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

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

一、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梦蓉[1](2021)在《抑郁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现状以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的关系,构建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与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231名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评估入组者NSSI情况并将其分为有NSSI行为组和无NSSI行为组,使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有NSSI行为组的自杀意念并将其分为伴自杀意念NSSI组和不伴自杀意念NSSI组。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宗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进行信息采集。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AMOS22.0构建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与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在入组的231名抑郁障碍青少年中,NSSI检出率为84.4%,其中,伴自杀意念的NSSI占比为88.2%。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女性NSSI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具有NSSI行为者平均年龄低于无NSSI行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障碍青少年中,具有NSSI行为组精神质、神经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等得分及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无NSSI行为组,外倾性得分低于无NSSI行为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I与外倾性呈显着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等各因子均呈显着正相关,与掩饰性相关不显着。3.具有NSSI行为者中,伴自杀意念组神经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其他因子等得分及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不伴自杀意念组,外倾性得分低于不伴自杀意念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生活事件为外源潜变量,NSSI为内生潜变量,人格特征和情绪症状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最终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指标与数据匹配良好:χ2/df=1.421,RMSEA=0.047,AGFI=0.903,GFI=0.934,NFI=0.908,IFI=0.971,CFI=0.970。生活事件、情绪症状对NSSI均有直接影响,标准路径系数分别为0.28和0.41。人格特征通过情绪症状对NSSI产生间接效应,并在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1.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检出率高,大多数具有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均有自杀意念。抑郁障碍青少年中,女性NSSI行为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具有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低于无NSSI行为者。2.相比于无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青少年,有NSSI行为者外倾性得分更低,而神经质、精神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等各因子得分及生活事件总分更高。3.在具有NSSI行为的抑郁障碍青少年中,伴自杀意念者与不伴自杀意念者相比,有着更高的神经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其他因子等得分及生活事件总分,而外倾性得分则更低。4.生活事件、情绪症状均能直接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的NSSI行为,人格特征对NSSI无直接作用,而是通过情绪症状对NSSI产生间接影响,情绪症状在人格特征与NSSI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人格特征间接影响情绪症状,人格特征能在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吴若瑶[2](2021)在《某市学龄前儿童皮质醇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并收集幼儿的唾液皮质醇。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皮质醇水平和幼儿问题行为三者间的关联性,探索幼儿皮质醇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问题行为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可为通过干预父母教养方式的途径促进儿童神经内分泌系统健康以及减少儿童学龄前期及未来的问题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某市抽取2所幼儿园。以548名幼儿(311名男童,237名女童)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儿童平均年龄为4.41岁(SD=0.90,范围:3-6岁)。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其父母的基本信息,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台湾陈富美)和幼儿问题行为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核查表的内外化问题行为量表)。唾液皮质醇收集和测定的方法:采用salivette唾液采集器,分别于早上九点至十点和下午三点至四点两个时间点收集幼儿的唾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 Kit)测定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统计学分析方法:选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AMOS结构方程。结果1.女孩的社交、注意、违纪和攻击问题行为的得分比男孩低(P<0.01)。女孩母亲的随和教养行为和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得分比男孩母亲高(P<0.01~0.05),其命令、体罚、言语攻击教养行为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得分比男孩母亲低(P<0.05)。女孩父亲的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教养行为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得分比男孩父亲低(P<0.01)。2.男孩母亲的命令和言语攻击教养行为的得分与男孩下午的皮质醇浓度负相关(P<0.05)。女孩母亲的随和教养行为得分与女孩上午的皮质醇浓度正相关(P<0.05)。3.男孩下午皮质醇浓度与男孩的退缩、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和攻击行为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0.05)。女孩上午的皮质醇浓度与女孩的注意问题得分呈负相关(P<0.05)。4.男孩下午皮质醇浓度在母亲命令教养行为和男孩违纪问题间的中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为9.77%。女孩上午皮质醇浓度在母亲随和教养行为和女孩注意问题间的中介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男孩,其母亲的命令和言语攻击的教养行为与其下午的皮质醇浓度呈负相关,其下午皮质醇浓度与其退缩、社交、注意、违纪和攻击问题行为呈负相关;对于女孩,其母亲随和的教养行为与其上午的皮质醇浓度呈正相关,其上午的皮质醇浓度与其注意问题行为呈负相关。2.男孩下午皮质醇浓度在母亲命令教养行为和男孩违纪问题行为间存在部分中介。女孩上午皮质醇浓度在母亲随和教养行为对女孩注意问题的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何素艳[3](2020)在《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文中指出为科学应对、有效防范我国学校体育中的雾霾风险,研究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问题,引入了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变量,探讨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风险认知概念维度及其测量,调查了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认知、风险沟通和应对行为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现象理论,揭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机制,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措施,以期为学校和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研究效度,研究采用了探索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聚敛混合研究设计和嵌套混合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了知识图谱方法、访谈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扎根理论、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概念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概念包括信息告知、宣传平台、信息反馈三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概念包括主观感受、主观评价、理性判断三个维度。(2)研究编制的《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量表》是单维度,即积极应对;《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量表》包含主动获取知识和被动接收信息两个维度;《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认知量表》包含危害性和恐惧性两个维度,三个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测量推荐标准,可以用来测量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和风险认知三个变量。(3)雾霾影响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呈现出高雾霾风险认知和弱应对行为,学校呈现出低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4)人口统计学变量是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风险沟通、风险认知、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总体解释力较弱,风险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验和政策监管,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暴露程度和信息传播,应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危害认知、信息传播和行业制度。(5)体育活动雾霾应对知行悖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及现象,主要观点为:在行政干预下,风险沟通能引发积极应对行为;在现实条件限制下,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雾霾危害共识导致回避应对行为,肤浅的危害认知难以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离不开条件因素的支持。(6)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雾霾风险沟通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沟通正向影响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正向影响应对行为,风险认知在风险沟通对应对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雾霾风险知识讲授与雾霾信息告知,促进体育活动参与者积极应对雾霾风险。(7)北方多数地方的雾霾天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存在阈值设置偏高和学校叫停户外体育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故研究提出雾霾天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的建议,即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分别根据AQI>150、AQI>200、AQI>300阈值标准,达到阈值即刻叫停户外体育活动。(8)总体看,体育活动参与者视角的雾霾应对措施较为有限,有利的场馆环境条件和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是促进参与者个体积极应对雾霾的有力保障。未来研究需要转向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解决雾霾影响后体育教学的补偿问题、体育活动叫停标准问题和学校规范开展风险沟通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出台行业政策和制度,如《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以促进参与者个体的雾霾积极应对行为,保障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序、规范、合理开展。

胡巧飞[4](2019)在《生命意义感在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高考形势日渐严峻,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和频繁的考试迫使高中生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大量的学习,最终促成了客观和主观上的强压力,这使高中生不同程度地出现对学习的倦怠情绪。与此同时,高中阶段也是个体成长的特殊时期,承受巨大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困扰、环境适应和健康问题等负性生活事件普遍存在。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以及生命意义感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且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生命意义感进行干预,为如何缓解高中生学业倦怠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本研究包含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学业倦怠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宁波市某中学33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6份,并采用SPSS20.0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探讨了高中生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二,设计了生命意义团体辅导方案,随机抽取研究一样本中的高一两个班级,并对两个班级进行差异检验,没有显着差异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团体辅导,对对照组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课程,不对其做生命意义团辅干预。团辅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施测生命意义感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高中生学业倦怠总分和各维度平均分均未超过中值,其中低成就感维度平均分接近中值为最高,其次为身心耗竭,学业疏离最低。(2)高中生学业倦怠在性别、住宿情况变量上无显着差异。但以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变量研究时,均在身心耗竭维度存在显着差异,而学业倦怠总分、低成就感和学业疏离不存在显着差异。(3)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呈显着的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学业倦怠呈显着的负相关。(4)高中生生活事件能够正向预测学业倦怠,在生活事件影响学业倦怠的过程中,生命意义感起着显着的调节作用。(5)生命意义团体辅导方案,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并能够有效缓解其学业倦怠。

陈奇,桑悦赟,王慧,杨廷忠[5](2018)在《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从而为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计调查36个班级,1022名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指向问题应对的维度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正相关(P <0. 01)。指向情绪应对的维度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相关(P <0. 05),与焦虑正相关(P <0. 0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负相关(P <0. 01),消极的教养方式与焦虑正相关(P <0. 01)。从消极教养到焦虑的中介效应的95%可信区间为1. 338~2. 364,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29. 7%,中介效应显着。结论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起中介作用的主要是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

李鹏,曾玲娟,支林,任荟竹,张明哲[6](2016)在《初中生压力源特点分析与教育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广西部分地区初中生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整体压力感强度并不强,性别因素只在教师压力这个维度上表现出显着差异,初三学生的压力感显着高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单亲家庭初中生的压力感显着高于非单亲家庭,乡镇初中生、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压力感均分别显着高于城市初中生、独生子女、非留守儿童。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初中生对各种压力的感知,宽容地处理和初中男生间的关系,对不同年级初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初中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李峰[7](2013)在《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肺活量、血压及体成分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而大学生虽然以学习为主,但也同样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着来自社会的诸多影响和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大学生常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并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也就是所谓的应激。应激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通常会在遇到应激源时,引发一定的应对反应和稳态失衡,从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以致学生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而考试应激作为大学生最常见的应激状况之一,常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并同时对学生的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将对考试应激状态下学生机体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作为应激源,对150名大学生(男生50名,女生100名),在考试应激期间的肺活量指标变化情况、血压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考试应激状态下,学生的肺活量指标会有明显的上升。但是在考试结束后,多数学生能自行恢复到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2)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会有明显的上升,进一步验证了考试应激对学生心脏机能的影响。(3)机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会出现明显的上升,且在考试开始前半小时达到最高值。而蛋白质含量、体脂肪率均会有所下降,且在考试结束后测定时出现最低值。(4)在面对同一个应激源的情况下,女生在肺活量、血压以及体成分指标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幅度均要高于男生。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个应激源,女生的应激反应水平要高于男生。

王甜甜[8](2011)在《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 ——以九江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增长以及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的重点,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肥胖为青少年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了肥胖中学生在自我认知、自尊、体质和心理健康等因素上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学业压力是中学生所面临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压力,时间管理倾向是不同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是影响学业压力一个因素,有研究指出两者存在显着负相关。本研究对九江市中学生样本进行体育锻炼状况、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和中学生学业压力源进行了调查与体育锻炼的干预,以考察肥胖中学生与正常体重中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上的差异,考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状况改善的影响,为在中学体育教学领域探讨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功能提供积极的实践依据。本文的调查研究表明:(1)、女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水平异常显着的高于男生,挫折压力水平异常显着的低于男生,任务要求压力和期望压力水平显着低于男生;高二学生的竞争压力程度异常显着的高于高一学生,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显着高于高一学生,任务要求压力、期望压力和挫折压力显着高于高一学生;高二男生对竞争压力的感知是最大的,高二女生的时间效能感水平最高;(2)、超重和肥胖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能力比正常体重中学生要低,感知学业压力的程度比正常体重中学生高;(3)、每星期锻炼3次以上,坚持体育锻炼12个月以上的被试的时间管理倾向能力最高,学业压力程度最低。本文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1)、经过八个星期的排球锻炼干预后,肥胖女生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的得分仍显着高于男生,挫折压力上异常显着的低于男生,任务要求压力显着低于男生;(2)、八个星期的体育锻炼干预显着的提高了被试的时间管理倾向能力并有效的降低被试的学业压力水平,并且通过追踪测可以验证本研究的体育锻炼干预是有效的。

邓翌超,张德玄,陈树林,祝一虹[9](2009)在《浙江省中学生减负前后应激源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浙江省中学生应激源状况减负7a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评估2007年浙江省中学生的应激源状况,并与7a前所测浙江省7所中学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减负后,除初一、初二年级外,其他各年级学生的压力都有所减轻;女生的身心压力增加。减负后,属于教师压力的2个条目退出主要应激事件的前10位,属于自我身心压力的2个条目进入前10位。除自我身心压力外,其他各类压力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各项压力都以初二年级最高。各年级学生占前3位的都是学习压力、身心压力和朋友压力。学习压力虽然仍居应激源的第1位,但除了初一、初二年级外都有下降。结论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学生压力减轻工作可以从学习、个性培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着手。

张晓露[10](2008)在《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业延迟满足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出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缤纷世界,如何让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抵制住诱惑,专心学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特点及其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内容,也有利于为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提供支持。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并考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在设置学业压力情景的基础上,以实验的形式进一步考察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在年级上差异极其显着,呈现随年级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其中初二与高二年级是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的转折点,且高二的上升幅度大于初二。(2)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在性别上差异显着,表现为女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整体高于男中学生。(3)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发展在家庭来源上差异不显着。(4)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着。(5)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在学校类型上差异显着,表现为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高于普通中学学生。(6)不同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总体及其各维度上差异显着,即在不同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水平上,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发展趋势表现为:高延迟满足倾向>低延迟满足倾向>中延迟满足倾向;并且,不同的学业压力应对效能与学业延迟满足差异显着,即在不同的学业压力应对效能水平上,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低应对效能>高应对效能>中应对效能。(7)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总体及其各维度相关差异都显着。并且,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总体以及应对感受和应对评价呈正相关,与应对预期呈负相关。(8)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对学业延迟满足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预期和学业压力应对感受对学业延迟满足具有直接作用。(9)在不同的学业压力情景下,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对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影响差异不显着。

二、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抑郁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青少年NSSI的影响因素
    3. NSSI的理论模型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调查工具
    3. 流程及质量控制
    4. 数据处理
结果
    1. 有NSSI行为组与无NSSI行为组一般资料比较
    2. 伴与不伴自杀意念的NSSI行为组一般资料比较
    3. 伴自杀意念的NSSI行为组的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结果分析
    4. 不伴自杀意念的NSSI行为组的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结果分析
    5. 有、无NSSI行为组EPQ、ASLEC、SAS及SDS比较
    6. 伴与不伴自杀意念的NSSI行为组EPQ、ASLEC、SAS及SDS比较
    7. 人格特征、生活事件、情绪症状及NSSI之间的相关分析
    8.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讨论
    1. 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现状
    2. 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的人口学特征
    3. 抑郁障碍青少年NSSI的特征
    4. 有无NSSI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比较
    5. 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对NSSI的中介作用
结论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某市学龄前儿童皮质醇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与工具
        2.2.1 问卷调查
        2.2.2 唾液收集与皮质醇检测
        2.2.3 统计学分析
        2.2.4 质量控制
三、结果
    3.1 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皮质醇和儿童问题行为的情况
        3.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情况
        3.1.2 儿童皮质醇的情况
        3.1.3 儿童问题行为的情况
    3.2 不同性别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儿童皮质醇浓度和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3.2.1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皮质醇的相关性分析
        3.2.2 儿童皮质醇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3.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3.3 儿童皮质醇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3.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3.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
        3.3.3 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使用问卷
附录 B 专业实践报告
附录 C 综述 唾液皮质醇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D 致谢
附录 E 个人简历

(3)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活动风险应对行为与风险认知研究
        1.2.2 风险沟通研究
        1.2.3 雾霾风险与体育活动应对研究
        1.2.4 我国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的考虑
    1.3 研究的具体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方法
        2.2.2 资料分析方法
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编制
    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质性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量表编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调查问卷》其他题项的编制
        3.3.1 引言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现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问卷调查法
        4.2.2 数理统计法
        4.2.3 访谈法
        4.2.4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调查总体情况
        4.3.2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讨论
        4.4.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总体特征
        4.4.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风险沟通与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
        4.4.3 混合研究方法的结果验证
    4.5 小结
5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理论研究
    5.1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应对行为实质理论研究
        5.1.1 引言
        5.1.2 研究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形式理论研究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5 讨论
        5.2.6 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学校体育活动雾霾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6.1 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叫停标准研究
        6.1.1 问题的提出
        6.1.2 分析方法
        6.1.3 文本制定存在的问题
        6.1.4 “叫停”实践存在的问题
        6.1.5 讨论
        6.1.6 小结
    6.2 建议出台《重污染天气学校体育活动应急预案》
        6.2.1 实践问题
        6.2.2 具体建议
    6.3 建议出台《雾霾天气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6.3.1 实践问题
        6.3.2 具体建议
    6.4 自下而上的体育活动雾霾风险沟通实践
        6.4.1 相关提案
        6.4.2 提案效果评价
    6.5 研究局限与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生命意义感在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of Thesis
论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学业倦怠
        1.1.1 学业倦怠的概念
        1.1.2 学业倦怠的结构和测量
        1.1.3 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2 生活事件
        1.2.1 生活事件的概念
        1.2.2 生活事件的测量
        1.2.3 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1.3 生命意义感
        1.3.1 生命意义感的概念
        1.3.2 生命意义感的测量
        1.3.3 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
    1.4 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1.4.1 生活事件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1.4.2 生命意义感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1.4.3 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1.5 团体辅导
        1.5.1 团体辅导的概念
        1.5.2 团体辅导的常用技术
        1.5.3 团体辅导的原则
2 问提提出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 研究一: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业倦怠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施测程序
        4.3.4 数据处理
    4.4 研究结果
        4.4.1 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基本情况及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4.2 高中生生活事件的基本情况及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4.3 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基本情况及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4.4.4 高中生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学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4.4.5 生命意义感在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
    4.5 讨论
        4.5.1 高中生学业倦怠的特点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5.2 高中生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5.3 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5.4 高中生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4.5.5 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5 研究二: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生命意义团体辅导干预方案的编写
        5.3.1 生命意义团辅的实证研究
        5.3.2 生命意义团辅方案的理论基础
        5.3.3 生命意义团辅方案
    5.4 研究方法
        5.4.1 研究对象和程序
        5.4.2 研究工具
        5.4.3 数据处理
    5.5 生命意义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
    5.6 研究结果
        5.6.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上的差异检验
        5.6.2 实验组组内前后测差异检验
        5.6.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后测上的差异检验
        5.6.4 团体活动反馈表统计结果
    5.7 讨论
        5.7.1 团体辅导效果讨论
        5.7.2 团体辅导产生成效的原因探讨
6 总结论
7 研究不足与局限
8 教育启示
    8.1 学生自身
    8.2 家庭方面
    8.3 学校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命意义团体辅导方案
    附录2
        讨论指南
        承诺书
    附录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业倦怠量表
    附录4 团体活动反馈表
致谢

(5)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方法
    3.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子女应对方式、子女焦虑的相关分析
    4.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子女应对方式、子女焦虑的路径模型
讨论

(6)初中生压力源特点分析与教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工具
    2.调查取样与统计方法
二、调查结果
    1.初中生整体压力感并不强烈,其中感知最强的是学习压力
    2.男生和女生对各种压力源的感知几乎没有差异性
    3.随年级的升高,初中生对各种压力的感知逐渐增大
    4.和非单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初中生总压力和多个维度上的压力感知明显要高
    5.乡镇初中生、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在所有的压力维度和总体压力感上均显着高于相应的城市初中生、独生子女和非留守儿童
三、思考与建议
    1.正确引导初中生对各种压力的感知
    2.教师要宽容地处理和初中男生的关系
    3.对不同年级初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4.关注初中生中一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7)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肺活量、血压及体成分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有关应激源研究的文献综述
    3.2 有关应激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3.2.1 有关应激生理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3.2.2 有关应激心理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3.3 有关应激干预研究的文献综述
4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 应激
    4.2 应激源
    4.3 考试应激
        4.3.1 考试应激的概念和内涵
        4.3.2 考试应激的常见特征
5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技术路线
        5.2.3 实验仪器
        5.2.4 数理统计
6 结果与讨论
    6.1 研究结果
        6.1.1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肺活量的变化情况
        6.1.2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血压的变化情况
        6.1.3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体成分的变化情况
    6.2 讨论
        6.2.1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肺活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6.2.2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血压的变化情况分析
        6.2.3 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体成分的变化情况分析
        6.2.4 考试应激干预措施分析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 ——以九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超重与肥胖的相关研究
        1.1.1 超重和肥胖的定义与划分
        1.1.2 引发超重和肥胖的机制
        1.1.2.1 生理学机制
        1.1.2.2 心理学机制
        1.1.2.3 社会学机制
        1.1.3 超重和肥胖对中学生的影响
        1.1.3.1 超重和肥胖对中学生的生理影响
        1.1.3.2 超重和肥胖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
        1.1.4 对超重和肥胖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干预的相关研究
    1.2 时间管理倾向概述
        1.2.1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1.2.2 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及现状
        1.2.3 时间管理倾向的体育锻炼干预的相关研究
    1.3 学业压力概述
        1.3.1 压力的概念
        1.3.2 学业压力的概念
        1.3.3 学业压力相关研究现状
        1.3.4 学业压力的体育锻炼干预相关研究
2 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假设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2.1 测量工具
        2.2.2.2 测量时间与方法
        2.2.2.3 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2.3 调查结果
        2.3.1 全体被试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2.3.2 总样本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各变量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
        2.3.3 不同体重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2.3.4 不同锻炼水平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2.3.5 不同锻炼水平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2.4 分析与讨论
        2.4.1 中学生超重和肥胖问题分析
        2.4.2 不同性别、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能力和学业压力水平分析
        2.4.3 不同体重和锻炼水平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能力和学业压力水平分析
3 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2.1 实验设计
        3.2.2.2 干预内容与时间
        3.2.2.3 无关变量的控制
        3.2.2.4 问卷测量时间
    3.3 结果分析
        3.3.1 实验组干预前测、后测及追踪测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3.3.2 实验组干预前测、后测及追踪测各变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3.4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调查研究结论
    4.2 实验研究结论
    4.3 建议
5 创新与不足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5.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9)浙江省中学生减负前后应激源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应激源评定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减负前后各应激源得分比较
    2.2 主要应激事件比较
    2.3 不同年级中学生各应激源因子得分比较
3 讨论

(10)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 已有研究的回顾
        2.1 延迟满足与学业延迟满足的界定
        2.2 应对效能和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界定
        2.3 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
    3 已有研究的不足
    4 研究假设与设计
        4.1 研究构想
        4.2 研究目的和假设
        4.3 研究方法和工具
        4.4 研究思路
II 实证研究
    1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被试
        1.3 研究工具
        1.4 研究结果与分析
        1.5 小结
    2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关系的问卷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被试
        2.3 研究工具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3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被试
        3.3 实验设计
        3.4 实验材料
        3.5 实验指导语
        3.6 实验主试
        3.7 实验程序
        3.8 结果分析
        3.9 小结
III 总讨论与总结论
    1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特点研究
        1.1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年级发展差异分析
        1.2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性别差异分析
        1.3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家庭来源差异分析
        1.4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1.5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学校类型差异分析
    2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方差分析
    3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相关分析
    4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对学业延迟满足的预测作用分析
    5 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关系两种研究的差异分析
    6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抑郁障碍青少年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情绪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D]. 徐梦蓉. 山东大学, 2021(09)
  • [2]某市学龄前儿童皮质醇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D]. 吴若瑶.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基于风险认知与沟通的学校体育活动参与者雾霾应对行为研究[D]. 何素艳. 山西大学, 2020
  • [4]生命意义感在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D]. 胡巧飞. 宁波大学, 2019(06)
  • [5]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J]. 陈奇,桑悦赟,王慧,杨廷忠.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6)
  • [6]初中生压力源特点分析与教育对策[J]. 李鹏,曾玲娟,支林,任荟竹,张明哲. 教育探索, 2016(02)
  • [7]考试应激状态下人体肺活量、血压及体成分的变化研究[D]. 李峰. 沈阳师范大学, 2013(10)
  • [8]体育锻炼对肥胖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压力的影响 ——以九江市为例[D]. 王甜甜. 江西师范大学, 2011(06)
  • [9]浙江省中学生减负前后应激源对照研究[J]. 邓翌超,张德玄,陈树林,祝一虹. 中国学校卫生, 2009(01)
  • [10]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与学业压力应对效能的关系研究[D]. 张晓露. 西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