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品质分析研究

牛至品质分析研究

一、牛至的质量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殷庭超,王怡超,刘信宝,张敬,徐彬[1](2022)在《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牛至Origanum vulgare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至精油具有抗菌消炎功效,是重要的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牛至在苗期生长缓慢,杂草防除是牛至田建植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牛至田杂草防控和牛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交互效应显着。其中,覆盖黑色地膜并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的处理对杂草控制效果最佳,冬季和春季株防效分别为100%和97.6%,鲜重防效为99.7%;且该处理对牛至单株分蘖、茎叶比和单株叶鲜重均无显着抑制;但50%乙草胺乳油抑制了牛至的分蘖发生,330 g/L二甲戊灵乳油抑制了牛至叶片生长。此外,在盆栽试验中,不同浓度的3种芽前除草剂处理对牛至株高和分蘖的抑制作用也呈现差异。根据田间杂草防效和牛至苗的生长状况,因此,我们推荐在牛至苗移栽前喷施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00 mL/hm2并覆盖黑色地膜。此外,在湿热的夏季应适时除去黑膜,以促进牛至的分蘖和生长。

和玉丹,易松强,易凤珍,肖世平[2](2021)在《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32只产蛋率、体重相近的27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00 mg/kg、400 mg/kg 5%牛至精油,试验期4周,期间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结束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添加牛至精油对产蛋率、平均蛋重及平均日采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200 mg/kg组料蛋比显着降低(P<0.05);添加牛至精油能显着提高蛋壳强度(P<0.05),但对蛋壳指数、蛋壳厚度、蛋黄指数及蛋黄颜色没有显着影响,对蛋白指数、浓蛋白重量、稀蛋白重量、稀蛋白指数、浓稀比、蛋白高度及哈氏单位也没有显着影响(P>0.05);添加牛至精油显着增加血浆中球蛋白及钙离子含量(P<0.05),400 mg/kg组血浆中总蛋白、无机磷以及铁含量显着升高(P<0.05)。研究提示,蛋鸡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提升蛋壳质量和血浆中球蛋白、钙离子含量,添加量为200 mg/kg时可以降低料蛋比。

王粟[3](2021)在《黍米黄酒液化工艺优化及抑菌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选择了黍米黄酒及天然香辛料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黍米黄酒酿造工艺参数优化,抑菌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黍米黄酒酿造液化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如下:液化酶、主发酵温度两个因素对黍米黄酒的品质均有显着的影响,所研究的3个单因素对于黍米黄酒的酒精度的影响顺序为:主发酵的温度>液化酶的种类>酿酒曲的添加量;酿造黍米黄酒品质最佳的工艺参数为主发酵温度选择26℃,液化酶为中温淀粉酶,酿酒曲添加量为0.6%。使黍米的液化充分,后续发酵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得到达到国家标准的一级非稻米黄酒。(2)黍米黄酒抑菌工艺研究。黍米黄酒主发酵结束进入后发酵,通过分别添加肉桂、八角和牛至提取物,研究其对有害杂菌的影响。首先分离纯化培养并利用RNA测序对有害微生物进行鉴定,再进行杀菌试验,得到最佳抑菌香辛料及最小杀菌浓度。研究结果如下:后发酵期间污染菌种为某种未知杆菌,通过加入香辛料提取物可以杀灭未知杆菌,使黍米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检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有效控制黍米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C)。经感官评鉴得到评分最高的黍米黄酒为经肉桂提取物抑菌处理后的黍米黄酒,酒体金黄透亮,肉桂的香气与酒香完美融合,感官评分为77分。(3)抑菌工艺对黄酒风味的影响。对采用抑菌工艺制成的黍米黄酒进行香气成分以及7种有机酸含量测定和分析,确定了其中的风味物质,得到最佳工艺流程。研究结果为:加入八角提取物的黄酒主要香气成分18种;加入肉桂、牛至提取物的黄酒中含有的主要香气成分分别为14种和15种,经煎酒工艺处理的黍米黄酒主要香气成分为12种。抑菌工艺处理后的黄酒中有机酸含量最高的为乳酸,乳酸在黄酒发酵中能够抑菌、提供酸性环境并具有陈酿潜力。经细菌多样性分析也确定了乳酸杆菌的丰度,证明抑菌工艺不会对乳酸杆菌产生较大影响。即后发酵能够顺利进行。

李怡[4](2021)在《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评价》文中提出牛至精油(Oregano essential oil,OEO)是植物牛至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用特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真菌、抗炎特性,同时还具有调节血糖和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目前该精油在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其制剂领域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制备了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Oregano essential oil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OEO-NLC),并通过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处方工艺优化、冻干工艺研究、制剂质量评价与抗菌活性初步评价,有效解决牛至精油的难溶性和强挥发性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应用品质,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更多依据。1.文献分析及研究思路本章基于纳米胶体递送系统的研究发展,介绍了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essential oils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EOs-NLCs)的组成及结构特性,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s)对精油理化性质、稳定性和活性成分的释放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如何克服精油自身的缺点,使精油免受不利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精油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并实现活性成分缓、控释释放。概括了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制药、食品、化妆品和护肤品等领域的发展及现状,并总结牛至精油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奠定基础。2.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通过气相色谱法建立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OEO-NLC中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与内标物正十一烷分离良好,空白NLC对其含量测定无干扰,专属性良好;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分别在1.976~126.464μg·m L-1、17.888~1144.832μg·m L-1、8.926~571.290μg·m 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分别为0.95%、0.21%、0.32%,表明该仪器的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的RSD值分别为1.62%、1.75%、1.61%,说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的RSD值分别为1.84%、0.52%、0.60%,表明所制OEO-NLC供试品在48 h内稳定;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三种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1294mg/m L、2.1974mg/m L、1.1023mg/m L,其RSD分别为1.71%、0.99%、1.11%,说明该制备工艺稳定,方法可行。3.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以双硬脂酸甘油酯(Preicirol ATO-5)为固体脂质,辛癸酸甘油酯(Decanoyl/octanoyl-glycerides,DOG)为液体脂质,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P 188)和蛋黄卵磷脂(Egg Yolk Lecithin,EYL)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熔融乳化-超声分散技术制备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脂质用量、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作为Box-Behnken响应面考察因素,并以粒径和三种指标成分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OEO-NLC进行处方优化。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佳处方为:Preicirol ATO-50.14 g,DOG 0.06 g,EYL 0.1 g,P 188 0.3 g,牛至精油0.2 g,熔融温度为73°C,1000 r/min转速下揽拌25 min,75%振幅超声分散15 min(超声5s,间隔7s),冷却固化30 min即得OEO-NLC。在OEO-NLC冻干工艺研究中,最终选择10%浓度的蔗糖作为OEO-NLC的冻干保护剂,得到的冻干粉质量最佳。4.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质量评价最佳处方工艺下制得的OEO-NLC自然光下呈淡黄色乳光,澄清透明,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结果显示纳米粒呈类球型,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45.00±0.48 nm,其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30±0.007,电动电位(Zeta Potential,Zeta电位)为-29.4±0.56 mv;对-聚伞花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的包封率(Entranment efficiency,EE)分别为89.53%、92.33%、91.76%,其载药量(Drug loading,DL)分别为0.42%、6.42%、3.33%。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及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结果均表明OEO已被成功包埋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XRD(X-ray diffractometry)结果则表明OEO-NLC中双硬脂酸甘油酯的晶型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一种新的不完全晶型,再次表明OEO-NLC制备成功;体外释放结果表明OEO-NLC具有缓释作用;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25℃,OEO-NLC应于4℃条件下避光保存。5.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抗菌活性初步评价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对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其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粪肠球菌、单增李斯特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痢疾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MIC结果表明,在24 h内,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4种细菌的抗菌作用相当,而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强于牛至精油。MBC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杀菌效果相当,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杀菌效果最佳,其余三种细菌次之,对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最差。

殷诚,黄崇杏,张波波,许扬帆[5](2021)在《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制备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牛至精油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1∶5、环糊精的质量6 g、搅拌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包埋率为55.14%。

石泽栋,蒋雅萍,孙英杰,李富军,闵德栋,张新华,李晓安[6](2021)在《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在杏贮藏期的抑菌效果》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开发植物精油在果蔬采后抑菌保鲜中的应用,本实验以牛至精油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通过工艺优化制备了牛至精油微胶囊,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进一步表征了其理化特性和缓释性能,最后评估了不同施用剂量的牛至精油微胶囊在杏果实采后贮藏中的抑菌效果及其对腐烂率和抗病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微胶囊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芯材和壁材质量比1∶1、壁材质量比(明胶、阿拉伯胶质量比)1∶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至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3.65%,载油率为74.36%,平均粒径为147μm;与单一牛至精油(纯度为98%)相比,牛至精油微胶囊具有更好的球形和规则表面结构,保持了更高的热稳定性,并具备了缓释特性;其中,4%(以果实质量计)的牛至精油微胶囊处理降低了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总数和腐烂率,并提高了杏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L-苯丙氨酸氨解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降低了杏果实贮藏期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该结果为开发基于植物精油的缓释抑菌剂提供了新思路。

刘艳,黄红燕,李金荣,任风鸣[7](2020)在《天然植物“抗生素”牛至资源及繁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牛至是唇形科牛至属一种传统中药及重要的经济植物。从牛至中提取的植物精油牛至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能较好地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且不具有耐药性,是一种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天然饲料添加剂。目前在无抗饲料生产中对于牛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牛至资源量、提高栽培繁育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就牛至的资源、繁育、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牛至后期的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集约化栽培管理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李娜,武晓英,赵文婧,翟飞红,李晓君[8](2020)在《牛至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牛至精油组成成分。通过测定牛至精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研究牛至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抑菌圈法研究牛至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精油的提取率为0.15%,GC-MS共检测到54种精油组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1.04%,百里香酚(26.63%)、香芹酚(14.44%)、2-异丙基-1-甲氧基-4-甲基苯(11.75%)和松油烯(9.23%)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牛至精油对DPPH·和ABTS+·均具有清除能力,对ABTS+·的清除能力远强于对DPPH·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41μg/mL和0.0103μg/mL,抗氧化性比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BHT强。牛至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5mm和6.5mm。

魏付梁,卢逸华,潘木水,程武磊,高萍,王建兵,江青艳,朱晓彤[9](2020)在《饲粮添加牛至油对天露黄鸡腹脂沉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饲粮中添加牛至油对天露黄鸡腹脂沉积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并通过模拟生产试验对牛至油降低肉鸡腹脂率效果进行验证。【方法】实验室试验:选取24只65日龄雌性天露黄鸡,逐只称质量编号后,根据体质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牛至油),处理组分别饲喂含100和200 mg/kg牛至油的饲粮;试验开始前预饲喂3 d,正式试验时间为30 d,自由采食及饮水。模拟生产试验:选取270只65日龄雌性天露黄鸡,逐只称质量编号后,按照体质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次重复,每次重复15只,试验处理和饲养管理方法与实验室试验相同。实验室试验结束后称体质量计算生产性能指标,并屠宰,采集血液、肝脏、腹脂、胸肌、腿肌等样品,测定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模拟生产试验结束后称体质量,并取样测定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验证实验室试验结果。【结果】实验室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00 mg/kg牛至油可显着提高天露黄鸡的平均日增体质量和胸肌率,显着降低天露黄鸡的耗料增重化和脂肪沉积,腹脂减少率达到23.51%;显着降低天露黄鸡肝脏中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对肝脏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无明显影响。模拟生产试验结果与实验室试验相符,验证了牛至油具有降低天露黄鸡腹脂沉积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牛至油添加组的腹脂减少率达到20.00%。【结论】饲粮中添加200 mg/kg牛至油可显着降低天露黄鸡的腹脂沉积,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肝脏脂肪酸的合成有关。

程志鹏[10](2020)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育肥的探究》文中指出本试验的试验地点,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该地区平均海拔4 870 m,属于长期缺氧状态,那曲昼夜温差大,长年大风气候干燥,致使当地的一年四季之中没有绝对的无霜季节,所以给当地牧草的生长,带来了挑战。因此,找到能够高效育肥,提高产量的饲喂办法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西藏高海拔地区那曲市班戈县,研究在西藏绵羊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的牛至油,观察其对西藏绵羊的生理指标、生长性能、肉质及肠道微生物等的影响,寻找牛至油作为高原高效育肥的植物性添加剂的可行性,为在高寒地区利用牛至油作为长期添加剂保障西藏畜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依据。试验设置4组分别为牛至油A组(150g/t)、牛至油B组(300g/t)、牛至油C组(450g/t)、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用20月龄、平均体重为33.45±1.25kg毛发光滑且相近、健康无病的西藏母绵羊5只,总计60只。集中育肥60 d后进行屠宰,屠宰后测定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屠宰性能、肉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试验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饲喂60天后牛至油组中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第一阶段测得日增重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料肉比牛至油组优于对照组,牛至油C组优于牛至油A、B两组。第二阶段,牛至油A、B、C三组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日增重最高,日增重可达到54g,牛至油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食量方面,牛至油C组的采食量与其他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的料肉比为最低,即牛至油C组对试验绵羊来说表现最佳,由以上可知饲料添加牛至油可节约饲料,其中牛至油C组为最佳,提升增重效果最好;饲料中添加牛至油后三组牛至油的系水力相比对照组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熟肉率数值比较中,牛至油各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熟肉率最高;牛至油各组嫩度相比对照组嫩度较高,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嫩度最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肉色比较,在屠宰后45 min、24 h后对肉色进行综合比较,宰后45 min后对西藏绵羊肉色的亮度、红度、黄度方面比较,宰后24 h肉色比较,牛至油组中西藏绵羊肉的红度和亮度数值相比对照组更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B组亮度最高,牛至油C组的红度最高,试验各组间的黄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以上肉质的检测数据可说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牛至油能够改善西藏绵羊的肉质嫩度,提高熟肉率,改善肉色,其中牛至油C组综合改善最好,牛至油产品能够让肉产品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日粮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胴体重量,试验中牛至油各组相比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胴体重数值最高;屠宰率方面四组数值平均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眼肌面积中牛至油组数值大于对照组,并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数值最高,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提高屠宰性能。试验二日粮添加牛至油增强西藏绵羊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经生理指标测定,西藏绵羊中血液所含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数值正常,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牛至油组中的数值较高,且具有牛至油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统计学分析可知,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牛至油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数值最高,生理指标中尿素氮(BUN)在正常范围内有所降低,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血液中尿素氮偏低可说明牛至油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试验中牛至油组与对照组相比数值较低,存在显着差异(P<0.05),牛至油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其他生理指标指标无明显变化,综上说明,牛至油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与吸收其中牛至油C组(450g/t)改善最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血液一般情况及身体代谢无不良影响。试验三日粮中添加牛至油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菌群促进西藏绵羊生长。牛至油组中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全部大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十二指肠、空肠差异显着(P<0.05),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的绒毛长度最长,相对其他三组有显着差异(P<0.05);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中绒隐比数值较高的为牛至油组,其中牛至油C组在各肠段中与其他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为最长,分别可达到724μm、741.8μm、831.8μm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小肠肠段中,牛至油各组在绒隐比中表现的数值为从A到C组依次递增。综上试验结果可说明,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促进西藏绵羊小肠绒毛长度、肌肉层厚度的增长,并促进肠道内消化与吸收,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其中牛至油为450g/t的C组相比其他牛至油两组更强;根据属类菌群丰富度来看,牛至油组对特定属类菌群有增加丰富度的作用,并且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显着,牛至油B、C两组丰富度较高,综上所述,牛至油对菌群属类菌群有增强丰富度趋势,其中牛至油300g/t的B组、450g/t的C组表现最佳。

二、牛至的质量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至的质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3.1 田间试验
        1.3.2 盆栽试验
    1.4 田间调查
        1.4.1 杂草防效
        1.4.2 牛至产量
    1.5 盆栽试验数据统计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膜覆盖和芽前除草剂的杂草防除效果
        2.1.1 冬季牛至田的杂草防除效果比较
        2.1.2 春季牛至田的杂草防除效果比较
    2.2 地膜和芽前除草剂对牛至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芽前除草剂对牛至株高和分蘖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3 血液采集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蛋鸡生产性能
        1.4.2 蛋品质
        1.4.3 浓稀蛋白
        1.4.4 血浆生化指标
    1.5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牛至精油对鸡蛋蛋壳及蛋黄质量的影响
    2.3 牛至精油对鸡蛋蛋白质量的影响
    2.4 牛至精油对蛋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牛至精油对鸡蛋蛋壳质量及蛋黄质量的影响
    3.3 牛至精油对鸡蛋蛋白质量的影响
    3.4 牛至精油对蛋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3)黍米黄酒液化工艺优化及抑菌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酒概论
        1.1.1 黍米黄酒
    1.2 黄酒酿造工艺现状
        1.2.1 生料法
        1.2.2 液化法
        1.2.3 过热蒸汽焙炒法
    1.3 天然香辛料提取物的抑菌应用现状
        1.3.1 肉桂提取物
        1.3.2 花椒提取物
        1.3.3 八角提取物
        1.3.4 牛至提取物
    1.4 黄酒中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1.4.1 黄酒中的主要微生物
        1.4.2 黄酒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
    1.5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
    1.6 黄酒中风味物质研究现状
        1.6.1 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1.6.2 黄酒中的有机酸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2 黍米黄酒液化工艺的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样品来源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操作要点
        2.3.3 分析检测方法
        2.3.4 发酵工艺中单因素试验
        2.3.5 发酵工艺正交试验设计
        2.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主发酵温度对黍米黄酒发酵的影响
        2.4.2 不同淀粉酶液化处理对黄酒发酵的影响
        2.4.3 酿酒曲添加量对黄酒发酵的影响
        2.4.4 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3 黍米黄酒抑菌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香辛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产膜菌分离纯化与鉴定结果
        3.3.2 牛津杯抑菌试验结果
        3.3.3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确定
        3.3.4 抑菌工艺后黍米黄酒基本理化指标
        3.3.5 抑菌工艺后黍米黄酒菌检结果
        3.3.6 黍米黄酒中EC含量测定结果
    3.4 小结
4 抑菌工艺对黍米黄酒的影响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黍米黄酒中香气成分的测定
        4.2.2 黍米黄酒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4.2.3 黍米黄酒中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黍米黄酒中香气成分的测定结果
        4.3.2 黍米黄酒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4.3.3 黍米黄酒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构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及分析
    1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进展
    2 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EOs-NLCs)的组成及结构特性
        2.1 EOs-NLCs的组成
        2.2 EOs-NLCs的结构特性
    3 EOs-NLCs体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活性成分的释放
        3.1 EOs-NLCs体系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
        3.2 EOs-NLCs体系的包封率及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
    4 EOs-NLCs在医药健康产业中的应用
        4.1 EOs-NLCs在制药中的应用
        4.2 EOs-NLCs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3 EOs-NLCs在化妆品及护肤品中的应用
    5 牛至精油的研究进展
        5.1 牛至概述
        5.2 牛至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5.3 牛至精油药理作用研究
        5.4 牛至精油制剂研究进展
第二章 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3 方法学考察
        2.4 OEO-NLC样品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OEO-NLC样品含量测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
    1.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OEO-NLC的制备
        2.2 OEO-NLC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2.3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OEO-NLC处方
        2.4 OEO-NLC冻干工艺的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OEO-NLC处方的单因素考察
        3.2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OEO-NLC处方
        3.3 OEO-NLC冻干工艺的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质量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形貌观察
        2.2 粒径、粒径分布及电位
        2.3 包封率及载药量
        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5 差示扫描量热(DSC)
        2.6 X射线衍射(XRD)
        2.7 体外释放研究
        2.8 储存稳定性
    3 实验结果
        3.1 形貌观察
        3.2 粒径、粒径分布及电位
        3.3 包封率及载药量
        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5 差示扫描量热(DSC)
        3.6 X射线衍射
        3.7 体外释放研究
        3.8 储存稳定性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抗菌活性初步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2 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2 牛至精油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4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1.3.2 牛至精油标准曲线的制作
        1.3.3 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1.3.4 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单因素试验
        1.3.5 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单因素试验试验
        2.2.1 搅拌时间对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2.2.2 牛至精油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例对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2.2.3 β-环糊精质量对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2.2.4 搅拌温度对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2.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验证实验
3 结论

(6)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在杏贮藏期的抑菌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牛至精油最大吸收波长确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1.3.2 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实验设计
        1.3.2. 1 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流程
        1.3.2. 2 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
        1.3.3 牛至精油微胶囊的理化特性测定
        1.3.3. 1 包埋率和载油率测定
        1.3.3. 2 粒径测定
        1.3.3. 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1.3.3. 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1.3.3. 5 热重分析
        1.3.3. 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1.3.4 牛至精油微胶囊释放性能研究
        1.3.5 牛至精油微胶囊在杏贮藏保鲜中的抑菌效果研究
        1.3.5. 1 杏果实的处理
        1.3.5. 2 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的测定
        1.3.5. 3 杏果实腐烂率的测定
        1.3.5. 4 杏果实病害相关酶活力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
    2.2 牛至精油微胶囊的理化特性与缓释性能
        2.2.1 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油率、粒径分布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2.2.3 热重分析结果
        2.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
    2.3 牛至精油微胶囊贮藏稳定性
    2.4 牛至精油微胶囊对杏贮藏保鲜的杀菌效果
        2.4.1 杏果实微生物总数及腐烂率
        2.4.2 杏果实病害相关酶活力
3 结论

(7)天然植物“抗生素”牛至资源及繁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牛至的分类及分布
    1.1 分类学研究
    1.2 地理分布及生态习性
2 种质资源
    2.1 形态差异
    2.2 精油含量差异
3 繁育技术
    3.1 传统繁殖方法
    3.2 组培快繁
4 栽培技术
5 讨论与展望
    5.1 加强牛至形态学研究,注意区分牛至亚种
    5.2 挖掘优良种质,推动优良品种选育
    5.3 开展牛至繁育技术研究及优质高产栽培,扩大资源量,满足市场需求

(8)牛至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牛至精油提取
        1.2.2 精油提取率测定
        1.2.3 牛至精油组成成分GC-MS检测
        1.2.4 牛至精油抗氧化性测定
        1.2.4. 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1.2.4. 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1.2.5 牛至精油抗菌活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精油的提取率
    2.2 牛至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2.3 牛至精油的抗氧化性
        2.3.1 牛至精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2.3.2 牛至精油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测定
    2.4 牛至精油的抑菌性
3 结论

(10)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育肥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西藏那曲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模式
    1.2 牛至油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牛至油主要成分
        1.2.2 牛至油的理化性质及功能作用
        1.2.3 牛至油的产品形式
        1.2.4 牛至油在西藏应用的可行性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牛至油对西藏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生长性能的测定方法
        2.3.3 羊肉品质性状的测定
        2.3.4 屠宰性能的测定方法
        2.3.5 数据分析
    2.4 试验结果
        2.4.1 牛至油对西藏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
        2.4.2 牛至油对羊肉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
        2.4.3 牛至油对羊肉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日粮添加牛至油对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颈静脉采血方法
        3.3.2 数据分析
    3.4 指标检测方法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牛至油对西藏绵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设计与方法
        4.3.1 试验设计
        4.3.2 方法与步骤
        4.3.3 数据分析
    4.4 试验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3 试验方法
    5.4 试验结果
        5.4.1 样本测序量统计
        5.4.2 样品多样性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牛至的质量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芽前除草剂和地膜对杂草防除和牛至生长的影响[J]. 殷庭超,王怡超,刘信宝,张敬,徐彬. 植物保护, 2022(01)
  • [2]牛至精油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和玉丹,易松强,易凤珍,肖世平. 中国家禽, 2021(06)
  • [3]黍米黄酒液化工艺优化及抑菌工艺研究[D]. 王粟. 烟台大学, 2021(12)
  • [4]牛至精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评价[D]. 李怡.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牛至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 殷诚,黄崇杏,张波波,许扬帆. 粮食与油脂, 2021(02)
  • [6]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在杏贮藏期的抑菌效果[J]. 石泽栋,蒋雅萍,孙英杰,李富军,闵德栋,张新华,李晓安. 食品科学, 2021(11)
  • [7]天然植物“抗生素”牛至资源及繁育研究进展[J]. 刘艳,黄红燕,李金荣,任风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9)
  • [8]牛至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研究[J]. 李娜,武晓英,赵文婧,翟飞红,李晓君. 中国调味品, 2020(09)
  • [9]饲粮添加牛至油对天露黄鸡腹脂沉积的影响[J]. 魏付梁,卢逸华,潘木水,程武磊,高萍,王建兵,江青艳,朱晓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 [10]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育肥的探究[D]. 程志鹏. 西藏大学, 2020(12)

标签:;  ;  ;  ;  

牛至品质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