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差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习成绩差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

一、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21)在《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

李司泽[2](2021)在《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的脑机制研究》文中提出

郭璐[3](2021)在《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教育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学困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到学生个人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一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起点,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进行成因及对策分析,有助于及时扭转学困现状,为顺利学习思想政治课做好铺垫,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人才基础。通过对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出现思想政治课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初高中衔接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等。基于此,要不断增强学困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主动落实学习任务;教师要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优化课堂教学;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思想政治课学习氛围;学校要注重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健全评价机制;社会要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优化育人环境,以期为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牛蕾[4](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适应性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一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对诊断学生适应性水平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问题:(1)合理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分别是什么?(2)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如何?研究共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级指标进行初构,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进行初构;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之后基于量表施测结果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出最终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根据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编制测评量表(正式测试),进行施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信效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成绩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正式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进行预习的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内在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测评项目。(2)整体水平方面:被测总体数学学习适应性得分均值为3.6分(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好,在教学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弱。(3)差异方面: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和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的效应量分别为大效应和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进入高一前预习与未预习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差异表现差异的效应量均为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建议:(1)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2)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3)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赵珊珊[5](2021)在《父母参与对中学新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认为日常性学业弹性是指学生在面对日常学业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学业挫折和挑战,尤其是对于处在学段转换期的初一和高一学生,他们的心理更加容易产生波动。这些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通常不是长期性的或者比较重大的挫折,而是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会遇到的学业挑战和困难。例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内容理解慢、学习时间不够用等。有研究表明,日常性学业压力比重大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更强。因此,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业压力下的复原与成长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参与是父母对于子女日常学业活动的参与,已有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参与对青少年的学业适应和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关注父母参与是否能提升学生面对日常学业挫折时的积极应对能力。因此,考察父母参与对中学新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发展系统论,探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在父母参与和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弹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考察班级动机氛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选取信阳市和南阳市某三所中学的843名初一和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参与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学业浮力量表和班级动机氛围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参与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日常性学业弹性、掌握氛围显着正相关,父母参与和成绩氛围显着负相关;日常性学业弹性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掌握氛围显着正相关。掌握氛围对“父母参与→基本心理需要→日常性学业弹性”这一中介路径不起调节作用,而成绩氛围对“父母参与→基本心理需要→日常性学业弹性”这一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结论:(1)父母参与能正向预测中学新生的日常性学业弹性;(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参与对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班级成绩氛围能够调节基本心理需要对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当学生感知到的班级成绩氛围水平较高时,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日常性学业弹性的正向预测作用被削弱。

程思远[6](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高中阶段是人生抉择的关键期,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人生抉择,但高中生自我认识与规划能力较弱,需要生涯教育的指引。与此同时,面对新高考改革引发的选科、选考等系列问题,高中生更加需要生涯教育的指导。基于此,本研究调查了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现状,对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改进生涯教育、推动新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两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有效学生问卷484份,并对7名学生及4名生涯教育教师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认识、当下生涯教育的实践过程以及实践效果。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涯教育实践过程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生涯教育目标不科学,功利性较强且生活性较弱;生涯教育内容不系统,新高考改革相关内容多而求职与生活辅导内容较少;生涯教育实施人员不健全,专业师资及学科教师力量未发挥;生涯教育实施途径不完善,专门课程与校外实践等活动较少;生涯教育评价匮乏,评价频次低且评价主体单一。其次,生涯教育实践效果不均衡,具体表现在高中生生涯成熟度总体发展的不均衡;人口统计学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成熟度的不均衡,涉及性别、年级、学习成绩、选科组合、家庭年收入、父母文化水平几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首先,完善生涯教育体系,规范生涯教育实践过程。具体为转变思想并建立生涯教育目标框架,提高生涯教育目标的科学性;研发生涯教育指南,增强生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培养,强化生涯教育师资力量;拓宽生涯教育实施途径,增强实施途径的多元性;健全生涯教育评价机制,将评价环节落至实处。其次,采取针对举措,改善生涯教育实践效果。具体为重视生涯决策态度等较低维度的发展、弱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中生生涯成熟度的影响。

郑周义[7](2020)在《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的现状及其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走神(Mind Wandering)是指将注意力从当前从事的任务转移到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情中去,是一种不自主的思维迁移现象,对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如何减少课堂走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高一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广度、深度要求更高,导致学习压力变得更大。睡眠节律是指由“睡眠-觉醒”循环周期构成的周期性活动,是两个必须相互转换的生理过程,睡眠节律会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前人对走神已经做过相应研究,但对于高一新生的课堂走神现状以及高一新生课堂走神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方面来对走神进行研究。研究一:采用自编《高一新生课堂走神问卷》对遵义市、重庆市的1917名高一新生进行调查,从2个方面了解高一新生的课堂走神现状。第1个方面是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的影响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的因素包括3个,分别是课程安排、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在课程安排方面,高一新生在语文、数学与英语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课堂走神倾向得分存在显着差异,语文学科课堂走神倾向得分显着比数学和英语学科高,数学和英语学科间课堂走神倾向得分差异不显着;不同地区学校间仅在英语学科课堂走神倾向得分上存在显着差异;在上午的课堂走神倾向得分显着比下午和晚上低,不同地区学校间在各时段均存在显着课堂走神倾向得分差异;在同一堂课上,前段、中段、后段之间的走神倾向得分差异显着,具体表现为课堂前段走神倾向得分最低,后段其次,课堂中段时间学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最高,且不同地区学校之间仅在课堂后段存在课堂走神倾向得分的显着差异。心理因素包括难度、兴趣和老师,心理因素对走神倾向得分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学校间均存在显着差异。生理因素包括饥饿和疲劳,饥饿和疲劳对课堂走神倾向得分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学校间差异极其显着。第2个方面是走神内容及其他特点,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内容最多的是情景事件,其次是图像,然后是声音;走神的内容与学业相关性较低。课堂走神对高一新生情绪产生影响是极其显着的,走神会导致情绪向消极方向发展。在走神内容的时间指向上,更多指向过去和未来,指向现在的比较少,且过去和未来间不存在显着差异,但他们和指向现在之间存在极其显着差异。在走神的可控性、意义和意图方面,学生课堂走神的新奇想法比较多,对问题答案的思考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走神时更多偏向于不由自主地想一些事情,在走神的自我控制方面,偏向于可控。研究二:本研究通过收集本校1443名高一新生的课堂走神倾向、睡眠节律、心理健康数据,并结合遵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成绩数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与睡眠节律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睡眠类型对走神倾向有影响,不同睡眠类型的新生间走神倾向得分差异显着,早睡早起的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较低,晚睡晚起的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较高,通过对不同睡眠类型学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比较,发现睡眠节律与课堂走神倾向得分之间呈倒U曲线关系,即从绝对夜晚型到轻度夜晚型走神倾向得分逐步升高,再从轻度夜晚型到绝对清晨型,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逐步降低,到绝对清晨型达到最低值;通过对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得分与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和走神倾向得分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走神倾向得分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得分也较高,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低的高一新生,走神倾向得分也较低。通过走神倾向得分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走神倾向得分越高,学业成绩越低。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通过两条路径可以影响学业成绩:一是以走神倾向为中介变量的效应,二是通过睡眠节律→走神倾向的链式中介效应。综上可知,研究表明高一新生课堂走神情况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不同区域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课堂走神主要涉及与学习无关的、过去的情景事件。走神倾向得分高的学生,睡眠节律倾向于晚睡晚起,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都较差。研究还表明,高一学生的走神倾向在其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即心理健康通过走神倾向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也可以由睡眠节律和走神倾向作为共同中介,心理健康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肖兴学[8](2020)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素质对主观社会地位的形成及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探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其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SS)的影响,以及心理素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国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1)研究1为横向研究,主要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来测量其心理素质,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测量其所感知的社会地位,并对被试进行家庭SES评估,来考察中学生家庭SES、心理素质与SSS间的静态关系,即中学生心理素质在其家庭SES与SSS间的中介模型是否成立。此次调查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和贵州省选取5所中学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600份,回收问卷3512份,有效问卷3407份。(2)研究2为纵向研究,主要从纵向的角度对高一新生进行为期半学年的追踪调查,进一步验证中学生心理素质在其家庭SES与SSS间的中介作用是否仍然成立。此次调查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4所高中的高一新生作为追踪调查对象,采用的问卷与研究一相同。本次研究历时3个月,共对2018级高一新生进行了4测试。其中第1次测试安排在新生入学后1周内,共发放问卷646份,回收问卷639份,有效问卷623份。随后3次测试,分别采用间隔4周集中测试1次的方式进行。对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结果研究一发现:(1)中学生家庭SES、心理素质和SSS三个变量间,均两两呈显着正相关;(2)通过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抽样5000次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学生心理素质在其家庭SES与SSS的关系间起着显着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的结果则进一步发现:(1)高一生新生在入学过渡期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SSS的初始水平和之后两个阶段的变化速度均存在个体间差异;(2)中学生家庭SES对SSS的初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变化趋势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3)中学生心理素质对其SSS的初始水平以及之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中学生心理素质在其家庭SES与SSS的截距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但是家庭SES通过心理素质对SSS的两个斜率均无显着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SES越高的中学生,其心理素质越好,从而拥有的SSS越高。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心理素质功能价值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学界对于家庭SES、心理素质与SSS三者间关系的认识。此外,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应该着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感知与定位,从而保证中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凌波[10](2020)在《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投入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描述个体在参与学习、科研或工作时能够长久性地持有积极的态度、感受及认知,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而教师情感支持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将学生领悟到的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投入联系起来,并加入学业自我概念作为中间变量,探讨三者的关系。研究采用《中学生领悟教师情感支持问卷》、《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从焦作及开封两地的3所普通高中抽取三个年级共807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97.4%。本文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变量计算、描述性统计分析、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事后多重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后,得到了当前高中生在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投入方面的状态、特点及三者的关系,结果如下:第一,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总体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着;在年级上和是否担任班干部上有显着差异。第二,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整体得分中等偏上。在性别上未见明显差异,但在行为自控、成就价值和能力知觉分维度上差异显着;除了成就价值分维度,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总体及其他三个分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显着;学业自我概念总体和能力知觉分维度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有明显差异。第三,高中生学习投入水平良好,性别差异不显着;在年级上,高中生的学习投入总体和活力分维度有显着差异;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差异显着。第四,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正相关;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投入正相关;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正相关。第五,学业自我概念在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投入间作部分中介变量。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教育启示:第一,树立教师公平、全面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第二,增进师生互动及交往,提高学生对教师情感支持的感知。第三,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第四,培养学生对学习能力的感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第五,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

二、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3)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1.学困生研究角度新
        2.学困生转化策略内容新
一、学困生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学困生的界定
        2.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的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1.转化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
        2.提高学困生思想政治素养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二、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思想政治学习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思想政治学习现状调查设计简介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思想政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困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困难
        2.教师对学困生关注程度不够
        3.家长对思想政治课程认识不足
        4.学校思想政治课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5.社会功利化的思想比较严重
三、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困生自身缺乏思想政治课学习条件
        1.政治基础知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2.政治学习兴趣不浓,成就归因不当
        3.学习习惯不正确,学习方法欠科学
        4.学习意志不坚定,学习自信心缺失
        5.学困生适应性差,融入新环境较难
    (二)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1.教育理念偏失,教学观念落后
        2.教学方法单一,授课方式呆板
        3.教师缺乏初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意识
    (三)家庭教育观念与时代脱节
        1.家庭教育方式过于简单
        2.家庭缺乏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四)学校对政治课重要性认识不足
        1.学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2.学校评价机制有失偏颇
    (五)相关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影响
        1.社会上不良的思想影响
        2.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
四、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一)学困生要增强思想政治课学习意识,主动落实学习任务
        1.正确认识课程价值,提升内心思想政治课认同
        2.注重思想政治知识积累,端正学习政治课态度
        3.优化政治课学科学习方法,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二)教师要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优化课堂教学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开展学习方法指导
        2.巧妙设计教学情境,鼓励积极归因方式
        3.磨炼学困生意志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帮助塑造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政治课自信
        5.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实施课堂分层教学
        6.加强学段间联系,衔接政治课教学内容
    (三)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思想政治学习氛围
        1.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学校要注重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健全评价机制
        1.转变固有副课观念,保证政治课时设置合理
        2.合理安排自习时间,举办政治学科知识竞赛
        3.在政治教师评价机制中设立学困生转化项目
    (五)社会要不断完善教育政策法规,优化育人环境
        1.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2.社会方面营造正确舆论氛围
        3.协同进行不良网络信息过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高一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1.1.2 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的概念界定
        2.1.2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4 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平衡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三元交互理论
        2.2.4 非智力因素观点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2.3.3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4 关于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关于学习适应性维度的研究
        2.3.6 关于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的研究
        2.3.7 关于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8 已有研究小结与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Delphi)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据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研制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3 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处理
    3.6 研究思路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维度的由来与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4.2.1 “学生自身因素”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2 “教师教学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3 “数学学科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4 “外部环境”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5 基于专家咨询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征询专家的选取
        5.1.3 测算方法
        5.1.4 指标体系修订标准
    5.2 专家咨询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
        5.2.1 专家情况分析
        5.2.2 一级指标修订
        5.2.3 二级指标筛选与修订
        5.2.4 测评项目筛选与修订
    5.3 专家咨询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
        5.3.1 “内在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2 “教学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3 “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4 “环境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6 基于量表施测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验证
    6.1 预测试量表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及题项对应表的确立
7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7.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7.1.1 描述性统计及正态性检验
        7.1.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
        7.1.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各维度水平
    7.2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1 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差异分析
        7.3.2 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4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5 不同层次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4 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预习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7.4.1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
    7.5 数据可靠性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1.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8.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结论
    8.3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建议
        8.3.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
        8.3.2 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
        8.3.3 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
        8.3.4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不足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一轮)
    附录2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二轮)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预测试)
    附录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正式测试)
致谢

(5)父母参与对中学新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日常性学业弹性
        2.1.1 概念界定
        2.1.2 测量方法
        2.1.3 日常性学业弹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 父母参与
        2.2.1 概念界定
        2.2.2 测量方法
        2.2.3 父母参与对子女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基本心理需要
        2.3.1 自我决定理论
        2.3.2 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界定
        2.3.3 基本心理需要的测量方法
        2.3.4 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研究
    2.4 班级动机氛围
        2.4.1 概念界定
        2.4.2 测量方法
第3章 假设推演
    3.1 父母参与对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
    3.2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3.3 班级动机氛围的调节作用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
    4.1 被试
    4.2 研究工具
        4.2.1 父母参与问卷
        4.2.2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
        4.2.3 学业浮力量表
        4.2.4 班级动机氛围量表
    4.3 程序和数据处理
    4.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5 结果
        4.5.1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5.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4.5.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5章 讨论
    5.1 各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5.2 父母参与影响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心理机制
        5.2.1 父母参与与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关系
        5.2.2 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5.2.3 成绩氛围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价值与创新点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教育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父母参与量表
    附录 B 学业浮力量表
    附录 C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
    附录 D 班级动机氛围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高中阶段是人生抉择的关键期
        2.新高考改革亟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支持
        3.当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亟需改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新高考
        2.生涯
        3.生涯教育
        4.生涯成熟度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工具
        1.调查问卷
        2.访谈提纲
    (二)调查实施
        1.调查对象
        2.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认识
        2.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过程
        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生涯教育实践过程不合理
        1.生涯教育目标功利性较强且生活性较弱
        2.新高考改革相关内容多而求职与生活辅导内容较少
        3.生涯教育专业师资及学科教师力量未发挥
        4.生涯教育专门课程与校外实践等活动较少
        5.生涯教育评价匮乏、频次低且评价主体单一
    (二)生涯教育实践效果不均衡
        1.高中生生涯成熟度总体发展的不均衡
        2.人口统计学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成熟度的不均衡
三、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生涯教育体系,规范生涯教育实践过程
        1.转变思想并建立生涯教育目标框架
        2.研发生涯教育指南
        3.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培养
        4.拓宽生涯教育实施途径
        5.健全生涯教育评价机制
    (二)采取针对举措,改善生涯教育实践效果
        1.重视生涯决策态度等较低维度的发展
        2.弱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高中生生涯成熟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7)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的现状及其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走神的概念、研究进展及测量
        1.2.2 睡眠节律的研究进展与测量
        1.2.3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研究与测量
        1.2.4 学业成绩的概念与测量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已有研究的不足
    1.5 本研究的构想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假设
        1.5.4 研究的流程
2 研究一: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现状调查
    2.1 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的构想
    2.3 统计工具
    2.4 问卷编制
        2.4.1 问卷被试
        2.4.2 问卷项目分析
        2.4.3 问卷因素分析的适应性
        2.4.4 问卷因素确定及命名
        2.4.5 问卷的信度检测
    2.5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现状
        2.5.1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倾向的影响因素问卷
        2.5.2 重庆市和遵义市高一新生走神倾向得分的差异
        2.5.3 高一新生的走神内容调查
    2.6 讨论
3 研究二:高一新生课堂走神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3.3 统计工具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程序与研究结果
        3.5.1 共同方法变异检验
        3.5.2 走神倾向与睡眠节律的相关分析
        3.5.3 走神倾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3.5.4 走神倾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3.5.5 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3.5.6 走神倾向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3.6 讨论
4 总讨论及教育建议
    4.1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总体特点分析
    4.2 不同学校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特点分析
    4.3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与睡眠节律之间的关系
    4.4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4.5 高一新生课堂走神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4.6 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4.6.1 睡眠节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4.6.2 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4.7 走神倾向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素质对主观社会地位的形成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
        2.1.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概念与测量
        2.1.2 家庭 SES 与健康的关系
    2.2 主观社会地位与健康
        2.2.1 主观社会地位的概念与测量
        2.2.2 SSS 与健康的关系
    2.3 中学生家庭 SES 与 SSS 的关系
    2.4 心理素质与社会地位
        2.4.1 心理素质的概念与测量
        2.4.2 心理素质与家庭 SES 的关系
        2.4.3 心理素质与 SSS 的关系
    2.5 入学过渡期与青少年身心健康
        2.5.1 入学过渡期的界定与特点
        2.5.2 入学过渡期与高一新生身心健康
        2.5.3 入学过渡期高一新生 SSS 的变化特点
3.问题提出与假设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4 研究一: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主观社会地位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模型检验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数据分析
        4.2.4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4.3.2 中介模型检验
    4.4 讨论
        4.4.1 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素质与其主观社会地位间的关系
        4.4.2 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4.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研究二:高一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素质与其主观社会地位形成轨迹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5.3.2 SSS 的变化趋势: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
        5.3.3 中学生家庭 SES 对其 SSS 变化趋势的影响:有条件的潜变量增长模型
        5.3.4 心理素质对 SSS 变化趋势的影响:有条件的潜变量增长模型
        5.3.5 有中介的潜变量增长模型
    5.4 .讨论
        5.4.1 高一新生 SSS 的变化轨迹及特征
        5.4.2 高一新生家庭 SES 对其 SSS 变化轨迹的影响
        5.4.3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对其 SSS 变化轨迹的影响
        5.4.4 高一新生家庭 SES 和心理素质对 SSS 变化轨迹的影响
6 总讨论
7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教师情感支持
        1.1.1 教师情感支持的概念
        1.1.2 教师情感支持的测量
        1.1.3 教师情感支持的相关研究
    1.2 学业自我概念
        1.2.1 学业自我概念的概念
        1.2.2 学业自我概念的测量
        1.2.3 学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1.3 学习投入
        1.3.1 学习投入的概念
        1.3.2 学习投入的测量
        1.3.3 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
    1.4 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1.4.1 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1.4.2 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1.4.3 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1.4.4 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2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现实意义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施测过程
        3.3.4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的发展现状
        4.1.1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的总体特点
        4.1.2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的性别差异分析
        4.1.3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的年级差异分析
        4.1.4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4.2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现状
        4.2.1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总体特点
        4.2.2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分析
        4.2.3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年级差异分析
        4.2.4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4.3 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发展现状
        4.3.1 高中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特点
        4.3.2 高中生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4.3.3 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分析
        4.3.4 高中生学习投入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4.4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4.5 学业自我概念在教师情感支持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回归分析
        4.5.1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4.5.2 教师情感支持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4.5.3 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4.6 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5 综合讨论
    5.1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的现状和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
    5.2 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现状和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
    5.3 高中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和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
    5.4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以及学习投入的关系分析
        5.4.1 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以及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5.4.2 学业自我概念在教师情感支持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 教育启示
    7.1 树立教师公平、全面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
    7.2 增进师生互动及交往,提高学生对教师情感支持的感知
    7.3 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
    7.4 培养学生对学习能力的感知,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概念
    7.5 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学业不良高一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D]. 王静. 西南大学, 2021
  • [2]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的脑机制研究[D]. 李司泽. 西南大学, 2021
  • [3]高一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以延安市某中学为例[D]. 郭璐. 延安大学, 2021(11)
  • [4]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牛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父母参与对中学新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赵珊珊.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6]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程思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高一新生课堂走神的现状及其与睡眠节律、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D]. 郑周义. 西南大学, 2020(05)
  • [8]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素质对主观社会地位的形成及影响[D]. 肖兴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高中生教师情感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D]. 张凌波. 河南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学习成绩差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