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

一、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何飞[2](2021)在《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心理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临床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态逐步平和,进而能够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及康复治疗。结果此次研究中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在经过积极的住院治疗之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疾病状况,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患者可以借助临床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及不良行为,能够引导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的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有利于达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穆晓敏[4](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晋聪聪[5](2021)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发现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中现存的患方衰弱认知不足与管理依从性低下、医护方缺乏标准规范化衰弱管理流程等问题为着眼点,整合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潜在差异化诉求,旨在基于循证构建适用于我国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人群疾病特征和文化背景的衰弱管理方案,以期为改善临床衰弱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8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其衰弱发生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患者15名,照护者11名,医生5名,护士10名,管理人员2名)实施半结构访谈,以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立场差异和个性化利益诉求,为本研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3.系统化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后汇总现有衰弱管理证据,整合前期现状调查和复合型利益相关者需求导向分析结果,形成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步框架,再通过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方案。同时,围绕利益相关者视角,采用多元形式进行成果临床转化。4.通过类试验研究对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进行初步应用。于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选取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等分为对照组31例、干预组31例。对照组采取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课题组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采用问卷调查(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量表)及6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周、干预后12周这3个不同时段的简易体能指标、生活质量、衰弱管理依从性、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1.现状调查结果268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达41.0%,衰弱总分平均为(4.95±1.96)分,且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多维度特征显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合并慢性病类数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则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的保护因素。2.半结构访谈结果复合型利益相关者访谈资料主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方提炼出3项主题:衰弱管理参与意愿较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发展不足。医护及管理方提炼出4项主题:医护人员有较强衰弱管理参与意愿;缺乏标准的衰弱管理体系指导;自身专项知识储备不足;多学科团队协作障碍。3.方案构建与临床转化结果本研究整合前期成果基础上,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包括衰弱早期识别、衰弱管理干预、衰弱认知培训、衰弱出院计划四大模块,共62项条目。将方案成果临床转化,分别针对患者及照护者形成衰弱管理实践信息手册与衰弱科普微视频,针对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衰弱全周期管理服务流程图。4.实证应用结果(1)本研究纳入患者62例,失访6例,失访率为9.7%。最终对照组患者30例,干预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平衡测试指标、坐站测试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简易体能状况指标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12周,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体力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生活质量总分等4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干预组患者在衰弱认知、衰弱筛查、运动锻炼、饮食营养管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衰弱管理依从性总得分(21.50±1.86)也显着高于对照组(16.47±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患者在衰弱管理依从性各维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临床医护人员有待提高对衰弱早期筛查的重视。2.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利益攸关方的差异化诉求尚未合理解决,亟需管理者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关切以寻求最大利益均衡化。3.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经临床转化与初步应用证实其对改善患者衰弱整体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临床适用性较好,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临床管理实践的科学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书德[6](2021)在《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选择调气归元方(穴位:百会、关元、合谷、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印堂、列缺)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评价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总共入组80例受试者,其中77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脱落率均为3.75%。2.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PSQI量表、SAS量表及中医症状疗效评分采取组间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PSQI分值、SAS分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在PSQI分值变化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分值变化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观察中,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生命征四项指标均未见异常。治疗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Ⅰ级;对照组中,4名受试者在临床观察中,出现过嗜睡、头晕、疲乏等轻度主观不适反应,但不影响到正常生活,治疗期间未曾停药或者药物减量等处理,安全性评价为Ⅱ级,其余受试者安全性评价均为Ⅰ级。结论:1.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确切,在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疗效评分等方面比单纯使用艾司唑仑片更具有优势。2.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孟孟[7](2021)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老年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现状;探讨一般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影响;分析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探讨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及衰弱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稳定血液透析治疗的23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侵扰评定量表、焦虑抑郁评定量表、FRAIL量表。采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同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关于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和衰弱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焦虑、抑郁及衰弱之间的相关性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Zhao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焦虑、抑郁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总分为(40.08±5.37)分,得分在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HD患者焦虑(56.5%)、抑郁(45.2%)症状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运动、家庭月收入、医保形式、每月医疗费用的老年HD患者在焦虑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主要照顾者、运动、家庭月收入的老年HD患者在抑郁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HD患者衰弱平均得分(2.47±1.48)分,得分在主要照顾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焦虑、抑郁和衰弱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与衰弱呈正相关(P<0.01)。5.焦虑、抑郁在老年HD患者的疾病侵扰与衰弱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096。结论:1.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衰弱症状有一定的影响。2.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处于高水平,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职业、主要照顾者、目前吸烟、目前饮酒、运动、高血压、家庭月收入、每月医疗费用,在临床工作中可侧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干预。3.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及衰弱三者之间两两相关,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风险越大,焦虑、抑郁程度越重,患者衰弱发生率越高。4.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管理开展关于延缓老年HD患者衰弱状态、减少疾病侵扰的干预性研究。

陈赛月[8](2021)在《缙云静心疗法在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中的应用研究 ——以温州市Y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许多社区推行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然而这种由社区基层医疗人员组织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多以讲座的形式出现,在活动结束后很难维持效果,并未真正帮助服务对象将自我管理知识融会贯通成为自身能力。缙云静心疗法作为传统道教养生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工作相融摄形成的一种本土化社工服务模式,在介入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温州市Y社区的1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前期在Y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时,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行为模式偏差、情绪管理不善、心智模式不完全的问题,运用缙云静心疗法的意识三层次说,究其本因在于执取式心智模式衍生出好坏分别与判断以及相应的执取行为,从而伴生各种情绪。运用缙云静心疗法的身心放松导引七式、道家食疗养生技术、细嚼慢咽法及元认知法来放松身心,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凝练常意识,觉知观照自己的情绪并将问题与情绪剥离,运用优势视角矫正对立性思维,切换以往执取式的心智惯性,通过提升放松能力、专注能力、觉知能力及容纳能力转换心智模式。通过对服务对象参加小组前后4个介入点的测量比较表明,将缙云静心疗法与小组工作结合的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适用的。本研究发现,小组工作介入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有积极作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舒缓负性情绪有效果,最终通过缙云静心疗法与小组工作方法相结合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达到身心和谐,内顺外和的健康态,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本土化的介入路径。

文曹丽[9](2021)在《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神阙穴辨证贴敷干预。每天2次,每次4小时,共干预7天。干预后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天后的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干预7天后的临床总疗效和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既往史等资料),骨折的基本情况(患肢、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镇痛泵、引流管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干预后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便秘症状3.1便秘症状评估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便秘症状自评量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C-SYM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C-SYM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84.21%),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辨证贴敷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改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江帆[10](2021)在《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提高,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严峻问题。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面临着健康方面的严峻挑战,其中听力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听力障碍不仅是自身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导致老年人社会功能弱化、人际交往减少,极易引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是老年人常患的心理疾病之一,更是造成老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听力障碍作为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高达1/5的听障老年人报告过抑郁症状,另外有22%的听障老年人有过抑郁患病经历,如何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听觉辅助治疗技术的发展,听力障碍防治进入了全新时代。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听力状况进一步干预老年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议题。目前国内外围绕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国内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的研究主要以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人群研究;其次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再次,国内目前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干预研究较为局限,既往以护理干预为主的研究不仅存在干预时间短(<1个月)、证据质量等级低等问题,对于大范围的老年听障人群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以山东省冠县为样本地区,将听障老年人抑郁的现状和干预研究作为博士选题。通过探索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流行现状、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旨在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提供研究指导,为积极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干预试验,为进一步提高听障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1)明确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2)探讨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3)厘清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4)构建干预试验并评价干预效果;(5)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包括两部分:一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数据,二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干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为山东省冠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研究内容与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与老年听力障碍和抑郁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筛选整理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初步了解和总结目前听障老年人抑郁研究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2)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通过综合大量相关研究结果,对两者关系进行更为合理、精准、严密和客观的分析。(3)采用现场调查数据了解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运用纯音测听法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老年人听力及抑郁状况,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分析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利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影响因素。(4)基于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对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基于听力障碍对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以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探究以助听器为手段的听力干预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听障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在持续收集试验对象抑郁、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孤独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价干预试验效果。研究结果(1)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分析根据系统评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2篇文献纳入分析,其中14篇研究结果显示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的抑郁风险,另外8篇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6倍(OR=1.26,95%CI:1.18,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研究方法分类,横断面研究中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8倍(OR=1.28,95%CI:1.18,1.39),队列研究中为1.23 倍(OR=1.23,95%CI:1.11,1.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在山东省冠县8个乡镇(街道)23个村庄(居委会)中抽取了 411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量3769例,其中听障老年人1648人(43.37%)。抑郁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为10.93%(GDS-15≥5分)。按照听力状况分类,抑郁在正常听力和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障老年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3%、16.89%、18.21%、28.45%和34.78%,随着听力水平下降,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Mantel-Haenszel χ2检验显示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1)。对老年人(n=3769)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0.16,P=0.04),中度(β=0.33,P=0.02),重度(β=1.23,P<0.001)和极重度(β=1.74,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显着加重了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对听障老年人(n=1648)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障碍等级、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患有轻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中度(β=0.16,P=0.02),重度(β=1.20,P<0.001)和极重度(β=1.81,P<0.001)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越严重,抑郁症状越明显;从职业状态上看,退休(β=0.08,P=0.047)和无业(β=0.09,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比在业的听障老年人高。从健康状况看,有慢性病(β=0.06,P=0.001)与基本活动能力障碍(β=0.11,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对比距离调查时间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更低(β=-0.01,P<0.001)。听障老年人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8,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11,P<0.001),抑郁症状更明显。(3)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OR=0.17,P<0.001)、中度(OR=0.14,P<0.001)、重度(OR=0.10,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OR=0.08,P<0.001)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更低,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参与可能性越小;②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4.60,P<0.001)、中度(β=-6.29,P<0.001)、重度(β=-6.59,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β=-8.53,P<0.001)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程度更高,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隔离越严重;③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14.32,P<0.001)、中度(β=16.56,P<0.001)、重度(β=16.86,P<0.001)和极重度(β=17.97,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孤独感更强烈,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孤独感越强烈;④相对于过去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β=-0.33,P<0.001)。社会隔离严重程度和孤独感强度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3,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04,P<0.001)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中各准化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值为0.25,标准化总间接效应值为0.16,其中听力障碍通过社会隔离、社会参与和孤独感影响抑郁的标准化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3、0.02和0.11。Bootstrap区间估计结果显示: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直接效应Bootstrap 95%CI 为(0.19,0.33),直接效应显着;总间接效应 Bootstrap 95%CI为(0.15,0.24),总间接效应也显着。(4)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本研究招募了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中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加入试验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接受助听器干预)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共收集到有效资料215份(干预组107份,对照组108份)。试验结果显示:①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1个月及6个月后,平均听阈值从佩戴前的52.07±12.79dBHL分别降为36.91±4.71dBHL和34.53±3.36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值无明显变化。②在利用助听器进行听力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从基线的7(6,9)分分别下降到6(5,8)分、5(4,7)分和4(4,6)分,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在每个测量时间点间的组内比较,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抑郁得分与干预1个月后的抑郁得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测量时间点间抑郁得分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④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27.49,P<0.001)、组内因素(F时间=270.54,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14.66,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基本保持不变。⑤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参与的组间因素(F组间=13.56,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1.50,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7.41,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社会参与情况得到显着改善,之后趋于平稳。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情况基本不变。⑥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11.34,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3.92,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7.85,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隔离情况无明显变化。⑦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孤独感得分的组间因素(F 组间=6.30,P=0.01)、组内因素(F 时间=15.93,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16.44,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情况基本不变。结论与建议主要结论:(1)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8.29%,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随着听力水平下降,不同听力等级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抑郁程度。听力障碍等级和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社会隔离是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2)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还通过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和孤独感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比较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发现,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不仅大于每个中介因素代表的间接影响,同时也大于总的间接影响。(3)佩戴助听器后老年人听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抑郁程度随助听器佩戴时间延长而持续降低,社会参与度显着提升,社会隔离和孤独感明显下降。这表明良好的听力能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社会网络,有效减轻老年人孤独感和抑郁程度。对策建议:(1)加强听障老年人抑郁筛查力度,将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年人健康的关注重点,增强听障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易获得性和专业性,实现抑郁的早发现和早治疗。(2)提高听障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完善其社会网络。通过促进社交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加强家庭照顾等多种方式帮助听障老年人维持和发展社会资源,建立和维系满意的社会网络,以保持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3)健全听力干预措施,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特征制定更为细化、差异化的听力干预策略。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的干预来促进听力健康,进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研究创新与不足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填补了国内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为针对性的干预和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2)本研究首次采用区别于临床样本的社区调查数据探索了针对听障老年人的人群干预方案。该方案整合了听力障碍和抑郁两种广泛存在的老年慢性病,为我国残疾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做出了新尝试。不足与展望:(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实证研究部分仅在山东省冠县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抽样范围,开展大样本队列调查。(2)本次干预研究仅进行了 6个月,对长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对助听器长期佩戴效果的研究。

二、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心理护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分析
        3.1.1 情绪比较烦躁且不稳定:
        3.1.2 焦虑、悲观等情绪的出现:
        3.1.3 身心烦躁,拒绝配合医生治疗:
        3.1.4 紧张以及恐惧:
        3.1.5 依赖心理:
        3.1.6 敏感心理:
        3.1.7 求知欲心理:
    3.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配合临床心理护理
        3.2.1 要积极的和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3.2.2 要细心的观察以及沟通:
        3.2.3 要鼓励老年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
        3.2.4 要做好健康宣传工作:
        3.2.5 要重视通过语言诱导的方式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
        3.2.6 要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改善其依赖的心理:
        3.2.7 要合理地安排病房:

(4)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共病的概念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2.3 复杂网络理论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2.4 协同管理理论
        2.4.1 协同理论
        2.4.2 协同管理理论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生物因素
        3.1.2 心理因素
        3.1.3 社会环境因素
        3.1.4 生活行为因素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3.4.1 DIKW体系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4.4.1 评价原理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预处理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5.3.1 共病关系抽取
        5.3.2 共病网络
        5.3.3 共病模式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5.4.1 结果评价
        5.4.2 方法对比评价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6.1.1 现状分析
        6.1.2 存在问题
    6.2 共病防控机制
        6.2.1 基本原则
        6.2.2 模式构建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6.3.1 政府层面
        6.3.2 医疗机构层面
        6.3.3 社区层面
        6.3.4 个人层面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3.1 局限性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操作性定义
    3 理论依据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利益相关者衰弱管理参与意愿及感知障碍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
    第一节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初稿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初步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之处
    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衰弱风险管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剔除、中止、脱落病例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化分组设计
        3.3 治疗方法
        3.4 总疗程
    4 临床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观察
        4.2 疗效性观察
    5 疗效评价标准
        5.1 临床疗效评定(PSQI)
        5.2 焦虑自评分值评定(SAS)
        5.3 单项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6 安全性评估和评估标准
        6.1 安全性评估
        6.2 安全性评估标准
    7 不良反应评价
        7.1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7.2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8 伦理学要求
    9 统计学方法
    10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2.1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分布比较
        2.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PSQI分值、SA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单项中医症状变化情况
        3.2 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值比较
        3.4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比较
        3.5 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4 不良反应评价
    5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老年人失眠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老年人失眠的认识
        2.1 概述
        2.2 老年人失眠的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西医治疗
    3 调气归元方的穴位组方依据
        3.1 立方依据
        3.2 调气归元方的由来
        3.3 组方穴位“君臣佐使”分析
    4 PSQI量表、SAS量表的选择
    5 疗效分析
        5.1 对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2 对PSQI评分疗效的分析
        5.3 对SAS评分疗效的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A 伦理审查报告与审查表
    附表B 中、西医诊断标准
    附表C 安全性评估标准与不良反应评估标准
    附表D 随机数字表与分配序列表
    附表E 临床疗效病例报告表
    附表F 知情同意书
    附表G 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表
    附表H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表I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表J 中医症状疗效评分表
    附表K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表L 观察病例脱落或剔除原因记录表
    附表M 调气归元方穴位定位标准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1.1.2 疾病侵扰(Illness intrusiveness)
        1.1.3 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
        1.1.4 衰弱(Frailty)
    1.2 研究背景
        1.2.1 老年HD流行病现状
        1.2.2 疾病侵扰研究现状
        1.2.3 HD 患者情绪障碍的研究现状
        1.2.4 HD患者衰弱研究现状
        1.2.5 疾病侵扰、情绪障碍和衰弱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1.3 立题依据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及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样本量的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阶段
        2.3.2 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3.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3.4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3.5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3.6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3.6.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3.6.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3.7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3.8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3.9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与衰弱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现状
    4.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的影响因素
    4.3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现状
    4.4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
        4.4.1 老年HD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
        4.4.2 老年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4.5 老年HD患者衰弱现状
    4.6 老年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4.7.1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
        4.7.2 老年HD患者疾病侵扰与衰弱的相关性
        4.7.3 老年HD患者情绪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
    4.8 情绪障碍在疾病侵扰和衰弱间的中介效应
    4.9 建议
        4.9.1 加强相关知识认知,普及衰弱筛查
        4.9.2 早期干预情绪障碍,提高社会支持
        4.9.3 完善医疗政策,提高社会福利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5.2.1 本研究的创新
        5.2.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缙云静心疗法在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中的应用研究 ——以温州市Y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法
        1.4.2 访谈法
        1.4.3 观察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
        2.1.2 糖尿病自我管理
    2.2 相关理论
        2.2.1 缙云静心疗法
        2.2.2 人生回顾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
        2.3.2 关于老年人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
        2.3.3 关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
        2.3.4 关于小组工作介入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温州市Y社区老年人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温州市Y社区老年人糖尿病自我管理基本情况
        3.1.1 温州市Y社区基本情况
        3.1.2 温州市Y社区老年人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
    3.2 温州市Y社区老年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问题分析
        3.2.1 行为模式偏差
        3.2.2 情绪管理不善
        3.2.3 心智模式不完全
第4章 小组工作实务分析
    4.1 小组准备阶段
        4.1.1 服务对象招募过程
        4.1.2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4.1.3 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4.1.4 小组目标
        4.1.5 小组活动计划
    4.2 小组开展阶段
        4.2.1 初次见面:让我们相识
        4.2.2 发现问题:安时处顺,走出生命的困境
        4.2.3 理解问题:不为物累,不为欲伤
        4.2.4 提升放松能力:放空自己,顺其自然
        4.2.5 提升专注能力:饮食有节,科学摄食——道家食疗养生
        4.2.6 提升觉知能力:大地的箫声——情绪与问题剥离
        4.2.7 提升容纳能力:无用之用——优势视角看问题
        4.2.8 强化效果:迈向新一天
第5章 小组工作效果评估
    5.1 小组过程评估
    5.2 小组成效评估
        5.2.1 对放松能力的评估
        5.2.2 对专注能力的评估
        5.2.3 对觉知能力的评估
        5.2.4 对容纳能力的评估
    5.3 小组满意度评估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1.1 小组工作对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疾病观有积极作用
        6.1.2 缙云静心疗法对舒缓服务对象负性情绪有效果
        6.1.3 缙云静心疗法可作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有效路径
    6.2 反思
        6.2.1 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技巧上存在欠缺和不足
        6.2.2 缙云静心疗法介入效果受外界条件约束
        6.2.3 加强缙云静心疗法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的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2 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附件二:放松能力量表
    附件三:专注能力量表
    附件四:觉知能力量表
    附件五:容纳能力量表
    附件六:小组满意度评价表
致谢

(9)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 现代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1.1 便秘的病名认识
        1.2 骨折术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学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2 祖国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2.1 便秘的病名来源
        2.2 便秘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3 神阙穴辨证贴敷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理论依据
        3.1 穴位贴敷疗法
        3.2 神阙穴的选择依据
        3.3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的选择依据
    4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及研究设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干预措施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质量控制
        4.1 使用同一来源便秘贴
        4.2 相关人员的培训
        4.3 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5 伦理考虑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试验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3 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3.1 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
        3.2 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
        3.3 临床总疗效比较
        3.4 舒适状况量表总分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情况分析
    2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的影响
    3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的影响
    4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骨折术后便秘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重要概念阐释
        2.1.1 听力障碍
        2.1.2 抑郁
    2.2 理论基础
        2.2.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2.3 社会排斥理论
        2.2.4 活动理论
        2.2.5 躯体症状—情绪困扰模型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2.3.2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2.3.3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2.3.4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研究
        2.3.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3.1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1 文献检索策略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3.1.4 质量控制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文献检索结果
        3.2.2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3.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2.4 Meta分析结果
        3.2.5 异质性检验
        3.2.6 敏感性分析
        3.2.7 发表偏倚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4.1 研究资料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指标
        4.1.3 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4.2.2 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情况
        4.2.3 不同特征老年人抑郁状况分析
        4.2.4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4.3 讨论
        4.3.1 抑郁检出状况分析
        4.3.2 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5.1 研究资料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指标
        5.1.3 统计分析
    5.2 研究结果
        5.2.1 回归分析
        5.2.2 作用机制分析
    5.3 讨论
        5.3.1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
        5.3.2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比较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6.1 研究资料与方法
        6.1.1 研究对象
        6.1.2 干预内容与方法
        6.1.3 研究指标
        6.1.4 质量控制
        6.1.5 统计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基线数据
        6.2.2 助听器干预情况
        6.2.3 干预效果评价
    6.3 讨论
        6.3.1 助听器对抑郁的干预效果分析
        6.3.2 助听器对社会参与、社会隔离与孤独感的干预效果分析
        6.3.3 听障老年人助听器的选配与使用状况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创新与不足
        7.3.1 创新
        7.3.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心理护理方法[J]. 何飞. 心理月刊, 2021(24)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衰弱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晋聪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调气归元方针刺治疗老年人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书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侵扰与情绪障碍及衰弱的相关性研究[D]. 王孟孟. 吉林大学, 2021(01)
  • [8]缙云静心疗法在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中的应用研究 ——以温州市Y社区为例[D]. 陈赛月.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9]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D]. 文曹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江帆. 山东大学, 2021(10)

标签:;  ;  ;  ;  ;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