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

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

一、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论文文献综述)

代倩兰[1](2020)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特点与辨证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无特效西药,而中药治疗NAFLD有一定优势。本研究通过研究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实验室指标,进一步探索相关分布规律,通过对治疗NAFLD的方药进行辨证用药分析,进一步探索NAFLD临床辨证用药规律。方法:1.NAFLD患者体质与中医辨证及相关指标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宣武中医医院的患者及体检者等232例,其中NAFLD组112例,对照组120例。对问卷结果用Excel表进行统计,依据体质判定标准对中医体质进行转化分计算及判定。最终数据用SPSS24.0进行分析。2.NAFLD辨证用药规律研究:检索2009年09月-2019年0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临床研究、经验方及医案等)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检索词为“非酒精性脂肪肝or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非酒精性脂肪肝病”and“中医or中药or中医药”,检索方式为主题词、关键词检索,共检索相关文献1368篇,通过逐篇阅读的方式进行筛选,最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72篇,收集完整中药处方261首。将符合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进行分析,并对证型统计数量前5位的处方药物分别进行分析。结果:1.NAFLD患者体质与中医辨证及相关指标研究:(1)NAFLD组患者在年龄、体重、BMI统计分析中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2)NAFLD组患者兼夹体质普遍存在,占本组人数的42.86%;(3)NAFLD组患者体质构成以偏颇体质为主,构成比为98.56%,其中痰湿质最多,构成比为20.19%。与对照组相比,体质分布有差异(p<0.05);(4)不同体质的TC、TG、DBIL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TC、TG分布最高,血瘀质DBIL分布最高。2.NAFLD辨证用药规律研究:(1)在261首治疗NAFLD的处方的药物频次分析中,共得到209种中药,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山楂(147次)、泽泻(146次)、丹参(132次)、茯苓(131次)、柴胡(121次)、白术(118次)、决明子(88次)、陈皮(82次)、郁金(72次)、甘草(70次);(2)化痰祛瘀方的中药频次分析中,共得到105种中药,频次使用最多的是丹参(31次),疏肝健脾方的中药频次分析中,共得到90种中药,频次最多的为柴胡(26次),清热化湿方频次分析中,共得到62种中药,频次最多的为茵陈(11次),化痰祛湿方频次分析中,共得到59种中药,频次最多的为茯苓(13次),健脾补肾方频次分析中,共得到76种中药,频次最多的为茯苓(11次);(3)对治疗NAFLD的209味中药进行归经分析,主要归脾、肝二经,其次是胃、心经;(4)对治疗NAFLD的209味中药进行四气分析,四气频次最多的为温性,其次为寒性,对其进行五味分析,苦味药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甘味;(5)对261首治疗NAFLD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30个,频次前10的依次为泽泻-山楂(102次)、丹参-山楂(96次)、白术-茯苓(88次)、丹参-泽泻(87次)、茯苓-泽泻(84次)、茯苓-山楂(80次)白术-泽泻(77次)、柴胡-泽泻(72次)、白术-山楂(71次)、丹参-柴胡(70次);(6)化痰祛瘀方出现频次最多的药对为丹参-山楂,频次为28次;疏肝健脾方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白术-茯苓和柴胡-茯苓,频次为20次;清热化湿方出现频次最高的为泽泻-山楂,频次为7次;化痰祛湿方出现频次最高的为陈皮-茯苓,频次为9次;健脾益肾方频次最高的为白术-茯苓,频次为11次。结论:1.NAFLD患者在中医体质分布上以偏颇体质为主,兼夹体质较为常见,痰湿质分布最多。不同体质的NAFLD患者TC、TG、DBIL水平不同,其中痰湿质TC、TG分布最高,血瘀质DBIL分布最高。2.治疗NAFLD的组方药物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为山楂,使用频次最多的药对为山楂-泽泻,其核心治法以化浊降脂、利水祛湿为主。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二经,在NAFLD治疗中,除考虑病位肝外,还要从脾入手。在对方药进行辨证分析中,化痰祛瘀方、疏肝健脾方、化痰祛湿方、清热化湿方、健脾益肾方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分别为丹参、柴胡、茯苓、茵陈、茯苓。可以看出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用药有所偏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治疗NAFLD临床用药选择和组方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若宣[2](2020)在《姚乃礼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及健脾和肝汤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研究总结姚乃礼教授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同时将理论与临证相结合,评价健脾和肝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挖掘中医药治疗IBS-D的特色优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姚乃礼教授治疗IBS-D的临床病历,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及姚乃礼教授亲自指导等方式,整理总结姚乃礼教授论治IBS-D的临床经验。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姚乃礼教授门诊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基本方健脾和肝汤加减治疗,每2周调方1次,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随访1个月后记录患者中医证候各项积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安全性指标。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研究结果:首次对姚乃礼教授治疗IBS-D进行经验总结。病因方面,姚乃礼教授认为IBS-D之外因责于外邪侵袭,内因责于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在病机方面,以“脾胃虚弱,肝脾不和,湿浊内蕴,传导失宜”为IBS-D的基本病机;在诊治中,强调健脾和胃以固其本,调和肝脾,调畅气机,兼顾饮食及情志因素,并确立基本治则“健脾化湿,调气和肝”。姚乃礼教授强调临床诊治要把握疾病的基本病机,病证结合,全局治疗。处方精准力专,兼顾多证,灵活化裁。本临床研究以健脾和肝汤加减治疗IBS-D患者60例,其中因未按要求服药或失访致4人脱落,共有56例患者完成本临床观察;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为5:3;年龄分布以30-39岁最多,计有20例(35.71%),其次为18-29岁,计有13例(23.22%),再者为40-49岁,计有9例(16.07%):病程以1-5年患者最多,计有35例(62.5%),其次为病程6-10年,计有11例(19.64%),再者病程<1年,计有8例(14.28%)。在治疗4周后,根据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评价疗效指数,其中显效37例(66.07%),有效14例(25.00%),无效5例(8.93%),总有效例数为51例,总有效率为91.07%;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健脾和肝汤加减可以明显改善IBS-D患者的总体症状及体征。以IBS-QOL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各维度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健脾和肝汤加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4周后,停药1个月随访,严重复发1例(1.79%),一般复发2例(3.57%),轻度复发2例(3.57%),未复发51例(91.07%),共有5例复发,总复发率为8.93%。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异常。研究结论:姚乃礼教授对IBS-D的病名、病因病机、辨治用药等方面有其独到的研究及见解,运用健脾和肝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殷宏振[3](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黄峰教授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挖掘、整理黄峰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用药特色,并进一步探讨黄峰教授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临证经验,以期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黄峰教授自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运用中医药治疗的90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资料,纳入符合要求的初诊及复诊处方共计172张。并将方中用药录入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分析得出关联系数较高的药物,以复杂熵聚类算法得出核心组合,以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新处方。分析黄峰教授在该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总结黄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思路与临证经验。结果:黄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山楂、茯苓、姜黄、荷叶、白术、桂枝、川芎、陈皮、泽泻、郁金、黄芪、蒲黄、柴胡、麦芽、党参、甘草等。所用药物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为主,其中以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使用频次高低按照四气归属依次为温、平、寒、凉、热;按照五味归属依次为甘、苦、辛、酸、咸、涩;而对于归经而言,主要集中为脾、胃、肺、肾经。常用药对:白术-茯苓、茯苓-山楂、姜黄-茯苓、姜黄-山楂、桂枝-茯苓、山楂-荷叶等,核心药物9味。关联系数较高的药物:柴胡-白术、柴胡-栀子、熟地黄-何首乌、西洋参-北沙参等。常用药物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黄峰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机为脾肾亏虚,肝失疏泄,肺失宣降。黄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特征鲜明。通过数据挖掘证实黄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用药组方具有一定规律,在四气、五味、归经及常用药对和核心组合规律方面具有个人特色。黄峰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注重调补五脏,兼以化痰消瘀利湿清热。

张放放[4](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四逆散医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近现代期刊及部分医案专着中的四逆散医案进行挖掘,为临床合理运用四逆散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相关期刊及《中华医典》医论医案部分,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的古今四逆散医案,通过Microsoft access建立四逆散医案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用量、辨证理据、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26例医案涉及中医病名105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胃痛、胁痛、厥证。2、男性高频疾病依次为胃痛、胁痛、阳痿、泄泻,女性为胁痛、胃痛、厥证、腹痛。儿童为发热、腹痛、夜啼,成人为胃痛、胁痛、厥证。3、326例医案中303例描述了脉象,涉及脉象53种,高频脉象依次是弦脉、弦细脉;拆分相兼脉后,弦脉出现258次,占85.14%;241例医案描述舌质,高频舌质为红舌;283例医案描述舌苔,累计27种舌苔,薄白苔及薄黄苔出现频次最高。4、共纳入主症1478次,规范后累计为203种,高频主症依次为:食欲减退、四肢不温、腹痛。5、326例医案中1例使用散剂,325例使用汤剂;使用赤芍为30例,白芍305例,赤、白芍同用9例,使用枳壳94例,枳实232例,使用生甘草为205例,炙甘草为115例,6例医案中未使用甘草。6、在325例汤剂医案中药味剂量众数为:柴胡10g、赤芍10g、白芍15g、枳壳10g、枳实10g、生甘草6g、炙甘草6g;药味均值为:柴胡10.70g、赤芍11.50g、白芍15.40g、枳壳10.38g、枳实10.97g、生甘草6.53g、炙甘草8.56g;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比例均值为1:1.57:1.04:0.72,众数为1:1:1:1,但仅25例按1:1:1:1运用。7、共加味中药951次,涉及中药209种,加味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郁金、香附、大黄,分类统计后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8、女性四逆散用药剂量可能大于男性,儿童运用四逆散剂量较成人减少。结论:1、现代临床运用四逆散时,运用范围较《伤寒论》明显拓宽。2、四逆散在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中主治病种有明显差异。3、现代临床运用中四逆散原方剂型及药味之间的比例与《伤寒论》原书中差异较大。4、在运用四逆散时,加味以理气药、活血化瘀药为多。5、儿童运用四逆散时剂量较成人减少。

武红胜[5](2019)在《消症散积Ⅱ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消症散积Ⅱ号方治疗痰瘀互结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LFD)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腹部B超及肝功能(ALT)、血脂(TG、TC)的变化,旨在评价消症散积Ⅱ号方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是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就诊,被确诊且符合痰瘀互结证的NALFD病例60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纳入病例30人。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消症散积Ⅱ号方中药免煎颗粒(黄芪、王不留行、浙贝母、皂角刺、山楂、荷叶、路路通、半夏、茯苓、海藻、昆布),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加用基础饮食生活指导。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中医症状、证候积分、实验室生化指标肝功能(ALT)、血脂(TG、TC)及腹部B超的变化。其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60名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肝功(ALT)、血脂(TG、TC)指标均下降,且分别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超影像学改善程度比较,其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由中度转变为轻度,对照组有1例患者由重度转变为中度,余患者轻、中、重度均无明显改变,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63.33%,两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改善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改善率为63.33%,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得出结论消症散积Ⅱ号方能够有效治疗痰瘀互结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还具有降低NALFD患者的BMI,改善TC,TG,ALT水平的功效;表明消症散积Ⅱ号方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服用的方便性;值得推广研究与应用。

甘国进[6](2016)在《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一、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研究范绍荣主任中医师、男,教授,安徽省名中医、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肾病专业委员会和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养生保健分会常委、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教授。范绍荣主任1957年出生于马鞍山市一个书香之家,1978年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范绍荣主任坚持广读中医经典,接纳现代医学理论,擅长疑难杂症的诊疗,主张“西医断病、中医治病、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理念。范绍荣主任注重脏腑辨证,探求病机根本,重视阴阳变化,临证时重视脾肾的顾护,维护正气。在行医思路上主张把西医侧重病因和病理形态的诊断与中医偏重全身生理病理的疾病反应状态的诊断相结合,将西医的辨病和中医的辨证相结合,求同存异,融会贯通,更全面的了解整个病情,增强诊治的深度和广度。范绍荣主任不仅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待患者如亲友,始终把病人摆在第一位,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处处能患者考虑。诊查每一位病人时必关怀体察,态度耐心,极其负责。二、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观察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对患者其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作用机理,为该治疗方案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按照随机化临床试验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住院患者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糖+糖肝平治疗,对照组采用降糖+降脂常规治疗。通过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对比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组在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上有明显改善,其结果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血脂水平、肝功能、同型半胱氨酸、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BMI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好转,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1.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肝功能水平。2.糖肝平治疗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衷学军,李平,辛伟[7](2004)在《消脂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中药消脂汤治疗脂肪肝,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40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属痰湿瘀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其中男30例,女10例;40岁以下者11例,40-50岁者17例,50岁以上者9

潘丰满[8](2004)在《不同治法方药抗大鼠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不同治法方药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理论。 方法: 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加白酒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疏肝、健脾、补肾、祛湿、活血及综合方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血脂、肝功能及光镜、电镜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ALT和AST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P<0.05)。各用药组TC、LDL-C、ALT、AS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以疏肝组下降最为显着(P<0.05)。 2.光镜观察:模型组所有大鼠均见中至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增大,胞浆内脂滴大小不一,细胞水肿严重,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明显,有较多灶性纤维增生。健脾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脂肪变,综合组、疏肝组、祛湿组、活血组大鼠肝组织无明显脂肪变或仅见轻度脂肪变,补肾组则脂肪变仍较明显。各用药组大鼠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3.电镜观察:模型组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内质网肿胀。疏肝组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含少量脂滴,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正常。其他各用药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介于模型组和疏肝组之间。 结论: 1.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脂肪肝的主要病机,其中肝脾功能失调是其关键; 2.疏肝、健脾、祛湿、活血法是脂肪肝的重要治法,其中疏肝、健脾法在脂肪肝的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3.上述不同治法和相关方药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肝脂肪变性、保护肝细胞和细胞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等发挥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谭勇,姜春燕[9](2004)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专方专药治疗脂肪肝 4方面 ,评述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现状。

史亚祥[10](2001)在《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特点与辨证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NAFLD的流行病学
        2 NAFLD的发病机制
        2.1 二次打击学说及多次打击学说
        2.2 其他学说
        3 NAFLD的诊断标准
        3.1 肝组织学检查
        3.2 影像学检查
        3.3 其他检查方法
        4 NAFLD的西医治疗
        4.1 非药物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手术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研究
        1 NAFLD的病因病机
        2 NAFLD的中医证型
        3 NAFLD的中医体质
        4 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
        5 NAFLD的中医药治疗
        5.1 复方治疗
        5.2 中成药
        5.3 外治方法
        5.4 用药规律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辨证及相关指标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NAFLD诊断标准
        1.2.2 体质辨识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1.1 NAFLD组纳入标准
        1.3.1.2 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调查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中医证候判定
        1.7 中医体质量表选择及体质判定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总体情况
        2.1.2 性别分布
        2.1.3 年龄分布
        2.1.4 身高分布
        2.1.5 体重分布
        2.1.6 体重指数(BMI)分布
        2.1.7 吸烟分布
        2.1.8 职业分布
        2.1.9 文化程度分布
        2.1.10 睡眠状况分布
        2.1.11 饮食习惯分布
        2.1.12 性格特征分布
        2.1.13 工作压力分布
        2.2 体质分布
        2.2.1 单一体质与兼夹体质分布
        2.2.2 体质类型分布
        2.3 证候分布
        2.4 实验室指标
        2.6 体质分布与证候分布
        2.7 体质分布与实验室指标
    3 讨论
        3.1 影响因素分析
        3.2 体质分布
        3.2.1 单一体质与兼夹体质分布
        3.2.2 体质类型分布
        3.3 证候分布
        3.4 实验室指标
        3.5 体质分布与证候分布
        3.6 体质分布与实验室指标
    4 结论
第三部分 NAFLD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搜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处方辨证分型
        1.5 术语规范化处理
        1.6 数据录入与核对
        1.7 统计分析方法
        1.8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处方辨证分型
        2.2 化痰祛瘀方
        2.2.1 用药频次统计
        2.2.2 药物归经统计
        2.2.3 药物性味统计
        2.2.4 组方规律
        2.3 疏肝健脾方
        2.3.1 用药频次统计
        2.3.2 药物归经统计
        2.3.3 药物性味统计
        2.3.4 组方规律
        2.4 清热化湿方
        2.4.1 用药频次统计
        2.4.2 药物归经统计
        2.4.3 药物性味统计
        2.4.4 组方规律
        2.5 化痰祛湿方
        2.5.1 用药频次统计
        2.5.2 药物归经统计
        2.5.3 药物性味统计
        2.5.4 组方规律
        2.6 健脾补肾方
        2.6.1 用药频次统计
        2.6.2 药物归经统计
        2.6.3 药物性味统计
        2.6.4 组方规律
        2.7 总体分析
        2.7.1 用药频次统计
        2.7.2 药物归经统计
        2.7.3 药物性味统计
        2.7.4 组方规律
    3 讨论
        3.1 药物频次分析
        3.1.1 总体频次分析
        3.1.2 化痰祛瘀方药物频次分析
        3.1.3 疏肝健脾方药物频次分析
        3.1.4 清热化湿方药物频次分析
        3.1.5 化痰祛湿方药物频次分析
        3.1.6 健脾补肾方药物频次分析
        3.2 归经及性味分析
        3.2.1 归经分析
        3.2.2 性味分析
        3.3 组方规律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附录1 基本信息表
    附录2 辨证分型判定表(研究者填写)
    附录3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附录4 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指标登记表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1 论文
    2 参与课题
    3 奖励与证书

(2)姚乃礼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及健脾和肝汤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及沿革
    2 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认识
        2.2 现代医家认识
    3 治疗
        3.1 辨证论治
        3.2 传统方化裁
        3.3 医家经验治疗
        3.4 其他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2.1 胃肠动力障碍
        2.2 内脏高敏感性
        2.3 精神心理因素
        2.4 饮食因素
        2.5 遗传因素
        2.6 肠道感染
        2.7 脑-肠轴
        2.8 其他因素
    3 临床诊断
    4 治疗进展
        4.1 药物治疗
        4.2 饮食疗法
        4.3 心理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姚乃礼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
    1 基本认识
        1.1 病名研究
        1.2 病位认识
        1.3 病因认识
        1.4 病机研究
    2 诊疗思路
        2.1 健脾和胃,以固其本
        2.2 调和肝脾,调畅气机
        2.3 疏达情志,兼顾饮食
    3 辨治体会
        3.1 贯穿全局,紧扣病机
        3.2 病证结合,整体治疗
        3.3 审证选方,用方灵活
        3.4 用药严谨,善用对药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及计算依据
        2.2 治疗方法
        2.3 药物来源及煎服方法
        2.4 疗程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疗效评价
        3.3 安全性评价
    4 典型医案
    5 讨论
        5.1 肝郁脾虚是IBS-D的基本病机
        5.2 健脾和肝汤方解
        5.3 一般情况分析
        5.4 健脾和肝汤的疗效评价
    6 存在问题及展望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黄峰教授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NAFLD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证治分型
        1.4 中医药治疗
        1.4.1 传统方剂治疗
        1.4.2 自拟方剂治疗
        1.4.3 中成药及中药单体治疗
        1.4.4 中医外治法
    2 现代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式
第二部分 病例资料分析治疗NAFLD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搜集与整理
        2.2 中药录入规范化
        2.3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2.4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药物基本信息
        3.1.1 用药频次统计
        3.1.2 用药功效分类统计
        3.1.3 用药四气统计
        3.1.4 用药五味统计
        3.1.5 用药归经统计
        3.2 组方规则方剂分析用药模式
        3.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核心药物组方规律分析及新方分析
        3.3.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分析
        3.3.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3.3.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4 讨论
        4.1 黄峰教授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4.2 黄峰教授常用药物功效分类分析
        4.3 黄峰教授常用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分析
        4.4 黄峰教授常用药对及新方分析
        4.5 黄峰教授临证用药灵活变通
第三部分 黄峰教授治疗NAFLD临证经验
    1 自拟疏肝化浊通瘀汤
    2 升降相因,调理气机
    3 泻中有补,补泻同调
    4 顾护中焦,守护中阳
    5 宣肺降浊,与邪出路
    6 温肾化气,内守气与阳
    7 临床验案举例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四逆散医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医案信息整理规范
    2.4 建立数据库
    2.5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四逆散方主治疾病统计结果
    3.2 四逆散主症统计结果
    3.3 舌象的统计
    3.4 脉象的统计
    3.5 性别的统计
    3.6 年龄的统计
    3.7 不同人群四逆散主治疾病及主症的统计
    3.8 四逆散原方药物的统计
    3.9 四逆散疗效统计结果
    3.10 四逆散服药剂数统计
    3.11 四逆散加味药物统计
    3.12 四逆散合方统计结果
    3.13 中药与主症关联规则分析
4 讨论
    4.1 四逆散医案中舌脉的分析
    4.2 四逆散医案中主治疾病的分析
    4.3 四逆散主症分析
    4.4 四逆散原方统计结果分析
    4.5 四逆散加味中药统计结果分析
    4.6 性别对四逆散用量影响的分析
    4.7 年龄对四逆散用量影响的分析
    4.8 四逆散加味药物与主症关联性统计结果分析
5 结论
6 创新性与特色
7 问题与展望
    7.1 存在的问题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5)消症散积Ⅱ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6)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研究
    1 医技精湛,博极医源
        1.1 注重脏腑辨证
        1.2 探求病机根本
        1.3 重视脾肾的调治
        1.4 重视阴阳变化
        1.5 宏观结合微观
        1.6 治养结合,防患于未然
    2 医德高尚,治学有方
        2.1 医德崇高,以人为本
        2.2 治学严谨,持之以恒
        2.3 解放思想,注重临床
    3 中药的运用心悟
        3.1 单味药经验
        3.2 常用药对经验
    4 部分病案评析
        4.1 胸痹心痛病案
        4.2 乳癖病案
        4.3 腹痛病案
        4.4 闭经病案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退出标准
        2.6 研究方法
        2.6.1 分组、用药、疗程
        2.6.2 观测项目及方法
        2.6.3 疗效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4.1 近代中医文献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
        4.1.1 中医辨证论治
        4.1.2 中医专方治疗
        4.1.3 中医外治法
        4.2 现代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认识与治疗
        4.2.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4.2.2 西医治疗方案
        4.3 治疗方案的分析
        4.3.1 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
        4.3.2 糖肝平的方解及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消脂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对照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2 结果
3讨论

(8)不同治法方药抗大鼠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理论研究
    1 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2 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3 脂肪肝的动物模型研究
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血脂的变化
        3.3 各组大鼠肝功能的变化
        3.4 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
        3.4.1 肉眼观察结果
        3.4.2 光镜观察结果
        3.4.3 电镜观察结果
讨论
    1 关于脂肪肝动物模型的评价
    2 对脂肪肝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
    3 不同治法方药对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发表论文
参研课题
致谢

(9)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的研究
2 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
3 基本方加减治疗的研究
4 专方专药治疗的研究
    4.1 疏肝解郁, 活血化痰类
    4.2 健脾疏肝, 活血化痰类
    4.3 清肝利湿, 活血化痰类
    4.4 滋肝益肾, 活血化痰类
5 述评及展望

四、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质特点与辨证用药规律研究[D]. 代倩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姚乃礼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总结及健脾和肝汤临床观察[D]. 张若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黄峰教授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D]. 殷宏振.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四逆散医案研究[D]. 张放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消症散积Ⅱ号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 武红胜.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6]糖肝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湿热困脾证)的疗效观察[D]. 甘国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消脂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 衷学军,李平,辛伟. 湖北中医杂志, 2004(11)
  • [8]不同治法方药抗大鼠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D]. 潘丰满. 暨南大学, 2004(01)
  • [9]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现状[J]. 谭勇,姜春燕. 北京中医, 2004(01)
  • [10]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J]. 史亚祥. 江苏中医, 2001(10)

标签:;  ;  ;  ;  ;  

和肝汤治疗脂肪肝4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