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和普通医学

谈中医和普通医学

一、浅谈中医药学与全科医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贇,佟旭,李海玉[1](2020)在《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及发展优势》文中指出我国中医全科医学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聚焦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从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与实践模式、诊疗技术在社区的应用、发展优势及现存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现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促进中医全科医学发展成为实用价值高、服务能力强、广泛渗透基层的中医实践学科。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和实践模式特点为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念及重视服务家庭与社区。中医全科医学诊疗技术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主要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管理以及体质辨识和调养方法、膏方治疗冬病夏治、中医适宜技术筛选应用等社区健康问题的中医药干预。中医全科医学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慢病防治,助力医养结合;容易立足社区和家庭,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简便效廉,有利于节约医疗成本;有利于中医理论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促进中西医融合等方面。同时,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还存在人才教育及培养体系尚需完善、中医全科医生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完善、岗位缺乏吸引力;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依然薄弱;中医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仍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庞立健,吕晓东,王铭钧,张耀艺,史雁南,王琳琳[2](2020)在《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对全科医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文中指出随着医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分科逐渐细化,一些先进的医学诊疗设备也应运而生。这些措施在给疾病诊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忽视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审察与调整,这种专科疾病专科治疗的方式不能实现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健康,而诊疗设备价格高昂更是增添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全科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内容,其以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简、效、廉"医疗服务的目的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核心内涵和地位是推动全科医学在祖国土壤发展的基本条件、核心动力和保障,在推动全科医学体系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化科学思想相结合,建立中医式全科医学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模式。为此,本文倡导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发展之优势,以中医理论体系发展规律为鉴,取类比象、辩证的看待全科医学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的全科医学之路,进一步推动全科医学科学有序发展。

赵东方[3](2020)在《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X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实施10周年,医疗卫生体系逐步趋于完善,现阶段人们对于医疗服务关注的重心由疾病的治疗向疾病的预防下移,向健康管理侧重。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服务承载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会议上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我国早在2011年也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如今目标期限已到,全科医生与居民人口数量的配比、服务质量和发展状况成为实际工作推进中备受关注的方面。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河南省X市在推进全科医生培养的进程中,面临起步时间晚多方面能力弱的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究竟成效如何,培养过程中有哪些明显不足?在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这两种模式下,怎样扩大人员的供给,保证到2020年能够完成全科医生数量与城乡居民数量的服务配比?如何提升全科医生培养和转岗的质量,使得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在服务水平上能够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来稳定全科医生岗位提升其职业满意度,将人才留在基层,逐步推进医疗资源的下沉。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河南省X市为例,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X市在河南省推行“健康中原”的政策下,提出了“健康城市”发展定位,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层级响应政策,多方位推进和壮大基层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对于研究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政策进行梳理,介绍了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培养模式。然后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X市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对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全科医生培养基地管理现状;参加全科医生培养和转岗培训的人员参加培训和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职医生转岗为全科医生的意愿;居民对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X市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全科医生数量存在缺口;第二,培养内容及形式的效果基本良好但需更贴近基层实际工作;第三,带教师队伍全科思维和基层实践能力不足;第四,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和工作满意度低;第五,全科医生尚未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第一,全科医生的培养基础和总体存量不足;第二,培训效果基本良好但需设置更贴近基层需求的课程;第三,培训师资的全科教学能力尚未达到专业化水平;第四,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和职业成就感较低;第五,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第一,多渠道吸引医疗人员投身基层卫生事业;第二,制定适应地区发展的全科医生培养方案;第三,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带教师队伍;第四,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第五,加强对居民的基层卫生健康宣教。

谭绮薇[4](2020)在《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了解目前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现状,胜任力模型的区分因素,为社区中医师的管理、培训、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三级指标模型,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3个一级指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本知识、全科医学知识、中医临床知识等15个二级指标,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中医诊断学的掌握程度、中药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等36个三级指标。2.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基于构建的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为基本技能(权重值为0.6555),基本理论知识(权重值为0.1867),基本素质(权重值为0.1578)。构建的模型信度较好,能客观反应岗位胜任力要求。3.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区分因素分析: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进行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结果发现,被调査的社区中医师总体岗位胜任力自评得分均为60分以上,总体上达到及格水平。总得分的差距主要受基本技能得分影响,成为区分总体胜任力综合得分的关键因素。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一级指标“基本理论知识”下的二级指标“全科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药学知识”;“基本技能”下的二级指标“健康宣教能力”“中医诊疗能力”“社区卫生工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基本素质”下的二级指标“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成为区分是否为优秀社区中医师的因素。结论:1.构建了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测算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对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胜任力模型的可操作性。2.全科医学知识、公共卫生知识、药学知识、社区卫生工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中医诊疗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这9项胜任力特征组成广州市社区中医师鉴别胜任力模型,即对优秀社区中医师和一般社区中医师具有区分性的胜任力特征。3.建议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科学地进行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对社区中医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包括:加强社区中医师技能培训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中医师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加强社区中医师医德医风建设与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运用胜任力特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杜庆锋,王培席,马文军,符灿亨,孔小燕,陈敏生[5](2019)在《基于校政协同与医防融合的“全科医学+”医共体的构建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基层医共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对问题解析,同时进行面向区域基层的实践,探索构建新型医共体。结果对国内部分城市医共体运行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医科大学与政府协同下的以三级医院为区域龙头医院,以省级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紧密联合,以全科医学为抓手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医共体。该医共体以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科医学+"为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探索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改革新路径。结论 "全科医学+"医共体在多方协同下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熊瑞[6](2018)在《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自2010年以来,应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为适应云南省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昆明医科大学承担起了面向最基层卫生事业服务机构订单定向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任务。该模式的主旨是通过探索综合预防保健、诊疗与康复以及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模式,重点培养出符合基层卫生事业服务单位所需要的“质量好,能力强,会看病,懂预防”,“能走下去,堪当任用,留守得住”的全科医学人才。7年多后的现在,已有3个批次约380余名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毕业并前往签约地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开始工作。本文藉由此次研究,通过调研问卷、查阅文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面向基层的全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资源投入、社会认同、人才培养标准、师资、生源、培训基地、考核制度以及受众满意度等方面讨论其有效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内外先进理论及经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解决云南省基层全科医师匮乏,无稳定培养渠道和机制这一方面。而该模式受限于地理,经济,资源等客观因素,在生源、师资、培养及考核标准、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牺牲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高质量要求。对于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加大政策扶持、寻求社会资源共建;加大社会宣传和鼓励力度,增加全科医学人才的认同感;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增加师资队伍数量和专业程度;以正向吸引而非反向施压的措施招收优质生源;增加人才培养的高校数量,教学基地向更基层拓展;全面规范人才培养考核认证制度体系,合格者获得全科执医资格并接受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素养,结合中医药特色提高受众满意度。

支晓,张聪,王炜杰,郝咏梅,李桂馨,杜彦芳,陈源,杨威,李琛[7](2018)在《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治疗认可情况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分析石家庄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治疗的认可情况及接受程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在社区发展的可行性及全科医师中医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石家庄市内6区1864周岁具有完整回答能力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中医药治疗的认知情况、接受程度及中医药在社区发展的可行性。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36份,回收有效问卷613份,回收有效率96.4%。本次调查显示,57.7%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药治疗在社区服务中有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副作用小、指导养生、治未病、以人为本及费用相对低廉。41.1%的社区居民表示在患疑难杂症时会首选中医药治疗,其次是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性病首选中医药治疗者尚属少数;另有21.2%的社区居民表示不考虑中医药治疗。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的483名社区居民对推拿按摩(73.3%)、服用中药或中成药(70.2%)、拔火罐(58.6%)、药物贴敷(55.9%)及针灸(55.7%)的认可度较高。54.6%的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全科医师应具备中医药素质。结论新医改模式下,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治疗的需求增加,需加强社区全科医师中医药方面的培养。

沈佳[8](2016)在《发挥中医药学优势,构建中医特色的全科医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中医经典、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名家临床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学的体系与全科医学有诸多相通之处。中医药学也能体现全科医学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的服务理念,并从控制医疗费用、缓解医患矛盾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可以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与全科医学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科医学的目标。

李杨凤[9](2016)在《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周甜甜[10](2016)在《基于PUBMED平台的MEDLINE数据库收录中医药学文献研究(2004-2013)》文中提出本文通过PUBMED这个窗口,以MEDLINE收录的近十年来有关中医药研究的文献作为统计资料来源,采取文献调查、统计、比较等的方法,对MEDLINE数据库中研究中医药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定量定性分析,以此来反映中医药学在世界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文献量、期刊分布、语言分布、主题词分布以及基金的资助情况探究出中医药学近年来的进展状况、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伴随互联网的普及,PUBMED等机构通过网络对MEDLINE提供数据库的免费检索服务。PUBMED在众多检索系统中具有许多优势:用于检索的数据更新迅速,检索系统比较完备,具备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撑,面向MEDLINE数据库的免费服务功能完备,被认为是网络时代数据库免费服务系统的楷模。是以广受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者以及从事图书情报的工作人员的欢迎。PUBMED-MEDLINE对于文献的收录有很高的标准,收录在其中的文献能够代表世界范围内医学研究的顶尖水平,因此对其收录的中医文献进行分析,能够对中医药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没有从医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而是借助了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对其收录相关文献的特征进行统计和数据整理,信息分析,从而找出其中含有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外文数据库为分析源,试图从世界范围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情况,开拓了思维。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笔者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方向的划分,但分析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还是能反映中医学的研究现状的。根据对中医学的研究习惯以及中医学的分类,我们将中医学研究分为中医、中药、针灸三大方面。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针灸不再是研究的主要方面,中药领域的文献明显增多,并且中药的研究非常细致包括了新药的研制,药性药效的分析,甚至于投放市场后的反馈也是研究的热点。同时中医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保健替代医疗方面,中医中药用来治疗各种疾病的比例增多,从临床研究类文献的增多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提出也是治疗癌症等疾病重要手段。中医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积极作用也被广泛认识。这些对中医这个医学学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浅谈中医药学与全科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医药学与全科医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及发展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与实践模式
    1.1 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1.2 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综合干预
    1.3 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念
    1.4 重视服务家庭与社区
2 中医全科医学诊疗技术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
    2.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管理
    2.2 社区健康问题的中医药干预
        2.2.1 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2.2.2 膏方治疗,冬病夏治
        2.2.3 中医适宜技术筛选应用
3 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优势
    3.1 有利于慢病防治,助力医养结合
    3.2 容易立足社区和家庭,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3 简便效廉,有利于节约医疗成本
    3.4 有利于中医理论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促进中西医融合
4 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现存问题

(2)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对全科医学发展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理论体系与全科医学发展历史渊源
    1.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历史渊源
    1.2 全科医学体系形成的历史渊源
    1.3 两大医学体系形成的共同点
2 中医理论体系与全科医学体系理论框架
    2.1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2.2 全科医学理论体系框架
    2.3 两大医学体系共同融合点
3 中医理论体系创新性指导全科医学发展
    3.1 中医理论形成的背景是助力全科医学在中国土壤发展的基本条件
    3.2 中医理论体系核心理论内涵是推动全科医学在中国土壤发展的核心动力
    3.3 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地位是促进全科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4 中医理论体系指导全科医学科学发展战略
    4.1 全科医学发展要快速构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4.2 全科医学发展要全面提升中医理论体系的地位
        4.2.1 中医整体观念指导全科医学全方位发展
        4.2.2 中医辨证论治指导全科医学因地制宜
        4.2.3 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全科医学精准发展
    4.3 全科医学发展要重点推广优势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

(3)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基层医疗供需失衡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策略
        二、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访谈法
        (三) 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培养的提出阶段
        第二阶段: 培养的试点阶段
        第三阶段: 培养制度的雏形阶段
        第四阶段: 培养体系的完善阶段
    第二节 培养和发展全科医生的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
        (一) 全科医学
        (二) 全科医生
        (三) 公共卫生服务
        二、双因素理论
    第二节 全科医生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分析
    第三节 关于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研究
    第五节 中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比较
        一、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一) “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
        (二) “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三) 基层在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二、国外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一) 英国模式
        (二) 美国模式
        (三) 澳大利亚模式
        三、中外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章 X市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现状
    第一节 全科医生培养基地概况
        一、基地总体建设情况
        (一) 组织架构及培训制度
        (二) 软硬件设施
        二、招生及培养情况
        三、培训内容
        四、培训期间待遇
    第二节 X市全科医生培养及发展实证分析
        一、X市全科医生培养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 全科医生数量存在缺口
        1、全科医生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2、全科医生注册率偏低
        (二) 培养内容及形式的效果基本良好但需更贴近基层实际工作
        1、培训效果基本良好
        2、学员对贴近基层实际的课程与培训方式的期望值高
        (三) 带教师队伍全科思维和基层实践能力不足
        1、培训学员对带教老师全科思维及实践能力满意度低
        2、全科教学意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四) 全科医生吸引力和工作满意度低
        1、转岗为全科医生的意愿不强烈
        2、在岗全科医生整体质量和待遇不高
        (五) 全科医生尚未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
        1、全科医生知晓度低
        2、居民对全科医生诊疗水平表示怀疑
        3、基层健康宣教未到位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全科医生的培养基础和总体存量不足
        二、培训效果基本良好但需设置更贴近基层需求的课程
        三、培训师资的全科教学能力尚未达到专业化水平
        四、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和职业成就感较低
        五、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多渠道吸引医疗人员投身基层卫生事业
        (一) 加大有关全科医生培养的各项补贴力度
        (二) 加强对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宣传
        (三) 对完成全科培养的人员给予多方面的优待措施
        二、制定适应地区发展的全科医生培养方案
        (一) 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二) 突出全科医学思维和人文素养提升
        (三) 开展多元教学形式
        三、组建全科医生培训师专业团队
        (一) 从师资配比上凸显高质量和专业化
        (二) 制定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训师管理制度”
        (三) 进行教学成果反馈和分享
        四、创新激励机制增强吸引力
        (一) 明确全科医生地位
        (二) 提高薪酬待遇
        (三) 完善职称晋升政策
        (四) 增加基层编制数量
        五、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宣教
        (一) 转变居民的诊疗观念
        (二) 保持常态化健康宣教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节 对全科医生未来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科医生培训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二 从事全科医生意愿问卷调查
    附录三 居民对于全科医生的认识及满意度调查
    附录四 访谈提纲
致谢

(4)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胜任力概念
        1.2.2 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
        1.2.3 社区全科医生的概念及能力范围界定
        1.2.4 城市社区中医师内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构建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1.5.2 采用胜任力模型评价广州市社区中医师的胜任力现状
        1.5.3 为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培养和培训提出对策建议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图
    1.7 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广州市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构建原则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4 研究结果
        2.4.1 专家咨询结果
        2.4.2 指标筛选结果
        2.4.3 指标体系的确定
        2.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模型指标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2 实证研究结果
        3.2.1 自评结果分析
        3.2.2 胜任力区分因素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4.1 讨论
        4.1.1 与其他胜任力模型的比较分析
        4.1.2 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指标权重分析
        4.1.3 社区中医师胜任力模型区分因素
    4.2 对策建议
        4.2.1 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科学地进行社区中医师人才选拔
        4.2.2 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对社区中医师进行培养和培训
        4.2.3 运用胜任力特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构建了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5.1.2 广州市社区中医师鉴别胜任力
        5.1.3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基于校政协同与医防融合的“全科医学+”医共体的构建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医共体的运行现状与发展瓶颈
    1.1 运行现状
    1.2 发展瓶颈
2 “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内涵
    2.1 “全科医学+”的发展逻辑
        2.1.1 理顺全科医学在临床领域的关系
        2.1.2 打通全科医学与医学领域内其他学科的关系
        2.1.3 建立全科医学与社会其他学科门类的联系
    2.2 “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基本概念
3 “全科医学+”医共体的构建路径与实践
    3.1 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3.2 “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
    3.3 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 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3.3.1 落实基层首诊制
        3.3.2 进医共体内学科建设整体规划
        3.3.3 推进医共体内团队协作、提升服务品质
        3.3.4 打通医共体内人才引进渠道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4 “全科医学+”医共体的突破与创新

(6)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基本概念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与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现状对比
        1.2.2 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2.3 关于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当前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云南省医学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2 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2.3 当前云南省医学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3.1 资源投入不足
        2.3.2 培养对象缺乏认同感
        2.3.3 师资队伍有待专业化
        2.3.4 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2.3.5 培训基地需要扩展建设范围
        2.3.6 考核和继续教育制度有待细化
        2.3.7 受众满意度有待提高
3.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3.1 对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知情况的调研
        3.1.1 资源投入情况
        3.1.2 社会认同情况
        3.1.3 人才培养标准
        3.1.4 师资情况
        3.1.5 生源情况
        3.1.6 培训基地
        3.1.7 考核制度
        3.1.8 受众满意度
    3.2 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认知情况调研总结
        3.2.1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应该得加强
        3.2.2 充分肯定全科医学及其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3.2.3 应该有专业化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3.2.4 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生源
        3.2.5 全覆盖的全科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向
        3.2.6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应该因地制宜
        3.2.7 全科医学目前的受众满意度有待提高
4.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4.1 国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的阐述及理论分析
        4.1.1 美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4.1.2 英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4.1.3 德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4.1.4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4.2 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阐述
    4.3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与云南的对比
        4.3.1 国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云南省的对比
        4.3.2 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云南省的对比
        4.3.3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模式带来的启发
5.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5.1 加大政策扶持、寻求社会资源共建
    5.2 加大社会宣传和鼓励力度,增加全科医学人才的认同感
    5.3 可以借鉴学徒制,增加师资队伍数量和专业程度
    5.4 以正向吸引而非反向施压的措施招收优质生源
    5.5 增加人才培养的高校数量,教学基地向更基层拓展
    5.6 全面规范人才培养考核认证及继续教育制度体系
    5.7 加强人文素养,结合中医药特色提高受众满意度
附录
    云南省订单定向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模式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问卷及结果统计
参考文献
致谢

(7)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治疗认可情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形式
        1.2.2 调查问卷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613名社区居民首选医疗机构调查结果
    2.3 613名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治疗的认可情况及接受程度
        2.3.1 613名社区居民认为中医药在社区服务中有无优势及其体现调查
        2.3.2 613名社区居民首选中医药治疗的疾病调查
        2.3.3 483名社区居民更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方式调查结果
        2.3.4 社区全科医师是否应具备中医药素质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中医药在社区中应用
    3.2 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培养适宜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师

(10)基于PUBMED平台的MEDLINE数据库收录中医药学文献研究(2004-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PUBMED-MEDLINE数 据库收录的中医药学文献分析
    2.1 文献量分析
    2.2 文献语种分布
    2.3 文献期刊分布
    2.4 中文文献基金支持分布
    2.5 文献类型
    2.6 研究热点分布
3 当前中医学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3.1 中医学研究特点
    3.2 中医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4 中医学发展的建议
    4.1 需要大力扶持,寻求突破
    4.2 需要中医翻译规范化的支持
    4.3 需要提高国内期刊质量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浅谈中医药学与全科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全科医学诊疗实践及发展优势[J]. 李子贇,佟旭,李海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9)
  • [2]基于中医理论体系对全科医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 庞立健,吕晓东,王铭钧,张耀艺,史雁南,王琳琳.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5)
  • [3]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X市为例[D]. 赵东方.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广州市社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 谭绮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基于校政协同与医防融合的“全科医学+”医共体的构建与探索[J]. 杜庆锋,王培席,马文军,符灿亨,孔小燕,陈敏生.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5)
  • [6]云南省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熊瑞. 云南大学, 2018(01)
  • [7]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治疗认可情况的调查分析[J]. 支晓,张聪,王炜杰,郝咏梅,李桂馨,杜彦芳,陈源,杨威,李琛. 河北中医, 2018(04)
  • [8]发挥中医药学优势,构建中医特色的全科医学[A]. 沈佳.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9]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李杨凤. 广西医科大学, 2016
  • [10]基于PUBMED平台的MEDLINE数据库收录中医药学文献研究(2004-2013)[D]. 周甜甜.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谈中医和普通医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