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结直肠癌转移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100例结直肠癌转移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一、100例伴转移的结直肠癌多因素预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时飞宇,胡晨浩,张喆,阎俊,王光辉,佘军军[1](2022)在《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生存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影响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个体化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45例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356例(4/5)病人作为建模组,剩余89例(1/5)病人作为验证组。在建模组中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和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年龄、切除效果、CRS评分以及术后辅助治疗为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成功构建预测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的OS、PFS列线图模型。建模组与验证组5年OS和P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784、0.794、0.756。在建模组与验证组的校准图评价中校正曲线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高龄、姑息性切除、CRS评分3~5分、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是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预测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

杨文昶,李承果,贾杰,陈鑫,童昕,孙雄,刘炜圳,王征,张鹏,陶凯雄[2](2022)在《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建立并验证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初诊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术前各炎症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174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男性98例,女性76例,年龄(59.2±10.2)岁,术后病理证实72例伴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FA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CAR)显着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NLR、PLR、LMR、FAR、CAR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R、LMR、FAR和CAR是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62 (95%CI:0.692~0.832),校准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构建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准确性良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恰当的诊疗方案。

张弛,王新,李世霞,李利娟,张寰,滕妍,刘俊田[3](2021)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生存率、预后因素及预后风险预测评分的建立及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风险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和结果队列(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诊断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患者生存率,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评分并进行预测准确性的内部评价,同时采用2016年诊断的患者进行预测评分的外部验证。结果:研究共选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7 092例,5年生存率为10.6%。年龄较高、黑种人、组织学分化程度较低、T分期较高、N分期、高癌胚抗原水平以及骨、脑、肝和肺转移是死亡的风险因素,而女性、已婚状态、有保险、非右半结肠和原发部位手术是死亡的保护性因素。验证性结果显示该预测评分具有较高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适应性。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预后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生存概率,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孙小杰[4](2021)在《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癌症正在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在全球范围内,2020年约有1930万新的癌症病例发生,其中结直肠癌以10%的高发率排名第三。而在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结直肠癌以9.4%的比例居于第二位,仅次于肺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该病的高度异质性,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等特点,许多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往往需要联合化疗和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尽管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于结直肠癌的研究已取得一些进展并应用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但治愈率仍较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依然是结直肠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对结直肠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寻找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标,目前发现了许多结直肠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及信号通路,这些发现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如靶向KRAS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展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彰显了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性。针对结直肠癌的相关差异基因的分析可以筛选出结直肠癌关键基因,进一步对关键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将能为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44例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资料与随访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原发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CEA、CA19-9、Ki-67、p53、手术方式、接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情况等。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44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利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2.以从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下载的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得到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miRNA。选取靶基因集合,对靶基因编码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PPI及可视化分析,选取关键子模块中的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关键子模块内的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找到影响结直肠癌生存的关键基因,并进行文献检索。3.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临床21例成对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CFIm25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FIm25在结直肠癌细胞及正常结肠细胞中的表达。4.体外实验:(1)应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以CFIm25表达较高的HT-29细胞系及表达较低的DLD-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敲减和过表达CFIm25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将HT-29细胞系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组)和感染si-CFIm25组(si CFIm25组);将DLD-1细胞系分为两组:空载质粒组(Vector)和感染CFIm25组(CFIm25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9和DLD-1各组细胞中CFIm25的表达水平。(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通过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4)应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对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低表达CFIm25后EMT相关蛋白E-cadherin(E-钙黏蛋白)、N-cadherin(N-钙黏蛋白)和Vimentin(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5)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FIm25对JNK和p38 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再向HT-29和DLD-1各组细胞中分别加入两种通路的抑制剂,通过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进一步验证CFIm25通过以上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的能力。5.体内实验:裸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注射si CFIm25组和Control组HT-29细胞及CFIm25组和Vector组DLD-1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测量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做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42.87岁,常见症状包括腹痛(42.7%)、排便习惯改变(38.4%)、便血(31.1%),肿瘤最好发于左半结肠,58.2%的患者诊断时为III、IV期,88%诊断为经典腺癌,90.4%的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52.9%的患者接受了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辅助治疗。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CA199水平、是否进行辅助治疗是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V期,病理分型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CA199≥27U/ml,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2.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共得到542个差异表达miRNA。使用miRDB预测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共得到464个靶基因。对靶基因编码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PPI及可视化分析,选取关键子模块中69个基因进行深入研究。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多富集在胞质、质膜、核质相关功能区域。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PPI网络中关键子模块内69个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NUDT21、FNBP1L、SLC30A9、UNC5D等4个基因的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存在关联(P<0.05),通过文献检索发现,NUDT21(CFIm25或cpsf5)对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调控作用,而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FIm25蛋白在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癌组织,在正常结肠细胞NCM460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癌细胞。在结直肠癌细胞中,HT-29细胞表达相对较高,DLD-1细胞表达相对较低。4.体外实验:(1)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成功构建了CFIm25表达下调的HT-29细胞系和CFIm25表达上调的DLD-1细胞系。(2)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DLD-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3)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伤口闭合更快,即迁移能力更强。而CFIm25组比Vector组伤口闭合更慢,迁移能力下降。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CFIm25下调后HT-29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的数量比Control组增加,而CFIm25过表达的DLD-1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的数量比Vector组减少。(4)与Control组相比,siCFIm25组HT-29细胞S期细胞分布比例增加,Cyclin D1、CDK4表达增加。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DLD-1细胞S期细胞分布比例减少,Cyclin D1、CDK4表达下调。相比于Control组,si-CFIm25组的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增多,相比于Vector组,CFIm25组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多,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减少。(5)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JNK/c-Jun和p38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JNK/c-Jun和p38的磷酸化水平下降。加入通路的抑制剂SP600125或SB202190后,由过表达CFIm25引起的增殖和转移抑制得以恢复。5.体内实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与Control组相比,si CFIm25组移植瘤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明显增加。与Vector组相比,CFIm25组移植瘤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明显降低。结论:1.肿瘤分期为IV期,病理分型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CA199≥27U/ml,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是50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2.CFIm25、FNBP1L、SLC30A9、UNC5D是本研究筛选出的关键基因。3.CFIm25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表达下调。4.敲减和过表达CFIm25能够分别促进和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5.CFIm25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上皮间质细胞转化,并且可以通过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6.CFIm25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赵正强,陈珑,刘宇杰,田素青[5](2021)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放疗、N分期、RAS基因突变状态、T分期、MMR表达缺失(dMMR)和Duck分期、肝转移灶最长径及肝转移间隔<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dMMR(P=0.012)、Duck分期A(P=0.000)、肝转移间隔>1年(P=0.020)及肝转移灶最长径(P=0.006)为影响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仍是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无dMMR、Duck分期A、肝转移间隔>1年及肝转移灶最长径≤5 cm是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郭红磊[6](2021)在《探讨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受益人群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与导师经验,制定中医证型标准,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获益较大人群与获益较小人群进行比较,总结中医证型与生存期的关系及获益较大人群的特征,旨在进一步探索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水平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1.研究目的相关报道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二[1],形势严峻。中医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同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获益程度不同,这可能与证型不同以及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各异有关。目前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基于纳排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房Ⅳ期结直肠癌患者119例。收集患者基本人口信息、中医证型资料及淋巴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及相对计数,建立数据库,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初步探究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第二部分:基于纳排标准,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房Ⅳ期结直肠癌死亡患者224例,以生存期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医药治疗获益较小组(对照组)及获益较大组(观察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药治疗时间等。并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图,并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结可能影响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为临床甄别中医药治疗获益较大人群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患者基本情况:本部分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429:1,61~80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结肠为主要原发部位,肝、肺为主要转移部位,腺癌居多,恶性程度以中分化为主。2.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大多均显着低于正常值范围,而在相对计数中,只有气血两虚证中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3.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T抑制/毒性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越低,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可能性越大;NK细胞相对计数越低,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可能性越大;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越低,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可能性越大。第二部分:224例Ⅳ期结直肠癌死亡患者中,气滞血瘀证与湿热蕴结证者较其余三个证型组患者生存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药治疗时间方面,治疗时间≥12个月者较<6个月者生存期延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服用中药时间超过1年、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或湿热蕴结证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更长。4.结论1.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显着低于正常水平,主要体现在免疫细胞的绝对数量减少,而分化发育程度未见明显改变,但随着患者病情进展,仍会导致部分免疫细胞分化发育的异常。2.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各项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不同证型之间,降低程度有所差异。3.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多项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水平与湿热蕴结证者相比存在显着差异,考虑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患者免疫功能低于湿热蕴结证者。4.各项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不同中医证型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不同的降低趋势,考虑不同免疫指标的降低,对中医证型的判断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5.长期的中药治疗能够延长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实证患者生存期可能长于虚证患者。

王贺平[7](2021)在《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据估计,全球2020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190万例,死亡93.5万人,约占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肝转移是最常见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29%-40%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射频消融及放疗。有大量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被开发,但是其中只有不到1/4的临床预测模型得到了外部验证,其结果外推性有待提高。既往开发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与肝转移灶数目、肿瘤标志物(CEA、CA19-9)水平、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大小、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原发灶位置、肿瘤分化程度、肝切除术切缘、肝转移灶治疗、肿瘤分期、KRAS突变、肝转移灶分布、年龄等众多因素有关。影响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中医相关因素包括中医证型、中医治则、中医治疗时间等因素。现阶段基于缺乏亚裔人群大样本数据开发经过外部验证的临床预测模型,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中也没有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直接影响了临床预后判断。本研究意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是否可以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大样本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该预测模型应用于我院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测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建立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大样本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并加以外部验证;评价预测模型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尝试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开发具有更好预测能力的、纳入中医临床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模型。研究方法研究一: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2010年-2015年在SEER数据库中登记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将纳入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提取患者信息:①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确诊时年龄;②肿瘤情况:原发灶位置、分化程度、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AJCC 6th edition);③治疗信息:原发灶治疗情况;④肿瘤标志物:CEA;⑤随访信息:生存时间,生存情况。使用SPSS 25.0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其中影响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及临床上有意义的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挑选纳入预测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使用R软件对纳入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并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价,利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验证,评价预测模型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研究二: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训练集。提取患者信息:①列线图模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②中医四诊资料:舌象、脉象;③中医证候;④中医治疗相关信息;⑤随访信息:生存时间,生存情况。对研究一中模型纳入的相关因素及中医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选取对预后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及其他临床上有意义的因素进行综合纳入预测模型开发。使用R软件对纳入模型开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并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如有必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利用训练集对预测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进行评价,因本研究患者人数较少,不进行内部验证;因中医相关数据难以在公开数据库中获取,也不进行外部验证。研究结果研究一:纳入2010年-2015年在SEER数据库登记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988名,将纳入患者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692人,验证集296人。纳入2010年-201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共71名,作为外部验证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选取独立危险因素和综述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的N分期,利用R软件基于训练集建立CRLM患者生存预后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的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模型建立后发现,N分期在此模型中所占比例很低,而增加因素可能增加模型对于训练集的过度拟合,遂将N分期从预测模型中去除。本预测模型最终纳入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等6个因素;提示T分期中T2分期、80岁以上、未行原发灶手术、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存在肝外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区分度即预测模型将高风险个体与低风险个体进行区分的能力,校准度是衡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患者实际生存情况一致性的指标。对构建好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区分度、校准度评价,其中C-index为0.649,预测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为0.692、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为0.695,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 C为0.754,结合校准图,说明本预测模型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和校准度。将开发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区分度、校准度验证。其中内部验证预测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的AUC=0.676,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42,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721,结合校准图进行分析,说明本预测模型在内部验证中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但预测3年生存情况的校准度稍低。利用外部验证队列对预测1年生存情况、2年生存情况进行验证,其中1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71,预测2年生存情况的ROC曲线AUC=0.68,结合校准图进行分析,说明本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中具有接近中等程度的预测区分度,预测1年、2年生存情况的校准度稍低,但实际值仍在预测值可信区间内部,说明本预测模型外推性得到了验证。在线列线图模型地址:https://drwang2021.shinyapps.io/dynno mapp/研究二:使用回顾性方法纳入了 2010年-2015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1例CRLM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 g-rank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肿瘤分化程度、CEA及中医治疗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原发灶位置、T分期及中医证型、舌色、舌苔、脉象等均对生存预后没有显着影响(P>0.05)。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生存分析提示各中医证型的生存预后没有显着差异,但其中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患者1年生存率相对较差。将研究1中模型纳入的6个预测因子年龄、原发灶位置、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和CEA、中医治疗时间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治疗、中医治疗、CEA、肿瘤分化情况是CRLM的独立保护因素,其中中医治疗时间<6个月的患者相比,进行中医治疗时间≥6个月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H R=0.367(95%CI 0.197-0.681)。根据每个变量对应10个以上事件的原则,本研究只能纳入最多7个变量,根据多因素回归结果,去除P值最大的变量原发灶位置。根据年龄、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7个变量进行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使用C-index和ROC曲线对模型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图对模型校准度进行评价。C-index为0.80,1年生存率预测AUC=0.848,2年生存率预测AUC=0.906,校准图预测直线与实际直线相差很大,此模型存在过度拟合可能性,因本研究样本较小,通过减少变量的方法优化预测模型。将预测因子肝外转移从预测模型中剔除,建立由年龄、原发灶手术、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6个变量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使用C-index和ROC曲线对模型区分度进行评价,使用校准图对模型校准度进行评价,C-index为0.80,1年生存率预测AUC=0.814,2年生存率预测AUC=0.848;校准图预测直线与实际直线很接近,提示本预测模型对1年、2生存率的预测能力较好。与研究一中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比,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本研究纳入CRLM患者的生存预后。在线列线图模型地址:https://drwang2020.shinyapps.io/dvnnomapp/研究结论1.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原发灶手术、肝外转移及分化程度等6个因素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提示T2分期、80岁以上、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癌或不详、存在肝外转移的右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经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该预测模型内部预测能力中等,对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测能力欠佳。2.在基于SEER数据库开发的列线图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该模型预测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能力欠佳,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病历资料,开发了由年龄、原发灶手术、分化程度、T分期、CEA、中医治疗时间6个变量构成的列线图模型。提示年龄小于50岁、肿瘤分化程度为未分化癌、未行手术、T3分期、服用中药时间<6个月、CEA 阳性的CRLM患者预后较差。与研究一中模型年龄、原发灶等因子不一致可能与两队列年龄、原发灶位置分布情况不一致有关。该纳入中医相关因素的临床预测模型对于预测本研究纳入CRLM患者生存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比基于SEER数据库大样本开发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王艺璇[8](2021)在《miR-485-5p/NQO1信号轴介导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恶性演进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80万,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年龄、遗传、肠道稳态和饮食结构等因素外,糖尿病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随着结直肠癌发生机制的阐明,大量研究证实有氧糖酵解在结直肠癌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干预有氧糖酵解途径靶向治疗结直肠癌已经成为医学界新的研究热点。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ine oxidoreductase,NQO1)是一种定位于细胞质的黄色素酶,催化真核细胞内双电子还原反应,减少醌及醌类似物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半醌的形成。近年研究显示,NQO1通过有氧糖酵解、谷氨酰胺分解代谢和脂代谢等能量代谢途径调控恶性肿瘤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主要涉及乳腺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等。本研究中以NQO1为靶基因的miR-485-5p,作为小片段非编码RNA,通过与多种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配对结合,调控多个靶基因转录后的表达。既往关于miR-485-5p在肿瘤中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胞增殖、转移、凋亡和放化疗耐药敏感性等方面。目前关于miR-485-5p与NQO1之间的关系,以及miR-485-5p/NQO1是否通过有氧糖酵解途径发挥调控结直肠癌演进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亟待进一步深入阐释。研究目的:初步探究miR-485-5p/NQO1信号轴在结直肠癌演进中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分子机制:1)数据库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评估NQO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分子标志物作用;2)探究NQO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转移、失巢凋亡和有氧糖酵解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初步阐释其涉及的分子机制;3)揭示miR-485-5p与NQO1二者的靶向调控关系,探究miR-485-5p/NQO1信号轴调控结直肠癌演进与有氧糖酵解之间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数据库及结直肠癌组织标本:1)通过生信数据库分析NQO1在泛癌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QO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3)应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NQO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2.体外实验:1)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NQO1过表达或敲低的结直肠癌稳转细胞株;2)应用噻唑蓝实验、平板克隆和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NQO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应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NQO1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EMT进程的影响;4)使用poly-HEMA包被构建细胞失巢凋亡模型,并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和凋亡坏死试剂盒等凋亡实验观察NQO1对结直肠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5)通过海马细胞外通量分析仪检测细胞耗氧率(OCR)、细胞外酸化率(ECAR)和糖酵解抑制剂(2-DG/3-BrPA)挽救实验等明确NQO1介导的有氧糖酵解在促进结直肠癌演进中的作用机制;6)应用相关数据库检索并预测靶向调控NQO1的microRNA,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实验验证二者的直接调控关系;7)通过Lipofectamine 3000转染miR-485-5p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差异表达miR-485-5p,应用平板克隆、Transwell和有氧糖酵解相关代谢试剂盒等细胞实验明确miR-485-5p/NQO1信号轴通过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8)应用生信分析数据库明确miR-485-5p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3.体内实验:1)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差异表达NQO1对移植瘤形成的影响;2)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肺转移模型,比较差异表达NOQ1对裸鼠肺转移灶形成的影响;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对比不同组别瘤体组织中Ki67、EMT和糖代谢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NOO1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标志物作用:1)通过生信数据库检索发现NQO1在结直肠癌及其它多种肿瘤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2)组织芯片中,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NQO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QO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降低;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NQO1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2.NOO1调控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进程:1)噻唑蓝实验、平板克隆和EdU细胞增殖实验显示,NQO1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活性、克隆形成和DNA合成能力;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显示NQO1高表达后皮下荷瘤的重量明显增加;反之亦然。2)通过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NQO1高表达后明显增强细胞的横向及纵向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显示NQO1影响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HE染色结果显示,NQO1高表达增加了裸鼠体内肺转移灶的数目;反之亦然。3)数据库分析显示,NQO1与凋亡相关标志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高表达NQO1抑制细胞凋亡;成功构建失巢凋亡模型后流式细胞术显示,NQO1高表达促进细胞抗失巢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及cl-Caspase3/8的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与凋亡坏死试剂盒结果一致;反之亦然。4)海马细胞外通量分析仪显示NQO1高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ECAR增高而OCR降低;Western Blot实验证实糖代谢相关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增高,NQO1低表达则结果相反;加入糖酵解抑制剂2-DG和3-BrPA可逆转NQO1高表达的促癌作用。3.miR-485-5p/NQO1信号轴通过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的演进:1)生信软件筛选靶向调控NQO1的miR-485-5p,且miR-485-5p抑制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85-5p直接靶向作用NQO1的3’-UTR位点,抑制NQ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测定结直肠癌细胞的糖酵解表型(葡萄糖摄取,乳酸和ATP水平)证实NQO1可逆转miR-485-5p抑制结直肠癌有氧糖酵解过程;通过进行增殖和迁移等方面的挽救实验发现,NQO1可逆转miR-485-5p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过程。4)通过ENCORI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miR-485-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下调,且miR-485-5p低表达的患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结论: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且miR-485-5p/NQO1信号轴介导有氧糖酵解途径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凋亡能力。

张晓东[9](2021)在《T3N0M0期结直肠癌脉管癌栓的对比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前列,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由于结直肠癌的异质性较大,相同分期的患者预后可能截然不同,所以了解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十分重要。脉管癌栓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通常伴有淋巴结转移,AJCC、NCCN等明确表示脉管侵犯是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T3N0M0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脉管侵犯时,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但是由于对脉管检测技术的差异,使得脉管癌栓检出率有较大差别,造成许多假阴性,因此可能弱化脉管癌栓的价值,造成对于脉管癌栓的认识不足,同时临床实践中,部分脉管癌栓阳性T3N0M0期结直肠癌患者因各种原因未接受化疗。本文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对T3N0M0期脉管癌栓的相关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进行预后分析,以加深对于T3N0M0期结直肠脉管癌栓的认识。方法:通过查阅病案系统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T3N0M0期的190例结直肠腺癌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T3N0M0期结直肠癌脉管癌栓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法对各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的情况进行显着性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90例T3N0M0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与贫血、血小板升高、分化程度、神经侵犯相关(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肠梗阻、低蛋白血症、CEA、CA199、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形态、淋巴结检出数、Ki67、P53、HER-2无明显相关性(P>0.05)。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是影响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病生存率与年龄、CEA、CA199、淋巴结检出数、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脉管癌栓、淋巴结检出数、CA199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总生存率与年龄、CEA、淋巴结检出数、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相关(P<0.05),年龄、脉管癌栓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是T3N0M0期结直肠癌患者脉管癌栓的独立危险因素。2、脉管癌栓与年龄是T3N0M0期结直肠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指标,年龄、脉管癌栓、淋巴结检出数、CA199是T3N0M0期结直肠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指标。3、脉管癌栓是T3N0M0期结直肠癌患者高危复发因素,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条件允许时及时行术后化疗。

吴俊贤[10](2021)在《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晚发性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发病率逐步下降,而发病年龄<50岁的早发性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目前在寻找EO-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尚无显着突破。本研究旨在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探索EO-CRC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用于预测单个EO-CRC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测模型,以协助临床医生个性化预测EO-CRC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决策。方法:使用SEER*Stat软件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经病理证实且符合入排标准的EO-CRC患者数据。符合条件的患者以7:3的比例被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建模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独立的预后因素。利用R语言软件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预测单个EO-CRC患者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的预测模型。分别使用C指数、AUC和校准图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估,并使用验证组数据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最后基于C指数、对数似然率、AIC值比较预测模型与AJCC TNM分期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585例EO-CRC患者,总人群的3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7%和72.5%。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肿瘤原发部位等15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并构建用以预测3年、5年OS的临床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可视化。所构建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40(95%置信区间0.827-0.854),3年、5年AUC值分别为0.868和0.84869。3年、5年校准图显示校准线与标准线重合度高。内部验证提示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预测模型对比AJCC TNM分期系统具有更高的C指数(0.840 vs 0.804,P<0.001)、更大的对数似然率和更小的AIC值。结论:在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种族、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最长直径、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度、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TNM分期、T分期、CEA、神经侵犯、年平均家庭收入等15个因素是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独立预后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能准确预测单个患者的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且与AJCC TNM分期系统相比可能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为早发性结直肠癌临床预后预测和指导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二、100例伴转移的结直肠癌多因素预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例伴转移的结直肠癌多因素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生存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及研究相关指标定义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研究相关指标定义
    1.3 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建模组与验证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建模组与验证组预后资料比较
    2.3 建模组病人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2.4 结直肠癌病人OS、DFS列线图及验证效能
3 讨论

(2)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术前各炎症指标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2.3 NLR、PLR、LMR、FAR、CAR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4 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2.5 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
3 讨论

(4)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结直肠癌概述
        1.1.1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概况
        1.1.2 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1.1.3 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CFIm25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2.1 CFIm25及APA概述
        1.2.2 CFIm25 在实体肿瘤中的肿瘤抑制作用
        1.2.3 CFIm25 在白血病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不同作用
第2章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的回顾性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资料收集
        2.3.2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2.4.2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2.4.3 50 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结直肠癌差异miRNA筛选及靶基因预测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差异表达miRNA筛选
        3.3.2 miRNA靶基因预测
        3.3.3 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3.3.4 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3.3.5 生存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数据集筛选
        3.4.2 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
        3.4.3 miRNA靶基因预测
        3.4.4 PPI网络的构建及关键子模块筛选
        3.4.5 GO功能注释
        3.4.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3.4.7 生存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直肠癌中CFIm25 的表达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病理标本
        4.2.2 实验细胞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试剂及耗材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细胞传代
        4.3.3 细胞冻存
        4.3.4 细胞复苏
        4.3.5 Western blotting
        4.3.6 统计学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CFIm25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4.4.2 CFIm25 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5.3 实验方法
        5.3.1 病毒感染结直肠癌细胞
        5.3.2 CCK8 实验
        5.3.3 克隆形成实验
        5.3.4 细胞划痕实验
        5.3.5 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
        5.3.6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处理
        5.3.7 实验数据统计
    5.4 实验结果
        5.4.1 CFIm25 的干扰和过表达
        5.4.2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5.4.3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5.4.4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CFIm25 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流式细胞术
        6.3.3 统计学方法
    6.4 实验结果
        6.4.1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6.4.2 CFIm25 对结直肠癌细胞EMT的影响
        6.4.3 CFIm25对JNK、p38 信号通路的影响
        6.4.4 CFIm25 调控JNK、p38 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增殖转移的验证
    6.5 讨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法
    1.3 研究指标及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作者贡献:

(6)探讨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受益人群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一 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步骤
    3 结果
    4 结论
临床研究二 中医药治疗Ⅳ期结直肠癌受益人群特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步骤
    3 结果
    4 结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结直肠癌分期标准
附录二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的系统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相关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的亚裔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及外部验证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数据提取
        1.4 模型构建方法
        1.5 模型评价与验证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特征
        2.2 生存分析
        2.3 列线图模型
        2.4 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价
        2.5 模型内部验证
        2.6 模型外部验证
        2.7 在线列线图模型
    3 讨论与分析
        3.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
        3.2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
第三部分 基于中医院病历数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数据提取
        1.4 中医证型分析
        1.5 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特征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3 讨论与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miR-485-5p/NQO1信号轴介导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恶性演进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结直肠癌概述
        1.1.1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1.1.2 结直肠癌病因与发病机制
        1.1.3 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
    1.2 能量代谢
        1.2.1 有氧糖酵解
        1.2.2 有氧糖酵解与肿瘤关系研究
        1.2.3 有氧糖酵解与结直肠癌关系研究
    1.3 NQO1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1.3.1 NQO1基因的结构
        1.3.2 NQO1的生物学功能
        1.3.3 NQO1与肿瘤的关系
    1.4 miR-485-5p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
        1.4.1 miRNA
        1.4.2 miR-485-5p的生物学功能
        1.4.3 miR-485-5p与肿瘤的关系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细胞株及组织芯片
        2.1.2 miRNA序列和引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抗体
        2.1.5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生信分析数据库
        2.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2.3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2.2.4 细胞的培养
        2.2.5 细胞转染
        2.2.6 细胞增殖活性实验
        2.2.7 平板克隆实验
        2.2.8 EdU细胞增殖实验
        2.2.9 细胞划痕愈合实验
        2.2.10 Transwell实验(Migration)
        2.2.11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2.2.12 Hoechst 33342染色
        2.2.13 建立失巢凋亡细胞模型
        2.2.14 Annexin V-PE/7-AAD检测细胞凋亡
        2.2.15 Apoptosis/Necrosis细胞凋亡检测实验
        2.2.16 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
        2.2.17 qRT-PCR
        2.2.1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2.2.19 动物模型
        2.2.20 能量代谢实验
        2.2.21 统计学方法
第一部分 NQO1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标志物作用
    3.结果-1
        3.1 生信分析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3.2 NQO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预示患者不良预后
第二部分 NQO1调控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过程
    4.结果-2
        4.1 NQO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4.2 NQO1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和EMT进程
        4.3 NQO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抗失巢凋亡
        4.4 NQO1通过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进展
第三部分 miR-485-5p/NQO1信号轴通过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
    5.结果-3
        5.1 靶向调控NQO1基因的microRNA的筛选
        5.2 miR-485-5p靶向NQO1的3'-UTR区调控其表达
        5.3 miR-485-5p/NQO1信号轴介导结直肠癌有氧糖酵解的分子机制
        5.4 miR-485-5p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6. 讨论与展望
    6.1 讨论
        6.1.1 NQO1的分子标志作用
        6.1.2 NQO1介导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过程
        6.1.3 miR-485-5p直接靶向NQO1在结直肠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6.2 问题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绩
致谢

(9)T3N0M0期结直肠癌脉管癌栓的对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脉管癌栓与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临床病理资料
    4.2 T3N0M0结直肠脉管癌栓单因素分析
    4.3 T3N0M0期结直肠脉管癌栓多因素分析
    4.4 T3N0M0期结直肠癌5年无病生存率单因素分析
    4.5 T3N0M0期结直肠癌5年无病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
    4.6 T3N0M0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
    4.7 T3N0M0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
    4.8 T3N0M0期结直肠癌脉管癌栓阳性组化疗预后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脉管癌栓与肿瘤分化程度
    5.2 脉管癌栓与神经侵犯
    5.3 脉管癌栓与贫血
    5.4 脉管癌栓与血小板
    5.5 T3N0M0期结直肠癌预后分析
    5.6 T3N0M0期结直肠癌辅助化疗
研究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数据来源和患者选择
    2.变量和结局
    3.模型构建、性能评价和统计分析
结果
    1.研究人群的临床病理、社会经济特征及生存情况
    2.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分析
        2.1 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2.2 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
    4.预测模型的评价及验证
        4.1 模型区分度
        4.2 模型校准度
    5.预测模型与AJCC TNM分期预测能力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及预后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00例伴转移的结直肠癌多因素预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初始可手术切除Ⅳ期结直肠癌病人生存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J]. 张磊,时飞宇,胡晨浩,张喆,阎俊,王光辉,佘军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02)
  • [2]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标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构建[J]. 杨文昶,李承果,贾杰,陈鑫,童昕,孙雄,刘炜圳,王征,张鹏,陶凯雄. 现代肿瘤医学, 2022
  • [3]转移性结直肠癌生存率、预后因素及预后风险预测评分的建立及验证[J]. 张弛,王新,李世霞,李利娟,张寰,滕妍,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2021(19)
  • [4]CFIm25对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孙小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5]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后的预后相关因素[J]. 赵正强,陈珑,刘宇杰,田素青.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8)
  • [6]探讨Ⅳ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相关性及中医药治疗受益人群特征分析[D]. 郭红磊.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中医因素参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预后临床预测模型研究[D]. 王贺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8]miR-485-5p/NQO1信号轴介导有氧糖酵解调控结直肠癌恶性演进的机制研究[D]. 王艺璇. 延边大学, 2021(02)
  • [9]T3N0M0期结直肠癌脉管癌栓的对比性分析[D]. 张晓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分析[D]. 吴俊贤.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100例结直肠癌转移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