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一、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培培[1](2021)在《高原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电磁骚扰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建设条件最为复杂的工程之一,川藏铁路所处环境异常严酷,工程实施条件非常困难,技术要求非常特殊,对运行机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极为特殊的要求,而牵引变流系统作为进行高电压和大电流转换的强电设备,是机车产生电磁骚扰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已经开通运营的青藏铁路HXN3型内燃机车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建模的方法,运用Ansys/Simplorer等仿真软件,研究高原列车牵引变流系统的电磁发射特性。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Simplorer电磁仿真平台上分别搭建了主发电机、整流器、逆变器、牵引电机的仿真电路和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然后建立了HXN3型机车牵引变流系统的整体场路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压、电流的时域、频域特性以及谐波分布。由仿真结果可知,HXN3型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的各部分电路都会产生谐波,并且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牵引变流系统整体仿真中,电流总谐波失真度能达到7.21%,这说明牵引变流系统是列车电磁骚扰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通过比较总谐波失真度,可以发现由IGBT开关器件构成的逆变电路是机车牵引变流系统产生谐波的主要原因。(2)为了研究HXN3型机车车底的电磁环境,在Maxwell软件上建立了HXN3型内燃机车的简易车底模型,并分别加入了不同的电磁骚扰源:施加逆变器输出的总电流作为激励,分析了HXN3型机车车底的总磁场分布特性;然后施加逆变器输出的不同频率谐波电流,分析了各谐波电流对车底磁场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车底表面电流分布情况和车底纵向电位的变化情况。由仿真结果可知,牵引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会通过辐射的方式对周围电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在电缆下方100mm处探测到的总磁场最大为2033.6A/m,900Hz处的谐波电流对车底电磁环境的影响最大,在相同位置能够产生最大为550.8A/m的谐波场;此外,三相电缆在机车表面感应出的电流也主要分布在车底电缆附近,还会导致机车底部电缆侧纵向电位发生较大变化。

任相[2](2021)在《电传动内燃机车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随着电力机车的发展,内燃机车已经濒临淘汰的边缘,但是由于自备能源的特点,使其在铁路运输中存在一定价值,目前,运行的内燃机车数量为六千余量。电传动系统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内燃机车安全平稳的运行,内燃机车电传动系统包括主发励磁控制和辅发励磁控制两部分。本课题所研究的DF4和DF7型内燃机车生产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主要用于调车机车和小运转机车,受限于当时电力电子技术水平,导致机车故障率高,不能满足人们要求,而如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因此采用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对内燃机车励磁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很有必要,使机车运行更加平稳和安全。本课题主要对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和辅发励磁蓄电池充电电路进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内燃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牵引动力来源,因此需要对内燃机车牵引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内燃机车能量流动和采用柴油机直驱的内燃机车牵引特性,引出直驱内燃机车牵引特性不满足内燃机车牵引特性,因此内燃机车必须采用传动装置。本课题研究对象是DF4和DF7系列内燃机车所采用的电力传动装置为交-直流传动,然后对电力传动结构采用的型号和参数进行介绍。最后建立内燃机车电机的数学模型,为后面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基础。(2)针对电传动内燃机车在负载发生扰动下,转速会发生波动,致使柴油机功率与牵引发电机功率不匹配,导致机车运行不平稳。本文提出BP神经网络预测进行内燃机车转速控制,并对内燃机车调速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以及对目前内燃机车调速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算法进行分析。最后对BP神经网络预测的内燃机车转速控制系统搭建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同时对目前所采用的经典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证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内燃机机车调速系统控制性能好,同时针对负载突变时响应快、超调量小和调整时间短。(3)完成内燃机车调速系统设计和改进后,需要对内燃机车励磁调节器进行设计。首先对恒功率励磁原理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工作原理提出恒功率励磁控制策略,并对励磁调节系统进行数学建模。针对内燃机车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设计出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励磁调节器,同时搭建内燃机车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提出的模糊自适应PID励磁调节器对内燃机车恒功率励磁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同时使主发电机的输出端电压更加稳定。(4)针对内燃机车在辅发蓄电池充电中,蓄电池电量耗尽时进行充电导致充电电流过大现象,对内燃机车辅发励磁充电电路原理进行分析。结合Buck电路的特点设计出带Buck缓冲的辅助发电机励磁充电电路,并对控制算法改进为电压电流双环PI控制。通过对带Buck缓冲的辅助发电机励磁充电电路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以及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带Buck缓冲的辅助发电机励磁充电电路可以将蓄电池充电电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齐旭[3](2020)在《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动系统是机车安全运行的生命线,是确保机车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本文结合大连厂高原机车项目,对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并对高原特殊的运用环境对机车制动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高原机车总体设备布置,实际运用的工况要求及机车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机车制动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分析。制动风源系统主要从系统组成结构、主要部件的选型、性能参数配置、理论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说明,结合高原低温的气候特点,着重对机车风缸进行了选材分析和强度计算;结合高原低压的特点,对空压机的供风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高原低压环境对容积式压缩机供风能力有较大影响,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空压机充风时间的计算,来建立空压机的供风能力与海拔气压的关系,指导参数配置。制动控制系统对机车电空制动机主要组成模块功能进行了介绍,对系统内部控制原理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说明;基础制动部分从装置的功能结构安装形式进行说明。其次针对影响机车制动性能的关键参数机车紧急制动距离、机车制动率、机车阻力、及机车停放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确保机车制动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最后在高原实际运用现场,对样车制动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高原适应性实验,从泄漏实验到制动机性能实验再到线路实验,高原机车制动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实验要求。本文设计的机车制动系统应用与大连厂高原机车,系统经过高原各项实验验证,满足高原恶劣运用工况需求。

刘子龙[4](2020)在《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HXN3型高原机车是一款专门为青藏铁路打造的过渡型高原内燃机车,该机车是在HXN3型机车主体框架结构及主参数不变的基础上,针对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运用条件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进。HXN3型高原机车仅设计了唯一的主发电机励磁系统,而其装用的主发电机励磁斩波器在运用过程中显现出较高的故障率,造成机车主发电机励磁电流不稳定、辅助发电机电压检测异常等问题,从而导致机车无法可靠运用,故而研究该型励磁斩波器的故障原因,探索产品的可靠性提升及新产品替代势在必行。本文以HXN3型高原机车项目为背景,首先简要对青藏铁路概况和HXN3型高原机车整车及电气系统进行了介绍,突出主发励磁斩波器可靠性研究的重大意义。其后,重点对主发励磁斩波器故障问题展开剖析,详细介绍了主发励磁斩波器主要作用及工作原理。结合主发励磁斩波器现场运用情况及对故障主发励磁斩波器的实际拆解检修工作,梳理出问题集中项点,并通过对故障集中部件的深入研判,提出了主发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方案,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检修效率及运用稳定性。最后,在达到对主发励磁斩波器可维护可检修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励磁斩波器设计方案,为实现励磁斩波器的自主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张高锋[5](2018)在《高原钢轨探伤车匹配牵引计算及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原钢轨探伤车在格拉线高海拔地区运行时,其柴油机必然存在降功现象,那么动力单元的输出特性亦随之改变,将直接影响整车的牵引性能,适用于低海拔地区的钢轨探伤车还能否满足在高海拔线路工况下运行要求,需做具体计算及校核。故本文在在明确柴油机随海拔上升降功参数的前提下,通过匹配牵引计算,对高原钢轨探伤车所搭载的动力单元牵引性能进行了校核和评价,并在高原试车时对整车牵引性能做了验证及修正。本文采用MATLAB编程的计算方法,结合已有相关资料,首先根据柴油机离散的外特性,通过曲线拟合得到柴油机的外特性曲线,在扣除柴油机辅助功率及高原降功折损后,得到了柴油机净外特性的高阶多项式函数;依据液力变矩器所在低海拔工况下的匹配计算资料,提取了液力变矩器在不同传动比下的输入特性,将负载抛物线函组数导入程序,并绘制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时的输入特性曲线;然后通过搜索法编程求解柴油机净外特性曲线与液力变矩器泵轮负荷抛物线的交点,求解输出特性及绘制曲线,并结合输入特性对匹配性能做了评价;最后以高原钢轨探伤车相关参数为基础,根据牵引计算规程,用MATLAB完成牵引性能的转换计算,拟合并绘制了高原钢轨探伤车在海拔4500m和海拔5100m双动力单元牵引特性曲线。高原钢轨探伤车正式上线交付用户时,在青藏铁路格拉线进行高原试车,采集了试验线路的试车数据,并结合线路状况,统计及分析了有效的试验数据,对比和验证了匹配牵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丁子全[6](2017)在《拉萨机车车辆整备基地设计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青藏铁路机车车辆整备作业技术水平,实现少布点、免维护或少维修的目标,在阐述新建拉萨机车车辆整备基地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针对机务、车辆设备分布,高原新型机车车辆维修保养整备作业,高原新型机车修程修制,高原设备选型等机务、车辆设备工程设计难点,提出创新机务车辆部门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机车车辆维修保养一体化作业、制定高原新型机车修程修制、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等机车车辆整备基地整体设计对策。

章涛林[7](2016)在《基于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的防火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近年来,铁路机车火灾的频繁发生也给铁路安全运营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针对当前铁路机车火灾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富有针对性的铁路机车火灾研究,如铁路机车材料燃烧特性、火灾功率、结构耐火性等实验研究,探寻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改进和优化现有铁路机车防火监测系统,提高铁路机车防火安全性能。首先开展了铁路机车典型材料燃烧特性、火灾功率、结构耐火性等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并建立了不同材料的着火时间、外界辐射热流与临界入射热流的关系。同时结合危害性指数HI模型、N-gas模型、FED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材料燃烧危害性评价,建立了材料燃烧的HNF模型。HNF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估和预测材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的危害性。此外,又具体根据CKD0A型内燃机车内可燃物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各区域使用功能,确定火灾危险性研究的火灾场景设置,对发生火灾后的各种情况、各个部位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现场实测实验研究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研究铁路机车防火监测系统的实效性。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铁路机车典型火灾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以利于发展针对铁路机车火灾的复合探测技术。选取两种典型机车CKD0A和HXN5的动力室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特殊条件下的铁路机车火灾数值模型,结合铁路机车所处的特殊环境及铁路机车内部系统的复杂分布,研究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车内可燃物早期热解产物特性,火灾初期的烟气迁移特性,产物组分浓度分布规律,烟气温度增长特性,同时研究铁路机车内部不同可燃物可能的火灾增长特性和火灾蔓延规律。之后为有效分析各种易燃材料在机车内阴燃以至燃烧的过程中,各探测器采集的温度、烟雾浓度、以及CO等参量的变化,同时为深入研究机械间灰尘、油雾、电磁干扰等因素对探测器正常探测的影响,分别在小尺寸实验箱,6A实验室和1:3尺寸机车开展了机车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并结合铁路机车火灾的增长特性和火灾蔓延规律,针对铁路机车火灾早期条件下内部的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分布,分析不同火灾探测器的优缺点,研究铁路机车火灾适用的火灾探测器类型和布置方式。进而,根据铁路机车火灾环境和日常运营环境中的火灾探测器作用参量的差别,改进火灾探测算法,降低火灾监测系统的漏报和误报率。并基于信息融合技术对机车火灾探测报警机制进行了优化研究,自主开发出新型机车防火监控系统,并在大同HXD2型号铁路机车进行实车检验。最后结合机车火灾模拟实验及大量的机车运行数据分析,开展机车防火系统设计装车应用,并对HXD2机车和HXN5机车的防火装车方案进行改进与应用。

沈永平,臧坚东,方皎波[8](2016)在《DF8B型青藏线高原内燃机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F8B型青藏线高原内燃机车(以下简称高原内燃机车)是微机控制的第一种专门为青藏线设计的干线货运内燃机车。本文介绍了高原内燃机车的研制背景、总体布置、结构特点、技术参数等,还介绍了机车的发明与创新,以及机车在青藏线的试验情况。

刘争平[9](2016)在《拉日铁路针对高原及寒区的工程设计回顾》文中指出拉日铁路是高原及寒区铁路,铁路建设中面临着地热温度最高、内燃机车牵引隧道最长、高海拔风沙治理难度大等三项主要的工程难题,其次还有高原缺氧问题、路基防冻胀问题、高原桥梁设计问题、环保问题、高原型设备选型问题等,涉及高原和寒区的客观影响因素多,这些都要在拉日铁路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工程设计难度大。本文结合拉日铁路工程设计与实践,回顾了其主要工程问题以及针对高原及寒区的工程设计,是拉日铁路设计的总结和研究,对指导高原及寒区铁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陈政[10](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二、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电磁骚扰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电磁兼容标准现状
        1.2.2 铁路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2.3 列车牵引变流系统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HXN3 型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结构及原理
    2.1 HXN3 型内燃机车牵引系统整体结构
    2.2 牵引变流系统
        2.2.1 主发电机
        2.2.2 牵引整流器
        2.2.3 中间直流环节
        2.2.4 牵引逆变器
        2.2.5 牵引电机
    2.3 逆变器工作原理
        2.3.1 两电平逆变电路原理
        2.3.2 两电平逆变电路谐波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HXN3 型内燃机车牵引系统仿真及分析
    3.1 Ansys/Simplorer软件简介
    3.2 发电机仿真及分析
        3.2.1 发电机仿真建模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 整流器仿真及分析
        3.3.1 整流器仿真建模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牵引逆变器仿真及分析
        3.4.1 脉宽调制原理
        3.4.2 牵引逆变器仿真建模
        3.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 牵引电机仿真建模
        3.5.1 牵引电机建模
        3.5.2 牵引电机结果分析
    3.6 逆变电路与电机联合仿真
    3.7 牵引变流系统整体仿真及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HXN3 型机车车底电磁环境仿真分析
    4.1 HXN3 型机车车底电磁环境建模
    4.2 车底总磁场仿真分析
    4.3 车底谐波场仿真分析
    4.4 车底表面电流仿真分析
    4.5 车底电位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电传动内燃机车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内燃机车电力传动方式发展
        1.2.1 直-直流电力传动
        1.2.2 交-直流电力传动
        1.2.3 交-交流电力传动
    1.3 内燃机车励磁控制系统发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内燃机车牵引性能分析及电力传动结构数学建模
    2.1 内燃机车牵引特性分析
    2.2 内燃机车电力传动结构
        2.2.1 柴油机
        2.2.2 主发电机
        2.2.3 整流器
        2.2.4 牵引电动机
        2.2.5 启动发电机
    2.3 内燃机车电机数学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内燃机车调速系统设计
    3.1 调速系统原理和数学模型
        3.1.1 调速系统原理
        3.1.2 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3.2 调速控制器算法
    3.3 调速控制器的算法改进
        3.3.1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3.3.2 BP神经网络算法
        3.3.3 BP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算法
    3.4 调速控制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内燃机车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设计
    4.1 恒功率励磁原理
        4.1.1 牵引发电机的理想外特性
        4.1.2 牵引发电机的自然外特性
    4.2 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的设计
        4.2.1 励磁控制系统作用
        4.2.2 励磁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2.3 恒功率励磁控制策略及数学建模
    4.3 恒功率励磁调节器的算法改进
        4.3.1 模糊控制
        4.3.2 模糊自适应PID励磁调节器设计
    4.4 恒功率励磁控制系统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内燃机车辅发励磁充电电路设计
    5.1 充电电路控制及原理
        5.1.1 PWM产生原理
        5.1.2 充电电路原理
    5.2 充电电路设计及改进
        5.2.1 电路结构改进
        5.2.2 改进电路结构理论推导
    5.3 带Buck缓冲的辅助发电机励磁充电电路系统建模
        5.3.1 控制信号产生算法
        5.3.2 软件控制流程
    5.4 仿真实验
        5.4.1 带Buck缓冲的辅助发电机励磁充电电路模型
        5.4.2 仿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高原机车概况
        1.2.1 国外高原机车
        1.2.2 国内高原机车
    1.3 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1.3.1 世界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3.2 国内机车制动系统的发展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原机车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机车总体
    2.2 机车运用条件
        2.2.1 环境条件
        2.2.2 运用工况
    2.3 机车主要技术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设计
    3.1 启动风源系统设计
        3.1.1 辅助压缩机选型
        3.1.2 启动马达选型
        3.1.3 启动风缸设计
        3.1.4 气路设计及控制原理
        3.1.5 启动风源系统的优点
    3.2 主风源系统设计
        3.2.1 总风缸设计
        3.2.2 空气压缩机
        3.2.3 空气干燥器
        3.2.4 主风源系统气路原理设计
    3.3 制动控制系统
        3.3.1 制动控制系统
        3.3.2 停放制动控制系统
        3.3.3 后备制动
        3.3.4 双管供风装置设计
    3.4 基础制动装置
    3.5 电制动系统
        3.4.1 电制动系统的优点
        3.4.2 电阻制动设计方案
    3.6 空电联合控制逻辑设计
        3.6.1 空电联锁模式控制逻辑设计
        3.6.2 空电联合模式控制逻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原机车制动性能计算
    4.1 机车制动力及制动距离计算
        4.1.1 基础制动装置原理示意图
        4.1.2 主要参数
        4.1.3 制动率
        4.1.4 高磨合成闸瓦的摩擦系数
        4.1.5 机车单位阻力
        4.1.6 紧急制动距离计算
    4.2 机车停放制动能力计算
        4.2.1 机车制动参数
        4.2.2 机车停放制动率
        4.2.3 坡道停车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的性能试验
    5.1 风源系统试验
        5.1.1 风源系统气密性试验
        5.1.2 空压机性能试验
    5.2 空气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5.2.1 空气制动系统静态试验
        5.2.2 空气制动系统动态试验
    5.3 空电联合制动性能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NJ2型机车与HXN3型高原机车总体介绍
        1.2.1 NJ2机车总体介绍
        1.2.2 HXN3型高原机车总体介绍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车电气系统及主发励磁斩波器关键技术分析
    2.1 HXN3型高原机车电气系统介绍
        2.1.1 主传动系统
        2.1.2 辅助传动系统
        2.1.3 微机网络控制系统
    2.2 YJ117A同步主辅发电机特性
        2.2.1 总体结构
        2.2.2 主发定子
        2.2.3 辅发定子
        2.2.4 转子
        2.2.5 牵引整流器
        2.2.6 滑环刷架系统
        2.2.7 主辅发电机基本参数
    2.3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机车电气系统中的作用
        2.3.1 主发励磁斩波器的硬件构成
        2.3.2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HXN3高原机车电气系统中主要作用
    2.4 主发励磁斩波器工作原理
        2.4.1 主发励磁斩波器主回路
        2.4.2 主发励磁斩波器辅助发电机电压及频率检测回路
        2.4.3 主发励磁斩波器内部芯片供电回路
        2.4.4 主发励磁斩波器IGBT驱动回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发励磁斩波器的检修工作
    3.1 主发励磁斩波器现场运用情况
        3.1.1 主发励磁斩波器在机车上的自测试
        3.1.2 主发励磁斩波器运用故障情况
    3.2 主发励磁斩波器故障部件分析
        3.2.1 IGBT驱动回路故障问题
        3.2.2 固态继电器故障问题
        3.2.3 辅发电压采样变压器故障问题
        3.2.4 单片机(主控芯片)故障问题
    3.3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方案
        3.3.1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提升项点
        3.3.2 主发励磁斩波器检修流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发励磁斩波器优化设计探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原钢轨探伤车匹配牵引计算及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1.1 钢轨探伤车简述
        1.1.2 钢轨探伤车国内外使用情况
        1.1.3 高原探伤车的动力选型
        1.1.4 本论文研究问题的引出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高原探伤车液传动力系统匹配计算
    2.1 液力传动简述
    2.2 进口液力变速箱在轨道工程车上的应用现状
    2.3 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
        2.3.1 作图法
        2.3.2 解析法
        2.3.3 计算机辅助计算法
    2.4 高原探伤车动力系统简介
    2.5 动力单元匹配计算
        2.5.1 柴油机高原降功
        2.5.2 柴油机速度特性
        2.5.3 柴油机的净外特性
        2.5.4 柴油机外特性曲线拟合软件简介
        2.5.5 柴油机外特性曲线拟合
        2.5.6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2.5.7 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2.5.8 共同工作点求解
        2.5.9 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2.6 动力单元匹配性能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整车牵引计算
    3.1 整车参数
    3.2 牵引计算
    3.3 牵引计算结果
        3.3.1 海拔4500牵引曲线
        3.3.2 海拔5100m牵引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高原试车验证
    4.1 高原试车试验
    4.2 试车数据采集
    4.3 试车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柴油机外特性曲线拟合程序
附录B 液力变矩器输入扭矩程序
附录C 共同工作输入特性曲线绘制及匹配求解程序
附录D 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绘制程序
附录E 整车牵引计算程序

(6)拉萨机车车辆整备基地设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务、车辆设备工程设计概述
2 机车车辆整备基地总体设计对策
    2.1 创新机务车辆部门运营管理模式
    2.2 实现机车车辆维修保养一体化作业
    2.3 制定高原新型机车修程修制
    2.4 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3 结束语

(7)基于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的防火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机车简介
        1.1.2 铁路机车火灾简介
    1.2 研究现状与总结
        1.2.1 机车火灾特性研究
        1.2.2 机车典型材料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2.3 机车火灾探测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实验研究
    2.1 CKD_(OA)型机车火灾实验研究
        2.1.1 CKD_(OA)实验简介
        2.1.2 材料燃烧特性分析
        2.1.3 CKD_(OA)型内燃机车火源功率计算
    2.2 典型机车车载材料火灾实验研究
        2.2.1 内燃机车铝面-聚氨酯保温材料实验研究
        2.2.2 铁路机车太阳能材料实验研究
    2.3 机车火灾早期探测实验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机车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3.1 火灾模拟基础
        3.1.1 模型介绍
        3.1.2 模拟基础
    3.2 CKD_(OA)型内燃机车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3.2.1 模拟模型及工况设计
        3.2.2 模拟结果分析
    3.3 HXN5型内燃机车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3.3.1 模拟模型及工况设计
        3.3.2 模拟结果分析
    3.4 HXN5内燃机车动力间防灭火方案简介
        3.4.1 水喷淋对机车火灾的抑制影响研究
        3.4.2 HXN5内燃机车动力间防火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车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研究
    4.1 火灾探测器原理分析
    4.2 小尺寸实验箱机车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结论
    4.3 6A实验室内机车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
        4.3.1 实验过程
        4.3.2 实验结论
    4.4 1:3尺寸机车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实验
        4.4.1 实验室及实验方法设计
        4.4.2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4.4.3 实验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机车火灾探测报警机制优化研究
    5.1 火灾探测算法优化
        5.1.1 单输入偏置滤波算法
        5.1.2 复合传感器信号相关算法
    5.2 防火监控子系统运行现状
        5.2.1 装车运行概况
        5.2.2 报警数据统计
        5.2.3 报警原因分析
    5.3 探测器报警方案
        5.3.1 探测器类型选择
        5.3.2 探测器响应时间
        5.3.3 探测器布置方案
        5.3.4 报警关联方案
    5.4 改进方案推演
        5.4.1 探测器点位布置
        5.4.2 报警控制模式
        5.4.3 报警诊断算法
        5.4.4 数据分析功能
    5.5 防误报功能论证
        5.5.1 灰尘干扰
        5.5.2 电磁干扰
        5.5.3 油雾干扰
    5.6 报警有效性论证
        5.6.1 报警有效性
        5.6.2 挡板有效性
    5.7 机车防火增强型改进方案及实施
        5.7.1 探测器改进
        5.7.2 探测器点位布置
        5.7.3 报警控制模式
        5.7.4 报警诊断算法
        5.7.5 数据分析功能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车防火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及装车应用
    6.1 机车防火监控子系统设计开发
        6.1.1 系统设计简介
        6.1.2 开发过程与调试
    6.2 机车防火监控子系统测试
    6.3 大同厂实车实验
        6.3.1 实车实验概况
        6.3.2 实验记录分析
        6.3.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论
    6.4 机车防火装车方案
        6.4.1 HXD2机车防火装车方案简介
        6.4.2 HXN5机车防火装车方案简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本文工作创新点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10)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产业创新系统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2.2 历史友好模型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3.1 蒸汽机车时代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3 小结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2.7 小结
    3.3 电力机车时代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3.8 小结
    3.4 高速铁路时代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1 知识层面
        4.1.2 技术层面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4.2.3 组织类型
        4.2.4 出口活动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国家政策
        4.3.2 铁路企业规模
        4.3.3 企业研发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4.1 研发合作环境
        4.4.2 服务环境
        4.4.3 大气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5.5 产业动力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内容
    6.2 建议
        6.2.1 技术创新方面
        6.2.2 技术扩散方面
        6.2.3 体制改革方面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内燃机车牵引系统电磁骚扰特征研究[D]. 张培培.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电传动内燃机车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D]. 任相.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3]高原机车制动系统研究[D]. 齐旭.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HXN3型高原机车励磁斩波器可靠性提升的研究[D]. 刘子龙.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高原钢轨探伤车匹配牵引计算及试验分析[D]. 张高锋.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6]拉萨机车车辆整备基地设计的思考[J]. 丁子全.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7(10)
  • [7]基于铁路机车火灾发展规律的防火监测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 章涛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02)
  • [8]DF8B型青藏线高原内燃机车[A]. 沈永平,臧坚东,方皎波.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9]拉日铁路针对高原及寒区的工程设计回顾[A]. 刘争平. 青藏铁路运营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10]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青藏铁路内燃机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