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

中藏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

一、中藏药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璐[1](2020)在《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治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关于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整理疼痛缓解率、疼痛评分、卡氏评分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局指标相关数据,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共得到1389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后纳入24篇中文文献。纳入共计1754例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试验组共计899例,对照组共计855例。结果表明,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疼痛缓解率高于三阶梯止痛疗法,RR=1.30,95%CI=(1.21,1.40),Z=7.16,P<0.00001;疼痛评分低于三阶梯止痛疗法,SMD=-2.48,95%CI=(-3.40,-1.57),Z=5.30,P<0.00001;卡氏评分的改善率优于三阶梯止痛疗法,RR=1.32,95%CI=(1.09,1.60),Z=2.87,P=0.004;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三阶梯止痛疗法,RR=0.33,95%CI=(0.15,0.71),Z=2.82,P=0.005;便秘的发生率低于三阶梯止痛疗法,RR=0.28,95%CI=(0.1 3,0.62),Z=3.15,P=0.003;嗜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RR=0.43,95%CI=(0.07,2.72),Z=0.90,P=0.37。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本研究Meta分析表明,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相对于三阶梯止痛疗法在疼痛缓解率、疼痛评分等方面有良好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目前国内外缺乏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的高质量研究,导致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可能对本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胡旭璇[2](2020)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价温针灸在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肿瘤科、肝外科病区接受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度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止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奥施康定止痛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行为状态之卡氏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状分级评分,记录每次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分级量表(NRS),治疗后记录平均镇痛起效时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爆发痛发作次数、奥施康定总剂量,从而评价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NRS评分比较,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经球形检验,P<0.01,拒绝球形假设,则数据间存在相关性。主体间效应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体内效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镇痛起效时间(29.85±2.816)分钟优于对照组(40.26±6.15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治疗后,两组行为状态之卡氏评分标准评分(KP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两组简明疼痛量表(BP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分级评分总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单项症状分级评分比较,除了痞块和消瘦外,其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爆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奥施康定总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水平,减少奥施康定口服剂量及其不良反应,能够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增效减副”的优势作用。

温婷惠[3](2020)在《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方案改善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本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提供一项有效、安全、易于实施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中药辨证论治和西药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疼痛程度服用止痛药,按照2019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药物剂量调整及滴定。于入组第1天及治疗第7天记录NRS量表、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情况、EORTC-QLQ C30量表、SDS量表,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等安全性指标。治疗期间每24h记录NRS量表、爆发痛的次数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数据均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本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入口学基线资料和病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NRS评分:完成治疗周期后,两组NRS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RS评分在第5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缓解率:经治疗,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可提示本治疗方案有缓解疼痛的趋势。③爆发痛次数:治疗期间,治疗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4h吗啡基础量:经治疗,两组的24h吗啡基础量增加,治疗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h吗啡基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阿片类药物总剂量: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服用的阿片类药物总剂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EORTC-QLQ C30功能量表:本课题主要对比功能量表中的躯体和情绪功能。经治疗,两组的躯体和情绪功能评分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EORTC-QLQ C30症状量表:本课题主要对比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减退和便秘症状。经治疗,治疗组的疲乏、疼痛、失眠和便秘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疲乏和疼痛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恶心呕吐、失眠、食欲减退和便秘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EORTC-QLQ C30总体生活质量:经治疗,两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SDS评分:经治疗,两组SDS抑郁评分减少,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两组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Ⅱ°皮肤不良反应,局部皮肤发热,摘除药物后可自行缓解,未予处理。其余患者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协同镇痛的作用,限制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增加,能改善患者疼痛、失眠和便秘的症状,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王俊镔[4](2019)在《参芪化瘀方对原发性肝癌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参芪化瘀方对肝癌患者中医血瘀证的改善情况及对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以期改善肝癌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9名患者,按照队列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等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共纳入20例,对照组共纳入1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化瘀方。参芪化瘀方为中药汤剂口服,每天一次,疗程为21天。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中医症候进行量表评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液分析、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联合参芪化瘀方治疗后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的血瘀证证候积分,总体有效率为55.0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在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善,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两组血液分析指标,治疗组血小板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参芪化瘀方治疗原发性肝癌血瘀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示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血瘀证证候,改善患者血液高粘高凝状态。

常虹[5](2015)在《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2)通过实验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从分子角度佐证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原发性肝癌古今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肝癌病名进行了考证,并详尽阐述了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及用药。(2)实验研究:①采用CCK-8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人肝正常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对其凋亡的影响;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如Bcl-2、XIAP、Survivin、Bax、PARP、caspase-9、caspase-3 等;(三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表明:医学经典专着《黄帝内经》中,已有原发性肝癌的类似记载。其机制主要是在外感邪毒、劳倦内伤、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酿生癌毒,以正气不足为内在条件,瘀毒互结,形成肿瘤。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藏血而调血,肝脏肿瘤与血瘀的关系尤为密切。“毒”“瘀”“虚”贯穿肝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构成肝癌病机复杂性,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切中病机,以毒攻毒、化瘀扶正,结合现代科技研究成果,选用三氧化二砷攻克癌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两药联合,协同增效,起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2)实验研究: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以2μm/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bel-7404细胞24h,以2.5、5、10、20μg/mL等不同浓度的丹参酮胶囊处理bel-7404细胞24h,丹参酮胶囊单药组随药物浓度提高抑制率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肝正常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2.5、2+5(μm/L+μg/mL)低浓度联合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而2+10、2+20(μm/L+μg/mL)高浓度联合组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达到29.7±1.9%、42.8±2.7%。选5μg/mL丹参酮胶囊+2μm/L ATO联合进行后期实验。流式细胞检测,联合组作用bel-7404细胞24h,早期凋亡率49.4%,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对肝癌bel-7404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9、caspase-3和PARP切割片段明显增加,而单独用药组的蛋白变化不明显。③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作用肝癌bel-7404细胞12h,p-JNK、p-P38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丹参酮胶囊单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砷剂单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JNK特效抑制剂SP600125(20μm)处理细胞后,可显着减少联合组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JNK磷酸化,同时抑制下游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结论:(1)“毒”“瘀”“虚”胶合蕴结为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特点,正气不足为内在前提,癌毒肆虐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脉络瘀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针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选用三氧化二砷以毒攻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毒瘀同治的作用,并且丹参酮胶囊有望成为提高三氧化二砷化疗敏感性的有效药物。(2)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作用人肝癌bel-7404细胞,联合增效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激活JNK通路,偶联P38MAPK通路,同时下调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活化下游caspase-9、caspase-3等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研究低毒、高效的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多靶点、多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提高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的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联合增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既阐明了肝癌毒瘀互结之病机内涵,又为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6](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刘丹[7](2013)在《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医药治疗在癌性疼痛止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中医理论及导师的治疗经验,对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为癌性疼痛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为出发点,以评价癌性疼痛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与西药奥施康定做对照止痛研究。全部临床资料均来源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住院伴有癌性疼痛的患者共96例。诊断明确且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联合用药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同时服用奥施康定),奇正消痛贴每人每日1贴外贴于疼痛最明显部位,外以毫米波辐照导入,中药内服以辨证分型口服汤剂,奥施康定起始剂量20mg,Q12h口服,7日1个疗程。观察镇痛疗效结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体力改善情况、持续镇痛时间和起效时间、疼痛计分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进入统计的病例共93例,奥施康定组共入组36例,脱落2例,进入统计处理的34例;中医综合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共入组32例,脱落1例,进入统计处理的31例;联合用药治疗组(外用奇正消痛贴加毫米波辐照联合中药辨证内服同时服用奥施康定)共入组28例,无脱落病例,进入统计处理的28例。研究结果:①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一般资料分组大致均衡;疼痛强度、疼痛计分、肿瘤分期、生活质量评分(QOL)、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以及疼痛伴随症状等基线资料分组均有可比性。②镇痛疗效: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奥施康定组6例(17.64%),中医综合治疗组4例(12.90%),联合用药治疗组12例(42.86%);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奥施康定组23例(67.64%),中医综合治疗组15例(48.39%),联合用药治疗组16例(57.14%);轻度缓解(MR)奥施康定组5例(14.70%),中医综合治疗组12例(38.71%),联合用药治疗组0例;无效(NR)病例均为0。总有效率(CR+PR)奥施康定组为85.3%;中医综合治疗组为61.29%;联合用药治疗组为100%。三组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情况,联合用药治疗组最佳。从证型方面,寒凝痛疼痛缓解(CR)比例最高(7/9),考虑与主方以温阳益气、通络止痛大法有关。③生活质量(QOL)改善程度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生活质量(QOL)改善百分比的平均秩依次为42.6、46.5和53.0,奥施康定组改善最少,中医综合治疗组次之,联合用药治疗组最多,但三组之间的差别在统计学上没有意④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百分比的平均秩依次为38.6、47.3和¨53.7,表明奥施康定组最少,中医队综合治疗组次之,联合用药治疗组改善最多,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联合用药治疗组略优于奥施康定组。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联合用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有显着差异性,说明均有明显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的作用。⑤持续镇痛时间和起效时间相比较:奥施康定组、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持续镇痛时间的平均秩依次为37.0、48.1和57.0,表明奥施康定组持续镇痛时间最短,联合用药治疗组最长;起效时间的平均秩依次为45.8、47.6合44.1,起效时间均数为奥施康定组1.169706±0.517241小时,中医综合治疗组1.209677±0.502781小时;联合用药治疗组1.12500±0.458128小时,起效时间奥施康定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短于中医综合治疗组。⑥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量化后进行比较,采用双向无序列联表资料的x1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中中医综合治疗组及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恶心呕吐及便秘情况均较奥施康定组副作用小,病人耐受性好于奥施康定组。⑦疼痛计分改善情况比较: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疼痛计分均明显降低(F≥1137.36,p<0.0001),但各组患者的疼痛计分降低程度不同(F=6.44,P=0.0024),联合用药治疗组的疼痛计分降低最多,疼痛改善程度最好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虽然三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中医内服外治结合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疼痛,减轻胃肠道副反应,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增加患者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袁恺[8](2013)在《蜂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蜂针结合镇痛药对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蜂针在原发性肝癌疼痛患者中所起的作用,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60例病人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院肿瘤科及针灸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镇痛药配合蜂针治疗。对照组仅予镇痛药治疗。三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治疗前予测量卡氏评分(KPS)、体力状况评分(PS)以选择纳入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取患者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24小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三个疗程结束时总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此时两组总疗效基本一致;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24h总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疗程结束后24h,治疗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2)VAS评分比较,先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经球形检验,P=0.933,P>0.05,不拒绝球形假设,对上述资料行单变量方差分析。主体间效应的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体内效应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疼痛情况比对照组更有改善。(3)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镇痛起效时间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方面无显着差异;两组镇痛维持时间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镇痛维持时间要长于对照组。(4)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提示二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治疗组抑郁程度比对照组为轻;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程度比治疗前为轻;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程度无明显变化。(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红细胞比较, 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红细胞无显着差异;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无明显变化。(6)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比较, P>0.05,说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小板增加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比治疗前为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无明显变化。(7)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白细胞比较, P>0.05,说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白细胞增加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比治疗前为高;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无明显变化。(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谷草转氨酶比较,P>0.05,说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治疗组谷草转氨酶比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比治疗前为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变化。(9)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比较, P>0.05,说明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比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比治疗前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1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BV-DNA比较,P>0.05,提示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HBV-DNA载量比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HBV-DNA载量比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DNA无明显变化。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疼痛均有一定的疗效。2.镇痛药配合蜂针组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控制要好于单纯镇痛药组,而且前者能显着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3.镇痛药配合蜂针组治疗能显着升高白细胞、血小板的值,在调节免疫方面要好于单纯镇痛药组;镇痛药配合蜂针组能降低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值,并能降低患者HBV-DNA载量,提示镇痛药配合蜂针组在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方面要好于单纯镇痛药组。

林铭堉[9](2011)在《《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在现代最令人们恐惧且束手无策者,莫过于癌症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2007年38个中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6.16/10万,恶性肿瘤依然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的专家学者,莫不极力寻找有效的药物。《神农本草经》乃我中华民族现存最古老的医典之一,她反映了东汉以前药物学术经验及其成就。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标志之一。她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药理论体系便由此发生、发展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至今仍对中医各二级学科,特别是中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故期望透过整理《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来抛砖引玉,以便利人们对抗肿瘤中药的研发,以减少人类的病痛,在延长人类生命及改善生存质量有所贡献。研究方法:1.选定《神农本草经》版本。目前《神农本草经》版本诸多,经再三比较其内容,本经部份是否完备及编辑方式是否正确,确定以张登本主编之《神农本草经》全注全译为本研究之主要参考本。并简单介绍中医肿瘤学的基本内容,以方便后面《神农本草经》药物分述的开展。2.本文所摘录研究之中药选定是依据:1)《神农本草经》各药原文中载有肿瘤相关病症,如症瘕、积聚、痈疽、肿瘤之中药。2)现代有关肿瘤的书籍:①周岱翰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肿瘤学》,②刘春安、彭明主编的《抗癌中药大词典》,两书中记载与《神农本草经》共同之中药,作为本研究之素材。将选取出的中药按肿瘤常用治疗法则分为六大类。每药按《神农本草经》原文、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八个部分,将相关文献中的资料整理归纳陈列,传统论述与现代医学对该药的相关记载,相互对照,作为临床研究治疗之参考。3.尝试归纳《神农本草经》抗肿瘤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以及对某些常用、疗效显着的抗肿瘤中药进行深入、详细的介绍,包括详细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抗癌临床应用和现代剂型。结果:1.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专门学科,其学术内容涵盖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中医四诊在肿瘤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等。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形成一门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独特学术体系。中医肿瘤学有完整的中医肿瘤命名、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2.《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着,大约成书于西汉至东汉时期。文章讨论了《神农本草经》书名的来由,介绍了《神农本草经》目前各种辑本的情况。《本经》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三品分类法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药物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而得出的。此种分法对汉代及其以前按“草木虫石谷”“五药”分类法有所发展,并对后世本草学家对药分类法的形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发作用。随着本草分支学科的发展,后世医家发展了三品分类法,不断完善本草的分类法,如纲目分类法、或按功效治法分类法则等。本文选取目前临床较常使用且抗肿瘤功效较好之中药共115味(上品43味,中品45味,下品27味),按常见肿瘤常见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祛湿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扶正固本法,将上述中药重新分类为:清热解毒类:干地黄、龙胆、白英、黄连、茵陈蒿、槐实、苍耳子、栝蒌根、苦参、茈胡、百合、知母、黄芩、茅根、紫草、败酱、地榆、牡丹、石苇、栀子、孽木、羚羊角、牛黄、大黄、草蒿、贯众、白头翁、羊桃、蓝实。活血化瘀类:薄黄、卷柏、丹参、徐长卿、王不留行、牡桂、麝香、木香、川芎、芍药、紫葳、桃核仁。化痰祛湿类:滑石、菖蒲、车前子、干姜、瞿麦、贝母、白芷、紫苑、橘柚、白鲜皮、枳实、厚朴、猪苓、五加皮、杏仁、白僵蚕、半夏、桔梗、旋复花、射干、泽漆、皂荚。软坚散结类:牡蛎、海藻、鳖甲、泽兰、乌贼骨、夏枯草、连翘、蜚虻。以毒攻毒类:雄黄、露蜂房、附子、莨菪子、芫花、鬼臼、巴豆、瓜蒂、斑猫、水蛭、虾蟆、(?)虫、甘遂、商陆。扶正固本类:人参、天门冬、甘草、菟丝子、女萎、麦门冬、薯蓣、薏苡仁、石斛、巴戟天、赤芝、黄芪、肉苁蓉、续断、五味子、枸杞、茯苓、杜仲、桑上寄生、女贞实、大枣、阿胶、龟甲、当归、元参、淫羊藿、狗脊、山茱萸、龙眼、鹿茸。每味中药按“本经内容、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详细论述。3.详细介绍了《神农本草经》所载中药在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特别介绍了《神农本草经》里当前常用抗癌中药:苦参、青黛(蓝实)、雄黄、赤芝、黄芪、人参、斑蝥、蟾蜍的抗癌成分、抗癌药理、临床应用和现代新剂型。

鲍艳举[10](2009)在《消癓止痛外用方外敷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消症止痛外用方外敷对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纳入研究的中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均静脉滴注抗肿瘤中药,同时口服行气活血解毒中药汤剂,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营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原三阶梯药物,然后外敷消症止痛外用方。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参考药物说明书常规剂量给药,继续加量服用原三阶梯药物或换药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4小时记录患者疼痛强度、药物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最佳止痛时间、治疗次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共有12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消症止痛外用方与三阶梯口服治疗的疗效无差别(P>0.05),治疗疗效稳定,治疗组64例患者总有效54例(84.38%),对照组60例患者总有效53例(88.33%)。消症止痛外用方的起效时间、最佳止痛时间短于三阶梯口服药组(P<0.001)。两组的止痛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消症止痛外用方对癌痛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疗效,对胸胁部疼痛的疗效最好,其次为背部、四肢部、腹部,对骨转移所致腰部疼痛的疗效最差。对中度疼痛的疗效高于重度疼痛的疗效(P<0.05)。消症止痛外用方平均治疗周期约为8天,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情绪、走路能力、工作、与他人关系、睡眠、情绪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在恶心呕吐、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特别在便秘方面,治疗组更具优势(P<0.0001)。消症止痛外组未出现皮肤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消症止痛外用方外敷配合三阶梯口服药与单纯三阶梯口服药相比,可获得协同作用,止痛起效时间短,达到最佳止痛时间短。2.消症止痛外用方外敷配合三阶梯口服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其综合效应较好。3.消症止痛外用方对疼痛部位表浅相对固定的胸胁部、背部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体表部位不固定的内脏疼痛局部用药效果相对略差,对骨转移引起的腰痛效果最差。4.消症止痛外用方对中度疼痛的疗效高于重度疼痛。5.消症止痛外用方平均治疗周期约为8天,而且对中度疼痛患者的用药次数长于重度疼痛。

二、中藏药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藏药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文献的筛选
    2.3 文献的数据提取
    2.4 文献的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汇报
综述 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病理
    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认识
        2.1 概述
        2.2 癌痛的发病机制
        2.3 原发性肝癌疼痛的机制
        2.4 癌痛的治疗
        2.5 奥施康定的使用现状
    3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认识
        3.1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相关记录
        3.2 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对肝癌疼痛的认识
        3.4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疼痛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中止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指标
        3.2 主要评价指标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疼痛程度疗效评价标准
        4.2 体力状况的改善
        4.3 安全性分析
    5 统计方法
    6 伦理学原则
    7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立题依据小结
        1.2 中医对HCC癌痛病因病机的再认识
        1.3 应用温针灸的依据
        1.4 选穴依据分析
        1.5 疼痛评分工具选择的依据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治疗前分析
        2.2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3 温针灸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3.1 中医的作用机理
        3.2 现代医学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4 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 癌痛的分类
        2 癌痛的发生机制
        3 癌痛的筛查及评估
        4 治疗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概况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异常情况及处理
        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2 治疗结果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讨论
        1 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方法的确立
        3 治疗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流程图表
    附录2 EORTC QLQ-C30(V3.0)量表
    附录3 SDS量表
个人简介

(4)参芪化瘀方对原发性肝癌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探究
        1.1.1 关于原发性肝癌病名的简述
        1.1.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祖国医学对肝癌辨证分型的研究
        1.1.4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方药研究及与现代医学治疗结合的应用
        1.1.5 血瘀的认识及与肝癌的关系
    1.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2.1 原发性肝癌的概述
        1.2.2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1.3 血液流变学相关机制及与血瘀证关系探讨
        1.3.1 血液流变学的简要概述
        1.3.2 血液高凝高粘状态相关机制探讨
        1.3.3 血液高凝、高粘状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1.3.4 疾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合格病例的纳入
        2.1.1 病例来源及收集时间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与检测时点
        2.2.4 疗效评定标准
        2.2.5 统计学处理
        2.2.6 临床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基线数据检验
        3.1.1 一般资料分析
        3.1.2 两组临床分期及肝功能分级比较
        3.1.3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比较
        3.1.4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总积分比较
        3.1.5 两组治疗前血液分析指标比较
        3.1.6 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分析比较
        3.1.7 两组治疗前肝肾功能分析比较
    3.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3.2.1 两组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分析指标比较
        3.2.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2.6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肝癌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4.2 活血化瘀法用治原发性肝癌血瘀证患者的探讨
    4.3 参芪化瘀方的方药解析及相关研究
    4.4 参芪化瘀方对肝癌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病名溯源
        (一) 伏梁
        (二) 症积
        (三) 黄疸
        (四) 鼓胀
        (五) 胁痛
    二、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病因的认识
        1. 外邪因素
        2. 饮食因素
        3. 情志因素
        4. 劳倦内伤
        (二)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
        1. 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
        2. 血瘀阻滞脉络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3. 正气不足是肝癌发病的内在条件
    三、以毒攻毒、化瘀扶正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治则
    四、选药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 实验一: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附图
    (二)实验二: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三)实验三: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癌性疼痛的研究和治疗进展评述
        一、癌性疼痛分类
        二、癌性疼痛评估
        三、癌性疼痛的病理生理
        四、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五、癌性疼痛的西医治疗
        (一) 西药止痛药物
        (二) 抗肿瘤治疗止痛
    中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治疗
        一、传统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二、癌性疼痛中医研究进展
        (一) 中医病因病机
        (二) 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
        (三) 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四) 癌性疼痛的针灸止痛治疗
        (五) 常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三、癌性疼痛的调护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诊疗标准
    1. 病例选择
    2. 评估标准
    3. 观察指标
    4. 疼痛的临床疗效评定
    5. 中医诊断标准
    6. 记录内容与方法
    7. 数据库
    8. 操作流程
    9. 统计处理
    10.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
    2. 疗效资料
    3. 脱落病例情况
讨论
    一、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探讨
        (一) 中药外治治疗的组成及探讨
        (二) 中药内服制剂加味乌头汤的组成及方义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三、结论
    四、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历

(8)蜂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 蜂针的研究概况
        2.1 蜂刺疗法简史
        2.2 蜂毒
        2.3 蜂针的临床运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基数比较
        2.2 疗效比较
        2.3 疼痛相关积分比较
        2.4 血液生化相关指标
    3 讨论
        3.1 试验结果探讨
        3.2 穴位的作用
        3.3 蜂针过敏反应处理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致谢

(9)《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肿瘤学的概述
    1.1 中医学对肿瘤相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肿瘤的辨证论治大法
        1.3.1 辨证
        1.3.2 论治及治法
第二部分 《神农本草经》的沿革
    2.1 书名的来由
        2.1.1 "本草"的来源
        2.1.2 神农氏与本草之关系
    2.2 各种辑录本简介
        2.2.1 几个重要的辑录本
        2.2.2 其它几种辑录本
        2.2.3 《神农本草经》的现代研究本
第三部分 依中医抗肿瘤功效、治法对《神农本草经》有关药物的分类
    3.1 摘录抗肿瘤中药统计
    3.2 六大类中药分述
        3.2.1 清热解毒类29味
        干地黄
        龙胆
        白英
        黄连
        茵陈蒿
        槐实
        蓝实
        葈耳实
        栝楼根
        苦参
        茈胡
        百合
        知母
        黄芩
        茅根
        紫草
        败酱
        地榆
        牡丹
        石韦
        栀子
        蘖木
        羚羊角
        牛黄
        大黄
        草蒿
        贯众
        白头翁
        羊桃
        3.2.2 活血化瘀类12味
        蒲黄
        卷柏
        丹参
        徐长卿
        王不留行
        牡桂
        麝香
        木香
        芎藭
        芍药
        紫葳
        桃核仁
        3.2.3 化痰祛湿类22味
        滑石
        菖蒲
        车前子
        橘柚
        干姜
        瞿麦
        贝母
        白芷
        紫苑
        白鲜
        枳实
        厚朴
        猪苓
        五加皮
        杏核仁
        白殭蚕
        半夏
        桔梗
        旋覆花
        射干
        泽漆
        皂荚
        3.2.4 软坚散结类8味
        牡蛎
        海藻
        鳖甲
        泽兰
        乌贼鱼骨
        连翘
        夏枯草
        蜚虻
        3.2.5 以毒攻毒类14味
        雄黄
        露蜂房
        附子
        莨菪子
        荛花
        鬼臼
        巴豆
        瓜蒂
        斑蝥
        水蛭
        虾蟆
        (?)虫
        甘遂
        商陆
        3.2.6 扶正固本类30味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菟丝子
        女萎
        麦门冬
        薯蓣
        薏苡仁
        石斛
        巴戟天
        赤芝
        黄芪
        肉苁蓉
        续断
        五味子
        枸杞
        茯苓
        杜仲
        桑上寄生
        女贞实
        大枣
        阿胶
        龟甲
        当归
        元参
        淫羊藿
        狗脊
        山茱萸
        龙眼
        鹿茸
第四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抗中药在常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1 肺癌
    4.2 鼻咽癌
    4.3 乳腺癌
    4.4 食管癌
    4.5 胃癌
    4.6 大肠癌
    4.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
    4.8 子宫颈癌
    4.9 卵巢癌
    4.10 恶性淋巴瘤
第五部分 《神农本草经》所载、现代抗癌常用的中药介绍
    5.1 人参
    5.2 赤芝
    5.3 黄芪
    5.4 苦参
    5.5 雄黄
    5.6 斑蝥
    5.7 蟾蜍
    5.8 青黛(蓝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消癓止痛外用方外敷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理论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癌痛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1.1 癌痛的病因病机
        1.1.2 癌痛的中医治疗
    1.2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分析
        1.2.1 方法
        1.2.2 结果
        1.2.3.结论
    1.3 现代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1.3.1 癌痛的评估和分级
        1.3.2 癌痛的西医治疗
    1.4 消症止痛外用方的组方原理及外治机理
        1.4.1 消症止痛外用方治疗癌痛的理论基础
        1.4.2 消症止痛外用方的组成及方义
        1.4.3 消症止痛外用方外用机理
2.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患者一般资料
    2.7 结果
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藏药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王璐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温针灸联合奥施康定对原发性肝癌疼痛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D]. 胡旭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逐瘀止痛方外敷联合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 温婷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参芪化瘀方对原发性肝癌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D]. 王俊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D]. 常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6]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7]癌性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刘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
  • [8]蜂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D]. 袁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D]. 林铭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消癓止痛外用方外敷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D]. 鲍艳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标签:;  ;  ;  ;  ;  

中藏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