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缩脲的合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双缩脲的合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缩二脲的合成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芝,杨斯涵,刘福元,张振斌,赵建[1](2021)在《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尿素在瘤胃中降解过快,产生的氨无法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及时有效地利用而大量积累,容易引起氨中毒,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尿素缓释技术及其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尿素常用的包被材料、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效果,以为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更好地运用提供参考。

于泓漪[2](2021)在《基于GC-MS的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文中认为奶牛泌乳早期易发生代谢应激,此阶段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非常关键。维生素E(VE)有重要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然而,由于VE亚临床缺乏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缺乏快速的检测方法,早期很难监测,在规模化牛场高产奶牛发生率可高达20%以上,正在成为危及奶牛健康的一种代谢病。为此,本研究采用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奶牛产后VE亚临床缺乏奶牛和健康奶牛的血清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并用质谱多重反应监测(MRM)靶标技术验证所选的差异代谢物,探讨V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清代谢谱和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今后VE缺乏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黑龙江省某一集约化牛场进行,按照试验动物伦理规范要求,随机选取年龄、胎次、体况等信息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在分娩当天至产后30天内根据血清VE含量分为亚临床VE缺乏组(VE含量2~3μg/mL)和正常组(VE含量4μg/mL以上)各40头;根据血清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筛选出VE亚临床缺乏组奶牛13头,健康组14头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GC-MS)检测。随后,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VE亚临床缺乏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每组再选10头奶牛的血清进行MRM靶向验证所选的差异代谢物以及它们与奶牛V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和作用。结果:(1)VE亚临床缺乏组奶牛血清中丙二醛(MDA)、β-羟丁酸(BHBA)含量显着升高;血清中VE、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表明奶牛产后VE亚临床缺乏与能量负平衡所致的代谢应激、酮病、氧化应激有关;(2)应用GC-MS技术获得V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清差异代谢物31种,其中升高的有20种,即甘氨酸、1,5-无水葡萄糖醇、焦谷氨酸、反式脂肪酸、苯丙氨酸、蛋氨酸、L-半胱氨酸、甘油醚、6-果糖磷酸、异柠檬酸盐、去甲肾上腺素、缩二脲、癸酸、水杨酸、5-甲基脲嘧啶、前列腺素E2、谷氨酰胺、己二酰二胺、N-乙酰-β-丙胺酸、来苏糖;下降的有11种,即α-生育酚、磷酸甲酯、胆固醇、D-甘油1-磷酸、2,6-二磷酸果糖、4-甲基邻苯二酚、苯甲酸、6-蔗糖磷酸、甘露醇、烯丙基丙二酸、橙皮素。它们的主要富集代谢通路有氮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其中的脂代谢增强与能量负平衡、VE降低、抗氧化活性降低和脂质过氧化有关;(3)MRM靶标技术验证的氨基酸代谢物结果与GC-MS非靶标代谢组学的检测结果相符,脂肪酸验证结果显示奶牛VE亚临床缺乏的脂肪酸普遍高于健康组,与非靶向代谢结果中的脂肪酸合成途径减弱、甘油酯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增强相一致,表明VE缺乏与机体抗氧化降低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有关。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奶牛产后VE亚临床缺乏的血清差异代谢物谱,构建了奶牛VE亚临床缺乏的血清差异代谢物互作图,明确了奶牛VE亚临床缺乏时机体糖类、脂类和氨基酸代谢物的主要富集代谢通路,阐明了能量负平衡、脂质过度动员、氧化应激与奶牛VE亚临床缺乏的相互关系,为今后深入揭示泌乳早期奶牛VE亚临床缺乏的发生机理和提供预防新策略奠定基础。

陈晓帅[3](2021)在《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以及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稻谷部分副产物的饲料营养价值和在鹅饲粮中的应用,并重点研究了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的促生长机制,以期为稻谷副产物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仔鹅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了米糠粕的营养成分,通过代谢试验(强饲法)测定了米糠粕的鹅代谢能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结合28~70日龄肉用仔鹅的饲养试验,综合评定了米糠粕的营养价值。饲养试验选取300只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试验Ⅰ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Ⅱ、Ⅲ、Ⅵ、Ⅴ组分别使用10%、20%、30%和40%的米糠粕配制的饲粮。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米糠粕的总能为15.37 MJ/kg,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9.66%、16.56%、1.47%、7.57%、10.62%、0.99%和1.86%。米糠粕在鹅中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8.17 MJ/kg和8.95 MJ/kg。鹅对米糠粕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 37.50%、54.80%、47.94%、31.00%、28.93%和 23.00%。(2)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饲粮中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3)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胸肌率(P<0.05);饲粮中使用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4)与饲粮中不使用米糠粕和使用10%的米糠粕相比,饲粮中使用20%、30%和40%的米糠粕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腺胃指数(p<0.05)。(5)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血清抗氧化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为了避免米糠粕对鹅产生负面影响,建议饲粮中使用的米糠粕含量不超过20%。2.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通过化学法测定了碎米的营养成分,并结合28~70日龄扬州鹅仔鹅的饲养试验,研究了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28~70日龄扬州鹅的影响。饲养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基础饲粮),BR25、BR50、BR75和BR100组分别使用25%、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基础饲粮中的玉米。结果表明:(1)本试验所用碎米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分别为 87.59%、8.13%、1.79%、0.36%、0.01%和 0.07%;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27%、0.15%、0.65%、0.21%、0.18%、0.31%、0.70%、0.41%和0.40%。(2)饲粮中使用50%和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42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42~56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饲粮中使用25%的碎米替代玉米相比,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 42~56日龄鹅的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56~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50%、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3)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脚蹼和喙颜色的评分(评分越高,颜色越黄)(P<0.05);饲粮中使用75%和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提高了70日龄鹅腿肌的pH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使用100%的碎米替代玉米显着降低了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5)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70日龄鹅的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着影响,但是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会降低鹅的采食量、裸皮颜色和肝脏、脂肪的颜色。在本试验的条件下,28~70日龄鹅的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的最佳替代量为75%。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体重接近的28日龄扬州鹅公鹅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玉米高蛋白质组、玉米低蛋白质组、碎米高蛋白质组、碎米低蛋白质组;高蛋白组饲粮的能蛋比为72.7,低蛋白质饲粮的能蛋比为85.8),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试验期为42天。结果表明:(1)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饲喂鹅碎米低蛋白质饲粮显着提高了 70日龄鹅的体重和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增重(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和碎米高蛋白质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提高了 28~70日龄鹅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和碎米高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的腿肌率(P<0.05)。(3)与使用玉米高蛋白质和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肝脏和腹脂的黄度值(P<0.05)。与使用玉米低蛋白质配制的饲粮饲喂鹅相比,使用碎米高蛋白质和碎米低蛋白质饲粮饲喂鹅显着降低了 70日龄鹅胸肌的黄度值(P<0.05)。(4)不同处理组之间70日龄鹅的脏器指数、肠道长度、肠道重量、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无显着差异(P>0.05)。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处理组间盲肠中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碎米低蛋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属水平上,碎米低蛋白组的罗姆布茨菌属丰度最高。(2)通过LEfSe分析,4个处理组一共检测到7种具有统计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碎米低蛋白组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球菌科影响最大。(3)与之前的生长性能结合分析,表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通过提高厚壁菌门丰度、罗姆布茨菌属水平和消化链球菌科水平提高了鹅的生长性能。5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食糜代谢组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70日龄仔鹅十二指肠和盲肠食糜代谢组的影响(试验分组同第四章)。研究结果表明:(1)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盐酸硫胺素、泛酸、鸟苷酸、肾上腺素、L-胱硫醚、烟酸、乙酰羟色胺、肌酸、4-酮维生素A、原卟啉、次黄嘌呤、亚油酸、焦磷酸盐、葵酸、月桂酸、芥子酸等16种代谢产物;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牛磺胆酸、胆绿素、雌三醇、肌肽、柑橘查尔酮、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硫酸牛磺胆酸盐、孕烯醇酮、胆红素、柠檬酸等12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变化。参与维生素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盐酸硫胺素、泛酸、烟酸、4-酮维生素A;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物质中上调的代谢物包括L-胱硫醚、乙酰羟色胺、肌酸,下调的代谢物有肌肽;参与脂类代谢的物质均为上调的代谢物,包括亚油酸、葵酸、月桂酸和芥子酸;参与胆固醇代谢的物质均为下调的代谢物,包括牛磺胆酸、雌三醇、硫酸牛磺胆酸盐、牛磺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盐、孕烯醇酮和胆红素。此外,参与核苷酸代谢的物质有鸟苷酸和次黄嘌呤,均为上调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的物质包括焦磷酸盐(上调)和柠檬酸(下调)。(2)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显着下调了十二指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硫鸟嘌呤和庚二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核苷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其中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代谢产物中上调的代谢物有7-甲基黄嘌呤、咖啡因和尿囊酸,下调的代谢物为硫鸟嘌呤。参与维生素代谢的下调代谢物为庚二酸。(3)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硫胺素代谢、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维生素消化和吸收、嘌呤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牛磺酸与低牛磺酸代谢、胆汁分泌、胆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4)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显着下调十二指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生物素代谢。(5)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邻甲酚、黄曲霉毒素M1、尸胺、4-酮维生素A和磷酰乙醇胺;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鸟嘌呤、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差异代谢物富集的通路主要有氨基酸、胆固醇和核苷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尸胺和4-酮维生素A;参与胆固醇代谢的下调代谢物有醛固酮和法尼基焦磷酸;参与核苷酸代谢的下调产物有阿吗碱、脱氧鸟苷和鸟嘌呤。此外,碎米低蛋白饲粮还引起了脂类代谢产物磷酰乙醇胺的上调。(6)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羟脯氨酸;显着下调了盲肠内容物的代谢产物为L-抗坏血酸、吲哚、脱氧鸟苷、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这些代谢产物参与的代谢通路为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上调代谢产物有羟脯氨酸,下调的代谢产物有吲哚、S-腺苷甲硫氨酸和N-乙酰神经氨酸。此外,碎米低蛋白组饲粮还引起了维生素代谢产物L-抗坏血酸的下调和核苷酸代谢产物脱氧鸟苷的下调。(7)碎米低蛋白组与玉米低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赖氨酸降解、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鞘脂信号通路;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类固醇生物合成、固醇酮的合成和分泌、固醇酮调节的钠离子重新吸收、类固醇生物合成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8)碎米低蛋白组与碎米高蛋白组相比,显着上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显着下调盲肠内容物代谢产物涉及的通路为维生素消化和吸收、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米糠粕是一种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在饲粮中使用不超过20%的米糠粕对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尺性状、肉品质和肠道组织形态不会产生负面影响。(2)碎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其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比玉米的含量高。饲粮中使用碎米替代玉米对鹅的生长性能、体尺性状、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肠道组织形态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饲粮中使用75%的碎米替代玉米还能降低鹅的料重比。(3)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其原因与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增加盲肠厚壁菌门、罗姆布茨菌属和消化菌科的丰度有关。(4)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能够引起十二指肠和盲肠氨基酸、脂类、核苷酸和胆固醇等代谢途径的改变,这也是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提高仔鹅生长性能的重要原因。

李宁宇[4](2020)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Anguilla japonica)生长和生理效应》文中研究说明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生长、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研究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黑仔鳗饲料中发酵豆粕对鱼粉的替代效果及豆粕的可能作用,设置5组实用饲料,以含有60%鱼粉和5%豆粕的A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10%(B组)和20%(C组)的发酵豆粕替代对照组中11.7%和23.3%的鱼粉,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用4.5%的发酵豆粕替代B组和C组中全部的豆粕设置成D组和E组。在水泥池的网箱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0.405±0.003)g的日本鳗鲡黑仔鳗76d。结果显示: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逐渐升高;B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显着高于D组,C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高于E组但差异不显着。试验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除D组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B组MDA含量显着低于D组。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肝脏中的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则相反,ALT、AS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随发酵豆粕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鱼粉用量相同时,含有5%豆粕比不含豆粕的试验组有更高的血清TP以及GLB含量。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提高日本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功能;豆粕在不同发酵豆粕使用量下对日本鳗鲡黑仔鳗的生长影响效果不同:在低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的使用会促进其生长性能,但在高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则无此现象。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了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及豆粕在其中发挥的可能作用,基于第一章养殖实验的设计,采集5个试验组的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样本并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等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共测得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7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非必需氨基酸8种;共测得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9种。2、在A、B、C三组,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粗蛋白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粗脂肪则相反;氨基酸含量∑EAA、∑NEAA以及∑EAA/∑NEAA等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HEAA、∑FAA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着性差异;14种脂肪酸含量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ΣSFA、ΣMUFA、ΣPUFA、∑n-3PUFA等指标亦是如此。3、在B、D两组间,豆粕的缺失,造成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粗蛋白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下降;14种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3种氨基酸含量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19种脂肪酸含量以及ΣPUFA、ΣMUFA、∑n-3PUFA、∑n-6PUFA、ΣSFA、脂肪酸总量等6类指标呈现下降。4、在C、E两组间,豆粕的缺失,造成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粗蛋白含量出现下降,粗脂肪含量出现上升;14种氨基酸含量出现下降,3种氨基酸含量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同C组相比,E组的蛋氨酸呈现上升(P<0.05);4种脂肪酸含量呈现上升,2种脂肪酸含量呈现下降。综上所述,发酵豆粕的用量显着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的含量。在不同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低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更有利于提高其脂肪酸含量,在高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更有利于提高其氨基酸含量。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后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变化基于对日本鳗鲡黑仔鳗的第一章中生长指标的结果,为更为深入的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以及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无菌条件下采集5个试验组的肠道样本,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10%的发酵豆粕可以促进日本鳗鲡黑仔鳗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丰富度;在发酵豆粕使用量较低的饲料中,搭配使用少量豆粕,可以提高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发酵豆粕使用量较高的饲料中,搭配使用少量豆粕则没有效果。2、饲料中使用一定的发酵豆粕和豆粕有利于改善日本鳗鲡肠道微生物结构,降低致病菌群的丰度。3、通过预测分析发现,发酵豆粕的使用没有降低日本鳗鲡的肠道微生物对于氨基酸、脂类以及碳水化物的代谢功能,豆粕亦是如此。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使用一定的发酵豆粕和豆粕,有益于改善日本鳗鲡黑仔鳗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4.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影响代谢组学专门研究生物体关于外界环境改变所引起对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是与表型联系最紧密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基于第一章中的生长结果,为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后,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肝脏代谢与机体生长性能之间的关系,对5个试验组的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1、在A、B、C三组间,随着发酵豆粕使用量的增加,共检测到3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琥珀酸酯、柠檬酸盐、苹果酸等代谢物出现下调,顺势乌头酸等代谢物出现上调。将差异代谢物映射到KEGG通路发现,发酵豆粕显着影响了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的二羧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2、在B、D两组间,共检测到29种差异代谢物。豆粕的缺失显着影响了腐胺、N-乙酰腐胺等毒性代谢物的上调。将差异代谢物映射到KEGG通路中发现,饲料中豆粕的缺失,会显着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代谢途径。3、在C、E两组间,共检测到67种差异代谢物。豆粕的缺失显着影响了原儿茶酸脂、奎宁酸盐、L-去甲肾上腺素、富马酸盐、乙醇酸盐等代谢物的下调。将差异代谢物映射到KEGG通路中发现,饲料中豆粕的缺失,会显着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的三羧酸循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二羧酸代谢等7条代谢途径。综上所述,结合第一章的生长结果,发酵豆粕的使用可能从提高了三羧酸循环和二羧酸这两条代谢途径提高了日本鳗鲡黑仔鳗体内代谢水平,从而促进其生长。在低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饲料中搭配豆粕可能通过提高日本鳗鲡黑仔鳗对于甘氨酸代谢水平从而促进了其生长。在高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饲料中存在豆粕与否虽未显着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的生长,但显着改变了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多种代谢物的含量及代谢途径。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转录分子机制DNA的转录会随着生长环境、摄食种类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基于日本鳗鲡黑仔鳗代谢组学的结果(第四章),为了进一步探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豆粕后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转录分子机理,对5个试验组的日本鳗鲡黑仔鳗的肝脏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1、在A、B、C三组间,随着发酵豆粕的使用量的增加,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参与二羧酸代谢、三羧酸代谢,调控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MSTRG.1873.3出现显着上调,直接造成下游代谢物苹果酸的下调。2、在B、D两组间,豆粕的缺失,使得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参与腺嘌呤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途径,调控腺苷脱氨酶的基因MSTRG.14624.4出现下调,调控精胺合酶的基因MSTRG.9984.5、调控胍丁胺酶的基因MSTRG.8362.2出现上调,并间接导致了腐胺的上调。3、在C、E两组间,豆粕的缺失,使得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调控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的基因MSTRG.17176.1、调控2-氧戊二酸脱氢酶E1的基因MSTRG.28724.1以及调控鸟氨酸-氧-酸转氨酶的基因MSTRG.26450.4等一系列调控酶类表达的相关基因发生显着变化。综上所述,发酵豆粕的使用显着改变了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调控参与二羧酸代谢以及三羧酸代谢中重要酶类的基因的转录水平,引起关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从而提高其代谢途径的效率,促进了其生长。在低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的缺失造成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中调控参与腺嘌呤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中重要酶类的基因的转录水平,引起关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从而降低其代谢途径的效率,对其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在高水平发酵豆粕使用量下,豆粕的缺失虽未对其生长造成显着影响,但也同样改变了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多种基因的转录水平及其调控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效率。

党旭[5](2020)在《核酸适配体应用于环丙氨嗪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丙氨嗪是一种三嗪类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它在环境中具有迁移性,可以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环丙氨嗪在动物和植物体内可通过脱烷基作用代谢为三聚氰胺,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导致肾结石和肾衰竭。2008年毒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被广泛关注,然而大众忽略了对三聚氰胺的代谢原药环丙氨嗪的关注。随着政府后续对奶制品检测范围的扩大,环丙氨嗪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在牛奶出厂前都要按照国家标准严格的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和三聚氰胺的残留量,而出厂前牛奶数量众多,因此如何在出厂前快速检测牛奶中的环丙氨嗪已成为热门话题。传统的环丙氨嗪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由于其步骤繁琐、检测费用高等原因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因此研究建立高效、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检测环丙氨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核酸适配体制备方法十分简易,不易降解,并且标记方法多种多样,因而本研究以核酸适配体为基础,选择不同的信号输出技术开发出了三种快速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的方法。基于环丙氨嗪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荧光淬灭开发出了一种快速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的方法。当用FAM标记的富含G的特异性核酸适配体Tcy2处理环丙氨嗪时,可以形成G-四联体-环丙氨嗪复合物并引起荧光变化。在最优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200ppb,检测限为0.68ppb。基于环丙氨嗪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纳米金比色法开发出了一种快速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的方法。适配体可以吸附在纳米金的表面并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从而保护Au NPs不会聚集,当加入环丙氨嗪后,可以形成G-四联体-环丙氨嗪复合物,随后纳米金在PDDA溶液中被聚集,肉眼可见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紫色甚至蓝色。在最优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1ppm,检测限为5.8ppb。基于环丙氨嗪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快速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的方法。适配体与环丙氨嗪特异性结合后在其表面原位还原纳米银,此时可以形成环丙氨嗪-DNA/Ag NPs复合物并引起拉曼增强效应。在最优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5ppm,检测限为23.6ppb。

孙方兴[6](2018)在《獭兔四种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评定》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养兔业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蛋白质饲料资源供不应求且价格较高,是饲料配方品质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评定獭兔四种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家兔饲料原料评定资料较少,鲜见关于家兔蛋白质饲料真消化代谢率、真消化代谢能的研究,此试验结果可以为基础日粮配制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对家兔蛋白质饲料的生物学价值进行评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试验旨在通过饲养和消化试验来评定四种蛋白质饲料的生物学价值。本试验选择60只18月龄平均体重为(3.28±0.29)kg的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基础日粮、试验日粮(85%的基础日粮+15%被测饲料原料)。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獭兔对四种蛋白质饲料能量、养分的表观、真消化、代谢率。试验结果及结论如下:大豆粕能量及养分的表观消化率:GE:70.12%,DM:78.75%,Ash:35.11%,CP:87.17%,CF:26.32%,NDF:27.39%,ADF:24.74%,EE:81.55%,Ca:48.16%,P:47.87%,NFE:79.25%;棉籽粕能量及养分的表观消化率:GE:50.84%,DM:55.47%,Ash:33.29%,CP:64.72%,CF:28.26%,NDF:32.77%,ADF:29.94%,EE:82.21%,Ca:59.29%,P:50.59%,NFE:71.36%;菜籽饼能量及养分的表观消化率:GE:61.73%,DM:65.39%,Ash:44.19%,CP:85.27%,CF:23.55%,NDF:34.16%,ADF:28.06%,EE:83.42%,Ca:53.93%,P:37.17%,NFE:75.00%;花生粕能量及养分的表观消化率:GE:82.72%,DM:80.03%,Ash:39.31%,CP:91.51%,CF:27.21%,NDF:28.39%,ADF:19.62%,EE:85.870%,Ca:57.12%,P:49.15%,NFE:77.58%。结合无氮日粮试验,计算四种原料粗蛋白质、能量真消化代谢率及真消化能、真代谢能。大豆粕、棉籽粕、菜籽饼、花生粕的粗蛋白质真消化率依次分别为:88.11%、66.09%、79.85%、94.51%,真代谢率依次分别为61.96%、53.87%、62.38%、54.13%;能量真消化率依次分别为:75.98%、51.10%、76.34%、97.62%,真代谢率依次分别为70.47%、58.59%、73.63%、93.09%;真消化能依次分别为:14.08MJ/kg、8.85MJ/kg、16.37MJ/kg、18.56MJ/kg;真代谢能依次分别为:12.46MJ/kg、8.11MJ/kg、15.79MJ/kg、17.47MJ/kg。综合能量、蛋白质含量及消化代谢率评价四种蛋白质原料,以花生粕对獭兔生物学价值最优,其次分别为大豆粕、菜籽饼、棉籽粕。

安鸿雪[7](2018)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氮杂环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重要的工业和家庭用品原料及医药合成的中间体,衍生物众多。其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是两种常见的具有基本杂氮环结构的三嗪类化合物,二者能够作为涂料、黏合剂、树脂、阻燃剂等商业化工品的原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纺织、橡胶、塑料、造纸等工业生产和农业、医药等行业。由于含氮量高(66.7%),三聚氰胺作为添加剂被非法加入食品(宠物食品和婴儿配方奶粉)中,导致了猫狗以及婴儿的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三聚氰酸不仅可以作为药物原料用于卤三羟嗪的生产,还被广泛的添加到露天游泳池、娱乐水域及景观水体中,以固定氯化消毒剂,减缓其分解速率。因此,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大量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数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能够通过聚合、沉降、生物吸附、降解以及其他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而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污水处理过程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水体中有痕量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存在,但有关二者对污水、污泥的理化性质、对污水生物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影响的相关报道涉及极少。本文通过两种三嗪类化合物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和质量平衡、污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效率、污泥厌氧消化酸潜能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几个方面全面的研究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首先研究了三聚氰胺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的行为和长期影响。在污水脱氮除磷系统中,三聚氰胺的生物可降解性较低,主要通过污泥的吸附作用得以去除。微量三聚氰胺(≤0.10 mg·L-1)的存在对系统带来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高浓度的三聚氰胺(1.00和5.00 mg·L-1)使污泥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细胞表面轮廓模糊不清;当三聚氰胺浓度分别为0、1.00和5.00 mg·L-1时,系统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由94.15%降低到79.47%和68.04%,出水中磷的含量分别由0.11 mg·L-1增加到1.45和2.06 mg·L-1。三聚氰胺的存在改变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了聚磷菌、硝酸盐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抑制了相关功能酶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和聚磷酸外切酶的活性,导致了系统中硝化反应不完全、释磷和反硝化过程受到抑制。同时,高浓度的三聚氰胺促进了糖原分解和糖原再生的代谢能力,增加了聚糖菌(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GAOs)在微生物种群中的优势性,对(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的生长生存造成了威胁。三聚氰胺的存在抑制了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尤其是可溶性蛋白质的水解过程,降低了污泥厌氧消化的产酸潜能,其抑制能力随三聚氰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发现,分别含有0.10、1.00和5.00 mg·g-VSS-1三聚氰胺的污泥系统的产酸量与空白对照组的产酸量(366.14 mg-COD·g-VSS-1)相比,分别减少了4.69、15.68和22.03%。三聚氰胺的存在导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此外,在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三聚氰胺主要通过污泥吸附的方式从消化液中去除,微量的三聚氰胺(0.10、1.00 mg·g-VSS-1)能够被有效去除,被吸附的三聚氰胺主要存在于LB-EPS中。而初始三聚氰胺含量为5.00 mg·L-1时,在系统消化产酸第12d后,发酵液中仍有大量的三聚氰胺残留,并且在恒定pH=10.0条件下,会产生三聚氰胺的脱附现象。随后,本课题研究了三聚氰酸(0、0.01、0.10和1.00 mg·L-1)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聚氰酸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能够通过三聚氰酸-缩二脲-尿素-氨的途径被活性污泥中的相关功能微生物(Acidovorax和Pseudomonas)降解,但高浓度的三聚氰酸浓度较高(1.00 mg·L-1)时,生物降解不完全,出水中仍有残留。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三聚氰酸的存在能够提高细胞内聚物和糖原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能力,为污水中磷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三聚氰酸对硝酸盐氧化菌有抑制作用,导致系统中总氮的去除效率较低。当三聚氰酸浓度由0 mg·L-1增加到1.00 mg·L-1时,总氮的去除率由97.23%下降到74.72%。此外,三聚氰酸的存在改变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多样性,聚磷微生物,如拟杆菌、绿弯菌等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减小。最后,本论文研究了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资源化过程的影响。恒定pH=10.0条件下,三聚氰酸水平为0、0.01、0.10、1.00 mg·g-VSS-1的系统中的产酸量分别为380.36、392.08、408.29和377.60 mg-COD·g-VSS-1。微量的三聚氰酸(0.01、0.10 mg·g-VSS-1)有利于系统中的污泥水解和产酸过程,尤其是糖类的水解,增加了乙酸的生成比例;而当三聚氰酸增加到1.00 mg·g-VSS-1时,对系统的产酸过程没有促进作用,而对多糖的水解产生抑制。这是由于1.00 mg·g-VSS-1三聚氰酸的存在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减少了功能性微生物的数量。在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低浓度的三聚氰酸(0.01、0.10mg·g-VSS-1)能够被系统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高浓度三聚氰酸(1.00 mg·g-VSS-1)在系统运行第12 d时的降解效率为52.04%。在初始pH=10.0的条件下,1.00 mg·g-VSS-1三聚氰酸能够促进系统的发酵产酸过程,增加乙酸和丙酸生成比例。三聚氰酸对溶解性多糖和溶解性蛋白质的溶出、葡萄糖和L-丙氨酸消化产酸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污泥生物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三聚氰酸降解产生的氨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初始pH=10.0条件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碱度的缺失,使系统更有利于厌氧消化过程的进行。本研究通过对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两种物质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的行为和影响的研究,揭示了两种污染物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系统处理效率的潜在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为水资源管理和用水安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李玉帅[8](2017)在《日粮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秦川牛肉用新品系(以下简称“秦川肉牛”)日粮中添加尿素(非蛋白氮)对瘤胃发酵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秦川肉牛公牛,在日粮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预饲25 d,试验共分5个处理阶段,每个处理阶段30 d,其中试验处理25 d,中间间隔5d作为缓冲期;5个试验处理阶段试验牛日粮添加尿素的比例分别为0%(干物质百分比,对照组)、0.5%(A组)、1.0%(B组)、1.5%(C组)和2.0%(D组),每个试验处理阶段每5 d采集一次瘤胃液,每个试验处理阶段最后1 d采集血样,对瘤胃液pH值、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等5项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4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随着尿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牛瘤胃液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各处理组间差异显着(P<0.05),其中B组(1.0%)pH值最低,为6.363±0.017;4个处理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D组(2.0%)最高,为16.91±0.77 mg/dL;微生物蛋白(MCP)含量除D组(2.0%)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外,其余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1.0%)最高,为1.712±0.024 mg/mL,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除D组(2.0%)外,其他处理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B组(1.0%)最高,为149.59±3.79 mmol/L,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A组(0.5%)和B组(1.0%)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几项指标与对照组均差异显着(P<0.05),且这两处理组之间,除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差异显着外(P<0.05),其余4项挥发性脂肪酸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3种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A组(0.5%)和B组(1.0%)3种纤维素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与其他处理组(P<0.05);各处理阶段的第5、10、15、20、25d瘤胃液各项发酵参数均差异不显着(P>0.05)。二、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尿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等4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其中,试验各处理组谷丙转氨酶(ALP)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各处理组尿素氮(BUN)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组最高,且与对照组以及其他处理组差异显着(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尿素可以有效提高秦川肉牛瘤胃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乙酸(C2)、丙酸(C3)以及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等,且试验牛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P)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日粮中尿素添加量2%(干物质百分比)是安全的,其中1%的添加量为最适安全添加量。

张彩云,院富[9](2013)在《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尿素的实用意义较大,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是,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饲料混合不均匀或尿素添加过量时,因为氨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为了使反刍动物能更好地利用尿素,并使其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与尿素释放氨同步,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靳延平[10](2009)在《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乳品作为我国人均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之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奶业在高速发展,但连接发生的乳品安全事件充分暴露了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短板”,奶源已成为乳业发展的瓶颈。原料乳(即生鲜乳,以下同)的质量安全攸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攸关公众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攸关奶农及相关产业农民的收入。“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给我国奶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业正逐渐恢复。但长期以来积累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生鲜乳乃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及乳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缺乏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其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了从源头上探索消除生鲜乳质量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和措施,本文在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实践的基础上,以我国生鲜乳需求行为的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安全生鲜乳的供给问题,进而探讨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由于内蒙古是我国乳品生产、加工、消费的主要省区之一,呼和浩特市已被命名为“中国乳都”,因此,以呼和浩特市的消费者、奶户(场)、乳品加工企业为例,在分析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奶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对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奶牛养殖户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奶站的行为——的分析来把握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宏观命题,分别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和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检验检测体系、认证和质量追朔体系、信息体系、预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建议:经过分析,揭示出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需要政府干预和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奶牛养殖方式的基本国情还将是以散养为主,我国生鲜乳重量安全政策的制定要此为基础;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不可急于求成;我国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管理以政府部门为主,已基本构建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为奶业通过整顿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建议全社会都要把生鲜乳生产作为一项战略资源来抓,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奶农安全生鲜乳发展基金”,分散与规模化要辩证统一,大力发展有计划、分层次、多元化的的养殖组织,发展无公害奶业和有机奶业,提升政府监管生鲜乳重量安全的执行力。

二、缩二脲的合成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缩二脲的合成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缓释尿素的制备工艺
    1.1 物理包被法
        1.1.1 糊化淀粉尿素
        1.1.2 尿素糖蜜舔砖
        1.1.3 氢化植物油包被尿素
        1.1.4 虫胶包膜尿素
        1.1.5 高分子材料包被尿素
    1.2 化学修饰法
        1.2.1 磷酸脲
        1.2.2 缩二脲
    1.3 抑制生物酶活性法
2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1 对反刍动物生产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2.2 对瘤胃氨氮浓度的影响
    2.3 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4 对反刍动物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5 对反刍动物氮代谢的影响
3 小结

(2)基于GC-MS的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1.1.1 维生素E的来源、结构、吸收、转运和代谢
        1.1.2 维生素E的生物学功能
        1.1.3 奶牛维生素E缺乏症
    1.2 奶牛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1.2.1 代谢组学简介
        1.2.2 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的概况
        1.2.3 代谢组学在奶牛疾病方面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奶牛和分组
        2.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2.2 方法
        2.2.1 试验奶牛分组与临床信息采集
        2.2.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项目及方法
        2.2.3 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的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试验
        2.2.4 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的MRM靶向代谢组学试验
        2.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试验奶牛临床病理学分析
        3.1.1 试验奶牛基本临床信息
        3.1.2 试验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分析结果
    3.2 试验奶牛血清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3.2.1 代谢物总离子流图(TIC)分析结果
        3.2.2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3.2.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3.2.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3.3 试验奶牛血清MRM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3.3.1 定量准确度和精密度
        3.3.2 样品中目标代谢物定量结果
        3.3.3 靶标代谢组学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液临床病理学变化
    4.2 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非靶向(GC-MS)代谢组学分析
        4.2.1 糖代谢与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
        4.2.2 脂代谢与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
        4.2.3 氨基酸代谢与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
        4.2.4 其他代谢物与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关系
    4.3 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的靶向(MRM)代谢组学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稻谷概述
        1.1.1 稻谷的起源
        1.1.2 稻谷的分类
        1.1.3 全球稻谷的生产情况
        1.1.4 全球稻谷的贸易情况
        1.1.5 我国稻谷的生产及贸易情况
    1.2 稻谷副产物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2.1 稻壳
        1.2.2 米糠
        1.2.3 米糠油
        1.2.4 米糠粕
        1.2.5 碎米
    1.3 低蛋白饲粮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3.1 饲粮中添加过量蛋白质的弊端
        1.3.2 畜禽饲粮中降低蛋白质水平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米糠粕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2.1.2 试验设计
        2.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1.4 饲养管理
        2.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2.2.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2.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2.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2.2.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2.2.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2.2.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2.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米糠粕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及仔鹅对其利用率研究
        2.3.2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2.3.3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2.3.4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2.3.6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2.3.7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2.3.8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9 饲粮中使用米糠粕对70日龄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碎米的饲料营养价值及在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动物
        3.1.2 试验设计
        3.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1.4 饲养管理
        3.1.5 指标测定及方法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碎米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3.2.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2.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3.2.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3.2.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2.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3.2.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3.2.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碎米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3.3.2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3.3.3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3.3.4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5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裸皮颜色评分的影响
        3.3.6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3.3.7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脏器指数的影响
        3.3.8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肉品质的影响
        3.3.9 饲粮中使用碎米对鹅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在仔鹅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检测方法
        4.1.2 试验设计
        4.1.3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长性能
        4.2.2 体尺性状
        4.2.3 血清生化指标
        4.2.4 裸皮颜色评分
        4.2.5 屠宰性能
        4.2.6 脏器指数
        4.2.7 肉品质
        4.2.8 肠道组织形态
        4.2.9 肠道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
    4.3 讨论
        4.3.1 生长性能
        4.3.2 体尺性状
        4.3.3 血清生化指标
        4.3.4 裸皮颜色评分
        4.3.5 屠宰性能
        4.3.6 脏器指数
        4.3.7 肉品质
        4.3.8 肠道组织形态
        4.3.9 肠道相对长度和重量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鹅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生物信息分析
    5.2 α多样性分析
        5.2.1 alpha多样性指数
        5.2.2 物种多样性稀释曲线和物种累积箱型图
    5.3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5.3.1 基于OTU的花瓣图和Venn图
        5.3.2 70日龄仔鹅盲肠门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5.3.3 70日龄仔鹅盲肠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分布
    5.4 β多样性分析
        5.4.1 PCoA分析
        5.4.2 LEfSe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LC-MS/MS分析的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肠道代谢组的影响
    第一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十二指肠代谢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食糜代谢组学分析
        6.1.3 代谢物的鉴定
        6.2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QC样本相关分析
        6.3.2 样本PCA分析
        6.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6.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6.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6.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6.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6.3.8 KEGG富集分析
        6.4 小结
    第二小节 碎米配制的低蛋白饲粮对仔鹅盲肠代谢组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QC样本相关分析
        7.3.2 样本PCA分析
        7.3.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7.3.4 差异代谢物筛选结果
        7.3.5 具有明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
        7.3.6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7.3.7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7.3.8 KEGG富集分析
        7.4 讨论
        7.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Anguilla japonica)生长和生理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日本鳗鲡养殖及营养需求现状
        1.1 我国鳗鲡的养殖现状
        1.2 日本鳗鲡营养需求研究现状
    2 鱼粉替代的研究现状
        2.1 动物性蛋白源
        2.2 植物性蛋白源
    3 发酵豆粕的研究现状
    4 发酵豆粕与豆粕研究展望
    5 研究展望
第一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生长、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
        1.4 样品测定与分析
    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抗氧化能力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二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常规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 讨论
        4.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4.2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4.3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后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
        1.4 DNA抽提和PCR扩增
        1.5 illumina Miseq 测序
    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2.2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的物种注释与评估
        3.2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3.3 主成分分析
        3.4 肠道菌群的功能预测
    4 讨论
        4.1 摄食不同试验饲料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2 摄食不同试验饲料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3 摄食不同试验饲料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肠道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
        1.4 仪器与试剂
        1.5 样本处理
    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1 测序数据预处理
        2.2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PCA分析
        3.2 差异代谢物
        3.3 代谢途径差异
    4 讨论
        4.1 发酵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
        4.2 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
    5 小结
第五章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转录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配方及制作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
        1.4 仪器与试剂
        1.5 样本处理
    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以及质量控制
        2.2 转录本水平定量、差异基因筛选、功能富集及聚类分析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数据质控与评估
        3.2 测序reads基因组比对结果
        3.3 mRNA表达水平分析
        3.4 差异表达mRNA分析
        3.5 差异mRNA的 GO富集分析
        3.6 差异mRNA的 KEGG通路分析
    4 讨论
        4.1 发酵豆粕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mRNA转录水平及其功能的影响
        4.2 发酵豆粕和豆粕影响日本鳗鲡黑仔鳗肝脏代谢的可能转录机制
    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核酸适配体应用于环丙氨嗪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丙氨嗪
        1.1.1 环丙氨嗪简介
        1.1.2 环丙氨嗪的毒性及危害
        1.1.3 环丙氨嗪的国家规定
    1.2 传统的环丙氨嗪检测方法
        1.2.1 容量分析法
        1.2.2 色谱分析方法
        1.2.3 免疫化学分析法
        1.2.4 光学分析法
        1.2.5 其他分析法
    1.3 核酸适配体技术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
        1.3.1 核酸适配体简介
        1.3.2 适配体在检测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光探针检测牛奶中环丙氨嗪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荧光分光光度计参数设置
    2.3 实验方案与设计
        2.3.1 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选取
        2.3.2 反应体系的圆二色谱光谱(CD)表征
        2.3.3 检测体系条件影响
        2.3.4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3.5 牛奶预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检测方法原理
        2.4.2 体系的圆二色谱检测
        2.4.3 检测体系的条件影响
        2.4.4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4.5 加标回收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的环丙氨嗪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案与设计
        3.3.1 纳米金制备
        3.3.2 反应体系的表征实验
        3.3.3 检测体系条件的优化
        3.3.4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3.5 牛奶样品预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检测原理
        3.4.2 反应体系的表征结果
        3.4.3 检测体系优化结果
        3.4.4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4.5 加标回收实验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方法检测牛奶中的环丙氨嗪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激光拉曼光谱仪参数设置
    4.3 实验方案与设计
        4.3.1 DNA/Ag NPs的合成
        4.3.2 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选取
        4.3.3 牛奶样品预处理
        4.3.4 DNA/Ag NPs的透射电镜(TEM)扫描
        4.3.5 检测体系的优化
        4.3.6 检测体系的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检测体系原理
        4.4.2 DNA/Ag NPs透射电镜(TEM)扫描结果
        4.4.3 检测体系优化
        4.4.4 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6)獭兔四种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家兔养殖业现状
        1.1.1 家兔生产现状
        1.1.2 家兔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2 獭兔消化系统
    1.3 蛋白质饲料来源
    1.4 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评定研究进展
        1.4.1 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评定方法
        1.4.2 獭兔饲料消化代谢率研究
    1.5 影响蛋白质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1.5.1 原料养分组成
        1.5.2 抗营养因子种类及含量
        1.5.3 日粮蛋白质含量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中待测饲料原料采集与制备
    2.2 试验动物
    2.3 消化代谢时间和地点
    2.4 试验日粮
    2.5 消化代谢试验
        2.5.1 饲养管理
        2.5.2 粪样收集
        2.5.3 尿样收集
        2.5.4 獭兔内源氮和内源能测定
    2.6 测定指标和方法
    2.7 计算公式
    2.8 数据统计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獭兔内源氮和内源能损失量
    3.2 獭兔对四种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评价
        3.2.1 兔粪的营养物质含量
        3.2.2 日粮和四种蛋白质饲料原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3.2.3 獭兔对日粮的能量消化率和代谢率
        3.2.4 獭兔对日粮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
        3.2.5 四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粗蛋白质和能量的真消化率
        3.2.6 四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能和代谢能
4 讨论
    4.1 獭兔四种蛋白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4.1.1 獭兔对大豆粕的表观消化率
        4.1.2 獭兔对棉籽粕的表观消化率
        4.1.3 獭兔对菜籽饼的表观消化率
        4.1.4 獭兔对花生粕的表观消化率
    4.2 獭兔四种蛋白质饲料粗蛋白质、能量的真消化率和真代谢率
        4.2.1 獭兔对四种蛋白质饲料粗蛋白质真消化代谢率
        4.2.2 獭兔对四种蛋白质饲料消化能、代谢能及能量真消化代谢率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详细摘要

(7)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1.1.1 三嗪类化合物
        1.1.2 三聚氰胺
        1.1.3 三聚氰酸
    1.2 污水生物处理
        1.2.1 活性污泥法
        1.2.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
        1.2.3 污染物影响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研究进展
    1.3 污泥厌氧消化
        1.3.1 剩余污泥的现状
        1.3.2 污泥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1.3.3 污泥厌氧消化产酸
        1.3.4 污染物影响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测定方法
    2.1 活性污泥污水生物处理试验
        2.1.1 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2.1.2 配水组成
    2.2 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试验
    2.3 分析方法
        2.3.1 常规指标
        2.3.2 聚-β-羟基链烷酸酯
        2.3.3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和测定
        2.3.4 蛋白质
        2.3.5 总糖
        2.3.6 短链脂肪酸
        2.3.7 关键酶活性
第3章 三聚氰胺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3.1 研究内容
        3.1.1 三聚氰胺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的环境行为
        3.1.2 三聚氰胺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
        3.1.3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污水及反应装置
        3.2.2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三聚氰胺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行为
        3.3.2 三聚氰胺对氮磷转化和代谢过程的影响
        3.3.3 三聚氰胺影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3.3.4 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剩余污泥来源及基本性质
        4.2.2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影响
        4.2.3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各个阶段的影响试验
        4.2.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潜能的影响
        4.3.2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溶出阶段的影响
        4.3.3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阶段的影响
        4.3.4 三聚氰胺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的影响
        4.3.5 三聚氰胺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环境行为
        4.3.6 三聚氰胺的存在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聚氰酸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5.1 试验内容
        5.1.1 三聚氰酸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行为
        5.1.2 三聚氰酸对污水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
        5.1.3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污水及反应装置
        5.2.2 三聚氰酸的降解试验
        5.2.3 分析方法
    5.3 分析和讨论
        5.3.1 三聚氰酸的分解代谢
        5.3.2 三聚氰酸对系统氮磷去除的影响
        5.3.3 三聚氰酸影响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机理研究
        5.3.4 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影响
    6.1 前言
    6.2 试验材料及方法
        6.2.1 剩余污泥来源及基本性质
        6.2.2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影响
        6.2.3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各个阶段的影响试验
        6.2.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的影响
        6.3.2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溶出阶段的影响
        6.3.3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水解阶段的影响
        6.3.4 三聚氰酸对污泥厌氧消化产酸阶段的影响
        6.3.5 三聚氰酸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降解
        6.3.6 三聚氰酸的存在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8)日粮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反刍动物饲粮中几种常见的非蛋白氮饲料
        1.2.1 缩二脲
        1.2.2 尿素
        1.2.3 其他非蛋白氮饲料
    1.3 反刍类动物对尿素的吸收利用机制
    1.4 影响尿素吸收利用的因素
        1.4.1 日粮中糖分的成分及数量
        1.4.2 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
        1.4.3 瘤胃内酸碱度(pH)
        1.4.4 日粮中各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1.4.5 其他因素
    1.5 国内外反刍动物补饲尿素的研究进展
    1.6 提高尿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1.6.1 减缓尿素的降解速度
        1.6.2 添加适当的微量元素
        1.6.3 控制喂量、注重喂法
        1.6.4 采用尿素饲用新技术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日粮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饲粮处理
        2.1.3 试验牛饲养管理
        2.1.4 瘤胃液的采集
        2.1.5 测定指标与分析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pH分析
        2.2.2 瘤胃液NH3-N、MCP的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瘤胃液pH的影响
        2.3.2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瘤胃液氨态氮(NH3-N)的影响
        2.3.3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的影响
        2.3.4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瘤胃液挥发性酸(VFA)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日粮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2 饲粮处理
        3.1.3 试验牛饲养管理
        3.1.4 血液的采集
        3.1.5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血清总蛋白(TP)的影响
        3.3.2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血清尿素氮(BUN)的影响
        3.3.3 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牛血清转氨酶(ALT、AST)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脲酶抑制剂的使用
    1.1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脲酶抑制剂
        1.1.1 磷酸脲:
        1.1.2 羟甲基尿素:
    1.2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脲酶抑制剂
        1.2.1 乙酰氧肟酸:
        1.2.2 氢醌:
    1.3 使脲酶变性失活
2 糊化淀粉尿素的使用
3 其他方法
4 小结

(10)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1.4.1 研究特色
        1.4.2 研究的创新
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动态
    2.1 有关乳制品安全的研究进展
        2.1.1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1.2 食品质量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2.1.4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2.1.5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研究
    2.2 有关饲料营养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2.2.1 生鲜乳质量与饲料营养的关系
        2.2.2 提高生鲜乳质量的营养调控技术进展
        2.2.3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营养因素
    2.3 有关农户行为的研究
        2.3.1 集中在农户是否理性的争论上
        2.3.2 对农户的某一具体行为及其影晌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2.4 有关乳及乳制品市场的研究
        2.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2.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2.5 有关博弈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2.6 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2.6.1 国外的研究
        2.6.2 国内的研究
    2.7 小结
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3.1 基本概念
        3.1.1 食品安全
        3.1.2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安全食品
        3.1.3 有关牛奶的几个概念
        3.1.4 行为主体
    3.2 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
        3.2.1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依据
        3.2.2 关于市场失灵及如何矫正的理论分析
        3.2.3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3.2.4 生鲜乳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手段
4 国外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4.1 有关国家生鲜乳质量保障体系
        4.1.1 美国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2 加拿大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3 欧盟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4 法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5 荷兰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6 英国乳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7 日本生鲜乳及乳制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4.1.8 印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4.2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与欧盟、美国等的兽医管理体制
        4.2.1 OIE 的官方兽医制度
        4.2.2 美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4.2.3 欧盟的兽医防疫体制
        4.2.4 澳大利亚的政府兽医管理制度
    4.3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4.3.1 中外原奶质量安全管理的共同特征
        4.3.2 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
        4.3.3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5 消费者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及有关事项的需求行为分析
    5.1 调查设计
    5.2 样本特征描述
    5.3 对政府的评价情况
    5.4 消费者对企业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评价
6 奶户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分析
    6.1 数据来源
        6.1.1 样本点的选择
        6.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6.1.3 样本特征描述
    6.2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6.2.1 养殖户奶牛购买情况
        6.2.2 奶户奶牛养殖规模情况
        6.2.3 奶户奶牛饲养管理情况
        6.2.4 饲料使用情况
    6.3 对奶牛养殖技术的掌握运用情况
    6.4 对兽药的认知及使用状况
        6.4.1 奶户对兽药效果的认知情况
        6.4.2 兽药的来源及使用状况
    6.5 对政府及社会服务的要求情况
    6.6 对奶业风险的认知情况
7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7.1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7.1.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构及职能划分
        7.1.2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7.1.3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7.1.4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7.1.5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现状
        7.1.6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7.1.7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
        7.1.8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的现状
    7.2 我国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7.2.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7.2.3 生鲜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7.2.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7.2.5 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8 完善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措施
    8.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8.1.1 加强配套法律建设工作及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建设
        8.1.2 加强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
    8.2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8.3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8.4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8.4.1 建立全国性有效实时监控监测网络体系
        8.4.2 检测资源、检测结果共享
        8.4.3 建立第三方中立检验机构和完善牛奶质量一价格体系
    8.5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认证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8.6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8.6.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
        8.6.2 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8.7 生鲜乳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建设
    8.8 生鲜乳质量安全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8.9 建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理性竞争机制
    8.10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8.10.1 加快良种繁育,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8.10.2 加紧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产品质量
        8.10.3 大力支持乳品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
        8.10.4 大力发展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建立奶牛饲料生产基地
        8.10.5 加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
    8.11 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8.11.1 制定奶业保护政策
        8.11.2 制定相关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8.11.3 完善奶牛疫病防治体制建设
        8.11.4 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8.11.5 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消费者对牛奶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调查
附录2 奶户(场)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调查
附录3 我国乳品加工相关安全标准目录(征求意见稿)
参考文献

四、缩二脲的合成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缓释尿素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王梦芝,杨斯涵,刘福元,张振斌,赵建. 中国乳业, 2021(09)
  • [2]基于GC-MS的维生素E亚临床缺乏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D]. 于泓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3]稻谷部分副产物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仔鹅上的比较研究[D]. 陈晓帅. 扬州大学, 2021(02)
  • [4]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和豆粕对日本鳗鲡黑仔鳗(Anguilla japonica)生长和生理效应[D]. 李宁宇.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5]核酸适配体应用于环丙氨嗪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D]. 党旭.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6]獭兔四种蛋白质饲料生物学价值评定[D]. 孙方兴. 河北农业大学, 2018(12)
  • [7]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和污泥厌氧消化产酸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安鸿雪. 湖南大学, 2018(06)
  • [8]日粮尿素添加水平对秦川肉牛瘤胃发酵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李玉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9]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张彩云,院富.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10)
  • [10]中国原料乳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靳延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双缩脲的合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