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罗艺[1](2021)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助力社会知识体系的不断解构与重塑。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素养需求与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契机。信息素养成为技术变革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等国际性纲要文件彰显着信息素养的时代意义,并将信息素养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之中,无容置疑凸显了信息素养在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频现,其在应对技术变革层面胜任力明显不足。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议题。参照美国、欧盟等陆续推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本研究较为认同信息素养即能力这一概念,并将大学生信息素养界定为大学生发展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理解、选择、运用、评价、反思、创造能力。基于对境脉理论和学习者特征理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视角,本文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教育支持维度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困境表征及教育支持路径。首先,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研、教育比较、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设计和验证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六个省份12所大学近2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而对60余名大学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次,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和教育支持的相关维度,构建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实施构想,注重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得两者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研究发现,在信息素养现状方面,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教育成效不显着,具体存在的六个方面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等。在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提出个人特质和外部环境两大教育支持影响因素,个人特质具体是指信息行为极易受到个人特质影响,且不易受大学教育影响而转变;外部环境则囊括大学、网络、社会三方,主要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大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足;专业师资缺乏;相应教育项目和举措不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未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重视;缺乏系统性成效评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等。基于以上发现,归纳得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四项实然困境:其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理念滞后;其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其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多元主体缺失;其四,大学生信息素养政策大学供给匮乏。立足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三个原则构想,分别为“教育模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专业化与规范化原则”、“教育环境的系统化与长效性原则”,同时从大学生个体、大学本身、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出发,遵循微观到宏观、外促到到内生、泛化到专业、单主体到全育人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以内生为核心、大学为重点、网络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四条实施路径,以期能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创新提供价值参考。

刘宇[2](2020)在《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为纸质文献资源提供存储场地、为师生、研究人员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外,还为读者提供学习、阅览的空间。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类空间的比例关系也随之不断改变,特别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因此成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要素;作为学生课后重要的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服务重心由“书籍”转向了“人”;服务对象的转变导致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面积配比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纸质文献的存储与借阅空间不再是馆内占比最大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围绕“读者”展开的一系列新型学习空间、复合型功能空间、创意趣味空间以及一些人性化休憩空间等。本文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大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形成发展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其馆内各功能用房的配比和空间组织、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特征和面积占比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发展体系,并详细了解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空间的建设情况,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论文共六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绪论篇章和理论知识的归纳整理部分。绪论篇章主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背景、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和学科知识服务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有关概念的阐释、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为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现状研究。笔者就国内七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分析,深入研究了其内部各大功能用房的面积配比、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现状、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等内容,并结合调研问卷的回馈信息,总结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之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美国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学习行为对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形成发展奠定的有利基础,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内部自主学习空间的展开了具体研究,为本文核心研究内容。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以及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形成发展,为后文奠定基础;第五章则是具体展开对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研究,介绍了其历史背景与形成发展的条件,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内各功能空间的配比、空间组织以及各类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特征、功能组成以及占比情况,同时也一并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其一,将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并从析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不足之处;其二,根据以上成果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总结归纳出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科知识服务的建设中值得借鉴参考的五项内容。通过以上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产生一定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谢文文[3](2020)在《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读书社团所开展的活动是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目前中国内地高校读书社团的发展并不完善,组织的活动多单一且浮于形式。校园阅读推广离不开校读书社团的力量,其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的知识扩展空间,也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依托,因此读书社团有责任配合并服务于高校阅读推广的发展。论文以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读书社团为中心,引入分校阅读推广理念,探析江苏省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首先,论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高校读书社团及活动现状进行概述,指出已有研究多将“读书会”等同于“读书社团”来开展研究,造成概念混淆,缺乏严谨性。其次,论文借助各搜索引擎、数据库、社交媒体搜集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学生读书社团的信息,予以筛选,在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本科院校学生读书社团及活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分校阅读推广的理念,通过访谈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读书社团负责人进行访谈,总结出江苏省高校读书社团与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之间的关系及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江苏省高校读书社团与校图书馆领导主体界限模糊导致高校阅读推广进程受阻。第三,论文在江苏省77所本科院校中挑选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以及艺术类院校各一所,详细介绍各校读书社团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评析各案例的优势,总结这些优秀案例应用分校阅读推广理念的启示与思考。最后,论文针对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兼顾读书社团、图书馆、分校阅读推广三个视角,从五方面提出全面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推进校园阅读推广,分别为厘清运行机制,确定图书馆的顶层领导地位;图书馆帮助读书社团开展活动;读书社团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以分校阅读理念助力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建立高校读书社团联盟。

黄明格[4](2018)在《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以广西G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在海量信息资源中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并攫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利用,已然成为信息社会一种基本的生存手段和必要技能。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成为高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十几年来,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积极探索并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教育职能部门管理力度薄弱,教学目标达成及成效检测手段缺乏,与之对应的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缺失,我国大学生整体的信息素质依然偏低。本文采取文献法和实证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G大学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个案研究,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广西G大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掌握广西G大学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等现状,得出了该校在信息素质教育上主要存在信息素质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式单一、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等问题,通过对其成因的梳理分析,主要是由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氛围不浓,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对应的评价考核手段、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造成的。文章得出的结论是,可以针对性地将目标管理引入到传统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领域。在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方案。即通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设定、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目标结果的考核评价,来有效规避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水平和大学生综合信息素质水平。

周惠敏[5](2018)在《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及其个体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担负着整个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新兴数字媒介的兴起,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阅读常态。数字阅读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快捷搜索、多重感官享受给读者以新鲜的阅读体验,读者甚至也只要用手机就可以轻轻松松随时随地阅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数字阅读存在着“浅阅读”、“娱乐性阅读”泛滥等现象,数字时代“读什么”、“如何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不仅影响读者的个人成长,也影响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大学生是数字阅读的主力军,数字阅读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新鲜与活力的同时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以南京地区为主)的数字阅读素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个体内在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策略。首先,本文对数字阅读素养进行理论研究。在阅读素养、数字素养、阅读能力的等级和阅读的心理过程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数字阅读的过程和数字阅读素养内涵进行研究,初步形成数字阅读素养框架。对比阅读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数字阅读素养的内涵进行总结;对阅读能力的结构和阅读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构建数字阅读的一般过程模型;结合阅读素养和数字素养的研究成果,形成数字阅读素养框架,包括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能力和数字阅读道德三个方面。其次,在上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对当前大学生的数字阅读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在数字阅读意识、数字阅读能力以及数字阅读道德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和专业等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性分析。再次,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调研的方法,构建出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个体内在影响因素模型,主要包括阅读动机、阅读的自我效能感、阅读认知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这四个方面。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大学生个体内在影响因素对其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关系。最后,针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阅读个体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与影响关系,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包括:激发自主性动机,培养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树立数字阅读的信心,增强数字阅读的自我效能感;开发数字阅读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能力;加强在数字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管理,促进阅读元认知的发展等。

江秋菊[6](2018)在《基于“社会合作”下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支撑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图书馆利用创业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教育和服务职能,不仅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转型与服务创新。文章从创业教育的内涵、目的与意义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引入"社会合作"的理念,破解创业教育中的资金、资源、人才等难题,从创业教育文化环境、网络创业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几个方面,构建出基于"社会合作"下的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支撑模式。

唐小芳[7](2016)在《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在发展的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角色伦理规约、践行角色道德行为规范,但仍有一部分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失调和道德失范等现象,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和道德人格的自我塑造。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员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道德考察和伦理考量,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强化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正确认识以及其馆员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内容综述,认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和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等构成的伦理行为模式。并对构成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行为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伦理缺失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认为角色定位不清、育人情怀冷漠、责任意识淡薄、服务态度生硬是角色伦理缺失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道德素养的不足、馆员认知和素质的偏差、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提出了应遵循平等、人本、育人及责权利相统一的伦理原则,从完善伦理机制、优化道德环境、加强自我调适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张素[8](2015)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自我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不通过图书馆员就可以快速获取数字资源,馆员的地位正在变得岌岌可危。馆员必须适应业态变化,变危机感为学习动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职业素养、学科服务能力、综合素养几方面进行自我修炼,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做学习型、研究型、魅力型的,能够"随时而变"的职业图书馆员。

郑伦卫[9](2013)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我国"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创新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重视不够、活动内容单一、持续性不足及技术应用片面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品牌活动、注重多种技术运用等对策。

唐莉萍[10](2013)在《探索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致力于打造全面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还能够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信息,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认识观、世界观的目的,进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探索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一、大学生网络话语失范现象频现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缺乏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
        二、素养与素质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
        四、教育支持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发展
        一、媒介素养
        二、数据素养
        三、网络素养
        四、信息素养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政策文本研究
        一、时代性标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研究
        三、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政策研究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境脉理论视角的研究
        二、基于学习者特征理论视角的研究
        三、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框架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路线
    第二节 测量工具编制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调查数据搜集
        一、问卷预测与检验
        二、正式问卷的施测
        三、调查对象概况
第四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总体特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表现
        一、大学生信息理解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运用能力
        四、大学生信息评价能力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能力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
    第二节 小结与讨论
        一、大学生受信息影响大但规范意识较弱
        二、大学生信息依赖性强但选择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信息获取以网络为主但工具运用能力较弱
        四、大学生接收信息质量参差且评价辨识能力较弱
        五、大学生信息反思意识不强且反思行为较少
        六、大学生信息创造能力不足且缺乏主动性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支持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特质与信息素养教育
        二、外部环境与信息素养教育
        三、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维度影响情况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困境
        一、信息素养教育支持重视不够
        二、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不足
        三、信息素养教育教育支持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大学供给不充分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关系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与教育支持的互动模型
        二、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基本思路
        一、教育模式从外促到内生
        二、教育环境从泛化到专业
        三、教育主体从单主体到全维度
    第二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原则构想
        一、教育模式的个性化、精准化原则
        二、教育环境的专业化、规范化原则
        三、教育体系的系统化、长效性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的实施路径构想
        一、以内生为核心,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自我支持
        二、以大学为重点,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以网络为依托,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支持体制机制
        四、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治理生态圈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与价值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的阅读方式转变
        1.1.2 教育理念转变引起的学习方式改变
        1.1.3 中美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
    1.2 文献综述
        1.2.1 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及阐释
        1.3.1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1.3.2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1.3.3 自主学习空间与藏阅空间
        1.3.4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2.1 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发展
        2.1.1 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发展历程
        2.1.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学习空间”
        2.1.3 从“传统学习模式”到“数字化网络学习”
        2.1.4 从“传统学习空间”到“自主学习空间”
    2.2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2.2.1 知识服务模式的内涵
        2.2.2 知识服务模式的类型
        2.2.3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
        2.2.4 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现状研究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对象选取
        3.1.2 调研方法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调研及分析
        3.2.1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介绍
        3.2.2 图书馆各功能用房面积占比分析
        3.2.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建设现状
        3.2.4 配套服务设施分析
        3.2.5 学科知识服务建设
    3.3 调研问卷分析
    3.4 现状问题汇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为背景的美国高校教学理念及学生学习行为与需求研究
    4.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4.1.1 美国高校教育理念研究
        4.1.2 美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4.1.3 国内高校教学现状
        4.1.4 中美高校教学模式比较
    4.2 美国大学生学习行为与使用需求研究
        4.2.1 图书馆内行为类型的研究
        4.2.2 图书馆内学习行为的研究
        4.2.3 学习行为与环境互动性研究
        4.2.4 使用需求研究
    4.3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4.3.1 学科知识服务体系的发展
        4.3.2 提供“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学科知识服务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案例研究
    5.1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发展背景
        5.1.1 历史背景
        5.1.2 发展条件
    5.2 美国高校图书馆功能配比及空间布局研究
        5.2.1 研究对象选取
        5.2.2 设计概况及定位分析
        5.2.3 图书馆各功能空间面积配比分析
        5.2.4 图书馆内部各功能用房空间组织分析
    5.3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研究
        5.3.1 自主学习空间的功能构成
        5.3.2 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
        5.3.3 各类型自主学习空间面积占比分析
        5.3.4 自主学习空间特征
    5.4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配套服务研究
        5.4.1 学科知识服务
        5.4.2 技术服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1 中美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及学科知识服务建设的比较研究
    6.2 适应我国国情的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建设借鉴
        6.2.1 增加自主学习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比
        6.2.2 丰富自主学习空间的类型、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6.2.3 提升个体学习空间的占比、增加学习空间的私密性灵活性
        6.2.4 完善自主学习空间的人性化布局、管理及配套设施
        6.2.5 促进非功能性交通空间的利用及多元化发展
        6.2.6 结合智能技术提升学科知识服务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江苏省高校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江苏省本科院校
        2.1.2 高校学生社团
        2.1.3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
        2.1.4 高校阅读推广
        2.1.5 分校阅读推广
    2.2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发展历程
        2.2.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2.2.2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
        2.2.3 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至2012年党十八大
        2.2.4 2012年党十八大至今
    2.3 读书社团对高校阅读推广的积极意义
        2.3.1 有利于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提高
        2.3.2 有利于加强学生读者与校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2.3.3 有利于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的扩大
        2.3.4 有利于高校阅读推广精准化
        2.3.5 有利于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2.4 目前高校读书社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存在的问题
        2.4.1 缺乏明确的组织领导方
        2.4.2 阅读推广对象的定位模糊
        2.4.3 阅读推广人才稀缺
        2.4.4 阅读推广形式亟待创新
        2.4.5 阅读推广评价标准针对性不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苏省本科院校读书社团现状
    3.1 社团数量分布
    3.2 成立时间分布
    3.3 社团类型分布
    3.4 活动内容及形式分布
    3.5 社团规模分布
    3.6 学校类型分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活动案例评析
    4.1 分众阅读理念下的分校阅读推广
        4.1.1 针对性
        4.1.2 精细化
        4.1.3 双向性
        4.1.4 创新性
    4.2 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善渊读书会
        4.2.1 建设概况
        4.2.2 部门分工
        4.2.3 特色活动
        4.2.4 特点
    4.3 理工类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学生阅读推广联合会
        4.3.1 建设概况
        4.3.2 部门分工
        4.3.3 特色活动
        4.3.4 特点
    4.4 师范类院校——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读者协会
        4.4.1 建设概况
        4.4.2 特色活动
        4.4.3 特点
    4.5 医学类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囊读书会
        4.5.1 建设概况
        4.5.2 特色活动
        4.5.3 特点
    4.6 艺术类院校——南京艺术学院逸品阅读协会
        4.6.1 建设概况
        4.6.2 部门分工
        4.6.3 特色活动
        4.6.4 特点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学生读书社团可持续发展策略
    5.1 厘清运行机制,确立图书馆领导地位
    5.2 借助图书馆力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5.2.1 加强正向扶植领导,把控负面制约因素
        5.2.2 培育阅读推广人才,研究读者阅读行为
        5.2.3 提供经费支持,配合资源服务
        5.2.4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社团积极性
    5.3 提升读书社团参与高校阅读推广的能力
        5.3.1 完善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5.3.2 发挥社团成员主人翁意识
        5.3.3 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5.3.4 收集读者信息,挖掘读者需求
    5.4 以分校阅读推广理念助力读书社团阅读推广活动
        5.4.1 区分活动对象,推出针对性活动
        5.4.2 提供读物选择,丰富文献类型
        5.4.3 创新活动方式,打造活动品牌
        5.4.4 评估活动效果,建立评价标准
    5.5 组建高校读书社团联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调查问卷
附录B:访谈提纲
致谢

(4)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以广西G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目标管理的研究
        二、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核心概念在本研究中的界定
第二章 目标管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目标管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适用分析
        一、目标管理特点的适用性
        二、目标管理操作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节 目标管理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效用分析
        一、目标引领:助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氛围的形成
        二、目标激励:加速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成长
        三、目标建设:完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四、结果导向:推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实施
        五、以人为本:促进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
第三章 广西G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步骤与程序
        三、调查样本汇总情况
    第二节 调查及访谈结果分析
        一、广西G大学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二、广西G大学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第三节 广西G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素质教育意识淡薄
        二、信息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三、信息素质教育内容陈旧
        四、信息素质教育方式单一
        五、信息资源建设落后
第四章 广西G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建设不完整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三、对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引导失规范
    第二节 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建设不完善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考核手段不合理
第五章 目标管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节 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一、目标制定的原则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目标
        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达成目标
    第二节 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管理
        一、目标的有效衔接机制
        二、目标的动态推进机制
        三、PDCA管理循环
    第三节 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成果的总结与评价
        二、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与学生辅导员信息素质教育访谈提纲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及其个体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工作假说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阅读素养研究现状
        2.1.1 阅读素养的内涵研究
        2.1.2 阅读素养的测评研究
        2.1.3 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数字素养研究现状
    2.3 数字阅读素养研究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数字阅读素养的基础理论
    3.1 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3.2 阅读素养的内涵及构成内容
    3.3 阅读能力的层级
    3.4 数字阅读的过程模型
        3.4.1 传统阅读的心理过程
        3.4.2 数字阅读过程模型的构建
    3.5 数字阅读素养框架的构建
        3.5.1 数字阅读意识
        3.5.2 数字阅读能力
        3.5.3 数字阅读道德
第四章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调查
    4.1 量表编制
    4.2 量表发放与数据收集
        4.2.1 量表预调研与修改
        4.2.2 正式量表发放与数据回收
    4.3 数据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个体差异分析
    4.4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现状分析
        4.4.1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基本现状
        4.4.2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个体差异
第五章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的个体内在影响因素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理论基础
        5.1.2 数字阅读素养的个体内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5.2 量表设计
    5.3 量表发放与数据收集
    5.4 数据分析
        5.4.1 数字阅读素养个体内在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个体内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6.1 激发自主性动机,培养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6.2 树立数字阅读的信心,增强数字阅读的自我效能感
    6.3 开发数字阅读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和阅读能力
    6.4 加强在数字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管理,促进阅读元认知的发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己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社会合作”下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支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2 影响高校图书馆开展创业教育的不利因素
    2.1 主观因素
    2.2 客观因素
        2.2.1 需求与服务不匹配
        2.2.2 缺乏服务创新的激励机制
        2.2.3 创业教育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不足
        2.2.4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不适应
        2.2.5 创业信息源的整合力度不大
3 基于“社会合作”下的高校图书馆对创业教育的服务支撑模式
    3.1 基于“社会合作”, 为创业教育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3.2 基于“社会合作”, 搭建网络创业信息整合服务平台
    3.3 基于“社会合作”,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
    3.4 基于“社会合作”, 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4 结语

(7)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界定
        2.1.1 角色伦理
        2.1.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
    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责定位
        2.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利
        2.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责任
    2.3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期待
        2.3.1 平等服务的提供者
        2.3.2 信息资源利用正确的导航者
        2.3.3 读者隐私权的保护者
        2.3.4 读者的良师益友
    2.4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道德规范
        2.4.1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4.2 读者至上、热情服务
        2.4.3 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2.4.4 团结互助、和谐温暖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
        3.1.1 角色定位不清
        3.1.2 育人情怀冷漠
        3.1.3 责任意识淡薄
        3.1.4 服务态度生硬
    3.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3.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3.2.2 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
        3.2.3 读者言行失范
        3.2.4 馆员角色认知和素质偏差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4.1 伦理原则
        4.1.1 平等原则
        4.1.2 人本原则
        4.1.3 育人原则
        4.1.4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4.2 构建路径
        4.2.1 完善伦理机制
        4.2.2 优化道德环境
        4.2.3 加强自我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985”院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2“985”院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特点分析
    2.1 阅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1.1 举办传统经典文化系列讲座,提升人文精神
        2.1.2 讲座、展览、图书推荐结合时政,追踪社会热点
        2.1.3 参与全民阅读,重视学生阅读交流平台
    2.2 注重特藏资源,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2.1 注重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教育
        2.2.2 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3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4 图书馆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
3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2 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10)探索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 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 为学生开创了解社会的窗口
    (四) 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二) 经费不足, 馆藏建设缺乏合理性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人文环境
    (二) 提升馆员的自身素质
    (三) 对馆藏结构进行优化
    (四) 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 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论

四、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支持研究[D]. 罗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学科知识服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借鉴[D]. 刘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当代江苏高校学生读书社团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 谢文文. 南京大学, 2020(02)
  • [4]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以广西G大学为例[D]. 黄明格. 天津大学, 2018(06)
  • [5]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及其个体影响因素研究[D]. 周惠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6]基于“社会合作”下高校图书馆创业教育服务支撑模式研究[J]. 江秋菊.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03)
  • [7]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D]. 唐小芳. 南华大学, 2016(03)
  • [8]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自我提升研究[J]. 张素. 机械职业教育, 2015(08)
  • [9]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J]. 郑伦卫. 图书与情报, 2013(04)
  • [10]探索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 唐莉萍. 黑河学刊, 2013(06)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员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