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备案工作报告

西藏自治区备案工作报告

一、西藏自治区修志工作情况汇报(论文文献综述)

高宏[1](2020)在《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志广泛编纂,积累了丰富的编纂理论和经验,本文以省级旅游志为研究对象,从编纂的角度考察了旅游志编修源流、背景和体例,对旅游志的内容、特点、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旅游志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当代旅游的发展变迁。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代旅游业白手起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挫折但徘徊前行,拨乱反正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被国家确定为支柱产业。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扩大旅游的空间和地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居民收入增加,旅游出行人数和旅游消费大幅度增长,旅游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资料的收集和汇编,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始编修旅游志。旅游类志书的编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地方志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旅游元素就是志书记述的一个重要方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类专志开始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志书也愈来愈丰富,出现了包括山志、水志、寺庙志、湖泊志、名胜志等诸多的旅游类志书,民国时期,名胜、古迹被纳入志书定例,逐步奠定了当代旅游志的基础。当代志书编纂过程中,旅游起初是作为部分区域志的篇章之一,随着旅游发展,逐步单独成志,并成为省级志书中一个重要的分志。首轮省级旅游志各地启动时间不一,发展极不平衡,纂修部门多,既有旅游部门,也有外事部门,还有外事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动修志。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开始部署,省级旅游志的续修也开始启动,但由于首轮志书进展不一,故仅有7个省份完成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的编纂。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过程中呈现出工作体制的一致性、机构人员的趋同性、工作程序的相似性、志书编纂和旅游业发展不对称等特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根据各省旅游的实际情况和资料情况,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拟定的相关规定,对志书结构进行设计和规划。篇目主要采用篇(编)、章、节三级,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经营与管理等篇章。两轮志书基本都采用了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设序言、凡例、概述、卷目等,为全书之纲。省级旅游志的文体,在遵循传统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志记述内容的情况,尤其景区景点景色的记述,略微有些创新和变通。两轮志书相比较,体例结构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和发展。篇章数量有所损益;篇目分类由“静”到“动”,与时俱进,更加科学;体裁运用更加丰富和合理;文风更加精炼、简洁和实用。省级旅游志主要记述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线路与规划、旅游类型、旅游市场、旅游服务施设、旅游管理等事象。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展现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变迁:旅游活动类型更加丰富、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后起勃发、消遣性旅游幅度增大、自费旅游和自助旅游增加;旅游的时空极大拓展,客源地和目的地全球化,旅游时间更加灵活;旅游业的属性从外事接待逐步向经营接待型转变,最终形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功能也更加多元。省级旅游志在多方面都具有价值,不仅是记录区域旅游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和文化史料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宣传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来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参考,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借鉴。对于旅游文化研究、旅游史研究、区域经济史研究意义重大。省级旅游志编纂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编纂组织时,存在组织机构的临设与调整、修志人员的不稳定性、内容不断调整和变化、编纂工作持续周期长等问题;在体例编排方面,篇目分类不够科学、篇目设置存在太“全”和太“简”等现象;在内容记述方面,存在遗漏、失真、地图运用不足、关联性不够等问题;在理论运用方面,对方志学理论和旅游学理论有待进一步融汇贯通。针对省级旅游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从资料收集、篇目设置、内容建构和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进行着手,提高志书的编纂质量。在资料收集方面,加强微观资料、口述史料、网络资料和旧方志资料收集;在篇目的设置时,注意行业分工实际和发展、篇目标题客观简洁、篇目设置注意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建构上,凸显地域特色、彰显时代变化、突出专业性;在理论方面加强创新,尤其是加强对省级旅游志的续修理论的研究、正确处理旅游志和其他志之间的关系,力争早日构建形成旅游方志学。

赵琼[2](2019)在《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的编纂研究》文中认为雍正时期方志编纂传统正式传入西藏。清末民初,国家局势岌岌可危,西藏方志的编纂与国运相连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时,西藏地区方志的编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以统治者为主导,以组织设立方志编纂机构来修志的方式已无法在这一地区推行。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西藏方志的官方编纂成果有幸乘四川省组建修志机构之东风才得以问世,如:陈观浔《西藏志》。同样,具备官方编纂属性的《蒙藏新志》是在蒙藏委员会部门的支撑下得以成书。私人编纂方面,跟随赵尔丰进藏务边的刘赞廷“历边十四载”,编纂了昌都、波密、察雅等17地西藏地区县志。这是西藏方志史上第一次以县为单位编纂方志,其数量大,体例类目、书写方式等多有创新。可见,西藏方志顺应历史潮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革,名副其实地成为西藏方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西藏方志兴起的时间较晚,其编纂成果作为人们认识西藏地区历史文化的媒介,学界也大多将其作为研究西藏相关问题的文献参考,鲜有研究者着眼于西藏方志编纂活动进行探讨。所以通过分析其编纂形式、体例内容、史料来源等问题,旨在力求客观认识这一时期西藏方志编纂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沈阳[3](2016)在《中国气象志编纂体例研究》文中指出编修志书是中国所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气象志作为地方志中的一种专业志,反映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面貌,表现天气气候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服务当代、有益后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气象志编纂的缘起和现状,首先回顾了我国历代有关气象信息的着述概况;其次探讨了气象志编纂的背景,包括气象法令的颁布与修志制度的确立、气象组织的建立与气象学者的推动以及方志学的发展与方志编纂理念的转变。最后梳理了我国现有气象志的编纂成果和续修现状。第二部分研究气象志的编纂原则和方法。编纂原则继承了气象史志研究学者王鹏飞关于气象志编纂的四大原则和五个具体原则的观点,分别是时代先进性原则、志实原则、存史原则、统属原则、体例原则和地域性原则;编纂方法主要着眼于断限取舍、详主略次、叙而不论和气象志数字化等四点。第三部分研究气象志的编纂程序。从各地编志政策与工作方法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应用、气象志的编纂主体和气象志编纂的技术规范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本部分对一些业内有口皆碑的专业志书的编纂过程进行了个案研究。第四部分深入研究气象志的体例结构。气象志的编修主要是政府组织、官方负责,具体是由各地气象局、气象站和地方志编修办公室合作撰就,因此具有官修志书的规范化特点,大体上继承了传统志书的章节体和横排志书的体例。与此同时,不少省市编修的气象史志有所创新,具体体现在变“横分”为“竖排”、“以时”分类转为“以事”分类,以及章节体和条目体的结合、附录的大量运用上。本部分还对气象志编纂体例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在气象史志中增加学科分支,突出气象人物在气象学史中的地位、突出气象交流、强化气象业务的表现、考证气象史志史料来源并且丰富编纂方法等等。最后指出气象志编纂的影响和研究气象志编纂体例的意义,气象志编纂的价值包括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对其他学科、行业的价值,研究气象志编纂体例的意义主要是从总结现有气象志的问题、对今后气象志得编纂提出指导、推动气象科学事业的发展三点展开。

徐骞[4](2016)在《30年来我国高校校志编纂述评》文中认为校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精神培育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980年初以来,全国掀起了编修校志的热潮,高校校志的纂修也随之兴起,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近30年我国高校校志名称、高校层次、地区分布、刊行时间和跨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校志编修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得失,提出紧扣为现实服务、推进领导重视,抓住校庆契机、扩大校志宣传和注重队伍建设、规范修志程序三方面建议,为今后校志的编纂提供借鉴。

吉正芬,韩连启[5](2015)在《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研究的"西藏地区方志"是指自清代以来,西藏行政区划所在区域内官方及私人编纂的方志或具有方志性质的地方文献资料。从方志的编修及整理、具体志书研究、方志编修工作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回顾与总结,以期梳理出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的现状,旨在让西藏地区方志的研究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

霍力进[6](2012)在《郁文与新编地方志》文中指出2010年清明前夕,郁文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曾无限眷恋的工作岗位和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当听到这一噩耗时,我心情非常沉痛,虽然郁文住院已长达8年,但是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仍感到那样突然。2002年8月31日,郁文住进了北京医院。此后,每逢春节和他的生日我们都要去医院看望。住院初期,为了激发起他的思维,促进身体的恢复,我们每次去探望时都要尽量多跟他说话,并介绍单位的情况。他的大女儿孙阿兵也问他:"你看这是谁来看你,他叫什么?"当时我感觉到,郁文是在认真地听我们说话,并在思索着,好像心里明白就是说话困难,表达不出来。

刘书峰,赵玉明[7](2012)在《首轮广播电视志编修的回顾和展望》文中指出近日,笔者收到了含有广播电视内容的《宁夏通志·文化志》,我国首轮省级广播电视志编修任务随着这部志书的问世而宣告完成。自1991年第一部省级广播电视志《吉

周春雷[8](2010)在《西藏档案事业:高度的追求与巅峰的攀登》文中提出1989年12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分别题写了汉藏文馆名。在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中,为某个档案馆题写馆名,这是唯一的一次。 1990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视察,在?

邵长兴[9](2004)在《2003年中国地方志大事提要及方志学年鉴学编着述略》文中提出

朱佳木[10](2002)在《总结经验 乘胜前进 开创新世纪方志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新世纪开始之际,在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刚刚组成的时刻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

二、西藏自治区修志工作情况汇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自治区修志工作情况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1)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架构
第一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背景
    第一节 当代旅游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第三节 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增长
    小结
第二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概要
    第一节 旅游志编纂溯源
    第二节 首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三节 第二轮省级旅游志编纂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编纂特点
    小结
第三章 省级旅游志体例安排
    第一节 省级旅游志结构设计
    第二节 省级旅游志的体裁
    第三节 省级旅游志的文体
    第四节 两轮省级旅游志体例比较
    小结
第四章 省级旅游志记述的事象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开发
    第二节 旅游线路与规划
    第三节 旅游类型
    第四节 旅游市场
    第五节 旅游服务设施
    第六节 旅游管理
    小结
第五章 旅游志中旅游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旅游活动类型的变化
    第二节 旅游时空的拓展
    第三节 旅游业属性的变迁
    第四节 旅游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五节 旅游设施的发展
    第六节 旅游功能多元化
    小结
第六章 省级旅游志的价值
    第一节 资料价值
    第二节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价值
    小结
第七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工作问题
    第二节 体例编排问题
    第三节 内容记述问题
    第四节 理论应用问题
    小结
第八章 省级旅游志编纂优化建议
    第一节 资料收集
    第二节 篇目设置
    第三节 内容建构
    第四节 理论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地方志
    三、资料汇编
    四、着述
    五、期刊论文
    六、硕博论文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2)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的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题目界定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
    三、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的编纂背景
    第一节 清代西藏方志的编纂成就
    第二节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之发展
    第三节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的动力
第二章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研究之一:官方
    第一节 陈观浔《西藏志》的编纂
    第二节 陈观浔《西藏志》与今人张羽新主编《西藏补志》的关系
第三章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研究之二:刘赞廷及其编纂西藏方志述略
    第一节 刘赞廷及其涉藏方志内容与门类
    第二节 刘赞廷涉藏方志的史料来源与价值
    第三节 刘赞廷涉藏方志的地位
第四章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研究之三:省区志、县志个案研究
    第一节 刘赞廷《昌都县志》版本源流及史料价值述论
    第二节 黄奋生《蒙藏新志》编纂研究
第五章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与其他方志编纂之比较
    第一节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与内地方志编纂条件之异同
    第二节 刘赞廷西藏县志与段绶滋《民国中甸县志稿》编纂特点之比较
    第三节 陈观浔《西藏志》与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编纂价值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编纂大事年表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3)中国气象志编纂体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范围
        2、研究内容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气象志编纂的缘起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古代气象文献着述
        一、古代气象档案
        二、古代气象史料
    第二节 民国以来的气象史志
        一、论文
        二、专着
    第三节 气象志编纂的背景
        一、气象法令的颁布与修志制度的确立
        二、气象组织的建立与气象学者的推动
        三、方志学的发展与方志编纂理念的转变
    第四节 气象志的编纂现状
        一、气象志的编纂成果
        二、气象志的续修现状
第二章 气象志编纂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气象志编纂的原则
        一、时代先进性原则
        二、志实原则
        三、统属原则
        四、体例原则
        五、存史原则
        六、地域性原则
    第二节 气象志的编纂方法
        一、断限取舍
        二、详主略次
        三、叙而不论
        四、方志数字化
第三章 气象志的编纂程序
    第一节 各地编志政策与工作方法的确定
        一、地方编志政策
        二、地方志工作方法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与应用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的应用
    第三节 气象志的编纂主体
        一、气象史学家
        二、气象局修志人员
        三、地方志编纂组织
    第四节 气象志编纂的技术规范问题
        一、别字校勘与注释
        二、目录与内容的偏差
        三、气象志的底稿格式与删节原则
第四章 气象志体例结构研究
    第一节 气象志体例结构的程式化
        一、横排竖写,以时为纬
        二、章节体的运用
    第二节 气象志体例结构的创新
        一、纵分体例,以时为经
        二、条目体与章节体结合
        三、附录的运用
    第三节 气象志体例的更易(以《上海气象志》为例)
        一、《上海气象志》初稿大纲设计
        二、《上海修志向导》
        四、更易体例的信函、手记
    第四节 气象志现有体例的问题和建议
        一、气象志应体现气象事业史
        二、应增加学科分支
        三、应突出气象灾害
        四、应考证史料来源
        五、应增加气象人物立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研究成果
致谢

(4)30年来我国高校校志编纂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校志纂修概览
二高校校志成果分析
    (一)史料价值显着,为学校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纂修政策出台推动,各高校普遍重视
    (三)形成纂修一般模式,人员队伍逐步稳定
三高校校志问题分析
    (一)校志总量偏低
    (二)各地比例不均衡
    (三)机构机制有待完善
四高校校志编纂建议
    (一)紧扣为现实服务,推进持续发展
    (二)抓住校庆契机,扩大校志宣传
    (三)注重队伍建设,规范修志程序

(5)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方志汇编及整理研究
    (一)西藏地方志的汇编再版类研究成果主要有6部
    (二)西藏方志目录提要类论着
    (三)对西藏地区修志历史源流及各方志概况介绍性质的期刊论文
二、具体志书研究
三、新方志编纂工作相关研究
结语

(6)郁文与新编地方志(论文提纲范文)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二 努力建立健全修志机构, 保持地方志专业队伍的稳定
三 制定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发展规划, 全面提高新编志书的质量
四 关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修志工作, 推动西藏自治区地方志工作的全面展开
五 推进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建设, 以适应全国地方志工作发展的需要

(7)首轮广播电视志编修的回顾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编修广播电视志的历程
    1.我国广播电视志的萌芽 (1958~1966)
    2.首轮广播电视志编修的起步 (1981~1995)
    3.首轮广播电视志编修的迅速发展 (1996~2000)
    4.首轮广播电视志的收尾及二轮修志的开始 (2001~2009)
二、首轮广播电视修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广播电视首次入志, 为当代中国志林增加了新的成员和新的品种
    第二, 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广播电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趋强的发展历程
    第三, 初步探索和总结了广电志书的编修理论
    第一, 对民国时期的广播史实记述不足
    第二, 对新中国广电发展中的失误记述不足
三、对广播电视二轮修志的展望
    第一, 应做好首轮修志的补遗、勘误、考证工作。
    第二, 要重视篇目设计。
    第三, 多渠道收集资料。
    第四, 加强研究与交流。
    第五, 勇于创新。

四、西藏自治区修志工作情况汇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旅游志编纂研究[D]. 高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9)
  • [2]民国时期西藏方志的编纂研究[D]. 赵琼.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中国气象志编纂体例研究[D]. 沈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03)
  • [4]30年来我国高校校志编纂述评[J]. 徐骞. 中国地方志, 2016(01)
  • [5]西藏地区方志研究综述[J]. 吉正芬,韩连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6]郁文与新编地方志[J]. 霍力进. 中国地方志, 2012(07)
  • [7]首轮广播电视志编修的回顾和展望[J]. 刘书峰,赵玉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7)
  • [8]西藏档案事业:高度的追求与巅峰的攀登[N]. 周春雷. 西藏日报, 2010
  • [9]2003年中国地方志大事提要及方志学年鉴学编着述略[J]. 邵长兴. 广西地方志, 2004(06)
  • [10]总结经验 乘胜前进 开创新世纪方志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朱佳木. 黑龙江史志, 2002(01)

标签:;  ;  ;  ;  

西藏自治区备案工作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