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切开药管引流治疗肛周脓肿26例

一次性切开药管引流治疗肛周脓肿26例

一、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论文文献综述)

冯若冰[1](2021)在《侧移黏膜瓣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侧移黏膜瓣术作为确定性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6月之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行侧移黏膜瓣术的23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定期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至2021年3月,通过观察瘘管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PDAI、比较手术前后CDAI,综合判定局部短期疗效、局部长期疗效及全身疗效。通过患者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分)前后比较,判断侧移黏膜瓣术的安全性。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随访6个月,临床应答率100%。随访12个月,瘘管愈合率95.5%。随访30个月,瘘管愈合率为85.7%。至2021年3月,共随访9~81个月(中位随访47个月),总瘘管治愈率达82.6%。术后PDAI评分(0.52±1.20)较术前(4.3±1.8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01)。术后简化 CDAI 评分(0.87±0.85)较术前(1.17±1.0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P=0.025)。术前术后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患者在6、14、31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86.5%、81.1%。t检验单因素分析及KM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外口数量是瘘管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外口数量是瘘管复发的危险因素(B=1.573>0,OR=4.822,95%CI 1.305-17.813;P=0.018)。结论:侧移黏膜瓣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近期、远期疗效好,不损伤肛门功能,可作为克罗恩病肛瘘确定性手术的选择之一。

戴亭亭[2](2021)在《复方黄柏液涂剂在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术后熏洗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对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患者,行一次性根治手术或肛瘘切除术后,分别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康复新液熏洗创面,对其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二者在术后创面愈合各种指标的疗效差异,得出最终结果,为复方黄柏液涂剂的使用提供相关临床资料,以期为术后创面用药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肛肠科住院,诊断为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或低位肛瘘的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行一次性根治术或肛瘘切除术,术后每日晨起排便后熏洗1次,实验组予复方黄柏液熏洗创面后再常规换药,对照组使用康复新液熏洗创面后常规换药,其他常规治疗和换药流程两组均无差异。记录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的创面恢复情况:包括创面面积变化、愈合时间、创面水肿、分泌物、坏死组织脱落时间、肉芽组织生长、疼痛程度、愈合时间、总体疗效等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所有数据。结果:1、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均无脱落、中止.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总体病程)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可比性;2、总疗效对比结果:至术后第28天,实验组:痊愈28例(93.33%)、显效2例(6.67%),有效和无效均为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3.33%;对照组:痊愈24例(80.00%)、显效2例(6.67%)、有效4例(13.33%),无效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80.00%,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明显;3、创面面积变化对比结果:术后第1次换药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创面面积对比,均值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创面分泌物情况对比结果:术后第1天,P>0.05,两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对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坏死组织脱落时间对比结果:实验组平均数小于对照组,P<0.05,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对比结果:术后第3天,计算P>0.05,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肉芽生长评分对比,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无明显差异。7、创面水肿情况对比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8天,实验组均值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创面疼痛程度对比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创面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计算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1天、第28天计算评分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创面愈合时间对比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最短为18天,至28天时28例愈合;对照组愈合时间最短为21天,至28天时24例愈合,实验组均值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10、参与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本研究发现,复方黄柏液涂剂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明显改善创面水肿,缓解术后创面疼痛等情况,且在术后使用具有安全性。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在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和低位肛瘘患者术后的创面恢复中,较康复新液有促进作用。

石玉迎[3](2020)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是依据Parks分型原则分类,指起源于肛腺感染,瘘管沿内、外括约肌间隙走行,向外穿透皮肤形成外口,向内走行盲端穿过肛提肌的肛瘘。因其位置穿过肛直环,手术时在敞开瘘道治愈肛瘘时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是临床难题,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保护肛门功能一直是临床瓶颈。对于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国内外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手术标准,因此探索疗效好、痛苦小、并且可以保护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手术方案是肛肠专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本文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观察与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传统实挂线方法来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等有效性观察指标,评估术后疼痛,肛门功能、肛门直肠压力等安全性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构建肛瘘模型,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干预此动物模型,探讨肛瘘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优势作用机制。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目的:通过虚实结合挂线与实挂线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一种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新术式,评价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在保证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缩短疗程、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单盲、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研究。门诊确诊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并住院安排手术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填写随机分配卡,其中包含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将随机分配卡装入编有序号的不透光专用牛皮纸信封中并密封。按照病人就诊先后顺序,符合纳入标准后开启信封。A组为试验组,36例,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实挂线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治愈率、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疼痛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值、WEXNER肛门功能评分、肛门外观形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病例34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有效性指标:①治愈率:试验组治愈率91.18%,对照组85.29%,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复发率:试验组随访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平均愈合时间: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41.74±8d,对照组51.27±11.77d(p<0.05);④疼痛VAS评分:术后第1d两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14d、20d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肛门Wexner功能评分: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术后两组肛门静息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肛门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肛管高压带长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肛门功能、避免肛门不全失禁出现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实挂线法。实验研究1.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痰模型研究目的:构建大鼠肛瘘模型,探讨丝线挂线造瘘模型可能。方法:将30只SD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采用肛周丝线挂线留置,对照组采用金属丝挂线留置。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分泌物、取材后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肛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 的含量。结果:①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度降低,对照组大鼠死亡3只(死亡时间术后5d、10d、13d)。正常组、实验组无异常死亡。②大鼠肛门温度:造模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21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0d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大鼠肛周分泌物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模后肛周出现有分泌物,造模第1d两组肛周分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14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第21d两组肛周分泌物差异不明显(p>0.05);第30d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取材后肛周组织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镜下均可见肛瘘样改变,实验组实际成模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造模后两组大鼠肛周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丝线挂线留置肛门方法建造大鼠肛瘘模型成功,且实际成功率高于既往文献发表金属丝挂线组。2.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虚实结合挂线治疗大鼠肛瘘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该方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涉及两次分组,第一次将SD雄鼠30只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采用丝线虚实结合挂线,对照组采用橡皮筋实挂线。观察动物一般状态、肛温、肛周局部分泌物、以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肛周组织中VEGF、FGF-2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与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①第1次分组造模后空白对照组在一般情况、肛周分泌物情况、VEGF与FGF-2水平、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肛门平均温度差异不明显(p>0.05)。②大鼠一般情况:干预后大鼠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活动度降低,进食、饮水较少,排便、排尿无异常,无异常死亡。③大鼠肛门温度:干预前三组肛温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对照组平均肛温升高,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平均肛温低于对照组(p<0.05)。④大鼠肛周分泌物:干预前三组肛周分泌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第1d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d实验组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7d实验组肛周分泌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血清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⑥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肛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4、TGF-β、IL-6、TNF-α的含量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肛周组织中IL-4、TGF-β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⑦肛周组织愈合因子水平:干预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组织中VEGF、FGF-2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实验组VEGF、FGF-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术后引流及组织愈合作用明显,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与愈合因子水平可能是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肛瘘的作用机制之一。

廖靖云[4](2020)在《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半马蹄形肛瘘是瘘管半环形围绕于肛管或直肠下段一侧,内口多在肛门前后正中附近的肛瘘。手术是当前治疗肛瘘的最佳方法。而半马蹄肛瘘瘘管较长,走行弯曲,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中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风险较大,术后易出现严重疼痛、创面感染的症状及肛门畸形、漏气、漏液甚至肛门完全失禁的并发症,复发率高。目前对于半马蹄形肛瘘术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复发率,保护肛门形态及扩约功能。弧形切开根治术是安阿玥教授根据半马蹄形肛瘘形成机制及肛门括约肌走行设计出的新术式[1],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显着,安全性高的特点。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病例,分析两术式的疗效、复发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初步探究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肛瘘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操作要点、创面管理及术式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入院行弧形切开根治术或弧形切开根治术的半马蹄形肛瘘患者,共计51例。其中弧形切开根治术组20例,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31例。通过检索查阅半马蹄肛瘘患者住院及门诊病历,使用电话、微信等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尿潴留、术后出血等术后相关并发症,肛门指诊情况、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等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均获得完全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5%;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均为肛周瘢痕感染,在瘢痕感染处行切开引流术后均获得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术后3d、7d创面疼痛低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其他并发症(尿潴留、术后严重出血、创面感染、肛门坠胀不适、排便障碍)出现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肛门指诊评分自身前后对照、组间术前、术后肛门指诊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访时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相比,疗效相似,均可根治肛瘘,安全性好,不增加肛瘘术后相关并发症,不造成肛门功能的明显损伤。同时在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弧形切开根治术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瘘管,对肛周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瘘管壁暴露、坏死脱落更充分。术后分泌物及坏死引流通畅,换药操作更简便,减少换药时造成的额外疼痛。弧形切口在肛周组织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愈合后产生的瘢痕平整,避免了瘢痕挛缩造成的肛门畸形。弧形切开根治术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不损伤肛门功能及形态,安全性高,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理想方法,但尚需进一步行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证实。

常双庆[5](2019)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评估本术式的优劣,为临床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探索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根据高位肛周脓肿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多切口引流”术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术后排尿障碍、术后分泌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半年肛门功能及随访半年内的复发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术后第3天疼痛、术后第7天疼痛、术后第3天分泌物、术后第7天分泌物、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患者第1天疼痛、术后第1天分泌物、术后当日排尿障碍、术后半年肛门功能方面及随访半年内复发情况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上是安全有效的。与多切口引流术相比,在术后第3天疼痛、第7天疼痛、术后第3天分泌物、术后第7天分泌物、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本术式不仅体现了肛肠科手术微创趋势的思想,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害少、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总而言之,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优良方法。

鲁林源[6](2019)在《糖尿病对肛周脓肿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总结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与普通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2.总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顾氏外科团队治疗肛周脓肿的经验特色。3.探讨糖尿病与肛周脓肿发生发展的关系和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全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对比分析糖尿病肛周脓肿和普通肛周脓肿临床特征的差异。2.归纳整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顾氏外科团队治疗肛周脓肿的方式方法。3.收集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和普通肛周脓肿患者的血清和粪便,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LPS的水平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16S DNA测序法检测粪便中肠道菌群情况。4.SD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5组并造模(Ctrl组:正常对照组;PA组:普通脓肿模型组;DM组:糖尿病模型组;DP组:糖尿病脓肿模型组;DPT组:糖尿病脓肿模型+TLR4抑制剂处理组),每组8只。收集大鼠粪便、血清和直肠组织,16S DNA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LPS、TNF-α、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屏障关键分子ZO-1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同法检测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TLR4、MYD88、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在脓肿部位、脓肿范围、马蹄形脓肿、内口方位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对不同类型肛周脓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中西医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方法进行治疗。3.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LPS、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肛周脓肿患者。4.与Ctrl组、PA组大鼠相比,DP组大鼠血清IL-6、TNF-α及LPS水平均显着升高,直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的表达均明显降低,TLR4、MYD88、p-p65的表达均显着升高。DP组在给予TLR4抑制剂治疗后(DPT组),IL-6、TNF-α和LPS水平显着降低,ZO-1和occludin的表达明显升高,TLR4、MYD88、p-p65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1.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顾氏外科团队在继承传统中医外科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经验特色。2.糖尿病肛周脓肿的病损范围明显比普通肛周脓肿的范围大,而且深部脓肿、马蹄形等复杂性脓肿所占的比例也高于普通肛周脓肿,组织损伤更严重。3.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血清中内毒素LPS以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肛周脓肿患者,提示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有更高的炎症反应程度,病情更严重。4.糖尿病患者由于肠道菌群的改变,引起内毒素LPS累积,激活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造成肛隐窝处肠粘膜屏障的损伤,导致肠道致病菌和内毒素移位,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并损伤肠粘膜屏障,如此恶性循环,加速肛周脓肿的发生发展。

宗殿亮,何洪芹,王文进,宋东旭,张文天[7](2019)在《高位虚挂线引流与减压引流法在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高位虚挂线引流与减压引流法在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微创外科收治的7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高位虚挂线引流组和减压引流组,每组各纳入38例,患者均接受肛周脓肿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第2 d及第7 d的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内的肛肠直肠功能、脓肿复发率以及肛瘘形成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减压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高位虚挂线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减压引流组术后第2 d疼痛情况轻于高位虚挂线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7 d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正常,未见出现漏液、漏气等情况。两组肛周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高位虚挂线引流比较,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后减压引流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裴景慧,王琛,黄河,曹永清,陆金根[8](2017)在《顾氏外科“早期置管引流后期负压吸引”治疗深部肛周脓肿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顾氏外科特色疗法"早期置管引后期负压吸引"治疗深部肛周脓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分别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治疗的深部肛周脓肿住院患者。观察组采用"早期置管引流后期负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脓肿性质、内口情况、愈合率、愈合时间、脓肿复发及瘘管形成情况等。结果:共59例深部肛周脓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完成6月随访,其中观察组29例,平均年龄38.86岁,男/女为26/3,有明显内口者14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43.3岁,男/女为26/4,有明显内口者1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总体愈合率51.7%vs 46.7%,平均愈合时间32.8 d vs 43.1 d(P<0.05),脓肿复发率13.8%vs 23.3%,瘘管形成率48.3%vs 53.3%,复杂性肛瘘的发生率24.1%vs.36.7%。2组患者术后Wexner肛门失禁功能评分0.48 vs 1.67(P<0.05)。结论:顾氏外科特色疗法"早期置管引流后期负压吸引"是治疗深部肛周脓肿安全有效的方法,相对经典切开挂线术愈合率和复发率相当,但愈合时间短,对肛门功能保护好。

王小婉[9](2014)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探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的40例肛周高位肌间脓肿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术后换药时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随访六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等方面,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α=0.05为标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在术后第1-7天切口疼痛、术后第1-7天换药时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受试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及术后第8-14天的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肛周高位肌间脓肿上不仅有效地根治脓肿,良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而且减轻了术后切口及换药时切口的疼痛程度,并且在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证明了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肛周高位肌间脓肿较优良的术式。

余自君[10](2012)在《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根治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该课题通过对比观察,探讨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在一次性根治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的4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切口浮线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术后换药时疼痛程度、术后继发感染、肛门功能、伤口愈合所需的时间及随访三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等方面,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α=0.05为标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在术后2-5天换药时疼痛、术后1-4天切口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受试组在术后当天的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术后继发感染、肛门功能、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总体疗效比较方面,我们从加权评分来看,两受试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在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上不仅有效地根治脓肿,良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轻了术后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并且在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证明了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较优良的术式。

二、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侧移黏膜瓣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克罗恩病肛瘘的祖国医学认识
        1.1 克罗恩病肛瘘的历史沿革
        1.2 克罗恩病肛瘘的病因病机
        1.3 克罗恩病肛瘘的中医治疗
    2 克罗恩病肛瘘的现代医学认识
        2.1 克罗恩病肛瘘的概述
        2.2 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表现
        2.3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及分类
        2.4 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
    3 克罗恩病肛瘘的确定性手术
        3.1 手术时机
        3.2 保留括约肌手术方式
        3.3 侧移黏膜瓣术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手术方法
    3 观察方法
    4 疗效评估和分类标准
        4.1 疗效评定标准:
        4.2 肛门控便功能评估
        4.3 肛瘘分类
        4.4 克罗恩病分型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临床特征
        6.2 疗效
        6.3 肛门控便功能
        6.4 影响侧移黏膜瓣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复发率的单因素分析
        6.5 生存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统计结果分析
    2 复发原因总结
    3 侧移黏膜瓣的优点
    4 不足与展望
    5 创新点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克罗恩病肛瘘病例观察表
    附录2: 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复方黄柏液涂剂在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术后熏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 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外治法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外治法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外治法研究进展
    二 复方黄柏液的功效和临床应用
        1 复方黄柏液的功效
        2 复方黄柏液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基本信息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与剔除标准
        2.6 药品来源及其基本信息
    三 研究方案
        1 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处理
        2.2 手术方式及术后常规治疗
        2.3 熏洗坐浴方式
        2.4 换药方式
        3 数据收集
        3.1 观察指标的量化标准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四 统计方法
    五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性别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2 临床疗效
        2.1 愈合时间
        2.2 创面面积
        2.3 分泌物情况
        2.4 坏死组织脱落时间
        2.5 肉芽生长情况
        2.6 创面水肿
        2.7 创面疼痛情况对比
        2.8 总体疗效
        3 不良反应
    六 讨论
        1 中医学和西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认识
        2 中医学和西医学对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治疗
        3 中西医在促进创面愈合中的分阶段治疗研究
        3.1 中医“消、托、补”在创面愈合中的运用
        3.2 西医对创面愈合的认识
        4 复方黄柏液涂剂的功效分析
        5 实验结果分析及安全性讨论
        6 总结
        7 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关于肛瘘的认识与研究
    1. 肛瘘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2. 西医关于肛痰的认识与研究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位肛瘘手术现状
    1. 括约肌保留术式
    2. 部分括约肌损伤术式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与常用造模方法
    1. 肛瘘模型的动物选择
    2.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应用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前言
    研究目标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丝线挂线引流的肛瘘模型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肛瘘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附录
    附录1 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CRF表
    附录2 动物实验一照片
    附录3 动物实验二照片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肛瘘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1.1 肛瘘病名认识与演变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肛瘘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1 肛瘘的病因
        2.2 肛瘘的病理
        2.3 肛瘘的诊断
        2.4 肛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常规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总体疗效评价
        3.3 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4 远期安全性评价
        3.5 典型病例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1.3 近期疗效
        1.4 远期疗效
    2 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
        2.1 马蹄形肛瘘的形成原因——坐骨直肠窝特殊解剖结构
        2.2 弧形切口设计细节
    3 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马蹄形肛瘘关键手术要点
        3.1 一次性完全切开内口
        3.2 瘘管的处理
    4 注重术后创面管理
        4.1 弧形切开根治术换药关键点
        4.2 中医药辅助创面愈合
    5 弧形切口的优势
        5.1 引流通畅
        5.2 术后疼痛轻
        5.3 保持肛门正常形态
    6 探讨弧形切口的禁忌症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5)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糖尿病对肛周脓肿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中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肛周脓肿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病例筛选流程
        3.2 基线资料
        3.3 临床特征比较
        3.4 辩证分型
        3.5 肛周脓肿患者脓培养病原菌分布对比研究
    4.小结
第二章 糖尿病与肛周脓肿发生发展关系的临床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临床样本的收集
        2.4 研究样本(血液)的处理
        2.5 ELISA试剂盒的实验操作流程
        2.6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血清IL-6水平显着增高
        3.2 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着增高
        3.3 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血清LPS水平显着增高
    4.小结
第三章 肛周脓肿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临床样本的收集
        2.4 粪便样本的处理
        2.5 16SDNA测序的步骤
        2.6 测序数据处理流程
        2.7 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
        2.8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流程
    3.结果
        3.1 OTU Venn图分析肛周脓肿患者粪便样本OTU的重叠情况
        3.2 物种注释分析
        3.3 物种热图分析
    4.小结
第四章 糖尿病与肛周脓肿发生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动物分组
        2.5 动物模型建造
        2.6 大鼠血糖的检测
        2.7 大鼠葡萄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耐量实验
        2.8 大鼠皮肤组织样本形态学的检测
        2.9 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检测
        2.10 大鼠直肠组织中蛋白表达的检测
        2.11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大鼠体重及血糖值的测量
        3.2 大鼠葡萄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耐量实验
        3.3 不同组大鼠血糖值的变化
        3.4 不同组大鼠皮肤形态学的改变
        3.5 不同组大鼠血清胰岛素、IL-6、TNF-α及LPS水平的变化
        3.6 不同组大鼠直肠组织中肠屏障相关蛋白水平的改变
        3.7 不同组大鼠直肠组织中炎症相关蛋白水平的改变
    4.小结
第五章 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造模
        2.3 大鼠粪便取材
        2.4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OTU Venn图分析各组大鼠粪便样本OTU的重叠情况
        3.2 物种注释分析
        3.3 物种热图分析各组大鼠粪便样本
    4.小结
分析与讨论
    1.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与普通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2.肛周脓肿治疗的顾氏中医外科特色
    3.糖尿病、肠道菌群、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肛周脓肿的发生发展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肛周脓肿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8)顾氏外科“早期置管引流后期负压吸引”治疗深部肛周脓肿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术前准备
        1.5.2 麻醉体位和术前常规处理
        1.5.3 观察组
        1.5.4 对照组
        1.5.5 随访
    1.6 观察指标
        1.6.1 一般情况
        1.6.2 功能指标
        1.6.3 结局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
    2.2 脓肿情况
    2.3 治疗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9)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课题来源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治疗方法
        1.7.1 分组方法
        1.7.2 术前准备
        1.7.3 麻醉方法
        1.7.4 手术方法
        1.7.5 术中注意事项
        1.7.6 术后处理
        1.8 观察和评价标准
        1.8.1 手术操作性
        1.8.2 术后并发症
        1.8.3 术后恢复情况
        1.9 疗效评定标准
        1.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1.11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性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4 疗效比较
    3. 结果分析
        3.1 疗效分析
        3.2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3.3 术后并发症分析
        3.4 手术操作性分析
        3.5 术后肛门功能及随访复发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西医对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2. 诊断与治疗
    3. 手术方式
    4. 本术式的临床特点
    5. 本术式的不足
    6.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根治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排除病例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治疗方法
        1.8 观察和评价标准
        1.9 疗效评定标准
        1.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1.11 总体疗效评分
        1.12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性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4 疗效比较
    3. 结果分析
        3.1 疗效分析
        3.2 手术操作性分析
        3.3 术后并发症分析
        3.4 术后创面愈合、继发感染情况分析
        3.5 术后肛门功能及随访复发分析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西医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认识
    2. 诊断与手术时机
    3. 手术方式
    4. 本术式的临床特点
    5. 本术式的优点
    6. 本术式的缺点
    7. 问题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一次切开药捻式置管引流法治疗肛周脓肿2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侧移黏膜瓣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观察[D]. 冯若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复方黄柏液涂剂在低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术后熏洗的疗效观察[D]. 戴亭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虚实结合挂线治疗高位括约肌间型肛瘘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石玉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D]. 廖靖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D]. 常双庆.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糖尿病对肛周脓肿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D]. 鲁林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高位虚挂线引流与减压引流法在高位肛周脓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宗殿亮,何洪芹,王文进,宋东旭,张文天.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02)
  • [8]顾氏外科“早期置管引流后期负压吸引”治疗深部肛周脓肿临床研究[J]. 裴景慧,王琛,黄河,曹永清,陆金根. 世界中医药, 2017(11)
  • [9]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D]. 王小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10]多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术根治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余自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一次性切开药管引流治疗肛周脓肿2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