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理念

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理念

一、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袁艳云[1](2021)在《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河北省经济建设以使京津冀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成为京津冀共同推进的目标。2015年至今,京津成功地向河北疏解了一批奶牛,但奶源自给率不足、加工产能过剩等问题也有所显现,另外,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对河北奶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不甚明显,这些都是京津冀奶业一体化发展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使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不再仅仅停留在以疏解北京奶牛为目标的初步阶段,而是更进一步地整合资源,促进京津冀整体奶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从调整三地奶业布局的角度展开研究。本文按照“描述现状—探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建议”的四步走研究思路开展了研究。首先从奶业链生产、加工、消费、政策各环节分析了京津冀奶业发展现状,对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工作开展的基础、遇到的问题,有了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奶业格局时空变化情况,重点关注了“种养加匹配度”问题;紧接着,运用集聚度指标、全域和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探究了京津冀奶业布局的空间集聚特征;通过以上两章的研究发现了当前布局中制约京津冀奶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随后聚焦于这些问题、构建了针对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筛选出对京津冀奶业格局演化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以这些影响因素为抓手,结合各区县的功能定位,设计出了京津冀奶业一体化发展布局优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在奶业生产规模和养殖资源方面河北确实较京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2015年来,河北也受环保政策的严格约束,奶牛存栏量有大幅下降,且土地资源呈紧缩状态,因此,在河北发展奶业也是面临约束的,在环境资源承载力内做好规划、谋好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十分重要;其次,京津冀奶业饲料种植与生鲜乳生产布局匹配度低,有明显的“种养分离”现象,养殖与加工近年来也出现了轻微的不匹配现象;再次,京津冀奶业生产的高水平,主要是由唐张石保的奶业强县支撑起来的,此外的大片区县虽然也养奶牛,但奶业生产水平低,且各区县之间奶业呈独自发展的形态,与周围区县生产要素流通少,技术交流不紧密,奶业生产空间联结程度低,这是不利于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的;加工环节也具有很高的空间集聚度,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奶业加工在京津冀呈扩散态势,本文认为这有利于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地,实证分析得出,土地资源、水资源、玉米产量、青饲料播种面积、环境承载力、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劳动力资源数对生鲜乳生产布局有显着影响。用上述9个影响因素加入“生鲜乳产量”指标,构成京津冀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京津冀204个区县分别划入奶业发展示范区、奶业重点拓展区、奶业限制性发展区与非奶业布局区,制定了奶业布局初步优化方案,进而结合各区县的功能定位对初步优化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做出最终优化方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蓝婧婷[2](2021)在《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尾菜发酵饲料在保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42头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40日龄保育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由20%尾菜发酵饲料和80%基础饲粮组成的试验饲粮。试验共30 d,其中预试期8 d,正试期22 d。研究结果如下:1.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DM、CP、总钙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4.67%、3.97%、2.54%和5.09%。(2)ADFI和ADG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16.50%和18.68%;体高和胸宽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12.82%和17.50%;胃指数显着(P<0.05)提高了31.65%。(3)腹泻率和腹泻指数显着(P<0.05)降低了74.35%和71.21%。(4)血清UREA、ALB和Ig M的含量分别显着(P<0.05)升高了69.84%、5.22%和100%;血清TC、ALT的含量分别显着(P<0.05)降低了29.43%、60.51%。(5)每头猪的增重收益、毛利润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30.84%和44.48%;饲料成本显着(P<0.05)降低了21.58%。2.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发育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空肠V/C和回肠VH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13.64%和11.49%;空肠CD显着(P<0.05)降低了9.56%。(2)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p H分别显着(P<0.05)降低了19.16%、11.59%。(3)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显着(P<0.05)提高了8.93%;空肠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21.62%、18.18%;回肠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6.43%、13.66%和79.85%。3.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空肠细菌区系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OTUs数目没有显着变化。(2)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3)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菌群结构差异较大。(4)在门水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降低了70.59%。(5)在科水平,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分别显着(P<0.05)提高了354.75%和108.00%,梭菌科_1(Clostridiaceae_1)、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和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分别显着(P<0.05)降低了66.00%、85.17%和84.11%。(6)在属水平,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提高了354.40%,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降低了86.15%。(7)在种水平,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_delbrueckii_subsp)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提高了137.20%,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_sp)的相对丰度显着(P<0.05)降低了78.69%。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0%尾菜发酵饲料能够降低保育猪的腹泻率,促进肠道发育,增加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增强免疫性能,提高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姜碧薇[3](2021)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70%或更高,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但粗饲料适口性较差,难消化。通过对粗饲料进行处理,改善其适口性,增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其生产性能、肉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主要成分为酵母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为处理剂,选取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分六个试验,分别研究了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纤维结构以及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系统研究该处理方式对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粗饲料处理提供更多方法,同时改善粗饲料适口性,为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五组,其中对照组为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Ⅰ组为单独使用纤维素酶处理(酶活≥l0000U/g)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Ⅱ组为单独使用复合益生菌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试验Ⅲ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15),试验Ⅳ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0),试验V组为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酶菌比8:25),经发酵30天后检测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酶菌比8:20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且经该比例发酵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中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最多,霉菌数量最少,菌落总数居中,并减少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二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根据试验一的方法对粗饲料进行处理,发酵30天后用扫描电镜对各组粗饲料进行纤维结构观察。分别取荞麦秸秆、稻草、苜蓿干草叶片和苜蓿干草茎秆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三个重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纤维结构均有所破坏,破坏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试验Ⅳ组>试验Ⅴ组>试验Ⅲ组>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对照组。该结果表明,酶菌比8:20条件下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纤维结构的破坏力最强,说明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最佳比例是8:20。试验三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宁夏滩羊羯羊40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0只。日粮精粗比为3:7,对照Ⅰ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比例为20:80),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荞麦秸秆与苜蓿干草比例为20:80);对照Ⅱ组饲喂基础日粮+未经处理的稻草和苜蓿干草(稻草与苜蓿比例为60:40),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纤维素酶(酶活≥10000U/g)+复合益生菌处理(酶菌比8:20)的稻草和苜蓿干草,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1)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用于测定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显着降低了舍饲滩羊瘤胃内戊酸浓度(P<0.0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瘤胃pH值、氨态氮浓度和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挥发酸浓度,但差异不显着(P>0.05)。2)饲养试验结束当天,口腔采集瘤胃液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酶菌混合发酵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提高了其瘤胃细菌的OTU数目,改变了滩羊瘤胃内细菌的多样性。门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厚壁菌门的占比数量,降低了拟杆菌门、Kiritimatiellaeota、蓝藻门的数量;属水平上,该处理方式提高了滩羊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库特氏菌属、瘤胃球菌NK4A214属、鲁梅尔芽孢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的数量,降低了滩羊瘤胃内克里斯滕森R7菌属的数量。试验四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口腔采集瘤胃液。分装保存后提取其中的DNA用于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后,对滩羊瘤胃细菌的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产生了一定影响。以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主要功能酶是参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的酶类。滩羊瘤胃内的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以及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这3条通路的基因数量极显着高于未处理的粗饲料(P<0.01)。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提高了滩羊瘤胃细菌当中嘧啶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以及二羧酸代谢的基因数量。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其瘤胃内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主要是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提高了滩羊瘤胃内的部分半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和部分非结构碳水化合物酶的活性,促进了滩羊对粗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试验五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于饲养试验开始当天、第30d和饲养试验结束当天空腹静脉采血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之后称重。结果表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极显着提高滩羊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料重比(P<0.01),提高滩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显着提高滩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血清尿素含量(P<0.01)。试验六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5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羊只禁食24 h,禁水2h后屠宰,用于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取相应肉样,规定时间内进行肉品质及羊肉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羊肉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试验Ⅰ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2.56%、2.23%、3.22%和1.69%,GR值比对照组Ⅰ组降低了 8.43%;试验Ⅱ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Ⅱ提高了 2.95%、1.29%、2.20%和2.58%,GR值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1.28%,说明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净肉重的趋势,同时有降低GR值的趋势。试验Ⅰ组失水率、剪切力和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7.25%、1.79%和15.13%,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5.64%和3.63%。试验Ⅱ组失水率、剪切力、滴水损失分别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4.23%、1.55%和27.74%,熟肉率和肉色红度(a*)值分别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02%和2.86%。试验Ⅰ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Ⅰ组降低了 9.25%,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Ⅰ组提高了 4.31%,试验Ⅱ组粗脂肪含量比对照Ⅱ组降低了 3.06%,粗蛋白含量比对照Ⅱ组提高了 6.39%。说明本试验日粮条件下,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提高滩羊产肉性能和胴体瘦肉率的趋势。同时,用酶菌混合处理的粗饲料饲喂滩羊,有改善滩羊肉色和肉品质、降低滩羊肉脂肪含量和提高滩羊肉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上所述,应用酶菌混合8:20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可显着降低其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改善发酵品质并破坏其纤维结构。用酶菌处理后的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饲喂滩羊,可以提高滩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降低了其血清尿素含量,提高了屠宰性能,改善其肉品质,同时能够影响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提高其瘤胃内部分纤维降解菌的数量和部分功能基因和部分碳水化合物酶的基因数量。因此,本试验日粮条件下,运用纤维素酶(酶活≥10000 U/g)与复合益生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较优,有益于滩羊的健康养殖,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贾英霞[4](2020)在《《生物经济:走向可持续性的、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转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实现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以及拉动就业增长。生物经济的发展浪潮,有望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本报告的翻译材料选自《生物经济:走向可持续性的、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转型》(Bioeconomy:Shaping the 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Biobased Economy)(以下简称《生物经济》)。该书全面介绍了生物经济的概念以及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其中笔者节选了两个章节作为本次翻译材料,主要介绍了森林的功能,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原文文本属于科技文本,文本中有大量术语和长句,且句子结构复杂。在语篇层面,使用了大量代词和连接词,使行文脉络更衔接连贯,更有逻辑性。本次翻译实践在变译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子以及语篇三个方面灵活运用了各种变译手段,既兼顾了译文的可读性,又照顾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运用了阐释增补法处理专业术语,运用词义引申法翻译半专业术语,使其更具专业性;运用增译法、减译法、编译法以及改译法翻译句子,使译文更通顺易懂;运用还原代词和显化逻辑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语篇层面更有逻辑性。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了解和学习了国外生物经济发展的经验,丰富了国内在生物经济方面的资料,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了资料,同时也可为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

耿爽,王斯佳[5](2020)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对饲料资源充分了解,还要在加工技术、仪器设施、营养数据库等方面配套升级,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利用效率,全面推动新型饲料的应用。文章讨论了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开发途径,旨在为我国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韩振[6](2020)在《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逐年增加的同时,畜禽养殖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的畜禽粪便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当今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畜禽养殖污染已严重威胁农产品的正常贸易、地区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忽略环境问题,过于强调产值的畜牧业发展已使政府和居民损失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环境问题、资源稀缺决定了各个国家的畜牧业不可能依赖于要素投入的无限扩张,而应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要方向。现有的研究均未考虑空间相关性,一般假定所有决策单元处于同一生产前沿面,由此所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本研究基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兴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生产效率测度理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etafrontier-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畜牧业产排污系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区2001-2017年的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影响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2001-2017年全国的畜禽养殖污染强度指数均值呈现直线上涨趋势。2001-2017年全国的畜禽养殖污染强度指数均值为0.73,说明畜牧业排放的养殖污染远远超过环境的吸纳承载能力范围。2001年畜禽养殖污染强度指数均值最小,为0.55;2017年畜禽养殖污染强度指数均值最大,为0.85。可见,畜牧业超负荷的快速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类的膳食需求,但是也给环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影响。(2)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略高于传统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初步验证了环境规制促进技术进步的“波特假说”;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传统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技术效率影响最大的分别是期望产出、固定资产投资、技术进步投入、劳动投入和非期望产出。从生产过程看,固定资产投资冗余率在投入变量中冗余值最高,这说明目前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过高,应控制固定资产投入。(3)无论是基于共同前沿还是群组前沿,六大区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值都大于1;综合来看,中国畜牧业开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群组技术追赶空间较小。总体来说,中国的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共同前沿相比,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小。(4)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草原受灾面积、饲料资源潜力、规模化均抑制了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改善对于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来说,并没有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环境治理投资、粪污循环处理的举措都有利于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使环境规制能持续不断发挥“波特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建议从激励生产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技术转化、重视畜牧业人才培养、构建畜牧业智库体系、加强畜牧业污染源监测、完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等方面引导畜牧业市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刘春晖[7](2019)在《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饲料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饲料安全、动物疫病、管理水平等问题导致饲料行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剧,持续发展压力日增。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现状、饲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饲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现状为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生产企业经济类型不断变化、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饲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优势突显。存在饲料资源矛盾突出、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较多、饲料工业产能相对过剩、行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玉米等能量饲料不足、蛋白饲料原料匮乏以及衡阳市饲料行业起点低、规模小、分布广泛、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饲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大众对食品安全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加大给饲料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根据衡阳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饲料行业面临的新形势,综合分析衡阳市饲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采取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挖掘本地微量元素资源优势、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大新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构建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饲料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大政府对生产企业的扶持及管理等综合措施,力争进一步开拓市场进而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拳头企业和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饲料产品。高效、安全、优质的饲料产业,可以促进衡阳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让群众放心的高质量动物产品,为畜禽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池永宽[8](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葛雯[9](2018)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饲料作为畜禽的营养来源,是其生长的重要条件。自人类开始圈养畜禽,饲料便应运而生,人们积极探索各类饲料,并在长期实践中优化饲料的加工处理、保存及利用方式,饲料系统因而不断完善。明清时期,畜禽饲料迎来发展迅速的阶段,这主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畜牧业、农学的发展都为其提供了机遇。明清时期饲料的种类迅速增加,人们大力开辟畜禽饲料资源,只要无毒无害且能够饱腹都可作为畜禽的食物。与此同时,饲料加工方式有了较大的发展,首先,人们不再拘泥于过往单一的饲料处理方式,更加普遍的利用发酵法来处理常见的青饲料;其次,饲料配方的应用更加广泛,人们根据畜禽所需的营养将不同饲料进行搭配,促进了畜禽饲料品种的增加。这对于饲料适口性的改良、营养的均衡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的饲料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喂饲畜禽作为饲料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在这一时期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们逐渐抛却将畜禽作为工具使用的想法,开始提倡与畜禽“互惠互利,力求共赢”的相处模式。农家为实现这一想法,积极探索着自身、环境、科学与畜禽饲料的关系,将畜禽饲料的利用与肥料的使用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源使用率的优化,创造了古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同时,农民与学者创造性的将中草药加入畜禽饲料中,使得饲料在能够让畜禽饱腹的同时,兼具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由此畜禽饲料的利用对该时期兽医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充分代表了古代劳动者们的智慧。而畜禽饲料在明清时期所取得的发展亦带来极为显着的影响。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制约下,根据现有的资源积极筛选合适的畜禽品种,形成富有时代特点的畜牧产业结构。以经济为出发点进行的畜禽养殖带动了家庭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畜牧技术有较大提高。

修建成[10](2015)在《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常规饲料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着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发及应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成为饲料研究工作的重点。文章阐述了我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非常规饲料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

二、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现状的研究
        1.2.2 具体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1.2.3 奶业空间布局的研究
        1.2.4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与布局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1.5 数据说明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产业链与奶业产业链
        2.1.2 农业布局与奶业布局
    2.2 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梯度转移理论
        2.2.3 点-轴渐进式扩散理论
        2.2.4 农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2.2.5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3.1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一个种养结合与比较优势框架下的理论模型
        2.3.2 研究假设
第3章 京津冀奶业发展现状
    3.1 京津冀奶业的生产状况
    3.2 京津冀奶业的加工状况
    3.3 京津冀奶业的消费状况
    3.4 京津冀奶业政策梳理与比较
        3.4.1 北京市奶业政策梳理
        3.4.2 天津市奶业政策梳理
        3.4.3 河北省奶业政策梳理
        3.4.4 三地政策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奶业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4.1 京津冀奶业产业链空间布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4.1.1 饲料原料生产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变分析
        4.1.2 生鲜乳生产布局及时空演变分析
        4.1.3 乳制品加工业布局及时空演变分析
    4.2 京津冀奶业产业链重心迁移分析
        4.2.1 饲料原料生产重心迁移分析
        4.2.2 生鲜乳生产重心迁移分析
        4.2.3 乳制品加工业重心迁移分析
    4.3 京津冀奶业链各环节布局匹配度分析
        4.3.1 种养加空间重叠性分析
        4.3.2 方向变动一致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奶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5.1 奶业集聚测度方法
        5.1.1 空间集聚程度测度指标
        5.1.2 空间相关性分析法
    5.2 京津冀生鲜乳生产的空间集聚特征
        5.2.1 生鲜乳生产的整体空间集聚程度分析
        5.2.2 全域尺度下生鲜乳生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5.2.3 局域尺度下生鲜乳生产的集聚效应分析
    5.3 京津冀乳制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5.3.1 乳制品加工业的产业地理集中率
        5.3.2 乳制品加工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津冀奶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
        6.1.1 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
        6.1.2 空间滞后模型(SLM模型)
        6.1.3 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
    6.2 变量选取与解释
    6.3 数据来源与指标计算
        6.3.1 数据来源
        6.3.2 畜禽环境承载力测算
    6.4 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分析
        6.4.1 数据处理与各变量描述统计
        6.4.2 模型选择
        6.4.3 估计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京津冀奶业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7.1 京津冀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
        7.1.1 奶业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1.3 各区县奶业发展适宜性综合得分
    7.2 初步优化方案
    7.3 优化方案合理性的论证
        7.3.1 环境资源禀赋与生鲜乳生产布局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7.3.2 耦合协调类型与优化方案分区的匹配结果分析
    7.4 优化方案的进一步调整——基于各区县功能定位
        7.4.1 京津区域
        7.4.2 河北省
    7.5 最终优化方案
第8章 京津冀奶业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
        8.2.2 打造一批重点奶业区域
        8.2.3 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
        8.2.4 配套相应的土地支撑政策
        8.2.5 调整优化饲料原料种植结构
        8.2.6 强化科技支撑
        8.2.7 满足京津奶业应急保障需求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 尾菜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1.1 尾菜的概念和特点
        1.2 尾菜饲料化利用现状
    2 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2.1 发酵饲料的概念、分类及菌种
        2.2 发酵饲料的应用现状
    3 发酵饲料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3.1 在母猪饲养中的应用
        3.2 在生长育肥猪饲养中的应用
        3.3 在仔猪饲养中的应用
    4 硏究目的及意义
    5 硏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尾菜发酵饲料对控制保育猪腹泻的作用
        2.4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尾菜发酵饲料对控制保育猪腹泻的作用
        3.4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3.5 经济效益分析
    4 小结
第3章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2.2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内容物p H的影响
        2.3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3.2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内容物p H的影响
        3.3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4章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空肠细菌区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空肠内容物微生物区系分析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序深度及物种丰度分析
        2.2 空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分析
        2.3 空肠内容物细菌组成结构分析
    3 讨论
        3.1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空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2 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空肠内容物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3)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分布及利用情况概述
        1.2.1 农作物秸秆概念及种类
        1.2.2 中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1.2.3 秸秆的饲用价值
        1.2.4 影响秸秆饲料消化吸收的抗营养因子
        1.2.4.1 木质素
        1.2.4.2 植物单宁
        1.2.5 秸秆饲料的生物加工处理方式
        1.2.5.1 酶制剂处理方式
        1.2.5.2 微生态制剂处理方式
    1.3 饲用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3.1 饲用酶制剂的发展
        1.3.2 纤维降解酶在植物细胞壁降解中的作用机理
        1.3.3 纤维降解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1.4.1 益生菌制剂的发展
        1.4.2 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理
        1.4.3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4.3.1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4.3.2 益生菌制剂在饲料中的发酵机理
        1.4.3.3 益生菌制剂处理粗饲料
    1.5 粗饲料处理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1.5.1 植物细胞壁的结构
        1.5.2 反刍动物对植物细胞壁的消化吸收
        1.5.3 扫描电镜的发展与应用
    1.6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6.1 粗饲料处理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6.2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3 粗饲料处理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1.6.3.1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
        1.6.3.2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分类
        1.6.3.3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作用机理
        1.6.3.4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处理
        2.1.2 样品收集与测定
        2.1.2.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测定
        2.1.2.2 荞麦秸秆、稻草与苜蓿干草的发酵品质测定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2.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
        2.3.2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荞麦秸秆、稻草和苜蓿干草日粮的处理
        3.1.2 试验器材
        3.1.3 试验试剂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酶菌混合处理对荞麦秸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2 酶菌混合处理对稻草纤维结构的影响
        3.2.3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茎秆纤维结构的影响
        3.2.4 酶菌混合处理对苜蓿干草叶片纤维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4.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4.1.5 试验仪器
        4.1.6 试验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方法
        4.1.6.1 瘤胃液的采集
        4.1.6.2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4.1.6.3 瘤胃菌群的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1.7.1 瘤胃参数相关数据统计
        4.1.7.2 瘤胃菌群测定数据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2.2.1 16S rDNA基因V3+V4区域扩增结果
        4.2.2.2 稀释曲线
        4.2.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OTU及物种数量的影响
        4.2.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的影响
        4.2.2.5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Beta多样性的影响
        4.2.2.6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2.7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物种组成的影响
        4.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2.3.1 对舍饲滩羊瘤胃细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与瘤胃代谢的影响
        4.2.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与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5.1.2 试验仪器
        5.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1.4 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5.1 瘤胃液的采集
        5.1.5.2 宏基因组测定
        5.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2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2.3 酶菌混合处理荞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2.4 酶菌混合处理稻草和苜蓿干草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5.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瘤胃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时间与地点
        6.1.3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6.1.4 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6.1.5 试验样品采集
        6.1.5.1 生长性能数据的采集
        6.1.5.2 血液样本的采集
        6.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6.1 生长性能指标
        6.1.6.2 血液生化指标
        6.1.7 数据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重变化的影响
        6.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2.3 经济效益分析
        6.2.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6.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6.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6.3.4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动物分组
        7.1.2 试验日粮
        7.1.3 饲养管理
        7.1.4 样品和数据采集
        7.1.5 分析测定方法
        7.1.5.1 屠宰性能测定
        7.1.5.2 羊肉理化性质指标分析
        7.1.5.3 羊肉营养成分分析
        7.1.6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2.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2.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3 讨论
        7.3.1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7.3.2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7.3.3 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滩羊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论文总体结论与创新点
    8.1 总体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生物经济:走向可持续性的、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转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1.3 翻译实践指导理论
        1.3.1 变译理论的背景
        1.3.2 变译理论简介
        1.3.3 变译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文本分析
    2.1 文本来源
    2.2 文本内容
    2.3 文本特征
        2.3.1 大量术语
        2.3.2 句子逻辑性强
        2.3.3 语篇衔接连贯
第三章 翻译实践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制定术语表
        3.1.2 准备辅助工具
        3.1.3 阅读平行文本
    3.2 翻译过程
        3.2.1 充分理解原文
        3.2.2 翻译过程中的翻译难点
    3.3 译后校审
        3.3.1 自我校审
        3.3.2 他人校审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科技英语词语翻译的变译
        4.1.1 专业术语之阐释增补
        4.1.2 半专业术语之词义引申
    4.2 科技英语句子翻译的变译
        4.2.1 句子成分缺失之增译
        4.2.2 句子次要成分之减译
        4.2.3 句子语序重组之编译
        4.2.4 句子结构拆分之改译
    4.3 科技英语语篇方面的变译
        4.3.1 还原代词之增译
        4.3.2 逻辑显化之增译
第五章 翻译实践启示
    5.1 翻译实践收获
    5.2 翻译实践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翻译实践原文和译文
附录3 图表翻译
附录4 平行文本参考网址

(5)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有效措施
    2.1 技术配套
        2.1.1 加工技术
        2.1.2 检测技术
        2.1.3 配方技术
        2.1.4 品种改良和工艺改进
    2.2 产品配套
    2.3 信息配套
        2.3.1 饲料原料数据库
        2.3.2 风险因子预警体系
3 结论

(6)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污染
        2.1.2 环境非期望产出
        2.1.3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新兴空间经济学理论
        2.2.4 生产效率测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3.2 国内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3.3 评述
第三章 中国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分析
    3.1 畜禽粪污环境污染现状
        3.1.1 畜禽粪污排放情况
        3.1.2 畜牧业养殖面临环境约束
        3.1.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3.2 畜禽产排污核算方法
        3.2.1 畜禽产污核算方法
        3.2.2 畜禽排污核算方法
    3.3 畜禽养殖污染强度指数分析
        3.3.1 总体特征分析
        3.3.2 区域差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4.1 环境污染在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的处理方法
    4.2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4.2.1 SBM方向性距离函数
        4.2.2 基于SBM的 Metafrontier-Malmquist模型
    4.3 指标选取
        4.3.1 投入变量
        4.3.2 产出变量
        4.3.3 变量的基本描述统计
    4.4 畜牧业环境技术效率分析:SBM方向性距离函数
        4.4.1 畜牧业环境技术效率总体特征分析
        4.4.2 畜牧业环境技术效率省域差异分析
        4.4.3 畜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方向
    4.5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etafrontier-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4.5.1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特征分析
        4.5.2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省域差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5.1 分析方法: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5.1.1 空间相关性检验
        5.1.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5.2 指标选取
        5.2.1 变量和数据
        5.2.2 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
    5.3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空间自相关分析
    5.4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空间实证结果分析
        5.4.1 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与选择
        5.4.2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饲料产业研究
        1.3.1 国内外饲料产业理论研究
        1.3.2 世界饲料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3.3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现状
    2.1 衡阳市饲料产业总体情况
    2.2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2.2.2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2.3 生产企业经济类型不断变化
        2.2.4 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2.2.5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2.6 饲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2.7 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优势突显
    2.3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饲料资源矛盾突出
        2.3.2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依然较多
        2.3.3 饲料工业产能相对过剩,企业竞争力不强
        2.3.4 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2.3.5 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第3章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1.1 饲料原料
        3.1.2 饲料生产企业
        3.1.3 养殖业
    3.2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2.1 行业发展市场潜力很大
        3.2.2 饲料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3.2.3 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带动产业升级
        3.2.4 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3.3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3.1 饲料总产量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
        3.3.2 畜牧业养殖方式变化改变了饲料品种的比例
        3.3.3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力提高饲料企业综合素质
        3.3.4 良好的营销服务将促进饲料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4章 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谋发展
    4.2 挖掘本地微量元素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4.3 对接“一带一路”,进入国际市场
    4.4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大研发推广力度
    4.5 拓宽饲料资源,引导企业“走出去”
    4.6 构建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饲料行业管理
    4.7 积极推进饲料行业信息化建设
    4.8 加大政府对生产企业的扶持及管理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5.1 模式构建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明清时期饲料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清以前畜禽饲料种类、加工与利用
        一、本土及引进的畜禽饲料品种
        二、饲草栽培和草场保护
        三、畜禽饲料的加工与利用情况
    第二节 明清经济与农学的发展
        一、明清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二、明清农、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明清农学的发展
第二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种类及加工技术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畜禽饲料种类
        一、明清时期常用畜禽饲料品种概况
        二、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分类
    第二节 明清畜禽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一、饲料的加工处理方式
        二、饲草的收割与贮存
        三、饲料配方的调制
第三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方式
    第一节 深入精细的饲料喂用方法
        一、牲畜饲料的“标准化”利用
        二、家禽饲料的“肥育”利用法
    第二节 “肥一饲”循环利用方式
        一、产生原因
        二、“肥—饲”循环模式种类
    第三节 中草药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
第四章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及影响
    第一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的利用特点
        一、注重经济效益
        二、关注时令变化
        三、重视畜禽福利
        四、合理分配资源
    第二节 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发展的影响
        一、调整了明清畜牧产业结构
        二、改善了明清畜禽产品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常规饲料分类及营养特性
    1.1 糟渣饼粕类
    1.2 秸秆类
    1.3 林业副产物
    1.4 动物性下脚料
    1.5 单细胞蛋白饲料
2 非常规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2.1 糟渣、饼粕
    2.2 秸秆类
    2.3 林业副产物
    2.4 动物性下脚料
    2.5 单细胞蛋白
3 非常规饲料的特性
4 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4.1 认识不足
    4.2 开发利用的方式不成熟
    4.3 产品标准难设立
    4.4 在日粮中适宜的的添加量尚未确定
5 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应用方向
    5.1 对于不同畜禽科学使用
    5.2 建立相关数据库
    5.3 健全安全检测机制
    5.4 环保与经济相结合

四、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京津冀一体化奶业发展布局优化研究[D]. 袁艳云.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2]尾菜发酵饲料对保育猪生长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蓝婧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 [3]酶菌混合处理粗饲料对其纤维结构及滩羊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D]. 姜碧薇. 宁夏大学, 2021(02)
  • [4]《生物经济:走向可持续性的、以生物为基础的经济转型》(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贾英霞. 湘潭大学, 2020(02)
  • [5]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方法[J]. 耿爽,王斯佳. 饲料研究, 2020(05)
  • [6]中国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韩振.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7]衡阳市饲料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春晖.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9]明清时期畜禽饲料及其利用研究[D]. 葛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 修建成. 饲料博览, 2015(12)

标签:;  ;  ;  ;  ;  

现代饲料资源开发新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