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区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航拍区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一、航空摄影区域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红[1](2021)在《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由于以往矿山开采方式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混乱等诸多原因,大量遗留的露天废弃矿山亟待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景观以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露天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问题日益重视。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手段获取云南省禄劝县某废弃矿山区域数据。对矿区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同时对三维模型成果的精度进行评定;最后对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及三维模型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相关探讨。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1)阐述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建模方式,并与传统的3ds Max、三维GIS及三维激光扫描等建模技术进行对比,重点阐述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相关技术,并分析了其优势。(2)以云南省禄劝县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以项目中的某个工程治理矿区图斑为研究区,从矿区数据获取、基于Context Capture Center软件矿区三维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对构建的三维模型的空三、整体模型及模型几何精度进行评定,并与传统测量技术在效率、方法及成果资料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及三维模型能够满足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需求。(3)结合项目需求,论证了倾斜摄影测量成果DOM、DSM及矿区三维模型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地形图的绘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方案拟定、后期施工、评估及监测等诸多方面,结合Skyline软件实现生态修复后三维效果图可视化展示。

刘晶[2](2020)在《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滑坡实景三维建模及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体滑坡是一种受岩土本身重力或外部力量作用下的一种山体稳定形态结构被改变破坏的高破坏性地质灾害,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损失严重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交通运输安全和社会经济生产组织等造成极大威胁。因此,研究山体滑坡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因山体滑坡灾害的突发性以及野外实地勘测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应对紧急灾害迫切需要一种应急速度快、灵活性强、精度高的测绘技术。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搭载多镜头航摄相机,组建一种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实现从垂直、侧视等不同角度采集数据,以玛曲县实景三维模型生产为研究对象,基于Context Capture软件系统,结合像控点成果、无人机POS数据、原始影像,实现全自动实景三维建模,并对模型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然后以两典型滑坡区域为研究对象,制作高精度的DEM、DOM、DSM等产品,从而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基于Arc GIS的分析功能,对舟曲县进行坡度、坡向和断面分析,结合强度值,综合判断滑坡的规模与危害性,进行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最后基于Arccatalog建立滑坡灾后数据库,对滑坡区域数据实现高效、有序管理。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无人机数据处理软件Context Capture生产的模型其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更加灵活、简化,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满足滑坡灾害应急处理的实际需求。该方法在滑坡灾害全流程监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本文选取舟曲南峪乡河道南侧沿河道从山体顺流而下的滑坡(滑坡体A),河道北侧滑坡(滑坡体B),通过对灾害区域的坡度、坡面、坡向、以及强度值的综合分析能够很好的对灾害强度等级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得到滑坡体A属于中等规模以下的滑坡,致灾害的强度属于中等以下,而滑坡体B属于较大规模的滑坡,致灾害的强度大。(3)选取坡度、坡向、高程、降雨量、植被覆盖度、河流距离及道路距离等7个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进行舟曲县各乡镇滑坡危险性评价。从结果分析来看,坡度是影响舟曲县山体滑坡最主要的因子,南峪乡处于滑坡高风险地区,很有可能发生二次滑坡,必须强加治理。(4)将舟曲县的矢量数据及栅格数据整理后,基于Arccatalog建立的舟曲县滑坡数据库,可为受灾区的灾后滑坡体清理、城市重新建设规划、以及对周边危险区域进行预警等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席敏哲[3](2020)在《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及智慧园区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一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影像数据快速构建纹理清晰的实景三维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测绘、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搭载单镜头航摄仪的消费级无人机,以大疆精灵系列为代表,因其操作灵活,性价比高等优势受到许多实践者的青睐。然而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构建三维模型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利用单镜头航摄仪获取影像数据时往往忽略了不同航摄仪倾角对倾斜影像数据获取及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地物遮挡处三维模型无法表达;感兴趣区域纹理模糊不清晰;目前多数实景三维模型仍以浏览、展示功能为主,且三维模型与矢量数据未能很好地在GIS中统一管理并进行空间查询与分析等操作。论文从倾斜影像数据获取研究入手,首先研究航摄仪倾角对倾斜影像数据获取及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的影响,然后利用空地一体化技术从点云层面和模型层面实现精细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最后基于SuperMap三维可视化平台建立智慧园区应用可视化系统,实现实景精细化实景三维模型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构建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从影像分辨率角度入手,首先分析单张影像最大最小分辨率及其比值关系,将连续倾角分离,确定进一步研究倾角;然后研究单像元斜视水平分辨率和斜视垂直分辨率在影像重叠区最大最小值之间的比值关系,确定最适航摄倾角;最后以DJIPhantom4Pro无人机搭载的DJIFC6310相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设置航摄仪倾角为33°、45°、50°、53°和60°进行实验,验证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的正确性。(2)利用空地一体化技术融合建模。针对房檐遮挡处拉花、模型细部纹理模糊等问题,论文在研究航摄仪最适倾角的基础上,利用空地一体化技术融合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分析空地一体化技术融合建模对影像数据获取的具体要求,从点云层面和模型层面实现融合建模,总结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借助人工修模技术,对传统方法和融合建模过程中出现的空洞进行修补,以建立精细化三维模型。点云层面融合建模是将近地影像数据和航空影像数据统一处理,生成密集点云数据、纹理映射构建三维模型;模型层面融合建模是对两种方式获取的影像数据分别进行空三加密,统一参考坐标系统建立三维模型。(3)智慧园区应用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精细化三维模型可精确描述空间实体位置及形态,为城市规划、设计审批、竣工验收等提供有力技术手段,对于智慧园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SuperMap iDesktop软件中对三维模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生成配置文件,建立分层分户单体化所需二维矢量面数据集;然后通过SuperMapiServer 10i软件实现三维模型服务发布,为三维数据服务系统开发提供基础;最后利用SuperMap iClient3D for WebGL提供的API接口设计开发智慧园区应用可视化系统,实现淹没分析、可视域分析、分层分户查询和简单的空间量算功能,为实景三维模型应用提供新思路。

丁思维[4](2020)在《基于倾斜摄影及GIS的城轨线路方案三维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对于提升城市的运作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将轨道交通建设列入战略性规划当中,截至目前有很多城市已完成了路网的建设,线路逐渐向城郊扩展开来。同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行业从传统的模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倾斜摄影及3DGIS技术建立三维环境辅助城轨线路方案可视化展示,实现了城市三维场景及地下三维管线虚拟环境构建、轨道线路三维建模及相关空间分析功能。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学习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利用基于此技术开发的软件建立城市空间模型。通过对比摄影测量技术相关的建模软件,采用Bentley的Context Capture应用程序,加载城市的倾斜影像数据自动执行空三解算,生成具有极大密度的点集,将高密点集构建成由三角面片拼接成的网状模型,每个面片在影像数据中匹配相应纹理后生成城市空间模型。通过专业修补软件对模型进行精细化重塑以及单体化操作。(2)城市地下管线3D建模。研究地下空间中管道线路的数据结构完成数据入库,利用Skyline应用程序接口调用数据库绘制出地下空间的管线。以管线的矢量数据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姿态等属性,Skyline程序接口中的Cylinder/Box可以根据属性信息在相应的位置绘制出管体及简单连接点处的模型,比较复杂的连接点使用3D Max软件独立创建,然后通过Create Layer接口导入模型,调整好方位完成整体模型的创建。(3)利用Skyline应用程序实现轨道交通线路在虚拟城市空间的建模及其空间分析。参考线路中线空间坐标数据,计算其横断面各边缘点的空间坐标,将边缘点按组导入Skyline中,Polygon函数能够依据这些点创建线路模型,赋予相应纹理,完成线路三维模型的构建。(4)轨道线路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空间查询算法、缓冲区的产生形式和缓冲区分析算法的研究,将缓冲区分析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结合,自动判断线路与周围地物的空间关系,从而为设计者提供直观、真实的决策依据,有助于大幅提升方案改进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陈方吾[5](2020)在《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边坡地下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建模及地上三维实景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边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远程共享数据、管理数据、共同编辑数据、保存数据等。随着计算机Cesium开源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Web端可视化理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实体模型的技术条件。当大型边坡工程发生危险时,需要快速应用少量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并Web端可视化展示,从而对边坡治理工程作出合理的应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雅西高速公路瓦厂坪段变形边坡、薛城一号边坡、深圳田心石场边坡,在地下边坡三维地质体模型及地上三维实景模型的快速构建并进行边坡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确定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展示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建模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分析地上边坡三维实景快速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阐述无人机倾斜摄影快速建模技术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点。(2)分析地下三维边坡快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地质数据的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理论、插值拟合算法、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等理论,并重点分析构建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的关键技术。(3)结合地上地下建模的基础理论,针对边坡工程分别采用地上和地下快速建模的手段进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Itas CAD、EVS、GOCAD三个地质体建模软件分别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分析关键建模技术。(4)对比分析三个建模软件的的优点,具体分析如何快速实现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并提出一套根据具体的地质数据丰富程度实现快速建模的方案。(3)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系统研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基于Cesium三维地球开源平台研发可视化展示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平台架构基础、包括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框架、环境架构等。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维边坡地上模型和地下模型的格式转化技术手段。(2)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数据管理手段、数据功能实现方法等。实现了多维地球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漫游,并且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创建精细化地上三维实景模型加载到可视化系统,再将快速构建的边坡地下三维地质体模型加载可视化系统,最终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综合展示。(3)在基于Cesium开源平台进行集成二次开发构建边坡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通过前端的应用打包和发布、后端应用发布、实现了Web端可视化浏览和展示。开发了网络版地质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地质体详细信息管理和查询功能,最后实现三维地质体可视化、钻孔和岩芯信息可视化、剖面可视化,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

周勇帅[6](2020)在《基于Cesium框架实现倾斜摄影单体化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真三维模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城市中基础的数据信息,构建城市真三维模型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随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可视化的不断进步,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大面积三维建模成为现实,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然而,倾斜摄影自动建模的技术机制,决定了输出的模型没有对单独的地物进行物理区分,而是一个连续的TIN网,但是对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大多数应用来说,都需要能够对地物进行单独的选中、赋值并查询属性等最基本的GIS功能,因此,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单体化是一个在GIS中绕不过去的问题。实现单体化,能够打破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只可以漫游浏览的局限功能,进行更加精细的地物管理。本文较为深入的介绍了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问题的处理方法,结合现有方法,提出了通过Cesium开源框架构建WebGIS平台,从而实现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单体化的方法。以下为本文主要工作:(1)本文详细介绍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倾斜摄影测量的技术应用、OSGB和3DTiles数据格式以及转换方法等。重点对数据转化的原理进行说明,并通过实际数据对数据转化方法进行展示。(2)本文重点介绍基于WebGIS可视化的相关技术和Ceisum开源地球平台及其框架结构。主要从可视化技术、Web相关技术、WebGL技术、三维WebGIS技术等几方面介绍Cesium开源数字地球平台的技术基础,其中在WebGL技术中详细说明了渲染原理和流程,以上技术为Cesium框架提供了网络渲染技术理论基础。(3)本文着重阐述说明了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问题的产生原因,其次从切割对象单体化方法、ID单体化方法、动态渲染单体化方法、其他单体化方法等方面对单体化的实现方法进行分类和阐述说明,并且对每种方法的实现原理和技术核心进行阐述说明,最终对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通过Cesium框架构建一个WebGIS平台对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实现动态渲染单体化。(4)本文对基于Cesium框架构建WebGIS平台的方法进行程序编写和说明,最终形成一个本地WebGIS平台的原型系统,并且嵌入单体化模块和应用分析模块。对于单体化模块本文将详细阐述其构建流程以及通过实例展示倾斜影像三维模型单体化的效果。应用分析模块包含长度测量模块和通视分析模块,本文对应用模块的构建原理进行说明并且展示效果。通过以上几个实例展示结果表明,基于Cesium框架构建WebGIS平台实现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效果良好,并且基于Cesium的开源性,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际项目变更、增添不同的应用模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旭科[8](2020)在《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和SuperMap GIS的消防救援路径规划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消防救援是防范隐患、应对突发灾害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消防救援指挥平台的设计正逐步从二维转向三维,从数字化转向智慧化。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平台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提供基础底图数据的重要角色。随着近年来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摄影、实景三维建模、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D GIS)等新技术相继涌现,相关学者将多种类型的测绘数字产品应用在消防救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然而缺少以消防员为主要角色的最佳步行路径规划和实景三维场景应用的研究。本文以兰州河口古镇旅游景区为例,基于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实景三维模型等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利用SuperMap GIS平台对多源异构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以及二三维场景融合应用;利用空间分析、矢量分析和交通分析实现了消防设施的缓冲区分析,消防员灭火救援的最佳步行路径规划,最佳步行路径沿途道路与建筑物的实景三维俯瞰,以及三维场景的立体量算,能够为消防灭火实际工作、智慧化应急预案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决策辅助。

陈诚[9](2020)在《基于倾斜摄影与激光点云技术的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作为主要网架的特高压电网,利用交直流混合运行,实现了外电大规模输入的超大型城市电网。特高压交流与直流线路作为运送电力资源的主要方式,它们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至关重要。为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需构建智能化、精益化、高精度的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平台,不断提升特高压线路管控水平,提高运维资源配置能力,释放运维的效率。本文以精细化三维建模为基础,以三维可视化为信息表达方式,以倾斜摄影技术、激光点云技术为数据支撑,搭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通道管控平台,实现视频与图像,包括微气象和杆塔倾斜等在线监控数据接入,最终实现特高压输电线路设备及通道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输电线路及通道状态的在线诊断和分析,提升特高压输电通道的防控水平,提升运维效率,最终实现特高压线路的3D智能管控。

刘金成[10](2019)在《林分因子测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文中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为稳定和最为丰富的资源库之一,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经营管理好森林生态系统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林分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其特征因子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因此,在林业、生态和环境等诸多领域内,林分因子都成为了相关基础研究的关键数据,且需求量很大。如何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对这些林分因子进行获取和统计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和指导森林生态系统的规划和决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林分因子的测量、计算、统计和预测分析等一体化流程统称为林分因子测计过程,并分别围绕林分的观测、监测/检测和建模预测等核心需求展开,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互联网+3S技术”为技术支撑,重点研发了林分信息化观测技术、林分微样地空间抽样技术和林分生物量/碳储量动态预测技术等林分因子测计领域的关键技术,同时,分别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对林分因子测计关键技术的现实需求性、理论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等进行了探讨和评价分析。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林分信息化观测技术研发率先将手持式PX-80激光扫描仪引入到我国林分观测中,分别在平坦实验区和山区坡地实验区对其测计能力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偏差(rBias)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等评价指标均满足精度要求,是一种较为推荐的林分信息化观测技术手段。研制了一种实时动态多功能立体摄影测树系统——RTK测树仪,并依此设计了适用于单木级观测的“双向交叉摄影测量法”和适用于林分观测的“仿航线法”,实现了样木位置、胸径、树高及任意高处直径等单木级因子测计和林分三维点云构建、树心坐标位置、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等林分因子测计。实验结果表明,地面摄影测量技术以其高效性、灵活性和廉价性等优势有望在林分观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林分微样地空间抽样技术研发基于“互联网+3S技术”思维和地理空间相似性原理,提出一种大尺度林分微样地同质化抽象聚类方法,并将北京市全域聚类为300~1000个林分微样地,同时,采用5~9棵树法对选定的微样地进行定时、定点、定位、定标的现场复测,实现对林分生长动态监测和检测的目的。为了评价其可行性,随机选取100个微样地,将其林分因子提取结果与对应的标准样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林分微样地法可以达到与标准样地法相近的抽样精度,其提取结果可以代表特定林分的整体平均情况。在现场实测微样地的基础上,提出利用RTK测树仪的环绕连续摄影构建可量测林分微样地3D点云的方法,实现了微样地的三维可视化,并可依据点云模型提取样木点位坐标、胸径、树高等测树仪因子,进而计算出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株数密度和蓄积量等林分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点云微样地法与实测微样地法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林分因子提取精度较高,同时,点云微样地法还具有三维可视化、数据采集效率高、人工成本投入低等优点,是一种推荐的林分微样地抽样方法。(3)林分生物量/碳储量动态预测技术研发以北京市214个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基于第六、第七、第八次连续3期的固定样地数据,以时间(林分年龄)参数为主导关键因子,借助SPSS Modeler软件建立了基于异速生长方程的林分生物量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未来时间段内林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结果表明,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R2均在0.82以上,表明模型系数的拟合优度较好,估计值的标准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预估误差(MPE)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等评价指标同样满足精度要求。此外,借助Matlab平台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林分生物量动态预测模型,对于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其R2均在0.88以上,拟合效果要优于多元回归模型,SEE、TRE、MSE、MPE和MPSE等评价指标同样满足精度要求,且略优于多元回归模型。同时,分别利用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和BP-ANN模型对214个固定样地下一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了预测分析,证明了两种模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二、航空摄影区域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摄影区域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矿山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及三维建模技术
    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概述
        2.1.1 倾斜摄影测量概念
        2.1.2 倾斜摄影测量原理
        2.1.3 倾斜摄影测量的系统组成
    2.2 倾斜摄影测量建模技术
        2.2.1 技术简介
        2.2.2 倾斜摄影测量建模相关技术
    2.3 三维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2.3.1 传统3ds Max建模简介
        2.3.2 三维GIS建模简介
        2.3.3 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简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ontext Capture Center的倾斜摄影模型构建
    3.1 Context Capture Center简介
        3.1.1 Context Capture Center的发展进程
        3.1.2 Context Capture Center软件优势
        3.1.3 Context Capture Center建模原理与方法
    3.2 矿区模型构建
        3.2.1 矿区概况
        3.2.2 矿区数据获取
        3.2.3 矿区三维模型构建及DOM、DSM数据生成
    3.3 矿区模型精度评定
        3.3.1 空三精度评定
        3.3.2 整体模型精度评价
        3.3.3 模型几何精度评定
    3.4 与传统测量技术对比分析
        3.4.1 工作效率及方法分析
        3.4.2 成果资料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倾斜摄影测量成果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4.1 矿区地形图绘制
        4.1.1 EPS三维测图系统简介
        4.1.2 实景三维模型在地形图绘制方面的应用
    4.2 生态修复规划
        4.2.1 场地分析
        4.2.2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4.3 生态修复施工、评估及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2)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滑坡实景三维建模及危险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研究现状
        1.2.2 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3 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
    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概述
    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
        2.2.1 软硬件系统基本结构
        2.2.2 无人机系统
        2.2.3 任务设备系统
        2.2.4 地面控制系统
    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构建
        2.3.1 软硬件系统组成及性能
        2.3.2 系统功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景三维建模技术论证性研究
    3.1 三维建模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3.1.1 无人机倾斜摄影
        3.1.2 像控测量
        3.1.3 空中三角测量
        3.1.4 实景三维模型生成原理与技术方法
        3.1.5 技术特点
    3.2 玛曲县实景三维建模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航空摄影
        3.2.3 像控点布设及测量
        3.2.4 空三加密
        3.2.5 实景三维模型的生成
    3.3 实景三维模型质量评定
        3.3.1 质量评定内容
        3.3.2 质量评定方法
        3.3.3 精度检测结果
        3.3.4 质量评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体滑坡的建模和结果分析
    4.1 舟曲县实景三维建模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航空测量
        4.1.3 三维建模及DOM、DEM、DSM生成
        4.1.4 三维矢量化
        4.1.5 三维可视化
    4.2 单体滑坡分析
        4.2.1 单体滑坡分析方法
        4.2.2 单体滑坡分析技术流程
    4.3 单体滑坡区域地形分析
        4.3.1 滑坡情况分析
        4.3.2 坡度分析
        4.3.3 坡向分析
        4.3.4 剖面分析
    4.4 滑坡危害性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
    5.1 影响因子分析
        5.1.1 降雨量分析
        5.1.2 植被覆盖度分析
        5.1.3 河流分析
        5.1.4 道路分析
    5.2 层次分析法(AHP)
        5.2.1 建立结构模型
        5.2.2 构建判别矩阵
    5.3 滑坡危险性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无人机测量的滑坡数据库构建
    6.1 数据库建设
        6.1.1 数据库整体设计
        6.1.2 数据层次结构设计
    6.2 数据入库
        6.2.1 数据收集整理
        6.2.2 入库数据检查
        6.2.3 矢量化
        6.2.4 数据输入
    6.3 数据库维护运营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及智慧园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及航摄仪发展现状
        1.2.2 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发展现状
        1.2.3 三维模型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1.4.1 论文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概述
    2.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特点
    2.2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基础知识和流程
        2.3.1 基本参数
        2.3.2 技术规范要求
        2.3.3 技术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3.1 影像预处理
        3.1.1 匀光匀色
        3.1.2 影像畸变校正
    3.2 多视影像密集匹配
        3.2.1 特征点提取
        3.2.2 特征描述
    3.3 多视影像区域网平差
    3.4 纹理映射
    3.5 本章小结
4 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构建
    4.1 影像分辨率定义及航摄仪倾角分析
        4.1.1 影像分辨率定义
        4.1.2 航摄仪倾角分析
    4.2 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推导
    4.3 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验证
        4.3.1 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理论验证
        4.3.2 航摄仪倾角数学模型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空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
    5.1 空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技术要求
        5.1.1 近地影像数据要求
        5.1.2 像控点布设及测量要求
    5.2 空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技术
        5.2.1 点云融合
        5.2.2 模型融合
    5.3 空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影像数据获取
        5.3.1 航空影像数据获取
        5.3.2 近地影像数据获取
    5.4 空地一体化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实验
        5.4.1 点云融合三维模型构建实验
        5.4.2 模型融合三维模型构建实验
        5.4.3 三维模型构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智慧园区应用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实景三维平台服务搭建
        6.1.1 SuperMap平台简介
        6.1.2 三维模型数据发布
    6.2 实景三维模型建筑物动态单体化
        6.2.1 动态单体化数据准备
        6.2.2 建筑物动态单体化实现
    6.3 智慧园区应用可视化系统开发
        6.3.1 系统架构设计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系统功能展示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航摄飞行设计书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倾斜摄影及GIS的城轨线路方案三维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摄影测量技术
        1.2.2 虚拟环境线路方案展示技术
        1.2.3 三维场景可视化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2.1 引言
    2.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2.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基本原理
        2.2.2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特点
    2.3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2.3.1 卫星导航系统
        2.3.2 惯性导航系统
        2.3.3 倾斜摄影系统
    2.4 倾斜影像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第3章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城市三维景观建模
    3.1 引言
    3.2 倾斜摄影测量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流程
        3.2.1 影像稀疏匹配
        3.2.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3.2.3 影像密集匹配
        3.2.4 构建TIN三角网
        3.2.5 纹理映射
    3.3 基于CONTEXTCAPTURE的城市三维景观建模示例
    3.4 模型数据的输出格式选择及单体化
        3.4.1 CC模型数据的组织管理
        3.4.2 CC模型的单体化
    3.5 多源模型数据的融合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间管道线路建模
    4.1 前言
    4.2 管线建模方法简介
    4.3 SKYLINE平台简介
        4.3.1 Skyline数据生产
        4.3.2 Skyline客户端
        4.3.3 Skyline多元数据融合全要素三维可视化
    4.4 管线数据库设计
        4.4.1 地下管线数据模型
        4.4.2 管线数据表结构
        4.4.3 管点数据表结构
    4.5 城市地下管线三维建模
        4.5.1 Skyline绘制管线方法
        4.5.2 管点实体模型库
        4.5.3 三维管点的生成
        4.5.4 三维管线生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轨道交通线路三维建模及线路空间分析
    5.1 引言
    5.2 线路三维横断面坐标计算
        5.2.1 两线并行等高部分的横断面坐标计算
        5.2.2 两线非并行部分的右线横断面坐标计算
        5.2.3 两线非并行部分的左线横断面坐标计算
    5.3 线路三维模型生成
        5.3.1 多边形线框生成
        5.3.2 线路隧道部分的建模
        5.3.3 线路桥梁部分的建模
    5.4 场景三维漫游
        5.4.1 确定飞行路径
        5.4.2 Skyline平台下的三维漫游
        5.4.3 镜头位置逐帧调整
        5.4.4 漫游路径点跳转识别方法
    5.5 线路空间分析
        5.5.1 缓冲区分析模型
        5.5.2 缓冲区主要的类型
        5.5.3 建立线路缓冲区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研究现状
        1.2.3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上地下“一体化”建模基础理论
    2.1 地上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1.1 无人机倾斜摄影
        2.1.2 无人机边坡三维实景建模方法
    2.2 地下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地质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2.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3 插值拟合算法
        2.2.4 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上三维边坡快速建模技术的工程应用
    3.1 概述
    3.2 地上三维实景快速建模方法
    3.3 工程应用
        3.3.1 瓦厂坪大桥危险段边坡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2 薛城1号边坡地上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优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的工程应用
    4.1 基于Itas 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1.1 快速构建瓦厂坪大桥边坡地质数据库
        4.1.2 快速创建三维地表模型
        4.1.3 构建空间地层分界面
        4.1.4 面生成体模型方法
        4.1.5 模型检验
    4.2 基于EVS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快速建模
        4.2.1 EVS建模步骤
        4.2.2 EVS构建瓦厂坪、田心石场边坡模型
    4.3 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3.1 GOCAD建模步骤
        4.3.2 GOCAD构建瓦厂坪三维边坡模型
    4.4 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sium开源平台构建边坡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
    5.1 Cesium平台架构基础
        5.1.1 WebGL技术
        5.1.2 Cesium开源平台
        5.1.3 Node.js环境
        5.1.4 Angular框架
        5.1.5 Cesium模型格式
    5.2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与数据加载实现
        5.2.1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
        5.2.2 基于Cesium的模型数据加载实现代码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
    5.4 系统应用
        5.4.1 地质体信息管理
        5.4.2 钻孔和岩芯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展示
        5.4.3 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基于Cesium框架实现倾斜摄影单体化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结构安排
第2章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原理及三维模型构建关键技术
    2.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简介
        2.1.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特点
        2.1.2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构成
        2.1.3 倾斜影像的特性
    2.2 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与处理流程
        2.2.1 数据获取流程
        2.2.2 数据处理流程及关键技术
    2.3 倾斜摄影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基于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相关技术及软件平台
    3.1 可视化技术
        3.1.1 数据可视化
        3.1.2 GIS可视化
        3.1.3 WebGIS可视化
    3.2 Web相关技术
        3.2.1 HTML5技术
        3.2.2 JavaScript
    3.3 WebGL技术
        3.3.1 WebGL简介
        3.3.2 WebGL渲染原理与流程
    3.4 三维WebGIS相关技术
        3.4.1 坐标系统
        3.4.2 多细节层次
        3.4.3 网络地图数据服务
    3.5 Cesium开源数字地球平台
        3.5.1 Cesium简介
        3.5.2 Cesium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方法
    4.1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问题概述
    4.2 切割对象单体化方法
        4.2.1 基于点集的切割单体化方法
        4.2.2 基于切割三角面片的单体化方法
    4.3 ID单体化方法
        4.3.1 自动ID单体化
    4.4 动态渲染单体化方法
    4.5 其他单体化方法
        4.5.1 模型重建单体化方法
        4.5.2 倾斜影像密集匹配点云的建筑物单体化方法
        4.5.3 语义单体化方法
    4.6 不同单体化方法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sium框架实现单体化的方法与实例
    5.1 数据转换方法与实例
        5.1.1 OSGB数据格式
        5.1.2 3DTiles数据格式
        5.1.3 数据格式转换实例
    5.2 基于Cesium框架构建WebGIS平台方法与实例
        5.2.1 环境配置
        5.2.2 平台构建
        5.2.3 平台调试
    5.3 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单体化模块实现方法与实例
        5.3.1 基于Ceisum框架实现倾斜摄影单体化的方法
        5.3.2 单体化模块构建流程实验
        5.3.3 单体化模块效果与对比分析
    5.4 应用与分析模块
        5.4.1 长度测量模块
        5.4.2 通视分析模块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8)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和SuperMap GIS的消防救援路径规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系统的功能设计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选取
    3.1 像片控制点布设及测量
        3.1.1 像片控制点布设
        3.1.2 像片控制点测量
    3.2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低空摄影
        3.2.1 竖直摄影
        3.2.2 倾斜摄影
    3.3 数字正射影像图
    3.4 数字线划图
    3.5 实景三维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类型
        4.1.1 点数据集
        4.1.2 线数据集
        4.1.3 网络数据集
        4.1.4 影像数据集
        4.1.5 面数据集
        4.1.6 CAD数据集
        4.1.7 三维点数据集
    4.2 数据缓存
        4.2.1 影像数据缓存
        4.2.2 CAD数据缓存
    4.3 实景三维模型的单体化
    4.4 场景融合
        4.4.1 二维视图场景融合
        4.4.2 三维视图场景融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uperMap GIS9D的二三维场景应用
    5.1 消防救援缓冲区分析
        5.1.1 单重缓冲区
        5.1.2 多重缓冲区
    5.2 消防员最佳步行路径规划
    5.3 实景三维场景应用
        5.3.1 最佳步行路径的实景三维俯瞰
        5.3.2 实景三维模型的浏览及属性查看
        5.3.3 实景三维场景的立体量测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倾斜摄影与激光点云技术的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系统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关键技术
    2.1 倾斜摄影技术
        2.1.1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技术原理
        2.1.2 倾斜摄影影像处理
        2.1.3 倾斜摄影影像正射纠正
    2.2 激光点云技术
        2.2.1 激光点云技术的工作原理
        2.2.2 激光雷达的测距原理及分类
        2.2.3 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步骤
    2.3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4 三维可视化技术
        2.4.1 电力设施三维可视化技术
        2.4.2 三维模型快速加载、创建与渲染方法
    2.5 多级分层瓦片金字塔及加密技术
    2.6 线性电力对象动态分段技术
    2.7 标准与规范
        2.7.1 软件标准
        2.7.2 数据标准
        2.7.3 电力行业标准及规范
第三章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总体方案
    3.1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架构
        3.1.1 总体架构
        3.1.2 功能架构
        3.1.3 数据架构
    3.2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设备选型
        3.2.1 C++内核多语言扩展
        3.2.2 全平台支持
        3.2.3 二三维一体化
        3.2.4 多源数据集成
        3.2.5 模型库及特效库
        3.2.6 游戏级三维场景渲染效果
        3.2.7 针对行业特征的专业引擎
        3.2.8 良好的数据兼容性
        3.2.9 数据加密与数据安全
第四章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4.1 特高压 3D 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的功能框架
    4.2 特高压输电通道精细可视化
        4.2.1 可视化
        4.2.2 精细化
    4.3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三维测量及分析
        4.3.1 点位测量
        4.3.2 距离测量
        4.3.3 高度测量
        4.3.4 面积测量
        4.3.5 淹没分析
        4.3.6 断面分析
        4.3.7 通视分析
        4.3.8 土方分析
    4.4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三维校验及分析
        4.4.1 导线弧垂模拟
        4.4.2 导线间距离校验
        4.4.3 导线对地距离校验
        4.4.4 导线对地物距离校验
    4.5 PMS台账信息查询
        4.5.1 运行杆塔台账信息展示
        4.5.2 杆塔绝缘子设备台账信息展示
        4.5.3 特高压线路导线台账信息展示
        4.5.4 地线台账信息展示
        4.5.5 特高压杆塔综合台账信息查询
    4.6 数字化移交数据查询
        4.6.1 综合信息查询
        4.6.2 部件信息查询
第五章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性能及安全策略
    5.1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性能
        5.1.1 系统达到的主要精度指标
        5.1.2 系统运行中的可靠水平
        5.1.3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易用性
        5.1.4 系统操作的可保障性
        5.1.5 系统后期开发的可扩展性
    5.2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安全策略
        5.2.1 物理安全
        5.2.2 网络安全
        5.2.3 系统安全
        5.2.4 应用安全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特色
        6.1.1 技术先进
        6.1.2 功能完备
        6.1.3 架构灵活健壮
    6.2 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系统的应用与技术创新
        6.2.1 海量高精度三维电力设施模型的高效渲染
        6.2.2 倾斜摄影数据与高精度三维GIS的无缝集成
        6.2.3 电力专业计算与GIS的完美融合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林分因子测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调查技术体系的发展
        1.2.2. 林分观测技术的发展
        1.2.2.1. 林分观测技术的四个阶段
        1.2.2.2. 林分观测装备的研究现状
        1.2.2.3. 林分信息化观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林分抽样调查技术的发展
        1.2.4. 林分生物量/碳储量预测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关键科学问题
    1.4. 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概况
    2.1 总体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条件
        2.1.4. 气候条件
        2.1.5. 植被条件
    2.2. 总体社会经济
        2.2.1. 人口及组成
        2.2.2. 经济状况
    2.3. 实验区概况
        2.3.1. 平地实验区
        2.3.2. 坡地实验区
    2.4. 本章小结
3. 林分信息化观测技术
    3.1. 信息化森林资源观测技术评述
    3.2. 材料准备
        3.2.1. 激光雷达设备
        3.2.1.1. 硬件构成
        3.2.1.2. 软件构成
        3.2.1.3. 功能及参数
        3.2.2. 摄影测量设备
        3.2.2.1. 硬件构成
        3.2.2.2. 核心硬件的设计与组装
        3.2.2.3. 软件构成
        3.2.2.4. 功能及参数
    3.3. 精度检验指标
    3.4. 地面激光雷达森林观测技术
        3.4.1. 测量原理
        3.4.2. 数据获取与处理
        3.4.2.1. 数据获取
        3.4.2.2. 数据预处理
        3.4.2.3. 树木坐标提取
        3.4.2.4. 树木胸径和树高提取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1. 林分平坦地区验证
        3.4.3.2. 林分山区验证
        3.4.3.3. 讨论与结论
    3.5. 地面摄影测量森林观测技术
        3.5.1. 测量原理与方法
        3.5.1.1. 单木常规测量
        3.5.1.2. 单木高精度建模测量
        3.5.1.3. 林分测量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2.1. 单木常规测量验证
        3.5.2.2. 单木高精度建模验证
        3.5.2.3. 林分平坦地区验证
        3.5.2.4. 林分山区验证
        3.5.2.5. 讨论与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林分微样地空间抽样技术
    4.1. 林分微样地设计
    4.2. 林分微样地建立方法
        4.2.1. 微样地建立标准
        4.2.2. 基于现场实测的微样地建立方法
        4.2.3. 基于影像点云的微样地建立方法
    4.3. 林分微样地观测原理
        4.3.1. 林分因子计算原理
        4.3.2. 林分微样地监测原理
        4.3.3. 林分微样地检测原理
    4.4. 精度检验指标
    4.5. 实验验证与分析
        4.5.1. 微样地布设基本情况
        4.5.2. 微样地法与实测样地法对比
        4.5.3. 点云微样地法与实测微样地法对比
        4.5.4. 讨论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林分生物量/碳储量动态预测技术
    5.1. 模型研建思路
    5.2. 研究数据采集与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1.1. 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
        5.2.1.2. 环境因子数据
        5.2.2. 数据整理
        5.2.2.1. 样地数据关联
        5.2.2.2. 样地生物量计算
        5.2.2.3. 建模因子筛选
        5.2.3. 主要数据处理工具
    5.3. 建模技术方法与评价
        5.3.1. 样地数据划分
        5.3.2. 模型评价指标
        5.3.3. 林分生物量数理统计模型的建立方法
        5.3.3.1. 建模因子标准化
        5.3.3.2. 模型建立
        5.3.3.3. 模型结果及精度评价
        5.3.3.4. 分析与讨论
        5.3.4. 林分生物量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方法
        5.3.4.1. 数据整理
        5.3.4.2. 模型建立方法
        5.3.4.3. 模型结果与精度评价
        5.3.4.4. 分析与讨论
    5.4. 林分生物量/碳储量预测分析
        5.4.1. 林分生物量预测
        5.4.2. 林分碳储量预测
        5.4.3. 不同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技术对比
    6.3. 创新点
    6.4.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航空摄影区域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应用研究[D]. 孙丽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无人机航拍的滑坡实景三维建模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 刘晶.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无人机倾斜影像的精细化三维模型构建及智慧园区应用研究[D]. 席敏哲.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倾斜摄影及GIS的城轨线路方案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 丁思维.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D]. 陈方吾.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基于Cesium框架实现倾斜摄影单体化的方法研究[D]. 周勇帅.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基于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和SuperMap GIS的消防救援路径规划应用研究[D]. 王旭科. 兰州大学, 2020(01)
  • [9]基于倾斜摄影与激光点云技术的特高压3D通道智能管控平台的研究[D]. 陈诚.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10]林分因子测计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D]. 刘金成.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航拍区可视化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