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福建省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邢伟[1](2020)在《“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集体资产股权流转过程中权利边界模糊、交叉,影响部分权能实现;所有权缺位、虚化、弱化,行使主体不明确,造成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权能流转范围受限,流转市场不完整,有偿退出难,抵押担保难;农村宅基地、承包地“三权分置”中权属杂糅,财产性权能流动性低,财产性权益难以充分实现,与改革目标相违背;农村集体经营性资源资产产权范围不明,行权主体缺位,管理机制不畅,导致合作制性质不明,股份制作用发挥不畅;农村集体公益性资源资产界定不明、权属缺失,公益性功能发挥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以上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改革进程,阻碍着产权各要素权能的充分实现,影响着农村发展效果和治理效能。本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重点阐释本文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综述、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基础,论述农村所有权、承包权(资格权)、经营权(使用权)、经营性资源资产产权、公益性资源资产产权等相关概念,结合建国后各个时期农村产权制度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第三部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依托河北省部分地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状,结合全国各地改革情况,深入剖析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第四部分“‘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分别负责行使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公益性资源资产和经营性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权能。第五部分“‘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实施主体”,构建与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第六部分“科斯定理视角下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成本-效益分析”,用法经济学方法对“农村所有权人集体”进行全面剖析。第七部分“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以期实现细化各项权能、明晰产权归属、严格产权保护、顺畅产权流转目标。第八部分“结论”,回答了在导论部分提出的、本文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所有资源资产进行了系统梳理,根据不同资源资产的形态、功能、使用方式以及产权构成、行权模式,将其划分为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资源资产和集体公益性资源资产四种类型。在坚持农村集体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底线不变、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固定不变基础上,剥离土地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经营性资源资产股东权、公益性资源资产管理权中所包含的身份性权能,在分权基础上将包含身份属性的权能(成员权)统一归位于所有权,形成所有权权利组织体,即“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根据不同资源资产性质及其权能构成,分别搭建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农村承包权人集体”“农村资格权人集体”“农村股东成员集体”和“农村全体农户集体”,分别行使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经营性资源资产和公益性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权能和身份权权能。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在农村集体所有权现行模式向“农村所有权人集体”转换过程中,严把“目标层+准则层+决策层”三大环节,统筹宏观设计与微观运行,找寻出一条可以最大限度明晰产权界限、充分发挥产权权能、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运行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效能。

段起[2](2020)在《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长汀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土地的使用,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产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优化土地资源和劳动力配置,使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毫无疑问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增收路径。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地方政策、农民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土地流转的价格和方式、产业特点、城市化水平等都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农民增收的成效,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收入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首先从当下流行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为农民增收的现实意义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前人在涉及特定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研究结论在普适性方面有所欠缺,提出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福建西部山区县长汀县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思路。然后,对涉及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包括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的概念、地租理论、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理论、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和经济分析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结论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随后,对福建省统计部门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计算,对福建省的土地流转现状和农民收入现状作出了分析,近年来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且呈现流转形式多样化、经营范围多样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特点,农民收入总体增加趋势不变,但存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扩大而收入比减小、收入地区发展不平衡、各项收入贡献率不同等特点,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后,以福建省长汀县作为实证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获取农民土地流转和收入数据,选取土地流转面积、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现有土地经营面积、外出务工人数和受教育年限等因素进行分析,从土地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定量研究土地流转各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通过对实证地区的调查走访和研究分析结果罗列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长汀县和福建省其他地区利用土地流转增加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建议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弱土地保障功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土地流转服务水平;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多方引资开展精准扶持;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有利政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资金保障等。

林晨[3](2020)在《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顺昌县土地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顺昌县的土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但是近些年,顺昌县土地流转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农村经济。本文以政府干预理论、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和地租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收集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从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政府的宣传力度和土地持有者的法律契约意识等多个角度着手,对顺昌县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秩序不够规范、宣传力度不足和土地流转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研究结果表明:顺昌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政府鼓励经营抛荒耕地。政府宣传力度和土地持有者的法律意识、契约精神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推动作用,一个健全的中介组织将有效地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整个过程,金融的支持对土地流转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针对顺昌县土地流转的问题和原因,结合顺昌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土地流转的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未来能更好地指导顺昌县农村土地的流转。

林佳丽[4](2020)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目前我国农业人才发展问题日益突显,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受地形地势因素制约,耕地资源较少,利用率不高,在农业发展上存在一定瓶颈,需要大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转换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福建省目前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育效果不佳,产生培育数量和需求不一致等问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培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并以福建省为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总结目前福建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福建省省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发展。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概念,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特征以及对相关的理论基础作出阐述,结合福建省具体情况分析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依据;第三部分主要阐述福建省的农业概况,分析福建省当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和培育现状,提出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同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也各不相同,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以区域为例,研究培育问题和对策,为福建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定参考的同时,也希望能为以区域为例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赵丽楠[5](2020)在《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而粮食生产的产量与农业土地能否得到合理利用密切相关。并且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存在人多地少、利用效率不高、经营模式粗犷等问题,极大的影响农业的发展。所以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还对整个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与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相关的概念与理论研究,把农业土地放入农业生产系统里面,形成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生产系统来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从投入角度和产出角度选取10个指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2009-2018年的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从静态分析可以得出2009-2018年这十年间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比较高,主要是技术效率比较高引起的;而且这十年间只有北京市、上海市等九个省市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达到DEA有效,其他省市都没有达到DEA有效,没有达到DEA有效的省市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不高或者规模效率不高造成的;2018年中国31省市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率的平均值为0.876,整体来看,综合效率值比较高,综合效率比较有效。从动态分析可以得出2009-2018年中国农业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4%,其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别贡献1.3%和0.1%,技术进步是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评价研究,可以发现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和技术进步指数影响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技术效率;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规模效率;加快农业土地流转这些建议来提高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王玉东[6](2019)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举措。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于一体的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整个系统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既是实现乡村其他方面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一步。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党中央多年来为解决乡村人才困境,通过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的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实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众多试点地区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当前培育工作仍处于由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探索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存在诸多亟待回答的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效,也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本文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乡村振兴为视角,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相互关系。再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立足问题找原因,以原因为突破口,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思考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发展内生活力;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构未来农业主体;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释放乡村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同向发力,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陈琦[7](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问题研究 ——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个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土地这个载体,同时土地流转利用也反作用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提升土地流转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过度发展也容易滋生土地违规违法利用等问题。本项研究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流转利用为切入点,以厦门市同安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同安区乡村旅游的土地流转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和土地流转利用三者的互动关系梳理出当前同安区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发展所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即“受限土地现有政策,乡村旅游难以规模化”,“利益分配欠缺公平性,部分农民收益权受损”和“土地供需不平衡导致土地违法违规多发”。在此基础上,本项研究进一步梳理导致土地流转利用乱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与产业规模化要求存在不可调和矛盾;二是政府监管不力导致侵害农户利益现象多发;三是土地流转利用市场不健全导致土地流转利用乱象层出不穷。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土地流转利用的三点对策:一是创新土地流转利用方式以满足规模化发展需求;二是加强土地监管职能以杜绝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三是完善土地交易市场以引导利益主体通过合法途径满足用地需求。由于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涉及到不同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不尽相同,存在复杂性和动态性。然而,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本研究只能通过案例材料和文献材料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侧重于定性研究,导致研究存在静态性和简单性的不足。而且,本研究对厦门市同安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流转利用问题提出的建议,也停留在理论层面,建议和对策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来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唐海君[8](2019)在《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庭农场是助推中国农业走出“小农困境”的关键,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它既保留了传统农户家庭经营的合理内核,又继承了家庭承包经营产权激励的优点,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契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生力量。然而,受到城乡比较利益的驱动,人力、智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资源源源不断地大量流向城市。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等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使得留守农民大都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且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低,加上投资农业农村更是缺乏动力,使得家庭农场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较低层面。目前,人才紧缺已经成为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针对城乡人才配置结构性失衡问题,通过鼓励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发展家庭农场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而且还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农村智力输出与智力回流合理平衡,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意识到高素质人才返乡投资创建家庭农场的重要性,2014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投资创建家庭农场,但是目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存在体系不健全、概念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分为鼓励类、扶持类以及后续保障类,并对三类政策的概念、目标进行界定,从而对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点进行细化。然后基于这三类政策的需求点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开展调研;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农业专业和非农业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及专科学历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意愿的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大学生在返乡创建家庭农场中的政策需求;此外,将大学生的家乡社会经济情况、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家庭农场的认知作为自变量,同样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过程中对三类政策重要程度认知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回归结果,从基于鼓励、扶持和支持以及后续保障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层面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陈一鸣[9](2018)在《基于城乡统筹的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福建省农村土地的特征表现为细碎化、分散化,而且以小农经济为主,尤其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第二、三产业涌进,这不仅导致了大面积农地的撂荒,还阻碍了乡村农贸的发展。推进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集聚升级,以此提高福建省的农地资源的配置和生产效率,加速城乡统筹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本文收集了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关于土地流转的数据,首先在规模经济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以及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对土地流转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借助定性与定量、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统筹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进行研究,并应用调查分析法对城乡统筹背景下福建省的土地流转整体概况进行分析。鉴于福州市的土地流转进程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而晋安区作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其土地流转进程也会有一定的先进性,本文把福州市晋安区的土地流转作为典型案例,对福州市晋安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合同年限、金额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福建省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流转的情况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流转程度较欠发达地区高,而且流转形式以集体流转、承包权入股、转包以及出租方式为主。阻碍土地流转进程的原因主要有利益关系协调不均衡、缺乏中间介绍组织、法律管制不够规范严谨、流转后资源配置率低等。为此,本文提出了落实土地产权管制、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交易流程、引入规模经济理论提高配置率并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由此可推论出,推进福建省农村区域的土地流转进程核心在于保障原土地承包户的生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确保土地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性。

林岚[10](2018)在《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确权流转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改革实践探索,这项改革必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永安市作为全国农业改革的重点示范区,研究其土地确权流转下农业规模化经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SWOT(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永安市土地确权流转及其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涉及农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土地确权流转试点案例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尽管土地流转、土地确权和纠纷调解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产业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建立和保障改革成果等方面并没有根本解决。永安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也是受制于上述因素,存在土地确权流转体系不够完善、政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矛盾纠纷还时有发生、金融服务机制不够灵活、现代农业体系没有全面实施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性,并就土地确权流转下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土地确权体系,构建农业规模化经营确权保障;二是完善土地流转体系,构建农业规模化经营流转保障;三是强化政府职能发挥,优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实施环境;四是化解土地矛盾纠纷,保障农业规模化经营各方权益;五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活力;六是发展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综合效益。

二、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理论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第一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二、法与经济学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构成
        三、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权能分析
        四、国外土地产权构成及权能分析
    第二节 1949 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概况
        一、第一阶段(1949 年—1956 年):合作化运动时期
        二、第二阶段(1956 年—1978 年):人民公社时期
        三、第三阶段(1978 年—2012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四、第四阶段(2013 年至今):“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期
    第三节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
        一、演化博弈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二、对各个阶段产权变革的演化博弈分析
第二章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部分地区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为样本
    第一节 河北省个别地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基本情况
        一、邢台市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基本现状
        二、定州市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基本现状
    第二节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一、农村集体资产难核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难确定、集体资产股权难设定
        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难、抵押担保难和有偿退出难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权能规则不完善
        四、农村宅基地、承包地“三权分置”中权属杂糅
        五、农村集体公益性资源资产界定不明、权属不清
        六、农村集体经营性资源资产范围不明、改革不畅
    第三节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影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
        二、统分结合经营体制长期失衡,制约集体产权改革进程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集体产权改革进程
第三章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制度设计
    第一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概念界定
        一、“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内涵与外延
        二、“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性质与特征
    第二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治理作用
        一、明晰产权结构、释放产权权能
        二、实化农村所有权
        三、推进乡村振兴
        四、优化乡村治理机制
    第三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治理路径
        一、提升农村各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性
        二、提升农村治理主体及体系的科学性
        三、提升农村治理主体及体系的保障性
        四、提升农村治理主体及体系的合法性
    第四节 农村产权现行模式向“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转换路径
        一、“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模型架构的静态设计
        二、“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架构的动态运行
第四章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实施主体
    第一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四大行权主体
        一、“农村承包权人集体”——承包地所有权
        二、“农村资格权人集体”——宅基地所有权
        三、“农村股东成员集体”——农村集体经营性资源资产所有权
        四、“农村全体农户集体”——农村集体公益性资源资产所有权
    第二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行权模式
    第三节 “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架构
    第四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实施主体的治理问题分析
第五章 科斯定理视角下“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架构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一节 科斯定理及成本—效益分析
    第二节 科斯定理视角下“农村所有权人集体”运行审视
        一、“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决策事项与程序
        二、“农村所有权人集体”的科斯定理审视
    第三节 “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架构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成本—效益分析的前提
        二、“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
        三、“农村所有权人集体”模型成本效益SWOT分析
    第四节 经济绩效管理视角下的“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
        一、绩效管理与“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
        二、“农村集体产权行权模式”绩效管理剖析
第六章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 产权归属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化
        一、构建流程规范、账实清晰、公开公正的清产核资大格局
        二、构建设置科学、动静结合、权能完整的股权管理模式
        三、构建主体明确、范围清晰、分配合理、渠道科学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体系
    第二节 产权流转与农村集体产权的市场化
        一、基础——由“确权确地”向“确权确股不确地”转变
        二、关键——由“政府干预”向“市场运作”转变
        三、核心——由“单一形式”向“协调联动”转变
        四、支撑——由“重流转轻保障”向“流转保障并重”转变
        五、突破——由“权能杂糅”向“赋权明责”转变
    第三节 产权保护与农村集体产权的法治化
        一、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的相关规定
        三、成立独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
    第四节 智慧产权与农村集体产权的科技化
        一、区块链技术作为关键支撑
        二、构建“区块链+农村土地确权及流转”模型体系
    第五节 信息披露与农村集体产权的公开化
        一、农村集体产权信息披露原则
        二、农村集体产权信息披露内容、标准与方式
        三、农村集体产权信息披露风险
        四、农村集体产权信息披露结果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长汀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土地流转现状研究
        1.3.2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1.3.3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1.3.4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理论基础
    2.1 农村土地流转
        2.1.1 土地流转概念
        2.1.2 地租理论
        2.1.3 产权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理论
    2.2 农民收入
        2.2.1 农民收入概念及构成
        2.2.2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路径分析
        2.2.3 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的经济分析
3 福建省土地流转现状和农民收入现状
    3.1 福建省概况
    3.2 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3.2.1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
        3.2.2 土地流转规模
        3.2.3 土地流转的特点和成效
    3.3 福建省农民收入现状
        3.3.1 福建省农民收入基本状况
        3.3.2 农民收入特征
4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选取与变量设定
        4.1.1 模型选取
        4.1.2 变量设定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3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4.3.1 土地流转对流入主体收入的影响分析
        4.3.2 土地流转对流出主体收入的影响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措施
    5.1 存在问题
    5.2 政策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及农民收入情况问卷调查
致谢

(3)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土地流转
        2.1.2 土地流转形式
        2.1.3 三权分置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干预理论
        2.2.2 地租理论
        2.2.3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3 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3.1 顺昌县经济概况
    3.2 样本和数据来源
    3.3 调查样本概况
        3.3.1 调查样本的个人特征
        3.3.2 调查样本的家庭特征
        3.3.3 调查样本的农村经营情况
    3.4 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3.4.1 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要形式
        3.4.2 土地流转以完全自主为主
        3.4.3 基本完成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
        3.4.4 政府扶持抛荒耕地流转
4 顺昌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顺昌县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4.1.1 土地流转方式过于单一
        4.1.2 土地流转宣传力度不足
        4.1.3 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甚至未签订
        4.1.4 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产权划分不明确
        4.1.5 土地流转缺乏有效引导
        4.1.6 流转过程中农户土地权利保障不到位
        4.1.7 农村土地流转为导向的金融产品匮乏
    4.2 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部分土地流转方式存在较大风险
        4.2.2 土地流转宣传中信息不对称
        4.2.3 土地流转管理法律不完善
        4.2.4 村民产权观念意识不强
        4.2.5 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展落后
        4.2.6 土地流转政策配套不到位
        4.2.7 土地流转金融市场发展弱后
5 促进顺昌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5.1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的借鉴与创新
    5.2 拓宽土地流转制度宣传渠道
    5.3 规范土地流转秩序
    5.4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5.5 建立健康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5.6 建立流转后长效保障机制
    5.7 加大对土地流转中金融的扶持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问卷调查
附录B 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4)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方法
    1.5 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民
        2.1.2 新型职业农民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2.3 中国共产党关于培育农民的思想
    2.3 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2.3.1 有利于提高福建耕地资源利用率
        2.3.2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2.3.3 有利于促进福建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2.3.4 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第3章 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3.1 福建省农业基本情况
        3.1.1 福建省农业发展水平
        3.1.2 福建省农民的发展现状
    3.2 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取得的成就
        3.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政策法规日趋完善
        3.2.2 实施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3.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由少数试点到全面推进开展
        3.2.4 开通网络教育培训平台
        3.2.5 开展“绿色证书”工程
    3.3 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所存在的问题
        3.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量与需求不一致
        3.3.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不完善
        3.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力量不充足
        3.3.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3.4 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培育对象基数较大
        3.4.2 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足
        3.4.3 农民主体性意识缺失
        3.4.4 培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3.4.5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第4章 完善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对策
    4.1 提升农民受教育水平
        4.1.1 巩固和强化九年义务教育
        4.1.2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4.1.3 以成人教育推动农民的终身教育
    4.2 扩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2.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4.2.2 合理优化农业扶持政策
        4.2.3 改善金融扶持政策
    4.3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
        4.3.1 抓好以道路网络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3.2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4.3.3 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
    4.4 加强培育资源整合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4.4.1 整合行业资源
        4.4.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5 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4.5.1 建立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4.5.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体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综述
        0.2.2 国内文献综述
        0.2.3 文献评价
    0.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框架
        0.3.3 研究方法
    0.4 文章主要创新与不足
        0.4.1 文章的主要创新
        0.4.2 文章的不足之处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土地及农业土地
        1.1.2 土地利用及农业土地利用
        1.1.3 效率及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1.2 理论基础
        1.2.1 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理论
        1.2.2 土地资源稀缺理论
        1.2.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
2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2.1 农业土地利用投入要素现状分析
        2.1.1 土地要素投入现状分析
        2.1.2 资本要素投入现状分析
        2.1.3 劳动力投入要素现状分析
    2.2 农业土地利用产出要素现状分析
        2.2.1 经济效益角度产出要素现状分析
        2.2.2 社会生活效益角度产出要素现状分析
        2.2.3 生态效益角度产出要素现状分析
3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 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3.2.1 投入指标选取
        3.2.2 产出指标选取
    3.3 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3.4 数据包络分析法
        3.4.1 CCR—BCC静态模型
        3.4.2 Malmquist指数模型
4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4.1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静态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实证分析
        4.1.2.1 全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静态分析
        4.1.2.2 全国31省市农业土地利用效率比较静态分析
        4.1.2.3 全国31省市2018年农业土地利用效率静态分析
    4.2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实证分析
        4.2.2.1 全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
        4.2.2.2 全国31省市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
    4.3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3.1 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3.2 规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3.3 技术进步有待进一步提高
5 提高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推进技术进步
    5.2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技术效率
    5.3 优化要素配置,提高规模效率
    5.4 加快农业土地流转,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乡村振兴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
        二、新型职业农民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第二节 主要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
第二章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第一节 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变迁
        一、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
        二、从职业农民到新型农民
        三、从新型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
    第二节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与特征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第三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兴旺的参与者
        二、新型职业农民是生态宜居的建设者
        三、新型职业农民是乡风文明的传播者
        四、新型职业农民是治理有效的推动者
        五、新型职业农民是生活富裕的引领者
第三章 试点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及实施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解读
        二、试点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逐步健全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逐渐完善
        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开始崭露头角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第一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供给趋于失衡
        二、培育效度有待提升
        三、管理机制尚不成熟
        四、成长渠道较为闭塞
    第二节 制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因素
        一、从培育对象农民自身而言
        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而言
        三、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环境而言
    第三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一、农民“弱质化”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二、主体参与能力有限制约乡村功能拓展
        三、乡村成长环境欠缺阻碍农民持续增收
第五章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基于试点地区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节 试点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益启示
        一、统筹规划、部门协同是前提
        二、精准培育、对接需求是关键
        三、整合资源、多方参与是基础
        四、规范管理、政策扶持是保障
    第二节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职业化培育中农民的主体性,激活乡村发展内生活力
        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构未来农业主体
        三、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环境,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问题研究 ——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个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文献综述
    (三) 概念界定
    (四) 相关理论基础
    (五) 研究意义
    (六) 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流转利用的内生关系
    (一) 厦门市同安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二) 厦门市同安区土地流转利用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关系
三、厦门市同安区乡村旅游与土地流转利用的现实矛盾
    1.受限土地现有政策,乡村旅游难以规模化
    2.利益分配欠缺公平性,部分农民收益权受损
    3. 土地供需不平衡导致旅游投资商与农户共同违法
四、厦门市同安区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 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二) 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乱象的原因分析
五、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 创新土地流转利用模式满足乡村旅游市场合理需求
    (二) 强化土地监管职能克制地方政府土地利益冲动
    (三) 规范土地交易市场保障农民合法权利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调查提纲
    附录二: 人大议案中关于当前同安区农村土地开发问题的调研
    附录三

(8)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返乡创业
        2.1.3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推力-拉力理论
        2.2.2 公共政策理论
        2.2.3 理性经济人假设
第三章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分类与政策现状
    3.1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分类
        3.1.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3.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1.3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三类政策
    3.2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梳理
        3.2.1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鼓励类政策
        3.2.2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扶持类政策
        3.2.3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后续保障类政策
    3.3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现状
第四章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需求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1.1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鼓励类政策对大学生意愿有影响
        4.1.2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扶持类政策对大学生意愿有影响
        4.1.3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后续保障类政策对大学生意愿有影响
    4.2 问卷设计与调查
    4.3 问卷信效度分析
    4.4 指标体系构建
    4.5 模型选择
        4.5.1 模型理论
        4.5.2 模型检验
    4.6 问卷描述
        4.6.1 大学生创建家庭农场意愿情况
        4.6.2 大学生家乡社会经济情况
        4.6.3 大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4.6.4 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
        4.6.5 三类政策的政策点数据述
    4.7 多项有序模型运行
        4.7.1 不同家乡所在地的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4.7.2 农业专业和非农业专业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4.7.3 硕士、学士和专科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需求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对三类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重要程度认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指标体系
    5.3 数据描述
    5.4 模型选择
    5.5 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6.1 对策建议
        6.1.1 鼓励类政策
        6.1.2 扶持类政策
        6.1.3 后续保障类政策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论文成果

(9)基于城乡统筹的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乡统筹的发展历程
        1.3.2 基于城乡统筹要求的土地流转研究
        1.3.3 基于城乡统筹要求的土地流转的提出及实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城乡统筹的概念及其内容
    2.2 土地流转的基本理论
        2.2.1 土地流转的概念
        2.2.2 土地流转流转的必要性
        2.2.3 土地流转的方式
        2.2.4 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
    2.3 规模经济理论
    2.4 资源配置理论
    2.5 产权理论
3 城乡统筹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
    3.1 城乡统筹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
        3.1.1 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下的农村土地流转规模
        3.1.2 城乡统筹生产要素流动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3.2 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3.2.1 农村土地流转下的城乡资源配置
        3.2.2 农村土地流转下的城乡统筹进程
4 城乡统筹背景下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4.1 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整体概况
        4.1.1 流转形式的多样化
        4.1.2 土地流转规模的变化
        4.1.3 土地流转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4.1.4 倾向于集体流转方式
    4.2 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4.2.1 流转的利益关系协调问题
        4.2.2 土地流转过程中介等组织机制不健全
        4.2.3 土地流转后资源配置率低
        4.2.4 法律流程缺乏规范严谨
5 城乡统筹背景下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建议
    5.1 落实土地产权管制
    5.2 完善土地流转中介信息服务平台
    5.3 引入规模经济理论,提高土地配置率
    5.4 规范土地流转交易流程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
    2.1 永安市土地确权流转基本情况
        2.1.1 土地确权现状
        2.1.2 土地流转现状
    2.2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农户调查
        2.2.1 调查问卷设计
        2.2.2 调查样本分析
        2.2.3 满意度分析
    2.3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SWOT分析
        2.3.1 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优势
        2.3.2 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劣势
        2.3.3 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机遇
        2.3.4 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挑战
3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现实困境
    3.1 结构调整影响有限
    3.2 确权成果保障有限
    3.3 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4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4.1 农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
    4.2 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4.3 保障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
5 永安市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土地确权体系
        5.1.1 既要加快进度又要确保质量
        5.1.2 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因地制宜
        5.1.3 既要有力推进又要依靠群众
        5.1.4 既要确权颁证又要转化成果
    5.2 完善土地流转体系
        5.2.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规范土地流转工作管理
        5.2.2 培育土地流转中介,强化农村劳力转移输出
        5.2.3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升流转产出效益效率
        5.2.4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土地流转后顾之忧
    5.3 强化政府职能发挥
        5.3.1 把握原则方法
        5.3.2 优化发展环境
        5.3.3 强化监督监管
    5.4 化解土地矛盾纠纷
        5.4.1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5.4.2 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5.4.3 矛盾纠纷妥善处置
    5.5 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5.5.1 依托试点,大胆探索
        5.5.2 先行先试,建立模式
        5.5.3 创新模式,复制推广
    5.6 发展现代农业体系
        5.6.1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
        5.6.2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设施化发展
        5.6.3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规范化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福建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所有权人集体”制度研究[D]. 邢伟.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长汀县为例[D]. 段起.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顺昌县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 林晨.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林佳丽.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5]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 赵丽楠. 辽宁大学, 2020(01)
  • [6]乡村振兴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提升研究[D]. 王玉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利用问题研究 ——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个例[D]. 陈琦. 厦门大学, 2019(08)
  • [8]大学生返乡创建家庭农场的政策研究[D]. 唐海君.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城乡统筹的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研究[D]. 陈一鸣.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10]土地确权下农业规模经营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D]. 林岚.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福建省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