用。本研究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关联起来研究,就业作为优选项,社会保障作为基础项。围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本研究基于多地区、大样本的实际调查,对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现状、存在困境、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利用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客观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博弈理论对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及其与政府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借鉴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了山东省济南市、安徽省当涂县和凤台县、四川省郫都区和彭山区作为调研区域,分别抽样了480、400、210个被征地农民样本,基于调查数据,对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调查显示:不论东、中、西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均大量存在被征地农民群体,东部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好于中西部,但社会保障状况却低于中西部。被征地农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期望较高,但由于教育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职业技能水平低下、创业意识和能力低下、对政府安置存在依赖、政府就业培训工作相对欠缺、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的可及性较差等原因,致使就业率不高,就业层次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就业领域,由于社会保障政策、体制、机制及农民自身问题等原因,被征地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参保率参差不齐、保障水平偏低。归纳起来,政府与民众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中央与地方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执行部门认识和考虑存在偏差等这些政府层面的问题是造成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政府层面的原因外,被征地农民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也影响着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本研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在既定政策背景下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和教育程度对其就业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程度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年龄的影响;居住在主城区的被征地农民具有更大的就业机会,与就业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培训具有正向影响,而且显着高于其他变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就业的正向影响最高,起到基本“安全网”的作用;公共安置途径有积极作用,但作用较小。在被征地农民工作关系认同度(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在东部地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家庭就业人口比例在中部地区有显着正向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虽然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如年龄、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和就业培训,但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方面,研究发现:当被征地农民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家庭子女数量相对较多时,更不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时,更加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对政府养老保险补贴预期相对较高、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相对较深时,更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被征地农民的个人缴费金额相对较高、认为参保程序相对较为复杂时,更不愿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此外,性别也对被征地农民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显着影响。在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影响因素方面,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健康状况、新农合的规定报销水平和缴费水平、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与农民的参合行为显着相关,收入水平、性别等因素对农民参合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除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客观因素外,本文还通过扎根理论深入讨论了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观因素。结合深度访谈和对访谈资料的三级编码发现: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来自于利益状况的改变,现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该群体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依赖被放大,但是无论是其群体自身的心态转换困局还是外部政策设计都制约了其实际行动。在此过程中,被征地农民所面临和经历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土崩瓦解以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都使得其对社会支撑体系的诉求异常强烈。因此,本研究构造出“利益重塑-心态转换-政策优化-社会支撑”的问题解决模型。另外,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既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被征地农民本身,双方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基于博弈论,本文对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中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就业博弈中,当“政府进行就业安置,被征地农民找工作”时实现长期均衡;在社会保障博弈中,当“政府提供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不进行抵抗”时实现长期均衡。为更好地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研究发现: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所有国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并不单单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确保被征地农民权利的关键;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均应承担相应责任;应根据实际采取多种补偿形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培训是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优化征地补偿制度、构建项目齐全公平合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被征地农民间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组织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住所位置、就业环境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加强管理服务以改善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被征地农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充分发挥公众安置途径;通过提高被征地农民工资水平和政府的社会保障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工作能力,减少被征地农民缴纳的社会保障比例等措施实现被征地农民和政府博弈的长期均衡。

姚童[4](2020)在《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迅速发展,快速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着其有益的一面,比如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提高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各种资源开发规模也会日益加大,但是不可避免的,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的量也会随之不断加大,导致土地资源更为紧缺,为社会经济创造可观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就会导致许多失地农民的出现,与此同时,失地农民权利的丧失问题也会随之更加突出。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生存载体,如果失去土地,将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保障者,无疑承担着保证失地农民权益不受损害的重担,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集体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直接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损。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这一过程,因为直接关系到失地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征地补偿安置问题,比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相关政策上的问题:关于“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始终不明确、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现在沿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过低等,除此之外还有政策执行上的问题,包括政策执行主体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主体及客体在双方沟通中出现的问题等。因此,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在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执行主体及环境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必须要对我国现有的征地补偿安置相关政策进行改进,同时也要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予以解决,提高整个政策执行体系的执行效率,让整个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更加完善。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效治理的基本治理工具,在应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解决由集体土地征收工作造成的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为例,通过对莒县部分乡镇、村级经济合作社失地农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失地农民在集体土地被征为国有土地后的生活现状、社会保障现状、政策倾斜力度等,具体对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政府在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过程中的工作改进办法,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真正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有所裨益的解决道路,希望可以帮助莒县的征地补偿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让失地农民可以在失去土地后合法权益仍然能够得到保障。

尹松[5](2020)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反之对经济的发展又起到了推动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循环,但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不可忽略。我国地大物博,但土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国有土地资源被消耗殆尽,基于行政相对人的“特别牺牲”理论,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已成常态。政府通过行政征收,使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给予失地农民不同方式的补偿,这一制度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其关键在于补偿能否填补失地农民的损失,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依据我国国情,相较于城市,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往往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足,除务农以外的专业技能缺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后,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消失,谋生方式突然转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补偿和良好的安置,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社会调查表明,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获得补偿而有所提高,相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缺陷,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势在必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以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情对实施征收而具体确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安徽省为例,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等,制定了不同的补偿标准,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合肥市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安置办法》、《长丰县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制度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法律规制。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法律本身的设置就存在问题,对于补偿制度的规定比较原则,没有对于具体实施标准的细化,将一部分裁量权交由地方政府,由地方性规范文件来规定,导致立法层级较低,地方政府既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受规则限制的针对对象,实施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我国意识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制度已经出现滞后,2017年《土地管理法》第四次修改正式展开,直至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此次修正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迎合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就修正案中关于集体土地征收方面的修改、补充和突破,进一步探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规范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解,以安徽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了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待完善的地方。通过研究,笔者分析出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相关立法不完善,对集体土地征收范围的界定不明晰;征地程序实施中欠缺公开和透明,影响失地农民的参与权、监督权行使;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力度不足,浮于形式的就业培训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司法救助体系缺失,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害后求助无门。经过分析,笔者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在立法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完善征收土地过程公开全程公告制度,采取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加强司法救助体系建设。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做介绍。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概念,夯实理论基础,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发展沿革、土地管理法修改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影响及当下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现状。第三部分首先介绍安徽省对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后对伍岗社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现状简要概括,分析其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分析出的问题,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颜子洋[6](2020)在《征地补偿方式的社会保障效应研究 ——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县(市)的调查》文中提出

蒋成龙[7](2020)在《城市征地补偿安置的绩效评估研究 ——以兰州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城市扩建中的征地补偿安置直接关乎到农民的利益和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在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研究中,绩效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不完善,无论是评估方法、研究结论都有待进一步丰富。本研究以兰州新区彩虹城安置小区为田野点,依据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与规范,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对兰州新区的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本研究根据已有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评估研究中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包括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失地农民对补偿政策满意度、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性、失地农民补偿后生活水平4个维度,共19个指标的评估体系。以优序图法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最后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进行了评估分析,获得了兰州新区从2012年到2019年征地补偿安置绩效的评估资料。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时,采用已有研究中用德尔菲法确定的评估分级标准,指标分值满分为100分,将其分为非常优秀、较优秀、良好、一般、合格5个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评估的综合指标得分为86.832分,达到了良好水平,但仍然低于学者对苏州高新区征地政策绩效评价的得分89.2分,说明了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效果仍与东部发达地区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差距已经不明显。具体表现为:(1)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表现最好,得分为97.448分,尤其是在医疗保险的参保上表现最好,其他方面也都能达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补偿标准不符合新区发展定位等;(2)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满意度一般,得分仅为77.924分,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失地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同时,就业扶持政策效果一般,未来政府制定政策时有待进一步完善;(3)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性良好,但失地农民就业率没有达到兰州市关于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的目标,同时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参与率只有57.3%,没有起到真正的促进就业的作用;(4)兰州新区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良好,但是在失地农民增收以及安置小区环境卫生方面依旧需要继续改进。

黄红[8](2019)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以海口市灵山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以灵山镇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对灵山镇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背景、现行权益保障机制,失地农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实证调研和系统分析。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从宏观政策、政府及失地农民自身等多个视角,论述了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生产环境、政治经济体制、社会适应和身份认同等各种问题。最后,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带来的启示,针对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式,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的一般阐释及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失地农民、新型城镇化概述,以及对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阐释。第三部分是灵山镇失地农民现状概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包括失地农民的产生背景、现行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状况、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适应性的分析结果。第四部分是总结灵山镇失地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指出城乡二元结构、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用地征用制度缺陷、补偿安置方式不合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以及失地农民自身因素限制等是导致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成功经验的介绍,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以及国内的咸嘉、东岭等地区的经验,并得出给灵山镇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带来的启示。第六部分是提出解决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及建议,包括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拓宽补偿安置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等。

李明晶[9](2019)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内陆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以贵安新区为例》文中指出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市化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成为了一种正常且必然的现象,国家级新区的成立和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内陆国家级新区因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失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较低等原因,大部分失地农民在失地后未能顺利实现就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质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推进内陆国家级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和重中之重。贵安新区是2014年成立的国家级新区,面临起点低、产业基础薄弱、综合要素保障缺乏等多方面的挑战,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各方面矛盾突出。文章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以贵安新区直管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的形式了解安置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状态、就业途径、就业收入水平、就业保障情况等现状以及不同就业形式呈现的差异特征。在了解失地农民基本情况和就业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堪忧:就业率低且以灵活就业为主,就业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自主创业困难重重,就业保障缺乏。在社会支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关系网络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市场环境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以及失地农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与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为解决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促进贵安新区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以失地农民为中心,提出了紧抓市场带动作用及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非政府组织重构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支持以及注重提升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方面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建议,进而构建贵安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支持体系。

胡平[10](2019)在《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研究》文中认为“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地安置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不断出现,由此产生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失去土地或土地减少之后的农民不再能够单纯地依赖土地资源谋生,同时又不具备市民社会保障条件和工作能力,由此呈现出“种地无农田、上班无技术”的困难境地。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以来,征地安置就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做好征地安置工作,一定程度上发展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解决好广大农民的民生需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因此本论文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论文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等,以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的执行为基础,一方面进行征地补偿的相关理论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路桥区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执行情况。另一方面,结合台州市路桥区征地(伴随拆迁情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导致安置政策及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实施措施。同时,在文中针对国内外的一些地区经验进行了对比、借鉴,以促成本文在更宽阔领域的适用性。论文中通过对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的分析,选择若干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的落实点进行调研,分别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收集等方式,针对获取的资料展开定性、定量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征地安置政策执行漏洞,包括宣传解释不到位、执行缺乏规范性、落实不到位、问题解决滞后等,最终提出完善策略框架。结合研究成果分析,本论文针对所提出的传统安置、过渡安置、趋势安置三种类型进行了比较,其中“趋势安置”是当前较为适合台州市路桥区失地农民征地安置政策需求的类型,理论上包括了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集中开发安置(即预留土地的安置方法)三种,每一种都有它的优势以及群众需求比例,缺陷也不可忽视——结合与南海、嘉兴、芜湖三地的安置政策对比,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失地农民”的安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它对传统社会生态的破坏是长期性的,政府的安置政策只能赔偿基本经济损失、临时安抚,而要解决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问题,还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工作机制;其解决策略离不开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个主体的共同作用,而在多元化主体下实现统一性目的,“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刚性机制,结合“政策执行”的相关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相关的制度建设,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征地安置政策制定及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

二、征地补偿安置方式问题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征地补偿安置方式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征地拆迁
        2.1.2 补偿安置
        2.1.3 失地农民
        2.1.4 社会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责任政府理论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第3章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基本情况
    3.1 渝北区的基本概况
    3.2 渝北区征地拆迁的基本概况
        3.2.1 征地体量大
        3.2.2 统建优惠购房的比例高
    3.3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主要程序和政策
        3.3.1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主要程序
        3.3.2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主要政策
    3.4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绩
        3.4.1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主要举措
        3.4.2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4章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调查研究与问题梳理
        4.1.1 调查的基本情况
        4.1.2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征地政策标准滞后
        4.2.2 工作人员意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
        4.2.3 征地政策执行不到位
        4.2.4 缺乏系统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4.2.5 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
第5章 改善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对策建议
    5.1 加快制定新的征地拆迁政策
        5.1.1 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5.1.2 保障补偿标准调整及时
    5.2 加强征地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5.3 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相关程序
        5.3.1 做好征地信息公开
        5.3.2 保障征地程序合规合法
    5.4 建立系统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5.4.1 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宣传
        5.4.2 加大失地农民技能培训
        5.4.3 引导企业招聘
        5.4.4 积极发展就业服务机构
    5.5 健全征地单位沟通协调机制
        5.5.1 明确部门权责
        5.5.2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5.5.3 完善征地监督问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简要评述
    三、结构安排与研究路径
        (一) 结构安排
        (二) 研究路径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访谈法
        (三) 问卷法
        (四) 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 被征地农民
        (二) 社会保障
        (三)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二、理论基础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 公共政策价值理论
        (三) 服务型政府职能理论
    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被征地农民自身发展
        (二)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三)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 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实施现状
    一、X镇区域概况及被征地农民整体状况
        (一) X镇区域概况
        (二) X镇被征地农民整体状况
    二、J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一) J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变迁
        (二) J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旧政策比较
        (三) J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现行政策体系
    三、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现状
        (一) X镇征地补偿状况
        (二) X镇养老保障实施状况
        (三) X镇医疗保障实施状况
        (四) X镇就业保障实施状况
        (五) X镇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满意度和意愿选择分析
第三章 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征地及征地补偿方面存在不足
        (二)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低
        (三) 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覆盖面窄
        (四) 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压力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征地与征地补偿政策不够健全
        (二) 被征地农民自身存在不足
        (三)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政策衔接不够
        (四) 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第四章 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完善对策
    一、健全多元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一) 建立可持续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
        (二) 构建低水平、多层次、广覆盖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机制
        (三) 建立多渠道的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四) 构建规范性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
    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配套措施
        (一) 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
        (二)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三)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争议协调裁决制度
        (四) 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衔接
    三、引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一) 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来源
        (二) 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标准
        (三) 明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措责任
        (四) 实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预存制度
        (五) 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监督审核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逻辑结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逻辑结构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被征地农民
        2.1.2 就业与被征地农民就业
        2.1.3 社会保障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2.2 相关理论
        2.2.1 就业领域中的基本理论
        2.2.2 社会保障领域的基本理论
        2.2.3 扎根理论和博弈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政策
        2.3.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
        2.3.3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的博弈研究
        2.3.4 对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与农民被征地情况
        3.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3.1.2 样本地区农民被征地情况
    3.2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
        3.2.1 东部地区
        3.2.2 中部地区
        3.2.3 西部地区
    3.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归纳
        3.3.1 政策因素
        3.3.2 市场因素
        3.3.3 农民自身因素
    3.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3.4.1 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3.4.2 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3.4.3 其他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3.5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3.5.1 征地补偿方面
        3.5.2 保障体系方面
        3.5.3 被征地农民自身问题
        3.5.4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缺失
    3.6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3.6.1 政府与民众认识和考虑偏差
        3.6.2 中央与地方在认识和考虑方面的偏差
        3.6.3 执行部门认识和考虑偏差
    3.7 本章小结
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客观影响因素分析
    4.1 样本基本情况
    4.2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数据来源、变量和模型选择
        4.2.2 单变量Logit回归分析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4.2.3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模与结果分析
    4.3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工作关系认同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样本选取和变量
        4.3.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4.3.3 实证研究结论
    4.4 样本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4.4.1 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地区差异分析
        4.4.2 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被征地农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5.1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4.5.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5.3 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4.6 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6.1 模型设计及变量选取
        4.6.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4.6.3 实证研究结论
    4.7 实证分析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博弈分析
    5.1 被征地农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的主观因素分析
        5.1.1 数据来源和数据描述
        5.1.2 编码过程和编码结果
        5.1.3 模型的政策意蕴
    5.2 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就业中的博弈分析
        5.2.1 模型假设
        5.2.2 支付矩阵
        5.2.3 纳什均衡分析
    5.3 被征地农民与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博弈分析
        5.3.1 模型假设
        5.3.2 支付矩阵
        5.3.3 纳什均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6.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6.1.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6.1.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国际经验的启示
    6.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内实践与启示
        6.2.1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国内实践
        6.2.2 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内实践的启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政策建议
        7.2.1 针对性克服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7.2.2 依据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制定对策
        7.2.3 采取措施实现被征地农民的主观需求和与政府博弈的长期均衡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
        1.研究背景、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外研究情况
        2.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集体土地征收及失地农民的相关概念
        1.集体土地征收
        2.失地农民
    (二)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1.公共政策的含义
        2.政策执行的含义
        3.M.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理论
二、莒县土地征收补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土地征收补偿工作的法规、政策及实施标准
        1.我国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规定
        2.莒县土地征收补偿的实施标准
    (二)当前土地征收补偿工作的现状调查
        1.走访调查内容
        2.走访调查结论
    (三)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
        1.土地征收补偿程序不够规范
        2.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
        3.补偿安置方式过于单一
三、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征收集体土地政策本身的原因
        1.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2.征地补偿过程中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清晰
        3.征地补偿过程中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问题
    (二)征地补偿政策执行机构的原因
        1.征地补偿执行者素质问题
        2.征地补偿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三)征地补偿政策执行客体存在的原因
    (四)受征地补偿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四、关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主体调适:针对征地补偿政策执行机构的建议
        1.提高征地补偿执行者素质
        2.完善征地补偿执行的问责机制及监督机制
        3.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4.灵活运用征地补偿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客体调适:针对征地补偿政策客体的建议
        1.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
        2.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融入城市生活
    (三)工具调适:完善现行征地补偿政策
        1.提高现行征地补偿政策科学性
        2.适当提高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3.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
    (四)基于征地补偿政策环境的建议
        1.制定多重保障安置方案
        2.拓宽就业安置渠道,提供更加优化的就业环境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关于莒县征地补偿安置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5)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概述
    第一节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概念及特点
        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概念
        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发展沿革
        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发展历程
        二、《土地管理法》修改背景下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第三节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状
        一、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及补偿安置程序
        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主体
        三、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对象
第二章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状及问题—以安徽伍岗社区为例
    第一节 安徽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状
        一、安徽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现状
        二、安徽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改革现状
    第二节 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状及问题
        一、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状
        二、伍岗社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三章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完善建议
    第一节 农村集体土地征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建议
    第二节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程序完善建议
    第三节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完善建议
    第四节 救助体系建设的完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城市征地补偿安置的绩效评估研究 ——以兰州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内容
    2.3 概念界定与操作化定义
        2.3.1 失地农民
        2.3.2 征地补偿安置
        2.3.3 补偿安置绩效
        2.3.4 评估研究
    2.4 理论依据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征地补偿安置理论
    2.5 研究方法
        2.5.1 总结性评估
        2.5.2 问卷调查法
        2.5.3 非结构式访谈法
第三章 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3.1 调查地的概述
        3.1.1 调查区域的选择
        3.1.2 调查区域的简介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和问卷设计
        3.2.1 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评估的方法
        3.2.2 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评估的内容
        3.2.3 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3.2.4 确定评估指标体系
        3.2.5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 指标权重与指标值
        3.3.1 指标权重
        3.3.2 指标值的确定
    3.4 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定性分析
        3.4.1 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梳理
        3.4.2 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内容
        3.4.3 东部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内容
        3.4.4 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对比分析
    3.5 调查样本数据概况
    3.6 征地补偿安置绩效评估结果及分析
        3.6.1 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
        3.6.2 失地农民对补偿政策满意度
        3.6.3 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性
        3.6.4 失地农民补偿后生活水平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研究结论
        4.1.1 兰州新区征地补偿政策落实效果良好
        4.1.2 兰州新区失地农民补偿后生活水平良好
        4.1.3 兰州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内容与不足
    4.2 政策建议
    4.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以海口市灵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基本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新型城镇化与失地农民的一般阐释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失地农民
        2.1.2 新型城镇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灵山镇失地农民现状及其分析
    3.1 灵山镇失地农民的产生背景
    3.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灵山镇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3.2.1 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政策
        3.2.2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3.2.3 户籍制度改革
        3.2.4 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体系
        3.2.5 扶持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3.3 灵山镇失地农民情况调查及结果分析
        3.3.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3.2 被调查对象的补偿安置状况分析
        3.3.3 被调查对象的再就业情况分析
        3.3.4 被调查对象的社会保障情况分析
        3.3.5 被调查对象的社会适应情况分析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灵山镇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灵山镇失地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失地农民不可持续生计问题
        4.1.2 失地农民就业难、渠道窄
        4.1.3 失地农民社会适应性较差
        4.1.4 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遭受破坏
    4.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城乡二元结构是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
        4.2.2 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是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根源
        4.2.3 农用地征用制度缺陷是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直接原因
        4.2.4 补偿安置方式难以维持灵山镇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4.2.5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致使灵山镇失地农民权益受损
        4.2.6 灵山镇失地农民自身因素限制
5 国内外关于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5.1 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借鉴
        5.1.1 美国:以公共利益和公正补偿为原则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5.1.2 日本:法律政策支持,构建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
    5.2 国内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借鉴
        5.2.1 湖南咸嘉:“留地集中安置,综合开发建设”模式
        5.2.2 陕西东岭:走共同富裕的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5.3 国内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对灵山镇的启示
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灵山镇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6.1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失地农民财产权利
    6.2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6.3 拓宽补偿安置渠道,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
    6.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失地农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6.5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6.6 提升失地农民自身素质,适应城镇化建设步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灵山镇失地农民调查问卷
附录2
致谢

(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内陆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以贵安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创新之处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2.1.1 新型城镇化
        2.1.2 失地农民
        2.1.3 失地农民就业
        2.1.4 就业支持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社会网络相关理论
        2.2.3 社会支持理论
3.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3.1.1 贵安新区经济发展现状
        3.1.2 贵安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3.1.3 贵安新区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实践
    3.2 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基本情况及特征
        3.2.1 失地与补偿情况
        3.2.2 家庭收入情况
        3.2.3 生活水平情况
        3.2.4 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情况
    3.3 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与特征
        3.3.1 就业现状
        3.3.2 就业特征
    3.4 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3.4.1 就业率低且以灵活就业为主
        3.4.2 就业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
        3.4.3 自主创业情况堪忧
        3.4.4 就业保障缺乏
4.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制约因素分析
    4.1 市场环境因素
        4.1.1 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发达地区经济下行影响
        4.1.2 产业发展阻碍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4.1.3 区位优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尚未体现
        4.1.4 创业环境不容乐观
    4.2 制度与政策因素
        4.2.1 安置补偿方式单一
        4.2.2 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作用不明显
        4.2.3 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4.3 社会网络因素
        4.3.1 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就业信息的获得渠道
        4.3.2 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就业的稳定性
    4.4 人力资本因素
        4.4.1 文化素质低,缺少市场竞争力
        4.4.2 职业技能少,决定就业选择少
        4.4.3 就业观念差,缺乏就业主动性
5.构建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支持体系
    5.1 发挥市场就业带动作用及资源优势
        5.1.1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就业空间
        5.1.2 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5.1.3 发挥高校集中的资源优势,构建教育培训平台
        5.1.4 增加创业支持,优化创业环境
    5.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2.1 创新安置补偿方式,探索多种安置途径
        5.2.2 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发挥社会保障促进就业作用
        5.2.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支持自主创业
    5.3 发挥非政府组织重构社会网络支持的引导作用
        5.3.1 加强安置点社区管理与服务,鼓励引导融入城镇生活
        5.3.2 构建社会交往平台,引导积累社会资本
    5.4 鼓励提升人力资本积累
        5.4.1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增强就业心理适应性
        5.4.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文化水平
        5.4.3 鼓励参加技能培训,提高非农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贵安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10)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征地安置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土地征收概念
        二、征地安置政策
        三、政策执行概述
    第二节 安置类型
        一、传统安置类型
        二、过渡安置类型
        三、趋势安置类型
        四、安置类型比较
    第三节 征地安置涉及的主体及关系
        一、政府
        二、开发商
        三、农民
第二章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过程中政策执行现状
    第一节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依据
        一、国家层面政策文件
        二、地方层面政策文件
    第二节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一、征地安置程序
        二、征地安置标准
第三章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方案实施
    第三节 征地安置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一、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正面效果评估
        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负面效果评估
第四章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征地安置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开发商
        三、农民
    第二节 征地安置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本身
        二、执行主体
        三、目标群体
        四、环境因素
第五章 国内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借鉴
        一、南海市安置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
        二、芜湖市安置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
        三、嘉兴市安置政策执行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对台州市路桥区的启示借鉴
第六章 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改进对策
    第一节 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的改进措施
        一、政府方面的改进措施
        二、开发商方面的改进措施
        三、农民方面的改进措施
    第二节 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的优化建议
        一、政策本身优化
        二、执行主体优化
        三、目标群体优化
        四、环境因素优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四、征地补偿安置方式问题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渝北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泓伶. 西南大学, 2020(05)
  • [2]J市X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娟. 苏州大学, 2020(03)
  • [3]中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李春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4]莒县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研究[D]. 姚童.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D]. 尹松.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征地补偿方式的社会保障效应研究 ——基于东中西部三个县(市)的调查[D]. 颜子洋. 南京农业大学, 2020
  • [7]城市征地补偿安置的绩效评估研究 ——以兰州新区为例[D]. 蒋成龙. 兰州大学, 2020(01)
  • [8]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以海口市灵山镇为例[D]. 黄红. 海南大学, 2019(05)
  • [9]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内陆新区失地农民就业研究 ——以贵安新区为例[D]. 李明晶.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10]台州市路桥区征地安置政策执行研究[D]. 胡平.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